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归】手表(散文)
一
在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三转一响带咔嚓。“三转”,就是自行车、钟表和缝纫机,“一响”则指的是收音机,“咔嚓”是照相机。这是当时的人们对幸福生活向往。
在我的记忆里,寻常人家有“一转”就很了不起,无法想象把“三转一响带咔嚓”成为生活的标配是什么景象,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不是一般的富裕家庭,人们向往的共产主义生活也就是那样了。改革开放之后,这样的幸福梦想才逐步进入人们的现实生活,并在未来的日子里被大大超越。
二
幼年时期的生活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深藏,挥之不去,却触景生情。那时的乡下十分贫穷,我的许多衣服都是祖父的遗物,其中一件棉袄还是祖母留下来的——扣子在侧面而不是在中间,是用布头做的,补丁摞补丁。每到冬天,我就羞于穿这件偏衽棉袄,倒不是因为它的破旧,而是因为那是典型的女人服装,男孩子穿在身上是要被玩伴们笑话的。所以到了该穿棉袄的时候,我无论如何也要在外面再套上一件外衣,不管这件外衣怎么破烂我都不会嫌弃。那时我最羡慕的是用缝纫机打补丁,补丁上的线均匀细致,比手工补的衣服好看多了。
衣服破旧加上洗澡不便,乡下人身上难免会生虱子,那时的虱子不知是从哪里来的,成了人们贫穷生活的标配。为了消灭虱子,每年冬天,母亲都会烧上几锅开水,把我们的衣服以及棉被一一烫过。试想,这样的家庭怎能奢望有“三转一响带咔嚓”的富裕标记呢?即使有一块手表也是不敢想象。
当然这样的境遇不止我一家。那时的乡下人家里无不是如此,除非家里有人在外参加工作,是那类让人们羡慕不已,吃上“国家粮”的人。
村里有一块肥沃的“大土”,集体经济时期村民们时常集中在那里干活,地里热闹无比。包产到户以后,“大土”被分给了若干家庭,因为时令的要求,或许还有村民们爱热闹的习惯,一到农忙时节,“大土”里还是人头攒动,劳动间歇时便聚在一起闲聊或打趣,场面和集体经济时期别无二致。
一次农忙季节,一个衣着崭新整洁、在外工作的同乡人突然回来了。见到忙碌的乡亲们,他热情地与大家打着招呼,大家回给他同样的热情。见人们没有围拢他的意思,他便拿出香烟散给大家。人们便三三两两陆陆续续地聚集了过去,对他投以更大的热情,不少人更是开始夸奖和恭维他。得意的情绪慢慢洋溢到他的脸上,只见他挽起衣袖,把手腕上一块崭新的手表故意亮了出来,连续转动手臂,将刺目的阳光反射到村民们的眼里,然后将表带“咔嚓”一声打开,将手表取下来拿在手里上下颠动一下,又“咔嚓”一声戴在手腕上,如是反复几次,生怕人们没有注意到那块手表。
正当他得意洋洋之时,人们的情绪却冷淡了下来,纷纷离开他重新埋头干活去了,没有人搭理他,即使他再散发烟卷,人们都以忙碌为由拒绝了,他只得无趣地离开了“大土”。作为孩童的我们,自然是不明白其中的缘由。回家后母亲特意提醒我们,即使未来我们“能干”了,也不可学那人的张扬。
那块手表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母亲的话更是让我印象深刻,整整影响了我一生。
三
姐姐嫁给姐夫,一是因为姐夫文化“高”,是高中肄业,那时村里的高中生就相当于过去的秀才,不得了。二是因为姐夫父亲是个小商贩,家里经济条件比我家优越了不少。记得姐夫第一次到我家时,身上最显眼的物品就是手表。那是我第一次接触手表,亮晶晶的金属外壳、转动不停的指针,还有里面“咔嚓咔嚓”的响声都让我十分着迷。我时而拿在眼前观看,时而紧贴耳朵聆听里面有节奏的声音,对姐夫充满了羡慕。
我渴望一只手表主要是因为学习的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捉襟见肘,我怎敢奢望拥有那样一件“奢侈品”呢?我只好把这个愿望埋在了心里,更加努力地读书。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我懂。
不出所料,我的高考结果较为理想。想到从老家进京路途遥远辗转,我强烈要求父亲给我买一只手表以方便赶车。但家里为筹集我的生活费、路费已经绞尽脑汁,怎能满足我的这一过分要求呢?为此我与父母闹了好几天的别扭,我甚至十分伤心地哭过一次。一筹莫展之际,姐姐和姐夫上门来看望我们了。姐姐听闻了母亲的叙说,犹豫了一阵,叫姐夫从手腕上取下手表送给我。姐夫还有些不舍,姐姐抓住他的手臂,强行将手表取了下来,还埋怨姐夫说:“你一个乡下农民,戴不戴表有什么意义?”姐夫只好忍痛割爱了。
我接过手表,心里的失望暂时得到了满足,却没想到这不是将我心里的伤痛转移到姐夫身上了吗?母亲害怕姐姐姐夫闹矛盾,便说是暂时借用给我,嘱咐我好好保存,以后一定要归还,或者将来给姐夫买一块更好的手表回报他。姐夫只得强装笑脸地答应了。
姐夫的手表陪伴了我两年多时间。暑假到来的时候,我独自背着行李行走在渠县的大街上,一个青年男子突然跟上我,和我攀谈起来。我告诉了他自己的行踪,他祝贺了我几句,说他有一样贵重的东西需要交给营山县城(我回家的必经之地)的一个亲戚,希望我能帮他完成这个心愿。我爽快地答应了下来。他又说这么贵重的东西交给我,要是我不履行诺言怎么办呢?在我犹疑之际,他叫我把手表抵押给他,回京时再到渠县的某个地方找他索取。我就那样幼稚地相信了他的话,将他“贵重”的物品带到了营山,却怎么也没找到他所说的亲戚。我这才醒悟过来,打开严密的包装,才发现里面是一小块废铁。
多年以来我都在反思自己那次上当的原因。那时我衣衫陈旧、身无分文,是什么引起了他的注意呢?手表。
“好在人没有出事。要是人出了事,那就惨了。”父母和姐姐姐夫听闻这件事都这样庆幸。
四
电子钟表兴盛过后,人们的注意力又回到了机械手表上。“穷戴玉,富戴表”。随着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一些人对名牌的追求越来越强烈,名贵手表成了身份的象征,不少到欧美旅游的人们把金钱大把大把撒在了名表上,回来后便在亲朋好友中洋洋自得露腕炫耀。
为了追赶这种时尚,我曾到那些“名表回收销售”店里咨询过二手名表的价格,希冀能购得一只打折的名表来包装一下自己。愿望实现之际,我还没得意起来,那些朋友的腕表又升了级,我还是成了落伍之人。兴奋重新变成了悲哀,我只得放弃了追赶时尚。
一个朋友因腐败而锒铛入狱,公安机关在搜查他的住所时,发现了不少珍贵物品,其中就有许多名表。这件事对那些崇尚名牌的朋友们打击很大,一时之间他们的手腕上都变得空空如也,聚会的场所也降低了层次,甚至说话的声调都降低了不少。
又一次一个朋友将揣在兜里的一块名表拿出来欣赏了一下就要收起来。我好奇心不由生起,叫他给我仔细看看。我问他这表的来历,他说是一个老领导送给他的。我问他,老领导怎么舍得把这样名贵的东西免费送人?他说老领导有个朋友特喜欢名表,手表更换的频率如一些女人时髦的服装。谁料这一举动引起了纪检部门的注意,如今那个朋友成了阶下囚,家里珍藏的所有名表都被收归了公有。老领导此时觉得所谓的贵重物品或许会招致祸殃,便决定将它们全部送给亲朋好友,并发誓以后要洁身自好,远离“铜臭”。摆脱了这些个精神枷锁,如今老领导倍感轻松,身体倍儿棒!朋友说到这里,突然醒悟似的要将表转赠给我。我笑着说无功不受禄,问他也想转移祸水吗?他一笑了之,说哪天要将它捐给公益事业。
那只手表最终的去向我不得而知,我在意的不是手表的归属,倒是对朋友前后心态的变化揣摩了很久,不知他是庆贺还是害怕,是喜悦还是郁闷?
物竞天择。手表的作用本来是用于计时,但其价值却被一些人扭曲。当一种物体背离了它存在的本来意义,它带给人们的结果将会是什么?
有人说,你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是什么模样,这话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世界就是一个物质存在,所有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不合理的就是问题。或许,问题就出在人们的心里,你说是吗?
(原创首发)
拜读佳作,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