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五月,云游在山中(散文)

编辑推荐 【八一】五月,云游在山中(散文)


作者:榆社王跃东 秀才,287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55发表时间:2020-05-29 09:04:46

【八一】五月,云游在山中(散文) 这是一趟愉快而探索的下乡上山之行。
   这天,天气氤氲,暖风习习,我们一行五人按约出发。开着自己新车的是乔利生君,他是一位功成名就而颇受尊敬的老兄,众人都称他为老乔。他在中药行业里可是个重量级的人物,但他一生酷爱文学、酷爱探索之旅,尤其对故乡的以往情有独钟。我俩是校友,他高我一届,与他同行,是我的福气。
   同行之中,有三位女士。让我兴奋不已的,是娇妻同往,能不悦乎?俗话说,三个婆姨一台戏。一上车,那话闸一旦打开,就像潮水,想停都停不了。但最需要提到的,是牛村山脚下的“瓦则沿”这个地方,它改变了我们的行程。那是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不能忘却的地方。说不清曾有多少届的学子,背着行囊,在瓦则沿体验劳动、从事耕作。一个班来,干上一周,再轮下一个班。那时的少男少女,正是青春年华,留下这么一段美好的记忆,谁不提及?谁又能放下?然有点遗憾的是,虽然87届是最后一届来瓦则沿的,却偏偏我59班未能成行,留在校园拆除旧房,从而留下了一段空叹。
   不久,从过路上我望着瓦则沿,竟然一片迷茫。迷茫的山峦,迷茫的青翠叠嶂,迷茫的以往,但我们一晃而过。又行了数十里,我们来到了河峪乡郭家山。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这儿。说起来,北寨乡有个郭家社,我常把二者混为一谈,可见无知是令人可笑的。说起来,我应当不算是第一次来这里。进山口的叶峪村、窑圪坨,以及杨家沟里的庄苑,也来过十多回了,只是从未走进这一条深山沟里。真是咫尺之间,如隔云海。便想,大半行程都已走过了,却停在了山口,从而错过了美好风光。也许,错怪于不在行,而在心。倘若那时,我在文学路上不是起步;倘若那时,我爱上寻山访古,爱上圣境之游;倘若那时,我喜欢上刨根问底,就断然不会错过。然错过数次之后,这一次不会再错过。幸运之神,已然眷顾。
   进入山里,老乔把车停在了牛场。他对这一带非常熟,成了我们的向导。他说,这地方曾有一个申家庄,早已湮没。还说,过去这一带一户一庄的自然村,约有三十多个,但皆已尘封于烟海。也许,那时的人们,为避兵荒,躲入深山,只要开垦出几亩山地,便默默而居,自然就形成了村落。从停车处一望,有一条砼小道通向一个山沟里,那是去郭家山小村之径。我们则走向了另一条山沟,去寻找安国寺旧址。本来是可以开车往上走的,但这是林场,一只铁锁所阻,只好步行。正欲抬足之时,一个来电,带有斥责之语,不免悻悻而郁。我望着前面的背影,绝然而行。
   慢步在砼小道上,正如刚进山之时,随处可见放养山猪一般,随处可见悠然自得的牛儿。时儿远眺,见层恋叠翠,茫茫林海,壁仞千姿而巍峨。松柏挺拔于苍岩,或翘首,或俯垂,宛若万般仙姿。近看时,溪涧清清潺潺,恍闻空谷之悠律。老乔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高。正如所记,故乡之山,山山有寺,山山有水,并非空穴来风。侧耳听,林荫深处,莺啼不绝。细吮来,芬芳飘逸,那知名的不知名的花儿,一路相随。妻子看到山杏,想摘却够不着。我便取枯枝来钩拽,摘得一串串杏果。个儿虽小,咬一口虽不酸彻,却酸味十足,直吐舌儿。
   我们辗转行约半小时,来到了一个密林深处。但见堰石零落,垄地层次分明,疑为安国寺庙址。老乔说,该寺为四合院,相传初为尼姑所居,后为僧所住,有百亩之田。遂想,安是否为庵也?然不得而知。钻荆棘,觅丛中,试着寻找每一处痕迹,却沉寂于萋下。算一算垄土,虽疑不足百亩,然相差无多,便言道,此为寺址矣。因不知前面山有多高,路有多远,既然所寻已见,便有去之意。皆道,不妨再往上走走,我欣然从之。俄儿,登过一个转角,眼前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但见一片空旷之林野。说之空旷,乃背倚松山,视野开阔,遥遥层层叠叠峰峦,或云或雾,或远或近,或迷或清,有如海潮此起彼伏,蔚为壮观。说之林野,乃满眼绿意,郁郁葱葱。欣然步入其间,一见就是一株老核桃树,再一见还是核桃树,禁不住数一数,却不知多少,遂称之为核桃林。而每一株树上,寻来寻去,如豆之小的绿果,伏于密密的绿叶间,充满了诱惑。
   欣然信步于草坡之间,满地绽放着如米之小的小黄花,有如星海。虽然读不出其名字来,却感慨其分外娇娆。忽见一只小黄蝶,或飞舞或小憩,飞舞时引人回眸,小憩时寻来寻去寻不见。恰有一只小蜜蜂采摘于脚下花丛,恐踩之,一躲却躲不出蚂蚁的王国。此时,不远处的牛铃,与莺啼、风声飘然入耳,禁不住倾倒。欣然走在花瓣铺就的绿坪间,忽然看到斜坡边上,有两块石基座,一块浅埋土中,下体长宽约七、八十公分,高约五十公分,上体约为七、八十公分直径之圆盘,且浑然一体;一块深埋,看似两块石大小相同,但上体为约五十公分左右之圆石,一凹一凸,相映成趣。蓦回头,距石座十多米处的乱石丛中,伫立着三通石碑。半截入土,半截裸露。走近细观之,两通沙石古碑已然无字,看似却最为古老。另一通碑上,前有残存碑文,“……清……重建古峯山安国寺……”可读,背面清晰可见“古峯山”三个雕刻大字。距碑石不远处,有几块巨型条石,疑七、八人抬恐不能。此外,还有残存古砖。由此可见,这座山就叫古峯山,脚下就是安国寺旧址。遂想,倘若我们不再往前走来,岂不是又一次错过?侥幸之余,庆幸得见真容。诗云:“深山寻古寺,一路杳无烟。半道疑得址,三思意欲还。有曰仍径上,孰料却碑淹。倘若轻别去,何时复见颜。”逗留其间,又找到了一处坟茔旧址。有一通半截残碑,碑上“敬恩师紹翁和尚..之墓..门徒..上叩..嘉慶仲秋..”等字可读。旁边横着两根旺柱,一根尚完整,一根断为两截,刻有对联,残字不可读。还见到两块隅角石,及几处疑盗迹。老乔说,这儿也有一个自然村落,惜早已尘封黄土而叫不上名来。
   我们站在林野边,凭高远眺。老乔指着遥遥之峦峰,说那个是四县垴,那个是果老峰,那个是雾云山......但海拔2023米的四县垴,是这一带最高的山峰。果老峰虽说离所立之地很近,恐怕也得有两个多小时的路程。向山下看,一条砼小道,有如斗曲回肠般延伸到了一个小村,就是郭家山村。但已易地搬迁,仅留下两座孤院。或许,用不了多久,她也会像这山里的其他村落一样,湮没在重峦深处,等后人来追溯。我想,她应该留下自己的记忆,别像安国寺,片牍不存。即使再停留,即使再不舍,终究是要离去。我们把足迹留在了山上,把追念留在了这儿,把谜团留在了荫丛间,却把遥远的梦带在了身边。
   从郭家山出来,已是近午时分。炎炎夏日之下,我们又车行数里来到了辉教村。这是个美丽的古村,最闻名遐迩的莫过于天城寨和一斤煤案的传奇。我曾来过,并撰《辉教宜结庐》一文,已有相细赘述。然,我们并未停留,直接从西沟上山道,过传说中的王墓、消失的王儿上村址、怪石多姿的鸽子崖,来到了羊头脑山脚下的檀树坪古村。与以前所来不同的是,盘山之路得到了拓宽、垫砾,并从檀树坪直达山顶,使这个没有人烟、有着14米乘7米的三间石窑,更有望开发成庄园。可惜,这儿的奇珍异树,已然存留不多。我们在巨大的石磨盘边小憩,吃了点干粮,半小时之后开车直上峰岭。
   一上山,凭高一望,层层叠叠翠峦之海,有如千军万马之腾,奇伟壮阔;蜿蜿蜒蜒的砾石路,有如一只巨龙,在山山岭岭上盘旋;数不清的风力发电轮叶,有如浩瀚之星,蔚为神奇,叹为观止。我们来到了一座发电机前。仰头望,120米高的支柱,宛若通天之柱,70多米长的三个轮叶一动,声声如怒涛奔来,令我等触目惊心。低头看,有着数十米直径且内有电梯的圆柱体,令我等绝叹不已。更想象着、惊讶着,这庞然大物,是如何安在这山岭上的?真是挻拨山兮气盖世!
   在这辉教山上,我和老乔又站在了山岭边,指点着天际中的云竹湖,如一颗明珠,镶嵌于山间;指点着四县垴、小四垴、金中垴、背娃背、果老峰、雾云山、古峯山,如颗颗北斗之星;指点着冀家庄、官地沟、马家峪、白脸坡古道等地;指点着西沟村、辉教村;指点着消失于深山之中的大、小烂木圪洞等自然村;指点着太谷上黑峰村、下黑峰村;指点着祁县下洼村......不禁嗟兮“江山如此多娇。”有《望海潮》云:“凭高一望,苍峦如海,千秋自古多娇。烟谷雾屏,天帘画卷,缥缥缈缈云霄。忽似凤龙翺。不禁叹绝矣,何问折腰?乍起长风,引吾倾倒万松涛。一湖隐嵌琼瑶。看一衣带水,十里妖娆。莺影竞歌,蜂蝶比舞,芬芳处处夭夭。只欲与相聊。遂溯丛中下,寻亦逍遥。唯憾昔人已去,独上老石桥。”
   我们又在巨龙身上,一连盘绕了二十个,却仿佛走进了谜宫,找不到下山之口,只得折返行途。我们又从辉教东沟进入,沿着一条一车宽的山道,艰难行进。或爬陡坡,或过临崖,刹是惊心动魄,行了数里,终于来到了佛爷岭。佛爷岭,自然因佛而名。山虽不高,因佛而闻名于世。沿着小河沟,行了几百米,折转登山坡,至半山腰,就站在了横卧于林荫之中的一块巨型沙石下,石上有9座大小不一的石窟,俗称九佛窟。以此推之,佛爷岭又称九佛爷岭。但窟中的佛像,历经千余年来的风风雨雨,几乎毁尽。整块巨石,从上面看,像是一个佛脚,有说像左脚,有说像右脚。左右不明,是非未然,也许正是禅理。听说,在佛爷岭山上,还有一块巨石上雕有石窟,却寻来不见。
   从佛爷岭山出来,经西宽、寺儿、格子坪、山头、维垴、磨石等村落,一路走马观花般走了数十里就从山里出来,到了官上村,从而走上了省级公路。此时,不免回首,乃诗曰:“山里云游自悦悠,山丛觅古溯空流。山巅笑看千峦好,山谷倾听万翠涛。山海闻寻莺过影,山间醉吮野芳稠。山村欲问今何在?山寺尘封几个秋?”此时,下午已过大半,遂乘兴而归。
  

共 381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随着作者的文字,读者也好象置身于一个旅游活动中。五月,作者与友人愉快相约,来到乡下,在这里,有湮没的山村痕迹,只留下淡淡的历史。作者一行人行数十里,来到了河峪乡郭家山。进入山里,对这里环境熟悉的友人做了向导,带着大家一起游逛。近处的山间小道,远处的牛儿,还有那茫茫林海,万般仙姿。文中的郭家山村位于平定县东南,东浮山脚下,在昔阳县李家庄乡安阳岑村以北,两村土地相连,张东路横贯郭家山村,交通便利。它与数村相连,形成一道大自然的屏障,供大家尽情的享受。作者在认真观察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使文章条理清楚、自然、明白。是一篇文笔精湛的好作品。感谢赐稿八一,也希望在八一可以经常阅读到作者的手笔。【编辑:红袖揽叶】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袖揽叶        2020-05-29 09:07:19
  在旅游中寻找生活和艺术相结合的气息。
红袖揽叶
回复1 楼        文友:榆社王跃东        2020-05-29 11:25:49
  老师你好,这是榆社县的郭家山。
2 楼        文友:榆社王跃东        2020-05-29 11:41:08
  老师你好,这是位于榆社县的郭家山。
3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5-30 21:10:27
  此篇文章,让珊瑚想起了曾给老师编辑过的《四月天,云游在你怀中》,一样的意境,一样的韵味,珊瑚喜欢。感谢老师赐稿八一社团,期待精彩继续。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3 楼        文友:榆社王跃东        2020-05-31 10:21:07
  谢谢老师。
4 楼        文友:榆社王跃东        2020-05-31 10:21:59
  山里云游自悦悠,山丛觅古溯空流。
   山巅笑看千峦好,山谷倾听万翠遒。
   山海闻寻莺过影,山间醉吮野芳稠。
   山村欲问今何在?山寺尘封几个秋?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