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河●情】卖菜的奶奶(散文)
都已经入夜十一点了,还是那么热,不仅热还很闷,所有窗户都打开,依然感到闷得眩晕。此刻的屋里,就像蒸笼一样,人被蒸烤着,无法喘气,稍稍动一下,烦躁和不安就会从心田里蹦出来。
想强迫自己睡下来,可身子刚一挨上床,背上就沁出一片汗珠。最令人苦恼的,是你不想睡也不能睡的时候,头不用挨枕头就已和周公聊起天了,多大的事被耽搁了也浑然不知。越是想睡又必须睡的时候,偏偏不让你安寝,折腾一宿,第二天约会的事也泡汤了。好在今晚两者都不是,明儿个是周日,一切都属于自己,倒也不用那么特别的烦躁。
在屋里左看右看了一阵,无奈地诅咒起来,自己都不知道诅咒的是谁,为什么。
望了一眼窗外的依然灯火通明,决定出去溜达一圈,让身子来点疲惫,回来自然就能入眠了,计算好,穿上短裤背心,走出公寓,来到门前没有规模的商业一条街,正准备向前直行前往植物园,我看到旁边一间卖土特产的门店角落里坐着一个人,走近一看,是一位老妇人,看年龄得有七旬了。看她的穿着和形象,绝对不是乞丐。她的面前摆着一块布,上面放了一些大葱土豆萝卜之类的蔬菜,想必是摆地摊的农家老人。
“要买点菜吗?下午才从地窖里拿出来,保证新鲜。”老人家微笑着对我说。
我原本是没意思到老人家的地摊上欣赏风景的,或是好奇亦或是灵感吧,我不自觉地走近了些,打量了一下老妇人,老人家已经两鬓斑白,粗糙的手背上青筋暴露,饱经风霜的脸上挂满笑容,深陷的皱纹刻录着年久的岁月印痕。
我突然有些感慨,说不来的那种情绪在渲染。
老人家继续问我:“屋里热,是出来乘乘凉了?”
我在老人家面前蹲了下来:“老奶奶,这都半夜了,您还在买菜啊?太晚了,您该回家去了,家里人会担心的。”
“没事。今天出来的有点晚了,这些菜还都还没卖完哩。等清早起来,就有人来买了。回家是不可能的了,家里我都安排好了。”
“那您早上再来也行啊,不能在这等到天亮啊?”我做起了动员。
“那不行,一来一回十好几里路,都累在路上了。再说,这时候回去,有很长一咕噜路没灯,黑乎乎地不好走。反正天气也热,在这靠着歇半夜也不算个啥。”老人家很轻松地说着,顺手拿出一根水灵灵的黄瓜递给我,“给,尝尝咱家菜园里的黄瓜,跟你在别的地方买的不一样。”
我接过来一看,这根黄瓜的确是很鲜嫩,也的确是新摘下来的。可能是同情心的驱使吧,我看着布单上摆放的十几根黄瓜说道:“老奶奶,您这些黄瓜我都要了,多少钱?”
老人家一听,仔细的打量了一下我,笑起来:“细皮嫩肉的,一看你就不是下厨房的人,你要这么多的黄瓜干啥?”
我也跟着笑起来:“我买回去生吃啊,就像平常吃水果一样。这黄瓜比水果有营养,吃起来脆生。”
老人家摇摇头:“不能总吃黄瓜呀?”老人家说着又拿起一根递给我,“有两根就够你吃了,拿太多放家里,时间长了就不新鲜了,蔫蔫巴巴的不好吃。你要是想吃,我每天下午都会来这里,每天两根,管够你。”
老人家的话让我心里很温暖,很受感动。看着老人家慈祥的笑容,让我想起了我的奶奶……
我考上了大学,在我临走的那晚,奶奶忙乎了一夜,给我整理了一个布袋子,里面又装了几个小布袋子,装的是些豆子,有红豆、绿豆、黄豆和黑豆之类的,是奶奶一粒一粒的在月光下为我挑拣出来的。
“你就是吃这长大的,你别忘了,再有能耐还得吃它。你只要吃它,身上就没毛病,脑袋瓜就聪明。”奶奶煞有其事地对我说,“吃五谷杂粮,不但抗饿,还不用担心蹲茅坑里起不来。”
我的眼睛红了,没一点文化的奶奶比有点文化的我更有明确的人生价值观,更能阐述做人的根本道理,不能忘本。
我不喜欢听别人说教,包括爸爸妈妈和老师们叫我好好读书的勉励,心里反感,可就爱听奶奶说的话,奶奶那土掉渣的话,听了心里却格外妥帖。
“有心事了?”老人家看我半天没说话,关心地问道。
我忙收回思绪,掏出了一张五十的钞票递给老人家:“老奶奶,您的黄瓜我买了,这是买黄瓜的钱。”
老人家一看,一把推了回来:“我又不是卖给你的,给啥钱哩?”
“老奶奶,您那么辛苦,做的是小本生意,种个菜多不容易啊?我哪能白吃白占呢?”我执意着要给钱。
“不行!那不行!说给你的,还再收钱,哪成啥了?城里人不是说要讲信誉吗?我这不也是讲信誉吗?”老人家说完又笑了起来。
看这架势,钱老人家肯定是不会收了,那就另想他法补偿吧。
“老奶奶,您多大年龄了,家住哪里?”
“叫我奶奶就行,别多个老,我才刚刚七十出点头。我家在王庄镇的沙窝村,这个地方你知道不?”
我摇摇头,当然不知道了,我是大学毕业被聘用来的,还不到两年时间,对这里还不太熟。
“老奶奶,您这么大年龄为什么还要出来卖菜呢,多辛苦啊?”
“答应过的事就得去做,要不咋做人啊?你说是不是啊?”
我一听,这里面一定有故事,便问老人家:“老奶奶,听您这么说,您出来卖菜是有原因的呀?”
“也不是有啥原因,俺村上有两个上年纪的老两口,没儿没女,行动也不便,得有人关心照顾他们啊?反正我也是一个人,就做了他们的干女儿,答应过要照顾好他们。你也知道,上年纪的人,身子骨缺东西,得有补养才行。我还年轻,腿脚也利索,别的做不了,家里有点菜地,种种收收,再拿城里来卖点钱,好给干爹干娘买点营养品补补。”
老奶奶的这番看似平淡的啰嗦话,让我有点震惊,她老人家自己都七十了,还想着去照顾别人,我呢?二十来岁,回家还得父母伺候,不禁有点羞惭,低下了头,两眼直盯盯地看着手中的黄瓜。
“热吧?你先吃一根吧,降降降温,我来时都用清水洗过的。”
“老奶奶,你为什么不早上来,卖完就可以赶早回家了?”
老人家一听,想了想,说道:“早晨起床来不了,我干爹干娘清早起来吃过饭,我得陪他们出去走走,不放心他们自己出去。顺便再去一个五保户家看看,看她缺啥,我来城里给她捎上。临到晌午,我得帮邻居家去接接上学的孩子,邻居家的男人是部队上的,是保家卫国的,咱得关心关心他的家属对不对?吃了晌午饭,安顿好两个老人,我就下地收点菜放地窖里,地窖里的菜能放得时间长一点,也能保新鲜。下午饭吃得早一点,嘱咐好两个老人早点睡觉,我就出来了。”
我彻底汗颜了,是老人家的这番话,这番既非艺术又没感染力的话让我汗颜。这就是磁性,有着震撼力的磁性语言。
“赶黑来卖点菜,也是图个方便。”老人家接着说起来。
我心里在想:“赶黑卖菜,家都回不了,还得在冰凉的水泥地上坐一晚上,那算图了个什么方便呢?”
老人家看出了我心里的疑惑,爽朗地笑笑:“城里人都兴起五更跑步,顺便就带上了我的菜,我的菜也就卖完了。卖完了菜,就得赶紧着去开门的那家早超市,买好该买的东西和物件,再跑回家做早饭正好,一点都不误。你说,这时间赶得多好。菜卖了,东西买了,我也锻炼了,城里人也没我活得舒坦,你说是不是?”
这时,一位穿着时尚的年轻妇女走了过来,递给老人家一大包东西,我瞅了一下,都是些名贵的补品。
“这是干什么?”老人家似乎很不高兴,“咱不兴这个。”
我看看老人家再看看这位年轻妇女,难道她们是一家人?
“奶奶,您说什么也得收下,要不是您,我准备给俺娘交住院费那五万元钱就没了。给你钱您又坚决不要,没法答谢您,我心里咋都过意不去,这些小吃也不值几个钱,您一定要收下。”年轻妇女一副就要哭了的模样。
“不行!”老人家很坚决地拒绝道,“就弯弯腰帮你捡了起来,坐到这帮你暂时保管了一会,又没出个啥力,谈啥感谢?那你每天都来买我的菜,我也得买东西感谢你呀?”
我听明白了,心里好感动,抓起老人家摊前放的塑料袋,把那些黄瓜一股脑地装进袋子,把钱硬塞进老人家的手里:“奶奶,两根黄瓜不够我哥们几个吃的,这些我全要了。”
说完站起身,在迎面扑来的一阵凉爽里,我开心地返回了自己的公寓。
“老人家已经两鬓斑白,粗糙的手背上青筋暴露,饱经风霜的脸上挂满笑容,深陷的皱纹刻录着年久的岁月印痕。”
您的雕刻刀很锋利。寥寥数笔,把老奶奶的形象就雕琢出来了。并喂她这么大年龄,还在想着照顾别人。为社会尽一份“额外”的义务。如果多出一些这样的人,老人,那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人间天堂!o(* ̄︶ ̄*)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