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萌芽】有一种伤,到哪去找止痛药(记叙文)
有一种伤,很难找到止痛药。
那是一个春和日丽的上午,百灵鸟婉转地歌唱,杨柳轻拂着水面,汽车里洋溢着我们兴奋和快乐的声音。老师今天组织我们去市区看望残疾儿童,我把手上的礼物紧了紧,希望新朋友会喜欢。
来到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发现一批同龄人已经早早在老师的带领下聚集在教室里等待我们,他们手脚不缺,外表上与我们没有什么差异,我心里有点诧异,莫非他们是聋哑人?没有寒暄,没有欢呼雀跃,甚至两个学校的学生连太多的交流都没有。我们按计划为他们表演了歌舞,然后按程序把自己的礼物送给对方。
当我们给他们发零食时,我才知道,他们也并非聋哑人。
我缓缓走到一个小弟弟面前,小心地蹲下身子,从“大腹便便”的行李袋中捧起一堆零食送向小弟弟的怀里。不料,他非但没有接住,而且莫名其妙地大哭大闹起来,手和脚随即也开始慌乱地摇晃。我想他是害怕吧!于是我赶紧放下零食,用手轻轻拍向他的肩膀,就像我遇到恐怖的事妈妈抚摩着我的脑袋一样给他信心和勇气。突然,一只指甲尖尖的小手朝我扑面而来。我茫然不知所措。
我被小弟弟抓伤了,在鼻梁上竖着留下了三条印子。我的脸上火辣辣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心里一阵刺痛,转头求助地望向我的老师,毕竟我也是一个孩子。所幸一个中年妇女及时走了过来,老师也过来了。中年妇女衣着朴素,自我介绍说是孩子的妈妈,她言辞恳切、略带慌张地向我道了歉,我的心也渐渐平复下来。
中年妇女跟我和老师说,孩子刚来学校,还不适应这里的环境,所以这两天她就在这里陪他。孩子生下来后她就和孩子的爸爸去广东打工了,平时很少回家,跟孩子也没什么交流。孩子都是跟着奶奶在家相依为命,以前只是发现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不太爱说话,院子里也没什么同龄人,直到上学才发现他与同学相处不来,才知道他得了抑郁症。
经过小弟弟妈妈零散地唠叨,我才知道,我们今天看望的是一批得了抑郁症的孩子。据说抑郁症多是后天形成的,我不禁愈加对他们同情起来:今天,他本能地给我留下了一条浅浅的伤疤,过几天,这条伤疤就会好起来;而他的内心却有条又长又深的伤痕,治愈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也许会是一辈子的伤痛。他的伤痕又是谁造成的呢?
能全怪爸爸妈妈奶奶吗?可以怪,但又不能全怪,毕竟都是为了生计。
一直到今天,我也忘不了那个小弟弟。小弟弟,你的伤痕消失了吗?
我呼吁大家:让我们一起关注孩子成长,不留伤痕到永远。
指导老师:大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