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西风瘦马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西风】“爸爸”同学(散文)

编辑推荐 【西风】“爸爸”同学(散文)


作者:之中 探花,14248.71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84发表时间:2020-06-07 09:06:47

【西风】“爸爸”同学(散文)
   刚下车,二十来米开外一个矮个儿老头朝我踱过来。一张口,才认出来他是我的“爸爸”同学金明。在我们老家管父亲叫爹,管比父亲小的叔叔们喊爸爸。姑奶奶儿子金明,小学到初中同班,是名副其实的爸爸同学。过去乡下读书年龄差异大,辈分多。小学同桌还是爷爷辈的呢。
   “回来啦?”
   “回来了。都好吧!”
   “嗨嗨,活着就算好吧。”他眼光斜刺刺地望过来,让我感觉到他话里的倔强。再一看,天已热了他身上还里外套着三四层,一顶灰色旅游帽不知道戴了多久,帽边上都渗出了油。裤子鞋子上都沾着灰尘,大约有些日子没洗了。
   “你是不是觉得我穿得多?自从前年脑梗没死掉,一边身子就冷得不行。三伏天我都得穿厚褂子呢。”爸爸同学好敏感,我只是目光打量了他几秒,他就知道我想的是什么了。
   “哦,冷就穿厚点儿吧。到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就实惠些吧。”
   “之中这话实在。”爸爸同学说这个话的时候,俨然带着种居高临下长辈给予晚辈肯定的口吻。“这回是回来转一转,还是住几天?”
   “这回回来要住一阵子了。如果没有其他事情,到天冷了再走。”
   “好好,天热了乡下空气好,也不太热。多住些时候,把老哥嫂子务息(经营)下的园子拾掇出来种些菜吃吃,很好的。”爸爸同学的身份摆得很是准确。父母在世,他老远就喊老哥嫂子。如今他的老哥嫂子都不在了,我就成了他的“螟蛉之子”。我分明从他话语里听出了亲情和温度。
   “吃饭了吗,有没有菜啊,我的韭菜下来了,待会给你割些过来。有没有面?还缺啥就言传,我有的就给你拿过来。”他手抄在兜里,身体微微朝一面斜着站在路边,关切地询问。
   “哦,从妹妹那里拿了些面,菜也买了些。有需要的,随时给你打电话。”说实话,同学几十年了,如此亲近,还是头一次。过去回家探亲,他到村上办事路过过来,也只是简单地招呼一下。或许年岁大的人都有怀旧情绪。要不,我也不会在退休后就往老家乡下跑。
   来回答话的时候,开车送我的妹夫已经把车上带来的物品卸进了屋里。我让爸爸同学进屋,他说不了。
   “有事打电话啊!”临走他嘱咐道。
   刚到家忙碌地打扫卫生收拾厨房,打发妹夫回家后已经午后。到门口转了一圈,看了遍爸爸同学所说的父母的园子,眼里摆满了需要抓紧干的农活。快做晚饭时,爸爸同学摇晃着身体走进家门,手提塑料袋里装着韭菜:“给你割了些先吃着,完了再给你割。我搭了点大棚,长得还不错。”
   “谢谢爸爸,谢谢同学。”我打心里感激,半是认真半是玩笑地招呼他进来坐。
   “之中你就见外了,我们是实亲呢,就一点点韭菜,算个啥。再需要啥的时候就说,只要我有的,就给你找来。”
   “嗯,知道了。”
   他坐在沙发上喝了一口水,打量了一下我收拾的情况,说要回家了。“家里还有一摊子事情。你也知道,我们家那个又不中用。”
   “好,那你走,我做饭。”我把带来的水果各样装了些递到他手里:“拿上尝尝。”
   “哎,这怎么说的,你搁着吃就是了,我前天赶集还买了几个苹果呢。”他推辞着,面带赧颜。
   “没啥东西,就是尝尝,这是从四川带来的,味道不一样呢。”我尽量把东西说得简单随意一些,不让他感觉有“赐予”的意味。后来的一件事情让我确信,我这种从尊敬出发的态度是正确的。那天我帮爷爷同学删树,他从麦地埂上转过来看热闹,见有树枝,在背后跟爷爷同学说:“你的树枝给我喂羊吧。”不知道爷爷同学在风里没听清还是什么原因,他没有答复爸爸同学。我回家路过见到爸爸同学,爸爸同学气咻咻地跟我说起他对爷爷同学的不满:“给不给的放个屁。我又不是非要不可。”我说他可能没听到吧。爸爸同学却不认可:“哼,他就是觉得我身体不行,帮不了他什么忙呗。我还不知道。现在不少人都是狗眼看人低呢。”
   我还是帮爷爷同学否认:“他不会这样的吧。风大,肯定是没听着。其实他答应不答应没关系。他家没养羊,你拉回来喂就行了,同学之间还客气啥。”
   “哼,他送我我都不要呢。”
   我才知道,爸爸同学的心灵就跟他的身体一样脆弱而敏感。
   “谢谢之中啊,我走了,你做饭吧。有空了来家里坐。”我把他送出大门,看他晃着身子走上马路,拐往家的方向。
   二
   望着远去只比我年长四岁的爸爸同学,记忆的闸门一下被打开了。
   小学时,三五年级一个教室,我们五年级一个班12个同学坐六排桌椅,他坐最前排,我坐最后排。他经常被老师提问,因为答非所问而引得哄堂大笑;我很少有老师提问,我的出名是因为在“爷爷同学”掩护下看书被老师识破抓了现行。
   但爸爸同学有时候会成为我们的中心。原因之一是他经常能带些我没见过的“好吃”的。比如他们家姑奶奶熬制的又硬又黑的甜菜糖、比如带着些咸味的碱柴炒面(干涸湖底长的一种名叫碱柴的植物种子磨成面炒制而成)。他会分别远近亲疏地给同学尝一块糖、一撮炒面,我们就会跟在他身后跑好几天。另外他还是个捉“狸母猪(一种蝎子的土名)”高手。每每他带着个空墨水瓶蹲到湖滩上捉狸母猪的时候,我们都挤在那里看他是如何寻找捕捉装进瓶子里的。听说狸母猪能做中药材卖钱,到底他卖到钱了没有,却没人知道。我不敢捉,怕被那家伙头上的两只钳子夹住。小学生活在你打我闹中飞快地过去了。那时候虽然知道谁是什么辈分,但没有当回事情,上下学路上同学们关系好的时候勾肩搭背,老X老X(姓)地叫;关系淡化时谁走谁的,远远还会喊几声对方的浑名(外号)。同学的外号都是几个脑子好的同学根据别人的体形、姓名等乱编的。比如因为我个子高而堂兄个子低就被喊成“高之中,低之坚”,后边又加一个相当于爸爸辈的同学“呲之明”。这些浑名把我们名字里的尾字嵌进来,连着一喊,还挺有韵味。以至于几十年过去了,到堂哥家去婶婶还说笑着提起来。爸爸同学金明则被喊成“X矬子”。浑名强化了同学的某方面特征,成为童年时代难以磨灭的另类记忆。
   初中时,爸爸同学跟我分在一个班,但不在一个宿舍。同一宿舍的是跟他同队的爷爷同学。我和爷爷同学铺盖相邻,寒冬腊月太冷的时候两个被子搭在一起,钻一个被窝抱团取暖。
   一个班的同学了解最多的就是学习。爸爸同学是班里最刻苦的两三个同学之一。他提的煤油灯每天最早到教室,最晚出教室。但他的学习效率显然不高。最后没有考上高中,是因为各门主课都不及格,尤其是数学物理化学,一点也学不进去。初中毕业他17岁,就回家务农了。我则幸运地走进了高中课堂。
   我高中毕业后参加工作离开家乡,在以后的好多年里,我们很少见面。即使见面也是匆忙之间一个招呼。他的情况多是通过父母口述知道:姑奶奶去世了,他独自生活。老大不小找不下媳妇,三十多岁在别人介绍下从邻乡找了个哑巴女子,说不出话来智力还有些问题。有了个儿子。
   某年过年时我探家,他带着儿子到家里来。看上去这个小表弟长得挺周正。他们走了母亲说,他那儿子上学学不进课程,一年级都上了三四年。
   我说看得挺精明,怎么学习还不如他的爸爸了。
   妈说,你没见他老婆,见了就知道儿子为什么学不进课程了。
   那年夏天我回家探家,抽空到爸爸同学家去转了一圈,第一次见到他“家的那个”哑巴婶婶。她身体健硕,目光躲闪,见人微笑,发出“咯咯”声,像是打招呼。同学爸爸坦然解释:“她就这样,说不出话来。叫她干些农活还行。”
   我开玩笑:“这倒也好,没人跟你吵嘴。”
   爸爸同学也笑:“这确是真的。”
   看她一头乱发长长,我找来剪刀推子给她剪了头发。儿子上学不在家。提到儿子,爸爸同学就叹气:“唉,真没想到,他还不如我。”
   “学习不好,也不代表其他地方不好。注意教育,让他身体健康,养好习惯,也行。”学校学习不代表一切。不是谁都应当上大学的。像爸爸同学一样,当一个聪明的、勤劳的农民,也一样能过好日子。
   然而爸爸同学的日子却因为家里的一个残疾人而变得哪里都带着残疾。
   他不能去打工。他走了老婆儿子有吃不上饭的可能。
   家里的事、地里的活,每一样他都得亲自带着干。他要不亲自示范、安排,所有的事情都得停顿下来。
   更糟心的事情是在儿子身上。不知道从哪天起,他发现钱包里的钱少了,抽屉里的东西没了。收拾儿子,儿子承认拿去买东西吃了。说你拿那么多钱吃了多少东西,儿子说还有其他同学也吃了。如此反复,爸爸同学终于知道儿子已经不可救药。
   他只好在夜深人静时把家里的钱和值钱点儿的东西挖个坑埋起来。
   埋钱的事情是爸爸同学那天从县城回家下了班车跑进家门告诉我的。
  
   三
   那天早晨他等班车的时候我是见了的。他说去县城补牙,牙痛了好些天,去过两次了,上次钻了洞,这次去补出来。下午我在门前地里拔草,见他从班车上下来脸色不好,就招呼到家坐,喝点儿水。他没像往常那样推辞,顺溜地跟在我身后进了屋。
   “先给我倒点儿水喝。”没等我给他泡茶,他已经在要了。这是很反常的。过去来了客气得不行。再一打量,他面色铁青。我以为他的牙没修补好,还疼得厉害。
   “好,水烧上了,马上就泡茶。吃饭了吗?没有我拿点东西先垫补一下。”我担心他去城里看病没来得及吃饭。饿的渴的,脸色难看。
   “不了。早上到县里吃过了。之中,今天我有个话跟你说说。这话实在是没地方去说了。你不要笑话。”他正襟危坐,神态严肃。我不知道他要说什么,也不清楚为什么他的神情大变。
   “哦,好,水开了,我把水倒上了你说。”我恭敬地说着话,把茶泡好放在他面前。他吹着喝了一小口,放下茶杯。
   “今天到医院看完牙交钱的时候,发现卡上的钱少了将近两千块。”他眼睛亮晶晶地望着我。两千块钱在他肯定不是小数目。我以为他的钱被偷了,心想如果他有困难,就给拿一点。
   “钱是被娃子给弄走的。这个不成器的东西,快把老子害死了。”他愤愤地说,又端起杯子来喝了口水。
   “卡给他了?不是有密码的嘛,他怎么知道的?”
   “没有,卡在我身上的。他是通过手机倒腾出去的。”
   “你的卡绑了手机啊,你把手机给了他,密码告诉他了?”
   “嗯啊。手机密码他问的时候就告诉了。谁知道他把钱都给倒腾掉还剩下200来块了。”
   “哎呀,你不该把手机密码告诉他,你也没必要把银行卡绑到手机上。”
   “我叫银行的人帮我改了密码,不知道能不能管得住。”
   “那就把手机密码也改一下,先防一下吧。那些钱是国家每月给你们两口子的补助吗?”早先就听人说过,爸爸同学两口子都被评为残疾,五保,每月国家给发生活费和残疾补助金。
   “嗯,每个月有两千来块钱。这个月的刚打过来还没来得及用,就被刚放出来的娃子给弄没了。”
   “那怎么办?你回家得管教啊。得告诉他,四肢健全,应当出去打工自谋生路,不能躺在你们身上啊,你们还是国家扶持的人呢!”
   “我就想问你,回家说不说他了。说吧,不管用。多少次了。要不他也不会去城里因为偷车里的东西被抓关上8个月了。不成器的东西,我也不想管了。”憋在心里的闷气吐出来,他的脸色恢复了一些。我递给他一个米饼,他慢慢地往嘴里送。
   “还是得管吧。你不说,他以为他做的神不知鬼不觉的。你严肃地告诉他,对他提出要求来,这是你的责任。不管放任,是没尽到责任。尽到责任他执迷不悟是一回事,不管看着出事是另一回事。你把你应当做的事情做到。”
   “嗯,我也是想着管得住管不住得管,不落后悔。唉,养了这么个孽障!”说到这里,声音里带出了酸楚。让听话的我也跟着酸楚起来。
   “哎,爸爸,经济上咋样,有需要的话我拿一点先花着。”我试图安慰一下他。
   “不用不用。之中,在你面前我就啥都说了。我还有些钱的。”说着,手伸进衣服里摸了一阵,拿出一沓压得紧紧的百元钞票来。“我还有些存款放着呢。不敢往银行存,存银行人家不给五保补助,也怕被娃子偷着取了。都在屋里地下埋着呢。”
   乡镇发放补助要查存款我知道,怕被儿子偷取了我没听说过。以前听邻居说他儿子有点儿迷糊,老偷着买他养的羊。现在听他说怕取钱,才知道都是真的。
   “埋地下别捂得发霉了。得保证安全啊。”电视里看见过不存银行放钱的,有的放在炕洞里忘记烧了的,有捂霉变了的,还有塞在废旧物品里忘记了当垃圾卖了的。
   “安全着呢,我用塑料布包裹好放进去的,过些时候会看一看。”他的话语里,我看到灯光下一个小小人影,悄悄地翻开地板,拿出塑料包看了看,又放进去的画面。我忽然一个激灵,如果他儿子在家,悄悄跟着看到爹的秘密,趁其不意悄悄把塑料包换了,又会怎么样呢?
   “哦,安全就好。”好在西北干燥,否则捂烂是有可能的。
   “那些钱都是我身体好的时候攒下来的。儿子不争气,想着紧用的时候能起点儿作用。现在看,这儿子也没什么用了。等我死了动不了让人帮着把我们埋了用吧。”他耷拉下眼皮,声音低沉而悲怆。
   我似乎从他的话语里看到了将来的一切。他安卧在床,儿子不知道去了哪里,哑巴老婆傻呆呆地望着不知道咋办。村干部和邻居们进来帮着收拾……

共 676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生活不易,尤其像“爸爸”同学这样的生活,就更不易。自己身体不好,可是家里的那个哑巴媳妇却什么也帮不上,一个家里里外外都靠他撑起来,其实这样的生活对“爸爸”同学已经是很大的压力了,即使这样的日子,还有一个更让他操心牵挂的不争气的儿子,不关心自己的父亲,而且偷家里,偷外面的东西的毛病,通过“爸爸”同学的自述,让我们对他有更多的了解和同情。全文通过“爸爸”同学和“我”的对话,在叙述中让读者了解了“爸爸”同学的善良和责任担当,透过心里的活动,很好的把“爸爸”同学生动的展现在读者面前。全文语言是朴实的,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在淡淡的描写中,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好文,推荐大家阅读欣赏。【编辑:杨子】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杨子        2020-06-07 09:08:04
  感谢之中老师带来的又一篇佳作。编辑解读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 (
回复1 楼        文友:之中        2020-06-08 17:51:42
  感谢老师辛勤编辑,费心啦,问好!
2 楼        文友:寒江孤鸿        2020-06-07 13:20:48
  家有败子,这肯定是全家的噩梦,更是为人父母的切肤之痛。估计文中的主角在教育孩子问题上,肯定有所欠缺。所以这杯苦酒,还得自己喝!
回复2 楼        文友:之中        2020-06-08 17:53:26
  是的,现在人是否活得好,全看儿女是否争气。爸爸同学的悲剧,是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的。
3 楼        文友:衢四海        2020-06-07 18:01:46
  这个败家子是父母宠出来的,孩子不能宠。这也应该是写这篇文章的意义所在。拜读学习了。
回复3 楼        文友:之中        2020-06-08 17:55:12
  爸爸同学的儿子成了现在这种情况,有残疾母亲的原因,也有爸爸同学从小失管的责任,也有他这个家庭在村里处于低洼条件下的情况。总之,这是个各种原因合成的结果。
4 楼        文友:悠然无语        2020-06-18 18:27:55
  看了心里沉甸甸的,家里出了败家子,真是家门不幸,其实也是社会问题。我也得严加管教我家儿子,可不能养成败家的孩子,真的!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