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心】风筝(散文)
一
又在医院住了半个月。每一天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我躺在病床上,隔着东面的大玻璃窗,目光所及的两点钟方向的天空,总看见一些风筝,悠悠飘荡,犹如曹植《洛神赋》中的描写:“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躺在病床上,也可以推想到,外面的风力是温柔的。温柔的风,让那些风筝有了绅士和淑女的风度。
蜈蚣风筝或者游龙风筝,在轻柔之风托举之下,长长的身躯宛若山涧溪流,起起伏伏,跌宕不止,流淌着轻捷、舒缓、悠哉游哉的韵律。具有现代风格的滑翔伞一样的风筝,似乎更能凭借好风力,不疾不徐,上下飘飞,辗转腾挪,游刃有余。
沙燕风筝、蝴蝶风筝,展开着轻盈的翅膀,拖着冉冉飘飞的多彩裙尾,也犹如曹植笔下的洛神,“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款舒,优雅,淡静,从容,没有一丁点儿受惊吓仓皇飞逃的样子。
二
看见天空飘飞的风筝,我就想起了自己放风筝的经历。
小时候,我就跟着别人放过风筝,等有了自己的两个女儿,又带着她们放过风筝。当时情景,已记忆模糊。记忆清晰的是,退二线之后,带着小外孙放风筝。
阳春三月,天气晴朗,风力两三级,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在一个空旷的公园里,还没有放开自己手里的风筝,抬头仰望,就望见蓝天白云,纯净如洗,心情自然随之澄明空灵。
让小外孙拿着滑翔伞风筝飞跑,我转动着线拐,时疾时缓地放开丝线,随着不断的牵拉和收放,风筝终于飘升起来,然后,又缓缓上升,在空中上下滑翔,左右盘旋。等风筝在空中稳定下来,我就把手里的线拐交给小外孙,不厌其烦地教给他掌控丝线的方法,在他掌控下,清明的天空里,风筝悠然飘荡出生动流畅的轨迹,也让我的心随着风筝的飞翔,有超然世外物我两忘的超越感。
一不留神,小外孙手里的丝线放尽到头,脱了线拐。脱了线的风筝,像一只飞出笼子的鸟儿,迫不及待,倏然高升。在我和小外孙的唏嘘感叹里,那只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载着我们爷孙俩的遗憾,渐渐飞出了视野。遗憾是遗憾,但是,在我心里,却有另一种想法:不管是谁手里的风筝,到最后,终脱不了两个结局:不是损坏了不能飞,就是脱了线飞走了。对风筝而言,也许脱了线飞走,再也不受人的控制,在天空随着风向自由自在的翱翔,是相对较好一些的结局呢。
小外孙却不甘心,又嚷着要我再买一只风筝,我就再买一只,让他放。这一次,我们留了个小心,把丝线头在线拐上缠好,保证风筝不脱线。新买的风筝,在小外孙的手里,在蓝天白云之下,轻盈优美地滑翔。小外孙喜欢得又笑又嚷,我也跟着喜不自禁。
和小外孙一起放风筝,让我体会到了,放风筝,绝对是美的享受,轻松快乐的享受;也让我对风筝有了一种人生哲理的启示。
三
我知道,风筝飘飞的那一片天空下面,是我再熟悉不过的泉城广场。闭着眼,我也能想象到广场西部那高耸的蓝色泉字雕塑,东部的喷泉池,以及最东端那弯曲的两层楼高的浅棕色回廊,更能想象到广场上那些放风筝的人。
那些放风筝的人,或站或立,或静止或缓行,手把线拐,仰着头,痴痴地看着天空。那一片天空里,他们手里所放飞的风筝,一定在乘风轻飏。
几年前冬季的一天,在泉城广场,一个聚精会神放风筝的老人,深深打动了我。
那一天,天色并不晴朗,混混沌沌的,风力却适宜。因为气温寒冷,人在户外,需要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所以,放风筝的人并不多。那个老人,大概已经七十多岁的样子,头发花白,人有些消瘦——也许是因为患病而消瘦。他穿着厚厚的羽绒服,坐在垫了一块棉垫的长石板上,双手把着线拐,仰头看着天空。
顺着他手里的丝线看过去,他放飞的一条蜈蚣风筝正在天空悠然飘荡。随着他手腕的牵拉收放,那蜈蚣风筝就像有了生命力,长长的身躯,凭借着风力,曲曲弯弯,上下波动。有时候,昂头向上;有时候,俯首低旋,在天空做着优美灵动的飞天表演,就像浑身都滋长了鲜活的生命力。
放风筝的老汉,就那么凝神屏气,一动不动,端坐在石板上,把自己坐成了一尊佛。寒冷的天气,偌大的泉城广场里来往的游人,广场四周大路上嘈杂的汽车声,几乎都与这尊佛无关;与这尊佛有关的,就是在有些浑浊的天空上宛若游龙的那条蜈蚣风筝。
我想,放风筝,于他而言,大概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强身健体的户外运动了。
他手里掌控的风筝,随着他个人的意志,在天空上下翻飞,左右盘旋,变换各种动作,不但会给他带来美的享受,让他无比愉悦;也一定让他忘却尘世间的一切喧嚣和纷争,会让他的心越来越纯净如洗,越来越轻盈邈远。放风筝,真的会让他变成一尊佛。
从这一点而言,放风筝,也许是他修身养性的最佳修炼方式呢。
四
又一天下午,大概五点以后,我又往东面侧视,又看到了一些风筝,在泉城广场上空翱翔。
那一天,天气格外晴朗,风力也正正好,所以,各种形状的风筝,在天空潇洒飘逸,风姿各异。其中两条蜈蚣风筝,波浪起伏,左右翻滚,上下盘旋,动感十足。
蓦然,我发现,在翻滚盘旋之间,那两条蜈蚣风筝的颜色发生着变化,本来,它们是红色的,在光线之下,有深深浅浅明明暗暗的变化,但是,倏忽之间,它们身上有了斑斑驳驳的赭黄色,再一会儿,又有金黄色恍然闪烁。浅红、深红、赭黄、金黄,明明暗暗,深深浅浅,交互变幻,使它们变幻成色彩斑斓的彩龙。
我被那奇异的幻象纳闷了好一会儿,才恍然明白,原来是西斜的阳光照耀在蜈蚣风筝上,给朝着阳光的一面染上了赭黄或金黄,让它们变幻出绮丽的色彩。
当时,我在病床上已经躺了七八天,也被禁食了七八天,又连续不间断地输液,一直躺在床上,病痛、憋闷、无聊,自不待言。
但是,从瞥见了那些在泉城广场上空悠然飘飞的风筝开始,每一天,那些无生命的风筝,都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让我感受到,只要你留意,时时处处,人生都可以有美好,有快乐。身体的疼痛感和憋闷的心情也稀释了不少,心情也轻松畅快了许多,
再联想到在泉城广场聚精会神放风筝的人,特别是那个仰望天空坐成一尊佛一样的老人,就觉得,他们放风筝,真的是修身养性的极佳修炼。
我这又一场病,又何尝不是老天赐予我的又一场修炼?
禁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个美好的名字,叫辟谷,其实就是在一定时间段内不进食,是道家推崇的一种延年益寿的养生方式。《庄子•逍遥游》里就曾说道:“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我不奢求自己做长生不老的神人,更不奢求“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但我何尝不可以主动把这一次因病被动禁食当作老天赐予我的辟谷修炼?
第九天,我在微信上发出“辟谷修炼第九天”的消息,还有老同学信以为真,留言道:“我说你咋这么苗条,原来在辟谷。”我只以“嘻嘻”两字回应,一笑了之。
五
泉城广场上空悠然飞翔的,不仅仅是风筝,还有燕子,一般都是零零星星的,有两三天,却是成群结队,一会排成一排,一会儿错列成几排,一会儿布成扇形,一会儿布成不规则的圆形,变幻出各种阵形,在风筝空隙里上下左右飞梭。
活力充沛的燕子,飞翔起来,自然比人造的风筝更加轻盈快捷,更显出鲜活生命力的活泼灵动。而它们的轻灵飞翔,也似乎带动得风筝们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使它们在那一片天空更加凤翥龙翔。
我躺在病床上,感觉自己仿佛化作一只燕子或者风筝,和那些燕子、风筝一起,就在那一片蓝天下,自由自在,快乐翱翔。
借用一部电视剧的名字,我在微信上发了两句话:我待生活如初恋,生活带我做飞燕。
拜读佳作,学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