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当今社会更需要“礼”(随笔)
一、知礼懂礼
近日,闲暇之时读了朋友推荐的《常礼举要》一文,这篇文章缘起(李炳南老居士)。读后掩卷沉思,文中观点引发我的思考,并引起我的共鸣。
文章开宗明义:“礼节这件事,在人群中,是决不能少的;就是极野蛮的民族,亦有他们的一套礼节。人与人交通感情,事与事维持秩序,国与国保持常态,皆是礼节从中周旋的力量。”
的确如此,在《说文解字》中关于礼的解释是:“礼,履也。所以事神至福也。”原来,“礼”最初的含义是祭祀鬼神的仪式,后来衍生出礼乐、礼仪等。“礼”通过各种有关器物、仪式、制度的规定,明确了个人特定的身份以及相应的责任、权利;从而区别了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长幼、亲疏、尊卑的差等。
那么当今社会需要什么样的礼,我们在生活中如何运用礼呢?《论语》告诉我们:“礼之用,和为贵。”就是说礼的作用和社会功能是和为贵,能够达到和谐是最高级的。礼对于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礼通过规范人的言行,使人走向道德自觉,这是最为重要的。
二、礼法并用
一个和谐的社会是离不开法治,但如果能够智慧地“礼法并用”,既有合理完备的法律体系,也用礼来进行道德维系,那么就更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写道:“故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更,议不可对,定计于鲜鲜也。”意思是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不得逾越。
画地为牢这个成语有一个典故的:
传说远古时候刑律宽缓,人们都很自律,遵守道德规范,如果有人犯了错误,就在地上画个圈让他只在圈子限定范围活动以示对他的惩罚。那时候即使无人监管,被惩罚的人也决不会走出圈子半步,这就是画地为牢的来历。可见以礼治国的时代,民风淳朴,社会和谐。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我们有厚重的传统文化可以传承,再加上已经成系统的法律制度,礼法并用,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三、礼孝共存
孔夫子一生学问,一直都在践行克己复礼,就是说要克制自己的欲望,恢复周文王时代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关系,要以礼相待,这叫恢复礼教。
他因此成了中国历代受人尊重的良师与智者。
这篇文章阐述了礼和孝的关系,文章说:“所以中国教育的核心应是礼教。比如礼发作在最亲的人身上,比如说父母,那个样子就叫孝顺。孝顺者的存心是礼,礼敬者的外在样子是孝;孝和礼,一个是形,一个是质,不可分割。”
是的,当今社会,无论我们经济发到到了什么程度,依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润和引导。如果我们的家长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们,能够及早地引导我们下一代知礼懂礼并付诸行动,那么我们这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就不成问题,社会也会因此得到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2020-6-8于石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