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成长】【菊韵】我的老师是江山(征文)
一
初来江山还是很偶然的,记得是一位文友在朋友圈晒文章,打开来读,文章没有吸引到我,倒是网站把我吸引住了。这个网站就是江山文学网。
登录上来,江山网如此之大,让人始料不及。一排排社团的名字都是那么的富有诗意,一个个小方框里都描绘着精美的图画。在我看来,这些小方框又是可以打开的门,这一扇扇门的背后,有我需要的宝藏吗?我没有开门的密码,更没有开门的咒语,打开一扇门会很轻松吗?我是怀着一颗求知的心,是为心中的梦想而来,也是为求得写作的真谛而来,是怀着一颗虔诚的心而来。这即将打开的门是多么的令人期待啊!
我在门前徘徊着,不知道该去叩响哪一扇门。有扇门上的风景把我吸引住了,那是一位古代的仕女,在月光下轻轻地拨动着琴弦。秋风清秋月明,仿佛那清丽的琴音已然飘出,被我这个路人听到了。这扇门里流露出的恬静与淡雅,让我这颗已经不年轻的心,泛起了波澜。乘着皎洁的夜色,我轻轻地叩响了这扇门,进行了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次造访。
门里的世界是非常安静的,一股文气在其间蔓延着,一篇篇文章陈列在那里,一位位作者在伏案创作着,可以听到笔尖落纸的沙沙声。这时的安静是在蓄积在一股能量,我好像步行在一座活火山前,那地壳之中所蕴藏的热火,是在为即将到来的喷发做准备。内在的能量是需要一个积淀的过程,这里所包含的东西,让我这个初来者感到惊骇。我与安静之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提笔留下自己的文字后,便悄然退出。
第一次造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江山之博大让人心生敬畏。这个博大是一座座山川相连,一条条碧波汹涌的春水,相依相通。山生水,水环山,山山水水相环相绕,滋育出人杰地灵的好气象。初来便有春风拂面的清新感受,只觉得一身清爽,步履轻捷,身心如白云般轻飘。我是一粒漂泊的飞沙,于狂风间身不由己,浪迹天涯。有一颗游荡的心,不是谁都希望的。这颗心其实一直都在寻找一个落脚的地方,能够得到安定下来的机会。江山拥有如此温润的环境,这颗漂泊的心来到这里,竟然平静下来。那份狂躁与颠簸遇到了清澈之水,尘埃荡去,还来一身清秀,是我意想不到的。
一篇文就如同一颗心,我的心是透亮的,也得到江山的认可。我再回来时,那篇文已然获得了精品。呀!我这颗种子刚刚落地生根,萌叶开花,所结出的第一颗果实就这么快成熟了,这些都仰仗江山所拥有的环境所促成。有如此肥沃的土壤,正是一颗种子所需要的。不是每一颗种子肯错过春天迟发,只是因为等待。我所等待的,不正是这个春天吗?
正当我踌躇满志的时候,有人轻轻地走近了我。他在用他自己的方式,简单而热烈地向我致意。这份来自千里之外的热情,让人感受到江山所带来的温暖。这份热情的传输就如同隔空伸过来的一只手,紧紧地握住我的手。江山以自己的热情,来温暖每一颗漂泊到这里的心,就如同一个巨大的港湾,每一艘船舶都能在这里停泊靠岸,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安静祥和,都能分享到这里的宁静快乐,这是多么让人惬意的事情啊!
那人与我倾心交谈,互通有无。在文学创作方面,更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文之正道。一席话如同和煦的春风,把一个梦中人唤醒。啊!江山如此多娇!与我交谈的人是秋月菊韵的社长,而且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社长,她的名字叫叶雨。
二
我是个有野性的人,自己觉得从大森林里走出来的人,还有些桀骜之气,需要磨砺。我的文章没有定法,就如同大森林里的树木,恣意漫漶,无拘无束。森林里的每一个空间就是生命的空间,就是生存的空间。一棵树倒下了,往往会在第一时间被弥补上。在有限的空间里生存,需要扭曲着身体,需要搏出最后的气力,从那个狭小的空间里钻出去。也就是这样的生长环境,让我不是那么的笔直,不是那么的挺拔,甚至有些拐扭,有些低矮。森林的法则是没有秀颀与丑陋之分,每一个生命都是值得尊重的。
江山就如同一片大森林。置身于这里,清心明志,意境高远。这里有许多名家,他们的文章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就如同身边有乔木秀颀,是可以竞相生长,力争上游的目标。在宁静社区有一位叫岚亮的老师,他的文章文意通达,条理清纯,好像山间流淌而出的清泉水一般清澈。他的文章往往在发布不久,我就去拜读,从中汲取我所需要的营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这样的好榜样好目标,怎么就不能改变自身的毛病呢?作文的过程是修心的过程,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在哪里,改正起来就不见得有多难。最可怕的是认为自己不能改变,把自己禁锢到一个小圈子里,画地为牢,固步自封。走不出去这个圈子,就看不到外面的风景,与井底之蛙有什么区别呢?看到别人的长处在哪里,有了切身的感悟,就能发现自己的长处在哪里。就这个问题,我和叶雨社长进行过探讨。
文意之所以通达,是要有背景的。去描述的过程中,因为有背景才能声情并茂,才让人不觉得干瘪。我记得有一次给学校的孩子们上作文课,去描述一棵树的全貌,觉得很费力,孩子们也不能完全理解。那天,我就把课堂搬到了野外,在一棵盛开的梨树下,借着洁白的梨花,再去讲解,文意便很容易被孩子们接受了。写文就如同在讲故事,怎样才能把自己所描述的东西描述出来,是关键问题。有时候,你的故事吸引不吸引人,你的故事是不是接地气,这里就涉及乡土乡情,民俗民风的问题。叶雨老师说,远的不说,就说近的吧。壮溪老师的文章就写他的家乡壮溪冲,而且是反复去写,反复去描述。他家乡的风土人情多美啊!我们怎么去读都不厌烦,相反,他每写出一篇,我们就开始期待他的下一篇了。
社长的话,让我想了很多。这些风土人情,民俗民风,壮溪老师能写出来,我怎么就不行?我们东北地区是个移民较多的地区,我身边的人大多以山东人河南人河北人居多。他们来这里定居,也把他们那里的民俗民风带来东北。还有当地的朝鲜族可是有醇厚的风土人情的,是完全可以描述的。我又想到了自己的出身,从十七八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山场劳作。在我们这里叫“闯工棚子”,工棚里的故事太多了,这里的人淳朴厚道,勤劳肯干,每天都与大森林打交道,人人都是一本故事书。林子里的秘闻,林子里的传说,这些都如一部传奇,让人心醉神迷。我对叶雨老师说,你等着吧,我准备了一套我们东北这疙瘩的系列,就瞧好吧!
三
文字里需要有一种感悟,才会体现出其中的灵性来。我的文初来时都很短,一千多字。在这里发文是有规定的,不能少于一千五百字。就因为这个,我初来投稿就遭遇了退稿。文字为什么这么短呢?不止一个人这么问我?文意如此吗?文字过于严密,已经严密到插一根针都无法插进去吗?行文如同走路吗?绕来绕去是走路,抄近路走捷径是走路。行文又与走路有什么相干?绕来绕去是行不通的,抄近路更不行。行路有自己的法度,应该走的路少一步不能到达,而多一步又走过了。文字的排列是严整的,是一队排列整齐的士兵,整齐划一,军容严整。文字又如同一列高速行驶的火车,只有快速轻捷,才能到达希望的终点。
我的意念在那里,因为思考的深度在决定着文字的长短。这是我的文字短的真正原因所在。文章讲究挖掘题材的深度,就如同去打井。记得有一次去帮助别人家打井,挖了几米深,不见水的踪影。没想到的是,再挖下去竟然碰到了岩石。如果在别处,是可以选址再挖的,可是这口井在屋里,是不容改变的。怎么办?如此坚硬的岩石怎么去凿呢?真的在这里可以凿出水吗?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一股激情的激励下,我们轮番上阵,硬是在这坚硬的岩石上,凿出一眼清泉来。文意就该如此,没有挫折没有磨砺,就不叫文章。正是《江山文学》这口井磨砺了我,使我走上了一条宽阔无比的文学之路;使我在《江山文学》这口井里,汲取到了清冽的甘泉,取之不尽而用之不竭!《江山》造就了我,我很荣幸自己的成为它旗下的一名小兵!
江山的壮美是让人叹为观止,我来江山还不到一年,在众多老师的帮助下,取得了一些进步。感恩《江山文学》,感谢菊韵社团,感谢叶雨社长。江山是我的精神家园!也是我文学路上的启蒙老师,永远的老师!
感慨之余,我也和叶雨老师说过,写作也有些年了,却感到怎么还不如在江山几个月的收获大呢?之前的那些年似乎都荒废了。“现在上路不晚!”叶雨老师这样鼓励我。
是的,现在上路还不晚!一路风雨一路高歌,一路的江山美景相伴,我又重新上路了。搭上江山这艘文学巨轮,一定会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