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儿时沈家溪(散文)

编辑推荐 【菊韵】儿时沈家溪(散文)


作者:静虚散人 童生,531.1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796发表时间:2020-05-29 00:21:16


  
   我家住洪江市茅渡乡关冲村沈家溪组。沈家溪名字怎么来的?我问了很多老人,他们也说不清楚,但沈家溪有一条大溪。上世纪60年代,因修黄狮洞水电站而变宽。老人们说,以前水流量不是特别大,但因电站堵住了深渡港和小龙港两条溪,使溪有了河的规模,最宽处可达20余米。
   记得我父亲从没到溪里弄鱼虾,家里常是红薯尖炒菜,红薯丝清炒,分到油时,奢侈些,炸红薯片。应季节,也只吃一些时令蔬菜。因常年不吃到肉,我平时很羡慕同龄玩伴家里的美味,常咽口水。记忆里,我发现了我家的一个怪现象:父亲很热衷于弄夹子夹老鼠。每次夹到老鼠,他都亲自剥皮,去头,去尾,去脚,只留下躯干。这时,我是最忠实的观众。油炸老鼠肉,外脆里嫩,再放些干辣椒和大蒜一起炒,就是一盘美味佳肴。我那时小心翼翼地夹一小块,放入口中,细细地品味,还真的好香!
   虽然不时有老鼠肉吃,但我仍然很羡慕有鱼吃的同伴,口里不好说,只能自己想办法。有同伴时,就偷偷地弄个烟竹杆,吊上一根棉线,捆上一个用订书机针做的鱼勾,挖一些蚯蚓,就往溪边跑。用现在的话来说,我和哥哥的装备太差,只能钓很小的墨多股(小溪的一种本地石斑鱼)。一天下来,如果运气好,可以钓几斤,这时候是我最开心的……
   钓鱼的时候,很快乐。回家时都快天黑了,我老娘很担心,总是要嗔怪几句(母亲疯病清醒的时候,不清楚时我和哥哥不敢出家门!)然后告诉我们用最少的油炒煸鱼(墨多股)。我当时看到老娘只在锅里加了一小勺油,等油烧到冒烟时,把鱼放进锅里,然后小心翼翼的翻转,十几分钟后,鱼肉变成金黄,起锅装碗。再把青辣椒炒熟,倒入干煸好的鱼,放盐,翻炒几下,起锅,就是我童年的美味!
   当然,钓鱼收获甚少的情况,也是常有的,加上天气炎热,且很无聊。对于男孩子来说,最好的解凉方式,就是脱光了在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欢快地洗个澡,那种感觉啊,只有体会过的人才知道!
   有时也有意外发生!记得有次在溪水里玩的正欢时,黄狮洞电站突然放闸,大水从上游滚滚而下,玩伴们纷纷蹦跳着往岸上逃。而我,当时正埋头找螃蟹,只知道今天的鱼虾不够晚餐菜!哥哥看到我还在痴迷地翻着石头,他马上什么也不顾,直接冲向我,没理由的把我拉着往岸边跑。刚上岸,身后大水咆哮而过。听到急流回浪声,回头一看,真的好后怕……
   几十分钟后,水慢慢变小,伙伴们在消水的地方寻宝!大家都知道,每次放闸,总是从黄狮洞电站水库里带下好多鱼。电站下游,芦苇丛和鹅卵石滩,很容易藏鱼,所以小伙伴们就追寻着慢慢消失的水流,寻找溪滩上有坑的、和芦苇丛的地方,等水慢慢消失,就能看到大小不同的鱼在那里跳跃,那种情景,真是美妙无比……
   当然,在这里是没有大鱼的。运气好的话,也就能捡到2斤多一条的。但只要看到鱼,小伙伴总是争先恐后的去捉。我们都很默契,谁先捉到就是谁的!当然,看到谁没收获时,捉的最多的,总是会分一点出来,不能让伙伴回家时两手空空……
   我记得有一次,也是电站放水,有几个大人看到了大鱼,争着游向急流地大水中,在十几米的溪面上,收获颇丰。但民间有时也很迷信,据说当时捡到30多斤鱼头的人,几年后妻子得癌症去世了。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些因果报应,这个不得而知!
   在捡到大鱼头的地方,名字叫“波急洞”。据老人说,这里很久以前就有妖怪,是一对年轻的男女妖。白天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让人不寒而栗。但自从黄狮洞电站修了后,就很少看到了!其实,波急洞就是一个很深的水潭,下水比上水宽,一但水大时容易形成漩涡,好像下面有暗流一样,看起来很恐怖!虽然如此,但对于我这个年龄的小伙伴而言,这里仍然是游泳的天堂!原因很简单,这里的水深。在枯水期期间,有人扎猛子(潜水)到水底,发现有崖洞。正是因为水深,而黄狮洞电站车路离水面只有3米左右,所以波急洞成为小伙伴们跳水的天然场所。
   每次看到同伴,一跃而下,姿态优美,头朝下,身体笔直,直接扎入水中,水面只起小水花!
   当看到这样地场景,心里别提有多羡慕……虽然我已经学会游泳,但胆子小,不敢参加跳水活动,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溪的对面石子滩上,翻动这每块可能藏螃蟹的石头……
   这时,一个声音从对面传来:“嗨!过来一起跳水嗨咯!”其他几个伙伴一起起哄:“不敢来,胆子太细(小),下次不要和我们嗨!”在大家的刺激下,我没办法,只有硬着头皮游到对岸可以跳水的地方。因为胆小,我选择了站在离水面只有1米多高的石头小跳台上,在伙伴的鼓励和催促下,学着他们的样子,纵身一跃,跳入水中。也许是技巧不对,整个人平铺摔入水中。当时顿感胸中一闷,有一股血腥的味道出现。不过幸运的是头脑还是清醒的,所以凭着毅力游到对岸石子滩,手一摸鼻子,发现有血。虽然那时年纪小,但也知道一些止血的土方子,所以立马浇着溪水,在自己的后脖子处,用手拍拍……
   虽然止血效果不错,但当时胸闷了很久才缓过来。我哥看到我那样子,很痛苦地说:“上次你差点被水冲走,而现在又这样,出了事情,我怎么和妈解释?”哥哥摇着我的肩膀,非常自责!直到现在,我哥总是把所有的责任担在自己的肩上。有哥如此,夫复何求!
   从小受苦的我,总希望能帮妈妈一把。所以8岁那年,我就缠着父亲,让他教织“筌”。筌,不用饵料,却可以让泥鳅黄鳝钻进去,却出不来。第一次见父亲织后,我就叫上哥,帮我去砍细竹,破篾,织筌。记得第一次共织了十几个。当时,先在水田里按V字形,用手挖坑,然后在V字底端把筌放好,什么饵料都不要,就等泥鳅入“筌”!
   一次,天黑前我把筌装好,当晚下了暴雨。第二天早上起来,我去起筌,每摇一个,都能听到噼噼啪啪的响声,这时候,我就知道收获肯定不小,结果回家一称,当天10几个筌就收获6斤多泥鳅黄鳝!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这个诱惑不小。猪肉当时只有7毛钱一斤(非农业人口),而野生泥鳅能卖1块多,母亲拿去街上卖(当时在街上要去大硰(当地叫畲)坪)!每次母亲卖完泥鳅,总不会忘记给我和哥哥买些零食,那种感觉,别提有多美!

共 243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童年的记忆如同被刀子刻到了心灵深处,永远都不会抹去。童年记忆里的那条河绝对与食欲有关,我也记得那条河里可吃的东西是那么多,至今都在勾引着舌尖上的味蕾,泛起潮波。静虚老师记忆里的这条河与他童年的快乐和痛苦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那么的刻骨铭心啊!这条河曲曲弯弯从心灵深处流淌而出,或汹涌或平静,在目光的注视下远去。生命之河永远都会如此波涛汹涌地流淌着,她与血脉相连,是这片土地的根系之源,永远都不会枯竭。老师的文字朴实,叙述平稳。浓郁的乡土气息使整篇文章上升到一个高度之上。感谢赐稿菊韵,祝创作丰收,佳作叠出。【编辑:孤独小男孩】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孤独小男孩        2020-05-29 00:26:03
  又读静虚老师的好文字,平稳的叙述之中,渗透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为之倾心。文字因通透而美丽,让身心愉悦。推荐阅读!
2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0-05-29 01:26:56
  辛苦老师深夜编辑发文,我文记我心,我记平生事!再次感谢您!孤独小男孩老师!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3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5-29 08:16:17
  富有乡土喜气,气息很浓!赞赏
活到老学到老
回复3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0-05-29 11:03:04
  谢谢金山老师的赞赏,在大家的鼓励下,我相信自己写文字会越来越顺手!
4 楼        文友:飞云流瀑        2020-05-29 22:09:10
  欣赏学习,推荐阅读,敬茶!
回复4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0-05-30 11:35:57
  谢谢老师的肯定,敬茶!
5 楼        文友:孙巨才        2020-06-11 18:01:07
  生活气息浓,人间烟火足,童年情趣真,骨肉亲情深,拜读学习,热烈点赞!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