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槐香小屋(散文)
一
曾经我住的小屋,就在槐林里,院里院外都有槐树。院子就在水边,木栅栏外就是荷塘,青蛙就是我的邻居。青蛙们,想来我家,那是从来都不敲门的,也不打招呼,想来来,想走走,自由出入。
还有,那一群群的鸟儿,随意飞进飞出我的小庭院。每一天都快快乐乐,叽叽喳喳,才不管花开花落,也不问晴天还是雨天,一样的快乐,一样的自由自在。
说起天气,晴天还好,若是雨天,最担心的就是小屋子会漏雨,一会急一会缓的雨滴,从小屋子的顶棚落下来,缠缠绵绵,往往是外面已经晴天了,屋子里的雨还在滴滴答答地下呢。
因此,晴天,要做的就是修缮屋子。一说到修屋子,不用说了,他就出场了呢。谁呀,他呗,他是谁呀?我的他呗。对了,他叫明,呵呵,我们就一同住在这样的小屋子里。咋样?幸福吧?
想也没想到,好似只有相爱的人儿才住得呢。我常常这样想着,望着明在小屋子的屋顶上忙碌着,一会要泥,一会要茅草,站在屋顶上向下喊话,一会喊茅草来一捆,一会喊泥来一桶。
我呢,就一会给他挂上泥水桶,摇一下绳子,示意他自己往上拉,一会挂上一捆茅草,摇一摇绳子,故意大喊着:快呀,茅草来啦——
正是五月,天气刚刚开始热,槐花也开得正是好的时候,瓣瓣槐花边开边落着,落入了泥水中,被一抹抹地抹进了小屋顶上,小屋子的墙上。嘻嘻,这就是我的小屋子,一年四季,总是散着槐花的清香,淡淡的,缕缕弥散着花香。
还有呢,此时,有燕子飞来,一对对排在晒衣服的杆儿上,商量着在哪里筑巢呢。叽叽、啾啾商量着筑巢事儿,意见不统一,就会吵几句,衔着的草儿花儿的也就落在了刚刚和好的泥里,那一滴燕子衔的泥,尤其有暖意呢,这暖让冬天里的小屋子,也充满融融春意的。
每次,我听了燕子叽叽好似吵嘴的声音,就对燕子说:谁说得对,就听谁的吧,别再吵了,两口子过日子,是该商量,但是呢,一般的都是听老婆的有饭吃呢。呵呵。
我边说着边挥着汗水,卖力地与他一起修着漏雨的屋子,我的大喊大叫的声音,燕子根本不理会,依然叽叽啾啾地互相唠叨着。
茅草被明拉着往屋顶慢慢上升,阳光灿烂地洒进小院子里,洒在茅草上,偶然会掉下几缕茅草来,几只燕子还有喜鹊就来衔起,掉下几滴儿泥来,也去衔起,要是掉下几瓣槐花,那就要抢破了头似的。
二
大门口路过的,来林间河边的人看到修屋子,也会打趣地问句:又修屋子呀,这屋子不是住着,怕是要倒了呢,哈哈。
嗯,是呀,是呀,幸亏有人气顶着呐,有我们在,屋子就不会倒了,反而越住越是亲切,越是离不开了。哈哈。我和明笑着回复着。
明光着膀子,很健康的样子,一身的力气,说话声就好似落下来,能砸个坑儿似的,很有力量。我呢,边忙着手里的活,边与过路的人打着招呼。还时不时地对着我微微笑,摘几串槐花放嘴里嚼嚼,扔给我一串说:甜呢,好甜好甜呢。亲爱的尝一尝,接住啦,别让燕子们抢走了呀。
过路的人见了,就说:呵,你这是神仙日子啊。这景色太好看了,不过这深林幽幽的,也不怕有妖精出没吗?哈哈。又有过路人在说笑,渴了,就停下来,进来讨杯水喝,与明聊一会,说说笑笑,很是自在。
有时候,说话的人们,还忘记去做自己的事情,逗留很久呢。也帮着提水,也帮着和泥,还帮着出主意想办法,这里要苫茅草,那里要多加块砖。
往往忙了大半天,忽然想起自己的事,才匆匆忙忙离去,并约下有时间一定再来。明在屋顶,冲着那人挥手,槐花也好似在挥手道别,还有那些燕儿喜鹊们,也好客地叽叽喳喳迎来送往。
常常的或有朋友或是路人来,小庭院里坐坐,定要喝杯水再走的。天气热了,一杯茶解解渴,天气凉了,一杯茶又可以暖暖身的。
每每,只要有人来讨水喝,我立刻就去烧水,泡茶。水呢,就是这山里的水井里现汲上来的水,清凉凉,天然的山泉水。柴呢,就是这落叶花瓣、干枝枯叶,干透,细软,很是好烧。至于茶呢,虽并非什么高档的茶叶,却是,也许因为水好吧,泡出来的茶格外的香醇、好喝。
或许是柴好,也说不定,袅袅茶烟,幽幽茶香。那一缕缕的茶香直往人的肺腑里袭来,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快意。当茶捧在手里是,望着林间的各色树木花草,那感觉,喝的不仅仅是茶,倒是几分好景色。
风吹槐花,鸟儿鸣叫着,忽长忽短的鸟声,还有蝉儿的嘶鸣,忽高忽低,与鸟鸣相衬托着,甚是好听。林间也时有人们的笑语欢声,各种小动物的嘶鸣和鸟儿的鸣叫,还有阵阵清风,幽幽花香,徐徐袭来,越加令人心旷神怡。
来人坐在庭院当中,槐树荫里,因为当庭有高高的老槐树,枝叶繁茂,花开茂盛,早把个庭院遮去半个。清风穿庭而过,槐香四溢,风吹在人面上,煞是清爽,自然,通透。
来人会聊聊农事,今年打算种什么,什么农作物今年价格要高些,什么作物比较好管理。还有的就是养殖,有姓宋的老者养了好多年的蛋鸡了,感觉收入还可以,就是难管理,感觉鸡身上得病太多,尤其鸡瘟不好防止。
也有姓吴年轻人来聊起他包地种棉花的事儿,小吴数算着天气,准备给棉花打药了,这棉花一茬药也不能少的,都是些什么杀虫的药,什么杀棉铃虫、白粉虱的,还有除草的,也有抗疯长的,一株棉花长大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儿呢。
我经常喜欢去田间地头,喜欢站在棉田或是玉米地高粱地,尤其是长满小麦的田野里,说不出的一种欣喜与浓浓情感,那一首连孩子们也会背下来的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简单的诗句,形象而直接地写出来农人们的辛苦与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也从中对我们农人一种同情与肯定。
说来,从古到今,农人们都很辛苦,但是又都做着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那就是粮食和各种农作物,都是出自咱们农人之手呢。想想粮食,那可是宝中之宝呀,说咱们农人伟大,那是一点也不为过呀。
喜欢与过路的人聊天,喜欢聊一聊农事,也喜欢去种几垄地儿呢。总是在雨来前,修缮好房屋,然后就去田间地头,栽些秧苗,洒几粒种子。
往往是明在前,我跟在后,他刨坑,我点种,或是我栽秧苗,他提水浇。天空总是一会云,一会星星点点雨儿。却不会影响我们的好心情,总是说说笑笑的,总是无忧无愁。等那些来院子里的过路人走后,我就洗刷杯子,茶壶。摆放好,等着下一次有人来,再次拿出,烧水,泡茶。
三
林间,最美好的要数夜晚。
一天的忙碌都停下来,煮一碗绿豆大米粥,做两个小菜,先是凉拌蒜蓉青豆苗儿胡萝卜,红绿悦目。再炒一个西芹百合,白翠爽心,再有林间采回来的野菜了,什么荠菜、苦菜,小野蒜小水葱儿……随意溪水里一洗,白瓷盘里一放,白瓷鲜翠,往小饭桌一上,别提是多么好的爽口悦目了。
吃饭时,西边天渐渐将残阳收起,当最后一缕残阳的红丝儿收尽,月儿慢慢已然升到了林梢。鸟儿归巢,牛羊入栏,人们也都回到了家里。家家户户,忙着晚饭,袅袅炊烟里,锅碗瓢鹏奏起了习以为常的音乐。
坐在槐花树下,与明也喝上一杯,自家酿制的葡萄酒,瓷坛盛着,埋在槐花树下,已有好几年了。那年秋天,收了葡萄,市场上葡萄很是便宜,明就买来许多,吃不了,于是,就自己做起了酒。
真真没有想到,这酒做成后,真是难得美酒呢。难怪有句:葡萄美酒夜光杯呢,说来,葡萄酒不仅好喝,放在玻璃杯里,也确实好看,浅浅的红,泛着迷人的醉,好似初见的两个人,浅浅的醉,互相吸引着,不忍离开,却又不得不离开。
尤其紫坛瓷罐一装,槐花树下一埋,再等槐花盛开时,将紫坛罐儿挖出来。倚着槐花树,坐在小屋前,守着一桌子鲜美小菜,对着心爱之人,慢慢举起杯来,互相甜蜜的对望一眼,一饮而尽呢,喝完将杯底给对方看看,呵呵,微微含笑,只见槐花儿树梢上轻轻颤,嘤嘤地也发出了笑声。
吃过饭后,已是微醺浅醉了呢。乘着月色正好,那是决不能辜负槐花月色的,两个人牵手走出小庭院,去池塘边走走。正是荷花盛开时,绿蛙在荷花间蹦来蹦去,一对鸳鸯被顽皮的蛙儿惹恼了似的,游出荷叶,去往岸边槐花树下幽会去了。
明折一枝槐花给我,说着:好好拿着回家,把花一串串撸下来,用面粉一搅拌,就是一顿美餐呢。呵呵,明早,给你蒸槐花饭吃,可好吃了。
只是听着他这么一说,一股股槐香已是满了肺腑,接过满是槐花的树枝,摘下一串槐花,吃在嘴里,甜蜜已漾满心底。
扛着槐花回来,走进小屋,坐在下庭院里,不禁问着:周围都是槐花,偏偏那么远折一枝回来,这是为什么呢?
近处的,哪里舍得呀,看看哪一枝也不舍得,怕小屋不高兴呢。修屋子的泥水有槐花,苫屋子的草里有槐花,环绕屋子的也是槐花,再去吃槐花,忍心吗?哈哈。
说完,明掩其口,温柔地看着小屋子,再看看我,心满意足地微微含笑。我心里越加满是甜蜜,竟然感觉,槐香,不是槐花树散发出来的,倒是像小屋子和明的身上,散发出来的呢。
老师的此篇文章,让人想起了陶渊明先生的桃花源,一种温馨沁入心肺。好文章,珊瑚欣赏学习了。问好老师,祝创作愉快,笔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