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看点·新生】又闻栀子香(散文)

精品 【看点·新生】又闻栀子香(散文)


作者:冰泉 秀才,2268.6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208发表时间:2020-05-27 21:26:26
摘要:栀子花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到夏日次第盛开,往往要经过长达数月甚至半年的蛰伏期。在蛰伏中培育未来的种子,在等待中寻找最佳的展示机会,既是自然更迭内在的规律,也是一种藏而不露的生存智慧,或韬光养晦的生命哲学。

【看点·新生】又闻栀子香(散文)
   “蜀国花已尽,越桃今已开。色疑琼树倚,香似玉京来。”这是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歌咏栀子花的名句。作为久居成都的我,对此诗中蕴含的唯美意境和独特内涵,的确深有体会,心有戚戚。
   栀子花,作为一种夏季常见的观赏花卉,于我们来说可能早已司空见惯了。它的花色雪白,叶子翠绿,清香扑鼻,润物无声。每年春末夏初,栀子花便不约而同,在祖国的天南地北、漫山遍野悄然怒放。
   为了夏季的回眸一笑,她们曾经呕心沥血、饱饮霜雪。漫长的等待,就是漫长的煎熬;孕育的阵痛,彰显出母性的坚韧与伟大。
   栀子花从冬季开始孕育花苞,到夏日次第盛开,往往要经过长达数月甚至半年的蛰伏期。在蛰伏中培育未来的种子,在等待中寻找最佳的展示机会,既是自然更迭内在的规律,也是一种藏而不露的生存智慧,或韬光养晦的生命哲学。
   从栀子花这种静以待变、隐而不发的处世态度中,我不得不开始反省自己的日常言行和得失。物欲横流的社会,浮躁气盛者众,淡泊名利者少。身处现实社会的滚滚洪流之中,纵使志向再高远、秉性再淳厚,也难免有随波逐流、误入歧途的时候。
   当你久浸喧嚣、孤独郁闷时,或者颓废失意、茫然无助时,不妨去郊外欣赏一下那迎风绽放的栀子花吧。洁白如玉的花瓣,星星点点,亭亭玉立,傲然屹立在葱茏苍翠的枝头。那些嫩绿欲滴的叶子,密密匝匝,层层叠叠,分布在白色花朵的周围,如众星捧月,百鸟朝凤。
   一株栀子花,俨然一个身披白纱的观音菩萨。它的底下枝叶繁茂,排列整齐,就像从观音身体两侧延伸出来的无数双手臂。只要静心细观,你会愕然顿悟——眼前看到的绝不只是一枝枝普通的白花绿叶,而是一尊尊千手观音,迎风轻舞,踏云归来。在不知不觉之间,她们会送你幽香盈袖,素雅淡然;还你温馨满怀,清朗乾坤。
   观花固然赏心悦目,有益健康,但是论怡情养性、蓄培涵养,也许观花远远不如养花。观花只需用眼用鼻,养花不仅要用眼,还要用手、用心。记得三年前的夏天,妻子曾经在小区家里阳台上养过几盆花草。种类不多,主要有吊兰、绿萝、发财树、观音竹、一帆风顺等,也有栀子花。为了养活这些花儿,我和妻子没少费功夫:又是查资料又是问邻居,早浇水晚培土……遗憾的是,最后这些花草几乎全部养死了,除了几株生命力极强的吊兰。
   从那段时间我和妻子养花的亲身经历,我深切体会到养花的确是一门看似简单实则高深的学问,真正掌握要领并运用好极为不易。据百度资料介绍,栀子花天性喜欢温湿气候,向往阳光雨露,较耐严寒,但又怕积水浸泡或者阳光暴晒。对于非专业养花的普通市民而言,在温室里种植这种花草,难度较大,长期存活率也很低。但如果把它们移栽到荒郊野外,或者篱笆庭院,则它们的生命力会自然倍增,历经风霜而百折不挠。
   由栀子花适合野生而不喜圈养的天然禀性,我不由想到人类的生命力。人类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荜路蓝缕,历尽艰险,终于从蛮荒世界迈入了文明时代,从原始丛林走进了城市乡村。在物质文明与科技创新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与之相伴的却是人类肌体功能的逐渐退化和身体免疫力的不断衰弱。对此,最典型的例证莫过于——当新冠病毒这一全新的幽灵横空出世时,竟然让一向自诩几乎无所不能的人类疲于奔命,甚至束手无策。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一大悲哀,也是地球文明进化过程中必然付出的沉重代价。
   至于栀子花的花语,主要有三种含义或象征:一是坚强。栀子花在寒冷的冬季开始孕育花苞,直到次年五月份才开花。从培育花苞到开花结果,历时数月,风欺雪凌,却四季常青,永不褪色,坚强得像一个个风餐露宿却从不后退的战士,令人敬佩。二是喜悦和永恒的爱。传说栀子花是天庭中一位美丽的仙女,因为厌倦天庭里慵懒无聊的生活,便不顾母后王母娘娘的强烈反对,执意下凡到人间,化成一棵栀子树。后来一个憨厚淳朴的农民发现了它,便把它移植到自家菜园,精心呵护。路过农夫家的村女们都被栀子花醉人的香味迷住了,于是每人采摘一朵栀子花插在头顶上,希望以此迎接浪漫的夏天,并吸引心仪男人的注意。三是守候一生。栀子树在夏季开花,它的叶子却要守护它四季。为了换取栀子花这位仙女短暂的惊艳,它的枝叶作为护花使者,一直在它身边默默坚守,无私付出。叶子们陪伴它度过漫长的冬季和春天,只为在盛夏的枝头,点燃一束洁白的火炬。这种长久静默的守候,不离不弃,风雨无阻,早已超越了世间任何的情感;宛如一只只纤细温柔的小手,为凡尘播洒善良、博爱的种子。
   行笔至此,面前油然浮现出这样一幅图景:因为新冠疫情的影响,妻子今年正月在老家过完春节后,便一直留在当地,去一家小型超市当了导购员。她当时只想在疫情蔓延期临时过渡一下,没想到这一干就是整整三个月。五月二十号,妻子终于辞职成功,携带长子宸宸从乐山罗城返回成都郫都区。当天下午大约5点半,下班途中,突然在车内接到妻子的来电,说她即将到达目的地,要求我赶快开车去接他们。放下手机后,我本能地加快了油门,驱车向蜀都万达广场方向飞驰。半个小时后,从约定地点接到了久别的妻子和大儿子,我不禁百感交集,泪水婆娑。好端端的一家人,为了团年而在年底回老家;没想到庚子年春节过后,却又因新冠疫情而短暂分离。现在久别重逢,骨肉团聚,怎能让人不感慨不激动呢?花谢花又开,蝶自故乡来,又怎能让人不伤感不流泪呢!
   当妻子坐进车厢时,我倏然闻到一股淡雅的清香味。回首一看,发现妻子头发夹子上插了一枝雪花似的花朵。没错,那是一株栀子花,影随风动,香飘十里。
   当新冠疫情的大潮在国内刚刚退却,我与妻子、长子又相聚了——在庚子年的5.20,在蓉城后花苑。一家人在一个属于爱的日子里,又闻栀子香,真好!
   ——2020.5.27作于成都
   (百度搜索:原创首发)

共 231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栀子花开,幸福随来。作者以细腻的语言、拟人的手法赞扬栀子花“在蛰伏中培育未来的种子,在等待中寻找最佳的展示机会,既是自然更迭内在的规律,也是一种藏而不露的生存智慧,或韬光养晦的生命哲学。”并由栀子花的栽培及生长联想到新冠病毒对人类历史的影响。病毒带给人们恐慌、离别,而栀子花开带来的是温暖:“我们”一家人在疫情被控制后得以团聚。文章语句优美,意蕴深厚,读后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一幅幅与栀子花有关的画面被勾勒出来。佳作,感谢老师赐稿,倾情推荐阅读。【编辑:陶桃】【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530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杨柳飘飘        2020-06-01 04:29:28
  作者开篇运用唐诗,毫不掩饰对栀子花的喜爱。全文以此为脉络,赞颂它形美花香,芬芳一个夏天。但至此笔锋一转,又不惜笔墨,极力描写栀子花的品行高洁,从而从观赏性提升到生命哲学的高度,同时用自己养花经历,高度赞扬了她坚强和崇尚自然的品质。而对花和叶的描写,极具想象力,说每一株栀子花是一个观音,文笔及其优美。而三种花语的阐释,则是对前面意义的补充。联想到生命与自然的密不可分以及生活里简单又让人心动的爱。结尾非常巧妙地把团圆与爱再一次融合在一起,升华了主题。佳作学习了。
回复11 楼        文友:冰泉        2020-06-01 10:31:19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对于拙文而言,虽称不上“好马”,但它的确配上了一副“好鞍”。感谢千里送鞍人,感谢杨柳姐姐精彩赏析!愿栀子花香飘洋过海,陪你度过一个浪漫而峥峥的夏季!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