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浪花•感动】书城捡漏记(随笔)

精品 【浪花•感动】书城捡漏记(随笔)


作者:习之乐哉 举人,3396.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5372发表时间:2020-06-14 06:27:11
摘要:职场忙碌的现代人,也许很少有时间光顾书市,“捡漏”似乎也许过时。但我的人生词典里的“捡漏”永远保鲜。“捡漏”的生活曼妙无比,我想把心得写出来,与你一起分享“捡漏”的美好与快乐。

【浪花•感动】书城捡漏记(随笔)
   一
   很长时间,我觉得自己像遗漏了点什么,心中空落落的。
   今天是周日,是因疫情半年后我驻京的第三天。在我的计划里,上午的任务就是迫不及待地到积水潭附近的图书城去捡漏。我喜欢这个地方,书城就像是我久违了半年多的老朋友。
   “捡漏”的含义,据传统解释,是一句古玩界的行话,形象地体现在“捡”上,因为古玩界认为捡漏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行为。北方方言,用一个“捡”来寓意它的难得,是极诙谐的表达。当然,捡漏也包括到书店书摊偶尔“捡”到便宜而难得的书籍。这个书城里的书都是正版书,而且,每本书无论大小都是十元一本,进书城转悠一圈,无论如何都能捡到喜欢的图书。就像赤脚行走海滩,总能探到藏在沙埋处的贝壳,给踏浪人以惊喜。
   三年前,我一次与朋友在半截胡同酒聚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图书城。朋友住在新街口,与积水潭毗邻,半截胡同就在新街口内大街,胡同里有个河南人开的酒馆,十分僻静,我们喜欢僻静,就常在这里举杯开怀叙旧。老朋友是个书法谜,退休后的主要任务就是照看上小学的外孙和练书法。由于离书城不远,近水楼台先得月,平时经常光顾这里,一是给外孙捡漏些课外书,二是为自己捡些书法方面的资料。用朋友的话说,这里有个出了名的积水潭,其实,还是一个“积书潭”,就是这个书城。我很赞成朋友这样称呼。
   出半截胡同南几十米就是图书城了。虽说门面上挂着图书城的牌子,其实就是路边一幢几十平米的大房子。要不是门头的大喇叭吆喝:“清仓处理,便宜了,便宜了,本店里的书,无论大小厚薄,每本一律十元!”即使从门前路过,稍不留意,也不以为是书店。喜欢读书的我仿佛发现了新大陆。在驻京工作的几年里,自从结识了这家书城,每隔一个月进京时,首要的任务就是先拜访这里,总能捡漏六七本自己心意的书,回到下榻的住处,每天都要抽出充足的时间赏读捡来的“宝贝”,分享这捡来的“精神大餐”。这些书每个月都要读完,离京时一块随我回家“库存”,再来京时,依旧又去书城捡漏。这几年在这里已经捡了一百多本了,每每想起,总觉捡了很大便宜。我记得李白有首《赠汪伦》的诗,其中有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如果我把这句话修改送给我喜欢的书城的话,我想说:积水潭水深千尺,不及书城寄我情。
   也许是习惯了,床头上如果没有几本消遣书放在那里,就像出门光着膀子,或是钱包里没有了零花钱,总觉得不踏实,心里似乎是无着无落,抓空无聊。幸亏来京这两天忙着收拾半年没住的房间,日子还算充实,尚未感觉到没书读的空虚。一切就绪后,去积水潭捡漏就显得迫不及待了。有些事虽不是什么大事,却不可少,捡漏对于我就是这样。
   去书城就像喜欢逛商店的女士,不见得买多少东西,就是为了寻个好心情。京城的天气热,今天起了个大早,随便吃了些早餐,趁着天气凉爽骑着驻京专用自行车,从驻地西罗园往积水潭赶。
   有句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这还真应验了。四十多分钟的路程,赶到后才发现书城里的“铁将军”还把着门呢!而且,相邻的几家饭店、服装店也是如此。开始以为这几家店面歇业了,很是沮丧。我打住车子,走近一个胳膊戴红袖章的打扫卫生的老者问询,老者说:“书城九点半开门。”我连忙看一下手机里的时间,自己都感觉好笑,离开门时间还有一个小时呢。这是个慈眉善目的老者,老者与我主动闲聊了起来,他问我:“买书么?”我说,来这里“淘宝呢!”他先是一怔,接着说:“现在拿书当宝贝的人越来越少了,你没听人说,来这里淘书的都是些怪物?”我听后感到非常新奇,为什么来淘书的就成了怪物了呢?我好奇地反问老者:“你老人家以为呢?”老者说:“不瞒你说,我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我喜欢读书人,我就佩服像你一样经常来淘书的人,身上少了铜臭气。”我暗自叹服老者的高见和富有哲理的话语。他也是在鼓励我,我居然随便就找到了知音。
   是啊,信息发达的当今社会,打开电脑手机,免费的电子书让人读不胜读,谁还会到书店去扔钱呢?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年每人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为64本;其次是俄罗斯,为55本。韩国阅读量人均11本,美国25本,日本18本,新加坡8本,而我国人均读书为0.7本。怨不得像老者说,在有些人眼里,那些淘书的是些“怪物”呢,我倒是喜欢做这个怪物,因为“怪物”对我而言不是贬义词。
  
   二
   等吧,总算没有白来。与老者聊完后,刚刚坐到书城门前石凳上,想欣赏都市里上班族在繁华街道上穿梭的风景,这时手机里的QQ响了起来,我的文学师友,也是老大哥,江山文学浪花社团的怀才社长聊我呢。他总是每天呼我几次,问的第一句话就是,“忙什么呢!”我知道社长又要问我写文章投稿的事了。我赶忙说,出门逛书城捡漏刚到,还没开门呢,怀才老师的一个醒目的大拇指点赞出现在我的QQ屏幕上。谁说没有读书人,怀才社长就是个博览群书的读书迷,我不知道怀才社长是否也像我一样喜欢捡漏,我是“囊中羞涩”,除了享受心情外,也是为了图个便宜啊!我把这个感受和想法都告诉了怀才抱器老师,他还是发来大拇指。
   榜样的力量总是无穷的,怀才社长便是我心目中最闪亮的“明星”。怀才社长的散文精美耐读,在江山文学独树一帜,我受怀才社长的启迪和指导,获益匪浅,我的每篇散文都会得到怀才社长独到的关注和点评,而且,也能在江山文学平台有了走笔泼墨的一席之地。怀才社长这次在QQ上告诉我,捡漏几本散文书看看,这样会对写作有好处的。真是心有灵犀啊,因为“捡漏”,我们多了聊天的话题,打发了这段空闲与寂寞。
   时间是宝贵的,一个小时的等待是何等漫长,不亚于在等待一个初次约会的恋人一样的迫切心情。忘了是哪位大师的名言:浪费别人的时间无疑是在图财害命。我也感觉到浪费时间的可惜,这时匆匆过来几个像是外地的年轻人,其中一个问我:“大叔,请问去八达岭长城的877路站牌在哪?”我先是一愣,接着想起来了,站牌就在积水潭以东德胜门附近,我很认真地指手画脚地告诉了年轻人,因为我曾两次坐877公交去长城。几个年轻人似乎是没有听懂我的山东土话,还是被我“弯弯绕”的指点弄晕了。我忽然想起了经常装在随身带的书包里的“北京市区交通旅游图”来。我拿出来出示给年轻人看,从书城的位置到877公交路牌的位置,虽然曲里拐弯,实际上相距很近。我把图赠送给了年轻人,并且很友善地告诉他们,没事多看几眼这张图,这是读懂首都北京的一部“大书”,年轻人表达了对我的感谢,拿着那本“大书”喜滋滋地赶路了。我心想,年轻人虽然没进书城,却我先一步捡了个“大漏”啊!
   是啊,北京就是一座大书城,首都的人文景观就是永远读不完的书。坐等书城开门,不如趁此机会来个骑“读”。我干脆骑车去久违的德胜门附近转转吧,赏“读”一下周围名胜。积水潭,德胜门,恭王府,什刹海都集中在这里,“走马观花”,骑自行车不紧不慢地一个圆圈打来回,沿积水潭内大街,北上右拐,路过参观多次的恭王府,这里曾是大贪官和珅的府邸。北邻就是德胜门。德胜门,明清北京城内城九门之一,是由城楼、箭楼、闸楼和瓮城等组成的群体军事防御建筑。元为健德门,为出兵征战之门,寄语于“德胜”二字。前年陪来京的大哥就在德胜门东侧的877公交站去的八达岭长城。我没有下车,又沿德胜门内大街南下,东临便是什刹海,什刹海包括前海、后海和西海三个水域,与“前三海”相呼应,俗称“后三海”,什刹海也写作“十刹海”,四周原有十座佛寺,故有此称。宋庆龄,郭沫若,梅兰芳等名人故居都在里面。骑车巡游不紧不慢,美景擦眼而过,等转完了这个大圆圈,回到书城时,正好看见书城门洞开,时间算计的恰到好处。读书捡漏很划算,骑车“走读”风景也算是捡了个漏,有时候特地做旅游安排,可能没有这样捡拾风景之漏来得自然些,很多风景有了“复读”的温暖。
   我笑自己,将地图给了那些年轻人,也好啊,我没有了地图,就去“捡漏”,拾得京城一张实地图,送人地图,收获了半个京城啊。之前,看京城总在一张纸上,现在得到一个“捡漏”机会,值了。
   进书城门,是几乎覆盖整个房间的腰身高的木制平台,台面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书籍,房间的三面墙是置顶的书架,琳琅满目的图书挤得满满的。因为我这次是有目的而来,不像平时,来了总是先分享书城的氛围,先用视觉上下扫描书架上的每一本图书,见到感兴趣的书,便信手拈来,先一睹为快的翻阅把玩一番,然后,再把目光转移到躺在平台上的书堆,最后才开始有选择的捡漏,大半天的时间要泡在书城。平时来书城总是作为一种享受,漫不经心地看遍书城里所有书,然后择其最爱而捡之。所以,这次我的眼睛只盯着带有“散文”字样的书寻找,围着几十平方的书城转了两圈,可以说是把散文集子来了个“颗粒归仓”,一共捡了五本,分别是散文精品《一场花事一场梦》《季羡林文集》《沈从文散文选》,肖复兴的《我的艺术随笔》和《我的读书札记》,正版书籍,打开扉页,文字飘香,虽旧却香气凝重。总共五十元,十分值得。心想年前猪肉价格飙升时,在北京也就买一斤肉啊。一斤肉进肚子香一时,而五本书里的墨香可以熏染我后半生呢。
  
   三
   书城里,还是陆陆续续进人了,看上去,老年人居多,也有些中年妇女带着孩子来的,看来是替孩子们捡漏的。只能走开一人的书城“回”字形过道,人一多,走动起来就显得拥挤。有对老年夫妇自打进了书城,就在中间过道里停止不前了,两人拿着一本厚厚的书慢慢翻动着,并不时发出只能有老两口听见的窃窃私语,神情十分专注,相互在书页上指指点点。每当我捡漏走到老夫妻身边,想擦肩过去,又都怕惊动两位老人,只好折回,再走到老年人挡住的另一侧去捡漏。也许,老两口看见我手里抱着的书,好奇地说了句:“买这么多书?”我说:“都是些消遣书。”这时我看到两位老人手里的那本厚书,确是古活版的《资治通鉴》。闲聊中知道二位老人都是退休老教师,也喜欢捡漏。我问老两口,这把年纪还读这样的书,老头说:“书里有老年人要寻找的晚年快乐啊!”我从他老伴的话里知道,老两口不但读书,而且还喜欢把读过的书,以书法的形式写出来,自娱自乐。我想,读书修心养性,这对老年夫妇不正是通过捡漏,来充实晚年生活,让晚年充满幸福和快乐么?我默默地钦佩起老年夫妇来,来捡漏的“怪物”其实一点也不怪啊!生活里充满了优雅和智慧。各取所需,谁知道哪本书会被看上眼的。书的世界可以装着很多人的情趣啊。
   我在回来的路上还在想,人生其实就是个捡漏的过程,捡漏本身就是一个美好的享受,捡漏带给自己的不仅是物质的收获,更是心情的愉快和幸福。书城捡漏是捡漏,去古玩市场捡漏也是捡漏。人生的每一次机遇和转折,无论升学,创业,还是婚姻爱情,都是为了生活的丰盈和精神的享受,捡漏也许是最经济最实惠获得幸福快乐的捷径吧。很多时候,我们将获得视为“捡漏”,并非所捡到的东西是陈旧,而是难得,看淡得与失,是一个心境的问题,关于“得”最好不是看淡,应该看重,是自己捡了个便宜呢,我想,这样或许就更会珍惜了。
   常言道,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说明读书的重要。书在有些人眼里可能就是废物,应该回归到废品收购站里去。然而,在有些人眼里,却是宝贝。这就应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喜欢捡漏,特别是在散发着墨香的书城里捡漏。
   在京的日子里,捡漏,读书,写作已是我生活的新常态,这个程式,已经编程进我生活里的每一天。就像杨绛先生说的,读书不苦,不读书的人生才苦。我以为是真言。读书使人享受文学之美,捡漏分享书城快乐,写作记录人生感悟。
  
   原创2020年6月8日,2020年6月14日首发江山文学
  

共 46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视觉独特的随笔作品。“捡漏”原本是古玩届的一句俗语,或者说是行话,作者去老旧书摊淘书,也视为“捡漏”,可见其在作者心中的分量和喜欢。与朋友在僻静处饮酒发现了这处书城,也是被朋友的捡漏行为感染了,作者趁着周末也去捡漏。可惜去得过早,只能苦等,好在有个老者与之闲聊,作者又多了一个外行“怪物”,欣然接受之。作者以各国人均读书量来证明我们国人的确读书太少,怪物,也就名副其实了。等也不是全都寂寞,我(怀才抱器)给作者发去问候,作者又是一番感慨,不管作者怎么表达,我唯一感到欣慰的是,自己能够给一个人一点影响,哪怕是在无聊的时候可以想到,可以在微信遇到,都足够有价值了啊。作者“捡漏”,而自己却也“漏”了,淡褪送人,但作者以为是自己“捡漏”了,之前没有实地好好看看半个北京城,这次骑车巡游,将京城美景尽收眼底,这是捡了“大漏”啊。作者麻利地捡到了五本散文集,如获至宝。不仅仅如此,还遇到了一对退休的老夫妻也来捡漏,仿佛遇见了知己,人生往往因为情趣相投而成为朋友,尽管美言名义上的表示,但作者从老者身上感受到了买书读书的幼稚和满足了。这也是捡了“漏”,曾经美言理解的,现在加深了理解。爱书,发自内心,总有很多发现,从来不会有什么损失说,得到,永远是读书的恒久主题。这篇随笔,文字洒脱恣肆,尽管所叙很多,但统摄于“捡漏”二字之下,反而让我们对“捡漏”的含义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和理解。语言平朴,富于幽默。对“捡漏”的认识和表达,有的出乎我们的想象,让读者一下子豁然开朗。随笔的风格,若畅谈家常,如促膝而坐,文字劲道,溢美耐读。行文恣肆连贯,有着很深的散文写作功底。不大的书城,却藏着故事,藏着所爱,关键是作者有一颗爱生活爱读书的心。一个人的情趣,不在于有多大的空间承载,关键是从平朴里可以找到自己的心爱。这样的意蕴也在文中,十分亲切,容易为人接受。点赞。力荐赏读之。【浪花诗语编辑:怀才抱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00615000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罗莲香        2020-06-15 23:40:19
  捡漏,在文中指淘旧书,书虽陈旧,但墨香愈发浓郁,价廉物美,划算呢!如此吮吸知识,趣味多多,收获多多,不亦乐乎?习之乐哉老师爱书成痴,习得满腹经纶,厉害了!问候老师晚上好!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