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格律诗对仗的要求与写作上通病(随笔)
对仗,就是对偶,即排比文字音节,两两相对。古代的仪仗队是两两相对的,这是对仗这个术语的来历。
一、 格律诗双仗的基本要求:
五、七律的中间四句必须两两对仗。律诗的第三四两句称为颔联,第五六两句称为颈联。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即三四句与五六句对仗。首联、尾联可对仗,也可不对仗。绝句没有对仗要求,但也可以对仗。
1、语法句式相相同:上下句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等。
2、词性对应相同:上下句对应的词一般是同类词相对,名词对名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动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特别在名词对中,还有名词分若干小类:(a)天文(日月风雨等)、(b)时令(年节朝夕等)、(c)地理(山水江河等)、(d)宫室(楼台门户等)、(e)器物(刀枪剑戟等)、(f)衣饰(衣冠钗裙等)、(g)饮食(茶酒餐肴等)、(h)文具(笔墨纸砚等)、(i)文学(诗赋书画等)、(j)草木(草木桃柳等)、(k)鳥兽(凤鳥鱼虫等)、(l)形体(身心手足等)、(m)人事(道德才情等)、(n)人伦(父子兄妹等)。
3、平仄声相对:平声对仄声,仄声对平声。
4、词义相关或相反(忌相同):例1、杜甫“绿埀风折笋,红绽雨肥梅”。(《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红”与“绿”相反,“折”与“肥”相反。
二、 对仗种类类
格律诗对仗有工对、宽对和邻对
1、按词的分类:词的分类是对仗的基础,词类指名词、动词等。依照律诗
对仗词大约可分下列九类:a.名词b、形容词c.数词(数目字)d.颜色词e.方位
词f.动词g.副词h.虚词i.代词
同类的词组为对仗。专名只能与专名相对,最好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2、从格律方面来看.有工对、宽对等
A、工对(严对)
凡同类的词相对称为工对。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同ー类的词相对便是工对。
名词既然分为若干小类,, 同一小类词组相对便是工对。如山对海,阁对楼。同一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同小类,但在语言中经常平列,如天地、花鸟、诗酒等,也算工对。
例1.如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就是工对。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算是工对。
例2.杜甫诗中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与河是地理,草与木是植物,对得巳经工整,于是相邻地理对植物也算工对。
古代诗人将上述天文地理时令等小类名词相对时,心须同ー小类相对,称工对。古代诗人将上述天文地理时令等小娄名词相对,必须同一类相对,称工对。
B、宽对
在大词类上相对,分类不很严格。宽对一般指上句与下句相对应的字词性相同的对仗,它不要求名词与名词的小类相对。王力教授说:“只要词性相同,便可相对。”他又说:“形色服从内容,诗人不应为了追求工对而损害了思想内容。同一诗人,在这道诗中用工对,在另一首诗中用宽对,那完全看具体情况来决定。”
例1、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又如“天下计”对“老臣心”,“青天外”对“白鹭洲”属宽对。
例2.陆游:“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C.邻对:宽对和工对之间还有邻对,即指名词小类中相邻两个小类名词的对仗,例如雨(天文)对秋(时令),村(地理)对露(天文),
D.借对(活对):一个字或词有两个或多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为对仗,这称借对。例如杜甫诗《曲江》:“酒债寻常行处走,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与数目字“七十”相对。借对不仅可借意义,也也可以借音、借色相对。借“篮”为“蓝”,借“皇”为“黄”。
借意对:如杜甫“本无丹灶术,那免白头翁。”
借音对:如白居易诗“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
3、从内容上分有正对反对和串对等
(1)正对:正对就是将同类的事或物并列,一句意犹未足,由对句相扶相辅,互相加强,印证。〞例1.“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古诗《迢迢牵牛星》)
(2)反对:反对就是构成对偶的上下两个词组或句子意义相反,即反义词相对。例1.“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陆游《秋夜读书》)例2.“助我者少,啖我者多。”(无名氏《孤儿行》)(3)流水对(串对):串对即构成对仗上下两词组或句子,在意义上具有相承、因果、假设等种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仗形式。“一联中相对两句,关系不相对立,且上句意义不完整,下句补足上句谓之。例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此外,对仗还有巧变对、虚实对、扇面对、平对、连珠对、问答对等。用得不多。
三、对仗的通病:
1、忌合掌
“合掌”是律诗大忌,“合掌”像人的双手组合一样,出句和对句完全同义或基本同义称合掌。同联上下句语意相同,称合掌。例1、“巍巍大坝横江立,浩浩长江出平湖。”
例2、王绩诗:“蝉噪林愈静,鳥呜山更幽。”噪和鸣都是叫声。后来,王安石将两句改为:“风定花犹落:鳥呜山更幽”。
2、忌同字相对(旁犯)
旁犯:对仗中不能用同字相对,还要避免字重覆出现于不同联中,要避免同义字(词)、异义同字的出现等。(尤其是在二三联的位置上更忌同字相对。)例1:“红心献祖国,红花献英雄。”例2王维:“之子去何之”例3.阮士元诗:“暮蝉不可听,落叶岂堪闻?
3忌两联内容重覆类同
两联之中意思不能重覆类同。因两联对仗要有所分工,或一联写景,一联抒请,或一联说理,一联叙事。
例如钱明锵《2005年首届兰亭秋褉诗》:“相与青云契,来修曲水盟。山川含笑意,风月动诗情。”一联叙事一联抒情。”
4、偏正词组与联合词组混对
在组合词的对仗中,“偏正词组”对“偏正词组”,“联合词组”对“联合词组”,否则不能成对”。例1.“丹心育桃李,寸管写青史。”“桃李”为联合词组”,“青史”为偏正词组。
5、忌四言一法
四言一法,是指两联同用时,上联与下联的句式完全相同。律诗中的两对联,其对仗方法避免雷同,防止釆用同一句法。例如杜甫绝句诗:两个—黄鹂—鸣—翠柳 , 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 , 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诗 两联结构不一样,显得流畅、活泼。
6、双声、迭韵、联绵词混对
在工对中,双声(或迭韵)词应以双声(或迭韵)词相对。在宽对中,双声(或迭韵)词允许用联绵词相对。但双声(或迭韵)词不能用其他词类相对。例如:“锦簇集团人似海,琳琅商场货如山。”
琳琅(lin lang)是双声词,“锦簇”(jin cu)是偏正词组。两者不能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