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柳岸】困山河,困在圌山脚下的河(散文)

精品 【柳岸】困山河,困在圌山脚下的河(散文)


作者:悉达多老怪 布衣,13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754发表时间:2020-05-28 06:01:05

【柳岸】困山河,困在圌山脚下的河(散文)
   困山河,一条困在圌山脚下的河,与古老的沙腰河相比,是一条年轻的河。
   它北起圌山东北脚下的大江之滨,从五峰山旁的龟山头下流过后,就依偎着圌山东部,随着山体一直向南。伴随到圌山东南脚下、昔日的小港村时,与古老的沙腰河招手相见。原以为两河会在此相交,然而它们并没有相拥。沙腰河就此与困山河挥手告别,骄傲地径直向南流淌,困山河则依然伴着山体西行数千米。许是与山的恋恋不舍,困山河离开大山后,还划出一道优雅的“S”线,才向着南边的千年古村落——华山村,直流而去,与那里的太平河融合在一起。
   困山河,诞生于上世纪的五十年代。初始时,无论圌山东部有多少支脉山体向前伸展,它总是紧紧地依偎在山的脚下蜿蜒向前,如同安卧在圌山脚下的一条龙。乡亲们亲切地笑它:是睡在山下的一条河。东乡人称睡觉为“睏告”,因此那里的人们称它:困(睏)山河。
   据《丹徒县志》记载:困山河“于1957年和1977年分两期开挖而成,全长约17.5公里,集水面积26.5平方公里,总流量108平方米/秒。北河口有龟山头闸,南河口有谢庄闸,外挡江水,内泄山洪,兼以蓄水灌溉”。困山河,是条人工开挖的现代河,无形中也为镇江东乡人划出一条地理线,即“山里头”与“潮乡”的分界线。
   困山河西部为丘陵山地,地势较高,习称“山里头”;东部沿江圩区,纵横沟渠河流连通长江,水位受潮涨潮落影响,故称"潮乡”。山里头,土质硬朗,种出来的山芋也特别粉,在生活困苦的年代,曾是潮乡人青睐的上好食品。潮乡的土地特别柔软,早年潮乡人的布鞋底比山里头人家也薄了许多;东乡特有的“烂面饼子”,山里头人家做的厚实,潮乡人家则以薄透为上。一方水土一方人,山里头人硬朗大气,饱含山的特质;潮乡人讲究细致,与水一样轻盈秀气,也许就此潮乡普通人家的门楼都雕有精细装饰,为此那里饰有雕花门楼的宅院也比山里人家多了许多。
   山里头人家怕旱不怕水,潮乡人家却怕涝不怕旱。早年间,潮乡地区古老的沙腰河,承受不起西部山地、丘陵宣泄的洪水,历史上大雨大灾、小雨小灾。夏秋季节屡屡形成山洪、江潮两面夹击,更是大水泛滥成灾。老辈人不会忘记1954年的大水,那年强降雨与江潮相连,使潮乡地区万余亩稻田从夏至秋大水不退,秋熟绝收。刻骨铭心的洪水,让那年出生的许多孩子名叫:水根、水生、水花……以纪念那场难忘的大水。
   那场大水突袭的场景,使当年还是一个小女孩现已年过七旬的老人,如今依然历历在目:六月的一天晚上,我和母亲刚上床。突然一道电光闪过,紧急着窗外“嘎啦”一声巨响,大雨倾盆而下。我卷缩在床上,母亲站在窗前看动静。一会就听得外面一阵乱锣敲响,人接人的喊着:“河堤决口啦!快来人上河堤啊!……”母亲立刻戴上斗笠,穿上蓑衣,夺门而出。我在家静静地候着,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等我一觉醒来,大吃一惊,家里全是水,鞋也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了。下床到院子里一看,太吓人了:水已没过我的大腿。外面更是一片汪洋,分不清哪儿是田,哪儿是河,哪儿是路?庄稼全部被淹没,孩子们无法上课……
   深受洪灾之苦的潮乡人仰望苍天,苦盼能有降雨伏水的天龙出现。期盼莫如自己造龙,潮乡人在地方政府的率领下,在四乡八邻支持下去造龙。1957年丹徒县政府领导大路、姚桥、大港、丁岗四乡百姓,按照“山圩分开,高水高排”的原则,统一部署从圌山脚下沿西部山圩分界处开挖困山河。60多年前的那个冬天,无论是和煦的冬阳,还是凛冽的朔风,开河工地上红旗猎猎,人声鼎沸;无论是挥汗如雨的挖锹人,还是在泥宁中艰难拔涉的挑土人,他们只有一个心愿,努力奋斗,造龙治水。
   困山河的开挖,鼓舞着东乡的父老乡亲,有位初中生止不住心中的激荡,为此写下这样的诗歌:
   大地在沉睡,晨星在闪亮,在华山村的北边,开凿睏山河的民工,已熙熙攘攘。
   民工们迎着寒风,踩着冰霜,哼着劳动的号子,肩着泥担,已来回了若干趟。
   民工们这样有劲,为了实现一个愿望:制服洪水,消灭旱涝,为明年亩产八百斤粮。
   困山河的开挖,形成良好的水系,东乡圩区数万人民生命财产得到安全保障,6.4万亩良田受益,天旱时困山河能蓄水,亦可引潮灌溉农田,实现了诗歌作者的美好心愿,并达到“小麦超水稻,水稻过千斤”的喜人景象。位于圌山东部脚下古老的石观音殿、地藏王殿的以及其它许多庙宇、洞穴里的神灵们也不会想到,有朝一日治水天龙竟会显现在自己的庙宇门前。此后,丹徒县政府又多次组织四乡百姓疏浚清障,以保困山河成为一条能为沿岸百姓带来福祉的河!
   潮乡沟渠河流蜿蜒纵横,桥梁众多,以桥命名的村子也多。困山河的开挖,更增添勤廉桥、张家桥,小港桥,许弄桥、困山河桥,田桥二号桥,新华桥、石观音殿桥,圌峰桥,王家桥……等十几座桥。田家桥的许多村民仍然记得,曾有座横跨在困山河上的木桥,是他们乘凉纳夏的好去处,以至一夜到天亮,连蚊虫也不会来打扰。
   困山河,是条与时俱进的河。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东乡许多乡村变城镇,圌山脚下的困山河沿岸田野也告别了传统的农业种植,农民成为新市民。困山河防洪排涝职责没有变,但在人们的重新打造下,如今成为一条靓丽的景观河,成为圌山风景区不可或缺的风景线。沿河风光多姿多彩:花鸟树木随处可见,青山塔影映入河中,古刹庙宇伴随其间……。
   圌山,雄峙江浒;始皇畏它,要将它框起来,故造出独特的“圌”字,而那里的乡亲们却将“圌”字,说成“喜”字,称之“喜山”;困山河,源于江浒,依偎于山,虽然许多媒体称它为“捆山河”,而那里的乡亲们依然将“捆”字,说成“困”,称之“困山河”。生活在那里的乡亲们,习惯顺势而为,为此我也喜欢称它为:困山河,是一条困在圌山脚下的河!
  

共 23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散文《困山河,困在圌山脚下的河》,讲述了困山河是一条与古老的沙腰河相比,显得比较年轻的河。淳朴细腻的文字带着对困山河的敬畏,回忆往昔,感慨人生,描摹了困山河被困在圌山脚下的实况,包括地理位置、河长面积、诞生年代、周边环境,以及自然风光。特别描写了山里人与困山河息息相关的命运,语言灵动清新,画面感强烈,让读者了解了困山河的前世与今生,认为困山河,是一条与时俱进的河,随着城市化的进展,东乡许多乡村变城镇,圌山脚下的困山河沿岸田野也告别了传统的农业种植,农民成为新市民。困山河防洪排涝职责没有变,但在人们的重新打造下,如今变成了一条靓丽的景观河,沿河风光多姿多彩,花鸟树木随处可见,青山塔影映入河中,古刹庙宇伴随其间……成为圌山风景区不可缺少的风景线。文章理性与感性相揉,在向读者介绍真实的困山河之貌与今昔变化时,穿插了自己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发自内心对困山河的眷恋与祝福,真挚的情怀贯穿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丰富的内涵所表达的积极力量令读者开阔眼界,深受鼓舞。问候作者!推荐共赏!【编辑:安平静好君】【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531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5-28 06:09:14
  拜读美篇,感悟老师文字情怀。
   欢迎您投稿柳岸花明社团!
回复1 楼        文友:悉达多老怪        2020-05-28 11:48:06
  感谢老师推荐,您辛苦了!
2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5-28 06:10:08
  祝福写作快乐,生活美好!
   期待佳作再次绽放柳岸!
回复2 楼        文友:悉达多老怪        2020-05-28 11:48:53
  虽然我很懒,但愿在您的鼓励下,能有所长进。谢谢!
回复2 楼        文友:悉达多老怪        2020-05-28 11:53:56
  请教老师,困山河的图片为何没能在文头显示出来呢?昨天晚上为图片忙了半天,不知还有什么问题?
3 楼        文友:安平静好君        2020-05-28 14:20:56
  老师好!图片没有出来可能是图片太大了,放到最小的规格试试看……祝您好运!
回复3 楼        文友:悉达多老怪        2020-05-28 21:27:14
  哦,感谢指点,看来下次还要再压缩小点了。谢谢!
4 楼        文友:老百        2020-05-30 07:53:11
  佳作欣赏,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回复4 楼        文友:悉达多老怪        2020-05-30 12:01:08
  谢谢老师抬爱!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