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走不出的旧时光(散文)
·1·
爸爸妈妈的节日,总是那么有仪式感。春节的对联,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腊八的各式豆米。这不,空气里还未飘出粽子香,他们已经投入到端午节的情绪里。
早早的让姐姐在老家买粽叶,买马莲,买糯米。然后一天天盼着,问东西是不是置备齐全,问快递走到了哪里?
他们的样子,好像我们儿时盼望春节的新衣裳,我心里暗暗笑着。每到端午节,有关粽子的广告铺天盖地,超市里摆着一排排的粽子等待选购。商家为了吸引顾客,对粽子的款式一再刷新升级;甜的、咸的、香的,总有一款对得上自己的味蕾。
但爸爸妈妈却不关注这些新产品,他们每年的端午节只吃那纯纯的,除了糯米没有任何配料的粽子。而且,不是买的,而是自己亲手包的,再用家乡的叶,家乡的米。
·2·
我奇怪爸爸妈妈对节日关注度为何如此之高,要知道,包粽子对两位老人来说,也是一项体力劳动。每每包完粽子,他们都要在床上躺上半天,总有歇不透的感觉。
去年端午节,为了让他们过一个轻松的端午节,我和爱人买来市场上各种口味的粽子;没想到,我的满怀欣喜却换来了他们的没滋没味儿。
屋子里没有煮粽叶的香了,压粽叶的小磨盘也闲闲地躺在那里,泡米的大盆也空空荡荡的。
一天晚上下班,我隔着窗户看见平台上,爸爸精心地洗刷那个小磨盘,妈妈坐在他旁边给姐姐打电话:“邮点家乡的五彩线来吧,没有家乡的东西,总觉得不像过节。小时候过节,搁沟里采艾草,爬树上掐桃枝……”
妈妈奔涌而出的回忆,一下子击中了我;那一刻,我的心像是被狠狠地抽了一下。我凭什么如此蛮横,剥夺他们回味儿时的快乐?那种让一个人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岂是轻易能够替代?时光不管走出去多久多远,都走不出那份刻在生命里的乡土情,儿时的影子,永远都是历久弥新呀……
·3·
今年的端午节,我早早地就宣布,还是要吃自家包的粽子,用家乡的叶,家乡的米。
爸爸妈妈听到我的“请求”,孩子气地笑了……很快,按照他们的清单,姐姐将包粽子的材料一一买齐,打包,快递到家里。
然后,家里飘起了煮粽叶的香气。
那是在头一天的下午,爸爸把新鲜的芦苇叶仔细地叠到一起,用马莲扎住,放到大蒸锅里。一会儿,清清爽爽的香便随着腾腾的热气飘散出来。
大锅装不住了,屋子装不住了,院子装不住了,连岁月都装不住了;这样的粽香,是从爸妈儿时一路飘过来的呀!
他们忙碌着,脸上却挂着欢喜。莹莹的糯米洗一遍,再淘一遍;然后一骨脑儿倒到一个大盆里,灌上清水。一粒一粒的糯米挤在一起,大口地喝着那带有节日味道的水,期待着与粽叶的紧紧相依。
夜里,爸妈醒来几次,一遍遍看那压在小石磨下的粽叶,一遍遍捏着泡在水里的糯米。我假装睡着了,却透过门玻璃看他们幸福的样子!
我曾经以为他们包粽子只是为了与粽子的美味重逢,当他们拒绝了那么多美味的粽子我才明白,他们包粽子只是为与儿时的自己重逢……
·4·
他们坐在平台上,铺上一张小桌子,面对面坐着,手里翻弄着一张一张的芦苇叶子。
爸爸打粽叶,妈妈包糯米;然后,有一搭无一搭地聊着过去。谈儿时,家里大人包粽子,自己是怎样的急嘴;谈家中兄妹几人,为抢吃粽子闹出的笑话。谈着谈着,二人又唏嘘起来,感觉也不过眨眼的功夫,大半辈子就走过来了呵……
今年包粽子,我自然是位列其中;当他们谈到这样有些忧伤的话题,我赶紧把话引开。
“今年的粽子,味道格外香的。”
“家乡的米,家乡的叶,味道当然不一样……”
他们又欢快起来,争着抢着同我讲述他们儿时的过往,仿佛又置身于那时的尘烟里。而世间,也正是因为有这悠悠尘烟,才生出千百年都不褪色的热爱与眷恋。
种在小花箱里的艾草,就那样静静地看着我们;那些略有泛白泛灰的低调的绿,在阳光下尽力的伸展。它们已经与妈妈约好,在端午的那一天会装点我家的门窗。
“如果有蒲草就更好了,我小的时候,端午掐蒲草都是我的活儿。”爸爸说。
“那我们明天去郊区掐蒲草吧!”我说。
“可以吗?”他们用惊喜的目光投向我。
那一刻,我心中突然一阵涟漪,既然走不出旧时光,那就让我陪他们一起在记忆里重游吧!陪他们一起问候那些已经走远,却从未离开他们心头的,洒落在旧时光里的美好与欢喜……
(原创首发)
点赞(?ò ∀ ó?)极爱细品其中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