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梦笔临屏导读(赏析)
大家晚上好,今晚又到了梦笔诗社导读时间了!
春去夏来,岁月静好!小半年来,困难也罢,欣慰也罢,都会匆匆流逝。能留下美好忆记的,只有文字方面的东西了,特别是我们所钟爱的诗词。
诗于人的美好,并不止于枯燥的文字!好诗,是活鲜的,空灵的,飘逸的,它是生活的记录,更是感情的奔放。
结束闲话,我们进入正题。
导读一:
《七律·初夏》
小窗一夜绿阴阴,惊觉新城夏忽临。
檐角风铃长鼓舞,池中鱼藻半浮沉。
柳成青色应随景,蝉若虚弦似好音。
万里晴云何用问,自来自去本无心。
这是首平起入韵式七律!这首七律,从风格上来欣赏,是比较偏向于婉约的,写法细腻入微。
首联:小窗一夜绿阴阴,惊觉新城夏忽临。首联句子平和,铺垫得体。忽一夜醒来,抬头看一下窗外的绿,不知不觉又是夏天了。诗以言志,首句便借景寄情,时光荏苒,岁月穿梭,令人惊叹而感慨。
颔联:檐角风铃长鼓舞,池中鱼藻半浮沉。这首七律是,我犹喜欢这联!对仗工整之外,更是观察细致入微,描写生动。特别首句鼓舞,风铃是悬挂在走廊外或檐底的饰品,风吹时发出悦耳的清凉声。那么这里用的鼓舞二字,起到什么作用??回头看首联惊觉,就觉得这词用得不错。这里起到安慰与淡定的意思。毕竟首联是带些感慨的,听到风铃声能将夏躁消去一些吧。我个人认为是这样,或者作者有更深层的意思呢!还有这尾句浮沉二词,这句写得很形象,水草在水中生长,经水流而左右摆动,亦浮亦沉,而且,水草也只在夏天水温高时生长才最旺,而作者这句物象牧取用得很贴切。
颈联:柳成青色应随景,蝉若虚弦似好音。柳色转青绿,蝉鸣,都是夏天的景致。这联上联比较平淡,柳色深则盛夏,下联则还是比较生动的。为什么会:蝉若虚弦似好音?我们都知道,蝉鸣是很让人烦躁的,特别是群蝉齐鸣,尖声入耳,让人好不难受。但是假如蝉子低声吟唱,是不会烦人的,并且有如天籁之音,正是“蝉若虚弦似好音”的效果。所以个人觉得作者的句子构思很好,细中品味,应有收获。不过,这联对仗稍宽,随对好,动词对形容词,随景对好音,动宾词组对偏正词组,所以个见对仗过宽。当然这些都不影响读者的观感。
尾联:万里晴云何用问,自来自去本无心。看似描写晴空,实则是一种对初时惊夏到感夏的淡然心情。岁月轮回,自然现象,何必杞人忧天呢!
这首七律,构思上比较到位,布局四平八稳,句子流畅,词汇表达贴切,好诗欣赏,祝创作愉快。
导读二:
《忆江南·春雨》
随风入,飞洒细如丝。疏落轻花红冉冉,留连芳草绿萋萋。裙屐湿香泥。
扶玉杖,一步一迟迟。才喜山南樱颗小,又看山北笋芽肥。清味正堪期。
词牌作为宋代兴盛的一种文学载体,经久不衰,它的魅力不言而喻。词又分豪放或婉约等派别,这阕属于偏婉约与小清新类别的。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上片:随风入,飞洒细如丝。疏落轻花红冉冉,留连芳草绿萋萋。裙屐湿香泥。这里立意是春雨,所以开门见山,自然而然的描述!上片三四句应对仗为好,这里作者很用心地作了对仗:疏落轻花红冉冉,留连芳草绿萋萋。描写十分的唯美,在词性的结构也是工整的对仗,可以看出作者的文字组织能力,与对联功底。这里裙屐,应指欣赏春雨时穿的着装,古词新用,当与时俱进吧!这上片一气呵成,描写清新,将一个人在小雨中漫步赏景的心情缓缓道出,心情恬静,眼里皆是美好。
继续欣赏下片:扶玉杖,一步一迟迟。才喜山南樱颗小,又看山北笋芽肥。清味正堪期。这下片首三字,扶玉杖,则应该猜出欣赏景的是一个女子,玉杖,只是一个过渡词汇,并不重要。一步一迟迟,景致挺好,左顾右盼,流连忘返了。为什么呢,因为“才喜山南樱颗小,又看山北笋芽肥”,这里樱棵用得很好,至于下句笋芽肥,意象是否有些不好呢,毕竟春天竹子没出笋呢。冬笋也是埋地里的。至于其他地方的竹子品种,原谅我孤陋寡闻吧。这下片:才喜山南樱颗小,又看山北笋芽肥。对仗一样很工整自然,流水对,让人赏心悦目,回味无穷。樱桃竹笋,这两样东西都是美味的好东西,以至于赏景人都口涎欲滴了。
欣赏这阕《忆江南·春雨》,可以看出,作者文字功底深厚,描写细腻,用词灵动,表现手法清新快乐,而且句子通俗易懂,难得,祝创作愉快!
这就是我今天晚上与大家导读的全部内容,本人虽是导读,也就是读者之一,所见所说都是依作者所展现的文字来欣赏,也不能过意揣测作者创作的深度,个见有不到之处还请见谅!下面是大家自由讨论聊天的时间,谢谢各位诗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