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花不能言意已知(散文组章)
◎暮春舞雪,花海如梦
暮春时节,榆树梅,梨花,杏花,已经肆意开放,那情形似乎要霸占整个季节。空气里,弥漫着浓郁的沁人心脾的花香。信步其中,百闻不厌,而那花色更是灼灼地占据你的整个视野。
走近胭脂色的榆叶梅,总让人想到一个词——奢靡。而它,则对奢靡的有些泛滥,泛滥的有些狂癫,狂癫的有些唯我独尊。这应该是生命力本色出演,把该拿出的都拿出了,不该拿出的也拿出了。生命仅此一次,为何不开得如火如荼呢?
梨花则白的逼摄你的眼睛,还有比这更纯洁的事物吗?云朵,毕竟单薄;白雪,毕竟死板;棉花则有些轻佻。只有梨花,在春风里轻笑,甚是动人心魄。尤其是一树梨花盛开,如一袭白衣天使,款款而立,缓移双眸,任人间繁华皆黯然失色。美,原来如此的朴素,而不必用任何色彩来粉饰。
当你伫立梨花树前,就会忍不住闭上眼,停下足,伸了手,失了魂。拥抱吗?不忍!美,是不可亵玩的。吮吸吗?不用!人们早已沉醉不知何处。据为己有吗?何必呢!真正的美是共享的,它属于大自然,属于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身处这样的情境,倏的,想读诗,想唱歌,想思人,想手舞足蹈。忽的,又停住了,或许什么也不想,更具内涵。
有花需赏则赏,莫道无花空嗟叹。这样的花海,如果在苏杭,不知会迷醉了多少如织的游人;如果在海南,不知会抢占了多少大海的风光;如果在东北,不知会喂饱了多少渴求的眼眸……而此刻,它在塞外小城宁城四中的校园内。这是一座适合开拓知识、锐意进取、立德启智的学校。倘使天公能醉客,四中花海如梦行。蓦然的,我又生出担忧来,如果哪一天花落了,该是多么令人颓废啊!
就在这时,春雪悄然而至。飞雪一到,面貌就一新了。梨花张开怀抱迎接雪,而雪则飘飘洒洒,似乎是如约而来的情人,那么的热情似火。它轻轻飘落到梨花所有的花瓣上,无声地亲吻着,嘤嘤地诉说着。毕竟此事古难全,然而时光逆转,人生波折,此刻相聚,便有万种风情,任其诉说!
榆叶梅则默默静立,接住每一朵瓣雪,高举人间,一下子便入心了。思念到极致,沉默则是金,此刻的拥抱已显得多余。早已按捺不住,彼此交融,难分你我。太多的心思,不必随风闹出动静,无声胜有声。此刻,春风都退避了,乌云也识趣地远走。绿树,和人一样,不过是一种陪衬。
此刻,是花与雪的世界。任凭花凝眸善睐,任凭雪翩翩起舞。任凭一切美,真实发生;任凭一切好,生根发芽。有了雪的花,就有了“最是那一低头的娇羞”;有了花的雪,就有了“此情可待成追忆”。花伴着雪同醉,雪伴着花共生。美,一下子凝固了,如同一幅水墨画。思绪,一下子停止了,静如止水。最美的境界,总是使人沉静,又自失起来。或者想摇身一变,成为一树或一朵,位立其中,岂不美哉!
然而,此刻又忍不住发问:是花成就了雪?还是雪完美了花?更或者,美是互相成就的,就像白娘子成就了许仙,崔户成就了“人面桃花”,苏东坡成就了苏堤,苍茫的草原成就了九曲黄河。而此刻,美,也成就了四中——知识的求索,人才的创新。在这样的环境里求知,怎不若渴?在这样的环境生活,怎不若仙?这样的美色与知识海洋的共生共行,又岂是一个“美”字了得!
遇见,已是一种幸;拥有,是一种美好的命;而同行,则是人生的善莫大焉。所有美的施与都是一种良善,何况塑人塑魂呢!师者培育的是祖国的花朵、明天的栋梁,这美景岂可一日而语,一言蔽之?!
有道是,暮春舞雪艳一时,传道授业益一生。如果,在这么美如画的境界传经送典,岂不锦上添花,美哉快哉!这样想着,天地何其旷大,活着何其幸甚!有美景相随,有事业相伴,人生,夫复何求?
二、芍药不言意已知,直待琼丹暖心扉
人间六月,已是芳菲尽。总觉得春去太快,还没来得及好好欣赏,春花就已零落成泥,空留遗恨。此刻只有暴马丁香在热热闹闹地开着,只是白得有些单调和零乱。而院子里,花园里盛放的芍药,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缺,让人一见欣喜,再见倾心。
“芍药承春宠,何曾羡牡丹。”人们大多羡慕雍容华贵的牡丹,而我却青睐淡泊高洁的芍药。
待到百花凋零后,芍药悠然盛放绿丛中。芍药有着一种无与伦比的自然美,不像牡丹和莲对生长环境要求那么苛刻。
唐代诗人钱起有诗云,“芍药花开出旧栏,春衫掩泪再来看。主人不在花长在,更胜青松守岁寒。”疑是故人喜相逢,诗人赞其不择地而邻而居的坚守。因此,院子里,公园里,甚至南北大地,随处可见它的摇曳生姿。它亲近土地,叶子和花朵总是向下垂着,有一种谦逊的美感。别说花有多美,就连叶子都美得像花瓣。两片或者几片叶子就组合成了绿色的花朵,而花朵就更美不胜收了。单层的简约,多层的丰满;白色的纯洁,粉色的雅致。无论什么颜色,都朴素里透着淡雅。那白色,让人内心纯净,就像漂浮在天空的一朵云。那粉色,温润如玉,仿佛轻盈的插上了翅膀。
花朵更是千姿百态,打朵的娇羞,半开的娇美,全开的华贵……花开有序,而不错杂。仿佛绿叶不仅仅是一种陪衬,也是一种锦上添花,更是一种意境的升华。一朵朵花,从叶子组成的圆形里露出头角,腻而不生厌,亲而不造作。尤其是在细雨里,娇嫩欲滴,越看越沉迷。
芍药的另一特质,还在于它的淡淡的馨香,入鼻,入心,入脾,仿佛整个人已被芍药花所俘虏。眼里看的,心里念的,都是它。
花的大美,就在于打动人心。我不断地变化角度,想要留下它各种各样的倩影,但无奈总不能如愿。这,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朵完全相同的花朵。总是觉得,这一朵富有画意,那一朵充满诗情。而这一朵读懂了我的心思,那一朵明了了我的意愿。万般爱意书不尽,自缘身在芍药中……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芍药在百花中的地位尊贵。百度过,才知道,原来它是“花中的丞相”,难怪会觉得它开得豁然通达。
百花齐放,人们容易看花了眼,难于选择哪种花独占鳌头。待到夏正新,芍药花开了,就像看到一袭少女从竹林里款款而来,美的逼摄你的眼。难怪孟郊曾夸芍药,“月娥双双下,楚艳枝枝浮。”它比出水的芙蓉更天然,有一种接地气的美。它不挑剔土地,也不怕风吹日晒,阳光越足,开得越好。
我不知为什么,总觉得芍药花与爱情有关,默默相爱,静静欢喜。后来才知道,原来芍药花是“爱的花神”,自古就作为爱情之花,现已被尊为七夕节的代表花卉。难怪看上去,那么爱意绵绵。好的爱情,和好的花朵一样,都可以让人的内心宁静致远。其实,从小时,我就有点疑问,好好的花,怎么名字与药有关呢?
也是后来才知道,传说中的芍药都不是凡花种,是某年人间瘟疫,玉女或者花神为救世人而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结果变成草本的芍药。至今,芍药还带着个“药”字。原来芍药花,是撒下人间救苦救难的药,也难怪它总叫人肃然起敬,原来有着如此良善的精神。
小小的芍药花,有着如此博爱而丰富的神韵,难怪白居易赞其,“开时不解比色相,落后始知如幻身。”
待到夏初百花稀,芍药花开傲然立。这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多少人在滚滚红尘里活得失去了自己。我们如何洁身自好,傲然独立,才能脱颖而出、活出自己的特色呢?像芍药花一样,无论世事如何变换,我自岿然不动。或许,活出自己,本来就是很奢侈的事情,唯其难得,所以珍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