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驾考一枕黄粱好梦长(散文)
人间四月,满目芳菲。我收起寒冬厚重的面包服,套上湛蓝色的中山装,与老同学结绊,轻踏电动自行车,一路欢声笑语,追逐着清香漫舞的杨花柳絮,顺250省道向北行驶3公里,来到一处心仪已久的院子里,才应了那句古话:“谁家见月能闲住,何处闻灯不看来。”
这所大院占地大约20亩,不临山、不靠水,没有城区的喧哗,也无景区的靓丽,院内布局高低错落,曲直拼连,界线醒目,版块分明,拐弯抹角处处透着灵气,给人留下说不清道不明的神奇感觉,哈哈,这就是驾校练车场?一点不假。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位于场地北端、临路挨茵,齐刷刷如带似线横向排列的纯白色小轿车,那停车的水平真是横平竖直,分毫不差,正适合车辆两侧分别书写的三个耀眼夺目的红色大字“教练车”身份,这些车辆的车牌也与众不同,是黄色的,也很乍眼,而车头左右两端角处还多出一面小镜子,行驶中犹如碧波荡漾中的鲤鱼,摇头摆尾,亦沉亦浮,时时刻刻透露出乖巧的灵性。远处绿树掩映中、花香涟漪处有一座灵秀而不失雄伟,苍劲而不乏情趣的大拱桥,白色挡墙,白色路面,像一位玉树临风的侠客,虽然显示出静谧安详的姿态,但眉宇间还是隐隐透露出剑光掠影的杀气,令人感觉出丝丝凉意。院子里布置了众多大小不等,风格别致的区块,各区块都在进入位置竖着醒目的招牌“倒车入库区”、“一号库”,“侧方位停车”、“坡道起步”、“直角转弯”、“曲线行驶”,另外还有一些前几年用过,近年不再使用的,如“单边桥区”、“压饼区”、“限速限宽门”等,虽然经过时光的剥落,有些“红颜老去,青春不在”的衰败,但尚能看出往日“始参差而别趣,终宛转以同沿”的高妙姿态。
对于新来乍到的人,这真如一部科幻片,让我既兴奋又有些忐忑不安,心想这许多机巧,尤如九天之属,其高不可窥,又似八柱之列,其厚不可测,人说学车难,果不其然也,看来需下一番苦功夫才行了。
对于零基础的人来说,首次课都是跑圈,就是沿院墙内侧的大圈道路转圈。以前都是坐别人开的车,真轮到自己开车了,精神还是比较紧张的。按照教练的指导,打开驾驶室的车门后,先根据自己的体形进行座椅和后视镜位置的调整,感觉比较适合后,开始启动。车子启动时,必须看一下挡位是否在空挡,即正中间位置,不能带挡发动。左脚离合器踩到底,右脚踩住制动器,右手将车钥匙插入转向盘右下方的钥匙孔内,向内转动到底,停留二秒钟,咚咚几声振动后,汽车即点火启动起来。等待十秒,挂一挡,松手刹,缓松离合器,等感觉车身有轻微抖动后再缓抬制动器,汽车缓慢跑起来了。此时,是新手最紧张的时候,尽管车速非常慢,还是感觉手心、脑门上有汗珠渗出来,转向盘被双手抓的死死的,眼睛直瞪正前方,不敢稍许转移。“手放松,别抓太紧,头别太僵硬,要轻摆,眼能注意到后视镜……”教练开始训人了。
从报名录入信息至拿到驾驶证,我用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其间进行了四次考试。科目一虽然简单,但因为小县市当时正赶上考场整改,必须去大市考,申请了三次才排上号,因此时间上拖了一个月,四月的最后一天才完成。
科目二练习的重点是“倒车入库”。这个项目是其它项目的基础,它涉及了几个比较难掌握的动作,如车子的“半联动”,车辆在有限空间“库”中的微量调整,前进挡与倒车挡的转换等,所有动作都要求驾驶者通过手、眼、脚的配合,在库线、车体之间形成良好的位置感觉,以此达到科目要求的目标。好家伙,只这一个项目,从四月初,一直练到五月中旬,大概四、五十天的时间,每天练习二十分钟,共用去10个小时,占去了整个科目二的多半时间,科二总用时大概18个小时。其中倒车入库10小时,侧方停车3小时,坡道起步3小时,直角转弯和曲线行驶各1小时。经过反复的操作和训练,我从一个门外汉慢慢地熟悉掌握了科目二练习中一些基本的驾车要领,尽管时间如梭般过去整整一年了,但这些操作步骤依然如昨天般清晰。
倒车入库:1、来到库角向右打一圈,一直向前,车身正了回正方向,车身左侧距离黄线10CM,车身把手过黄线停车;2、向后倒车,后视镜过白线(后轮压黑线)向右打死,继续倒车,右后视镜车尾过第二条黄线一半回半圈,继续倒车,右后视镜车身与库线由平行再变小(锐角)后回正方向(一圈);3、开车向前,(若左小圆镜与库线距离大向左打半圈修正车身),继续向前,左后视镜中后轮压库线左打死,一直向前,右侧小圆镜中黄线至镜中停车;4、向后倒车,右侧后视镜中出现库角回半圈,继续倒车,右侧后视镜中车尾与库线平行前(钝角)回正方向(一圈)。
侧方停车:1、右侧后视镜库角消失后(约一秒)向右打死,继续倒车,右侧后视镜过库角后(约一秒)回正方向;2、左侧后视镜后轮压黄线向左打死,车身与黄线平行(左小圆镜与库线一指宽)即停车;3、向前行驶,方向盘依旧向左打死,右侧小圆镜过库线回正方向,过前侧黄线三分之一处向右打一圈;
4、继续向前行驶,车身与库线平行回正方向。继续向前行驶,当车身内门把手过左侧黄线缺口处向左打一圈,慢慢向右回方向,继续向前行驶,车身与黄线平行回正方向。
直角转弯:1、进入直角转弯区域后,先打转向灯;2、靠转向外侧黄线一侧行驶,当车内门把手过黄线向转弯侧打死,车身回正前回一圈,继续向前行驶,车身与黄线平行回正方向(半圈)。
坡道停车:1、左侧喷水嘴与中心线重合,(靠右)向前行驶,左侧小圆镜出现黄线即停车;2、轻松离合器,车身剧烈抖动后松刹车,离合器不动,过坡顶后轻踩刹车,(若发现车子向左侧或右侧黄线偏移,修正方向),车子匀速下坡。
曲线行驶:1、中心线行驶,右侧后视镜内与黄线由直线变曲线夹角变小后向左打一圈,夹角继续变小加半圈,右侧小圆镜过右侧黄线回正方向;2、左侧小圆镜与黄线夹角变小向右打一圈,夹角继续变小加半圈,左侧小圆镜过路两侧黄线中间(路中心点)回正方向;3、右侧后视镜内与黄线由直线变曲线夹角变小后向左打一圈,夹角继续变小加半圈,右侧小圆镜过黄线回正方向;4、左侧小圆镜与黄线夹角变小向右打一圈,车身平行后回正方向。
科目二在练习时的注意点:一、离合器离合器踏板要用前脚掌踩,不要用脚心,然后以脚跟为支点控制离合大小,一般把离合踩到底时,脚跟所处的位置并不方便做为支点的,这时你可以把整个脚后移一下找一个合适的支点。二、找正看车尾的两角与库的后面两杆的距离,远离哪边就往哪打方向,方向一般要打半圈,到位后要迅速回正方向。三、速度这个是关键,越慢越好,别人说没用的,一般三天差不多就有感觉了,尤其在打方向时,离合会跟着动,最好时刻要想着踩离合。
科目二的考试人数也比较多,预约了三次,最后在5月底才申请完成。那是一场困难的考试,是精神、精力加技术的考验。
2019年5月25日晨星未启,天地间是这般静谧安详,听不到一丝一毫的声息,长长的夜啊,芸芸众生也许早已进入温馨的梦境中,几颗平平凡凡的星星,不明不暗地挂在辽阔的太空里,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深沉,听不到鹊鸟的喧哗,甚至连流浪了一夜的风儿,也在树稍敛翅,卷了身,闭目安神,养精蓄锐,等待黎明。
正在这万赖俱寂的时刻,床头的手机猛然一振,音乐急促地响起来,把我从昏睡中惊醒了,一看表,3点12分。大家都知道,正常情况下如果有事情需要联系,最好是白天或者晚饭后打个电话,一般不会超过10点钟,“深夜里来电话,必定是发生了异常的情况。”脑际里闪过一丝不详的预感,果不其然,是老家来的电话,婶子于1小时前在送往医院的途中仙逝了。挂断电话,我已是泪流满面,“这怎么可能,一个月前我们回老家时,她还忙里忙外的招待,并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世事难料啊。
一枕黄粱好梦长,三秋白草春光短。无巧不成书。5月25号这一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按教练的安排,早上6点钟我要坐他的车去韵达驾考中心进行模拟训练,以便应付4天之后的科目二考试,这是最后一个周末了,差3个小时就到6点,教练的车是坐不上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呢。
灵魂已逝,无可挽回。怀着悲伤的情绪,天色微明,不到5点就赶回了老家。按照当地风俗,守了两天两夜的灵,第三天出殡发了丧。
路渐远,泪始干。对于生命而言,无论怎样的一种离去,都是一场无可奈何的谢幕。
回来后精神不济,身体也异常疲惫,但驾考时间是申请了几次才约上的,不容易呀,只能跺跺脚、咬咬牙,硬着头皮去参加了。
按照预约,考试时间是上午11点左右,我盘算着精神还勉强能支撑到这个时间,谁知道它奶奶的,预约时间就是糊弄人的,一直等到下午3点才轮到我。等待是一种煎熬,再遇到始料未及的伤心事,真是头重脚轻,只剩下挣扎的份了。
带着几分压抑、几分愤慨的情绪坐进考试车中,手脚仿佛有些痉挛,眼前一派迷茫,空气中像是弥散起阵阵烟雾,又像拉起了一席纱缦,如梦如幻,一切的一切都笼罩在这种灰色里,这时候我的盼望着让自己精神快点紧张起来,好攒点力气赶快考完回家休息。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呀,尽管使出了浑身解数,竭尽心智调动颤抖的手臂,也是徒然。紊乱的思维如同朔风掠水,冷透了物华,冰封了神精,侵蚀了筋骨,以致于考试中错误不断,几次前进时挂成了倒档,倒车入库侧方停车时一个库多次踩刹车,那个手忙脚乱就不说了,还好考试系统比较迟钝,并没有报扣分。也许前面太大意了,当进入到最后一个项目曲线行驶时,车速有些快,也没有踩刹车,眼看马上就要驶出考试区域了,发现车头角度稍微有点偏,心想上面出了那么多次错误,系统都没有检测出来,应该没事,省点劲别动方向了。谁知道就这一念之差,在这电光石火的瞬间,车载喇叭发声了:“车轮辗压边线,扣100分,开回原点重新考试。”“糟糕,考试系统怎么又管用了。”这真是“一水分两岸,苦乐两重天”啊。
上船容易下船难,坐在考试车上,再多的牢骚也没有用,因为在报名驾照培训的那一刻,已经没有退路,不想考也不行了。现实就是这样,计划往往不如变化快。我们希望什么事情都能一帆风顺,但事实并非如此,有时候厄运、烦恼会紧跟着你,缠绕着你,推不走,甩不掉,怎么办呢,只有学会适应。适应是一种考验,同时也是一种希望,更是一种信念,我们不能在自己的情绪里停留太久,徘徊太深,要知道山那边有人家,海那边有天地,失败不要紧,从头再来,只要不甘屈服,相信自己的努力,厄运就是战胜困难的助推剂,就是前进的动力源。
回到起点,我想起了李白“行路难”中的一段经典语句:“行路难,行路难,今安在,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精神稍稍振奋了一些,心里暗想“刚才的路线比较熟悉了,再顺着它跑一趟吧。”但鬼使神差,手脚一动却进入了另一条路线,唉,看来心力憔悴时确实需要调养生息才行啊。
多亏在驾校的两个月科目二的培训中教练指导的精细,加上自己平时训练尚认真,以这种失魂落魄的身心状态,居然磕磕绊绊的完成了考试。当驶出考试区域,听到语音播报:“考试结束,成绩合格,请到登录处打印成绩”时,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科目二是我感觉最艰难的一次考试,每每回忆起来,心里还是不怎么好受。
适当调整休息之后,开始进行科三的练习。有了科二的基础,科目三感觉难度不是太大,就是细节比较多,一不注意容易忘记造成扣分。因此,在训练过程中,白天是手脚眼配合练习技术,晚上则通过大脑进行固化存储,针对练习中出现的失误,加强记忆,充分调动大脑的左右半球,形成协调机制。一台教练车一般有十几个学员同时练习,因此学习时间也拉的比较长,我用了整整二十天,既六月底才完成了科三的考试。个人感觉考科三最大的障碍就是考试车上的安全员,不管你的动作是否规范,安全员总是凶吧吧的,说话带着训人的老爷腔,让人心烦意乱,如果你控制力不好,会增加精神负担,很容易导致考试失败。最好的方法是,把安全员当成一条狗来看待,汪汪叫几声也属正常现象,不必过分在意。
我觉着科目三的考试注意点是,一要反复练习夜间灯光模拟考试,把几套模拟题下载到手机或电脑中,有空就听题,一定要做到对答如流才能预约考试;二要牢记限速、特殊区域前的刹车左右摆头,三要注意转弯、变道、超车提前打转向灯,四要注意靠路边停车时严格按平时训练时选择的参考点顺线,最后通过车前端小反光镜控制停车时的边线距离,五要注意考试完毕后不忘停车熄火。六要注意考试过程中除限速路段外,车速不可太慢,稍快一点对考生有好处,安全员会认为你对车辆比较熟悉有自信心才敢开快车,当然新手一般也不能超过60公里/小时。管见所得,仅供参考。
道路考试完毕后,剩下的理论考试对于初通电脑的人来说就简单了。从4月6日拿到学员证开始,到7月5日考下科目四(科目四是俗语,官方应是科目三的理论部分),整整三个月的驾照培训考试,让我拥有了一本c1车型的驾驶员执照,现在是实习期,虽然不经常开车,但总算能让它慢腾腾地带着人在路上跑了,三个月的付出还是值得的。
我的学习经验就是先认真练习,中间给自己制造一些失误,那怕是让教练训几次,有利于真正掌握驾驶技能,最后几天认真按照考试细则要求去做,每次练习都当作一次考试,尽量减少失误,这样能树立必胜的信心,有利于以健康的心态应付真正的驾考。
驾考路上有黎明的清新,也有暮色的苍凉,回味那些春暖花开的光景催人兴奋,摸爬滚打的经历令人眷恋,偶尔的失利使人忧郁,初步的成功让人释怀。行走在车水马龙的大道上,心情既兴奋又紧张,一本驾照在手,是新起点的开始,绝妙的序曲已经奏响,颤动的序幕徐徐拉开,清新的阳光下,车辆点火了,车轮缓缓滚动,路上的景色随走随变,那颗充满了新奇和惊喜的心,也慢慢平复下来。虽然驾驶技术、安全操作技能水平还有待提高,要达到驾驶自如、随心所欲的境界更需要一个漫长的熟悉摸索过程,但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只要自己时时刻刻绷紧安全弦,努力按照文明驾驶的规定去做,不求速成,稳扎稳打,就一定能让车轮随心情自由自在地在宽阔的道路上驰骋飞奔,追逐绚丽多彩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