
【宁静】也说境界(随笔)
总爱想“境界”这个词。
也说觉悟,也说精神,也说修养。
一个人必有一个人的境界。
总想着我们凡夫俗子哪来境界区分。
当大多数生命在忙碌的路上,忙忙碌碌地生活着,生命按着它似固定好的密码,有序地排列着,有条不紊周而复始的前进,谈着境界,好像是很奢侈的事。溶溶众生,谁的境界比谁高呢!只是职业不同罢了,生命生长的次序并没有显示不同职业有多高明之处,只是人心认同不同罢了。
区分职业的贵贱、高低好像也和境界无关,倒是以人们最认为庸俗的财富、金钱权力而论而区分,分出了人与人之间的高下与尊卑。
但并没有区分人与人境界的高下。
这样看来,境界真的和人的职业无关,更和金钱、财富、权力、社会地位、拥有的学识无关。
和善良有关。
一个人的善良程度决定了境界的高下。
一个人,再有知识,如果心不拥有善良,这知识对他人恐怕不是福音。
一个人,拥有再多的财富,如果缺失的善良,这财富对他人恐怕是掠夺和伤害。
一个人,拥有绝对的权力,如果没有善良监管,对他人恐怕只是祸患和灾难。
社会总是一边大力提创着善良,一边少数的当权者大力出卖着善良。
对这些人来说,所谓的境界,如妇女们的搽脂抹粉,也只是对脸部轮廓一个巧妙的伪装,洗尽铅华,还原本色,那境界竟低到了尘埃。
幸好,这世间有无数的普通人坚持着善良这一境界,让人随处感觉世界的温暖,而不致于对人世间的人情感觉太过凉薄。
大境界常常挤身最常见的生活中的人心上。
想来,一个人的境界不是伪装给别人看的,而是真正用来装饰自己内心的。
一个人境界有多高,内心便有多强大。
一个不畏困难,内心强大的人,境界自然不会低。
一个人常常是和周围的人和事周旋。对身边或亲人或友人或同事的街坊邻居对他的伤害和口角更容易耿耿入怀,往往忽略了或摸糊了更大的伤害往往来自于社会。只是个人力量的微薄因无力和社会抗争,往往随着社会的洪流,忍受着社会的不公和伤害。在社会对个人的伤害中,个人一般选择了沉默和麻木。长此以往的境界就是鼠目寸光,小事求全,大事随波逐流,形成了圆和又坚锐的境界。
其实,人的境界真的只在方寸之间。
大境界的人有,只是太稀少,最后都慢慢的留在了历史书中。我们读史时才发现境界如此高的人,在自己生活的周边竟如此难找。
我们希望着能被身边一个有境界的人薰陶,和一个有境界的人交上朋友,而当我们身边真正有这样的人的时候,又被我们当作了异类疏远与冷落。
人的劣根性本来就是求同而伐异。
真正做到不排异而尊重异己的人肯定是一个有境界的人。
我们常常感觉一个人的境界也只是对已是友善还是敌意。
小见识决定了一个人的小境界的视野。
大见识决定了一个人境界的认识高度。
可悲的是,在生活无尽的柴米油盐当中我们已散失或失去了提高自己修养的能力,让自己的境界不是提高而是磨损。
幸好,社会对个人境界要求并不高。倒是希望每一个人按步就班的活着去创造财富,而不是境界。
说到底境界不能当饭吃。
境界是用来娱心的。
有至高境界的人能够在任何环境里活得心安理得,活得认真、快乐。
套用一句话,有至高境界的人无论顺境逆境都会深情地活着,快乐地活着。
也就是说能够每天开心着面对生活的人,不管生活多艰多难都选择微笑面对的人,必定是一个有高境界的人。
正因如此,高尚的境界才被推崇和羡慕。
人也希望自己是个有境界的人,也是希望自己真正能够让内心生活的富足又充实。
一生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