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八一】我的祖父(散文)

精品 【八一】我的祖父(散文)


作者:平林漠漠 布衣,177.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002发表时间:2020-06-17 10:47:27

【八一】我的祖父(散文)
   我记得,我的祖父居住在一座带有土楼的小院子里。这座二层土楼,是解放前夕祖父带领王姓所有家庭劳力利用农闲修建的。就在土楼刚刚装修完毕后,当夜,我的四个姑姑便搬进来居住。没想到,夜半子时,土楼上层呼啦啦倒塌了半边。还好,四位姑姑没有一个受到重伤害。
   在失败和挫折面前,祖父没有气馁,而是带领家人,把垮塌的二层楼又重新建了起来。
   受此惊吓,从此,也只有我的祖父独自一人居住在这幢土楼里。
   在四岁那年,我也有幸住进了土楼里,与我的祖父通腿打伴。土楼里,没有一块像样的楼梯踏步,祖父只用一盘耙地用的木耙做为楼梯子,作为攀爬使用。土楼的墙壁底部足有一米来厚,我从来没有看见祖父和家人爬上过二楼。土楼上面,一年四季黑窟窿洞,唯有东西两面的山墙上,留有两只一尺方圆的小窗户。有一天,我趁病床上的祖母熟睡之际,胆战心惊地爬到二楼上,当时就惊飞了几只麻雀,而身上落满了灰尘。
   我睁着眼睛,用力地仔细看看,只见用一层楠木棒铺成的楼层上,放置着两只遗弃漏水的斗筲,还有一把耩子、一把扫帚头,一支辣子树杆儿的牛皮鞭挂在墙上,一点好吃、好玩的东西也没发现。之前,我老是以为,祖父在二楼上可能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这一悬念,一直浮现在我年幼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因而,我曾经多次带着其他伙伴们,偷偷地爬上去,结果一无所获。
   而二楼上,似乎成了麻雀、蝙蝠、壁虎一年四季的安乐窝。
   靠近土楼北墙根的地方,搭建着一张土坯铺。冬日,土坯铺上铺着麦穰,麦穰上面放置着一张铺了年深日久的芦柴席子。大冷天,我时常见到祖父的身下,总铺着一张黑狗皮。起初,我觉得好玩,也会睡在上面享受一下。祖父对我说:“小孩子腚上三把火,不能睡在狗皮上。”我似懂非懂。但是,我和祖父睡在墙壁厚实高大的土楼里,确实冬暖夏凉。时至炎夏,祖父则点燃用玉米英花搓成的绳索,放在土坯铺下的洞口里,燃放出香香的烟气驱赶蚊虫……
   那时,已经迈进老年的祖父,依旧在生产队当牛头,挣工分养家。
   每逢夜晚,祖父除了照应祖母,他哪里也不去,就守候在土楼里,与我做伴。而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跑出去与伙伴们游玩,有时候还要调皮闹到半夜三更。祖父总要循着孩子们的喧嚷声,出去寻找我回家……
   祖父土坯铺前的那盏奄奄一息的煤油灯,总是为我亮着!
  
   二
   我的四个姑姑很早就出嫁了,我全然不记得。祖父祖母一直与我的小叔生活在一起。小叔十六岁那年,与本村本队的一个女青年订了婚。相互做亲一个年头后,女方主动提出退亲,而女方的哥哥无奈地将财礼送还在祖父家东门旁的青石磨顶上:一只带有大红花的铁瓷盆里,放着四双袜子,两块香胰子,一把花线,两只发卡,一把剪子,还有一根尺棒。
   祖母比祖父大六岁。不久,常年生痨病的祖母病故了,享年六十五岁。就在前一天,我还同祖母推磨,磨完了一二盆用于烙煎饼的糊子。在那个饥饿的年月,我总是期盼着每天能与祖母推磨,能够在祖父家里吃一块煎饼充饥。
   祖父这会儿的脚步,已经跟不上耕牛的脚步了。生产队便把祖父抽调下来,去西大圩里的朱鲁河堤渠上,看守洋槐林木。于是,能够忍耐孤独的祖父,便把家搬到林子里。他依旧自己动手,打造了一间泥油墙壁,麦穰盖顶,门路开在正山墙上,被人们称之为“丁头炮子”的土屋子。
   小叔刚刚当上牛头,村上的媒人来给他提了一门亲事。相亲,定在小叔的院子里。当时,我也去看热闹。我的准小婶坐在一条大板凳子上,头发毫无光泽,面容黑干憔悴,她时不时忍不住地张开嘴呼吸,每咳一声,都要艰难地把脖子伸一伸,模样甚是难受。她的上身穿着带有苘花图案的蓝洋布小褂,一副老态龙钟、病恹恹的样子。
   王姓家族中百分之九十的人,都表示反对这门婚姻,唯独祖父一锤定音:“做!”
   即使小叔不同意,也没有办法。
   事后,我的三奶奶来劝说疏通祖父的思想:“听说这丫头,一岁时就得病,又没有办法医治,被她的父亲扔进了乱坟岗。一天以后,母亲放心不下,又去看她。这丫头竟然浑身丁满了蚂蚁,苏醒了,哇哇痛哭着,母亲高兴地将她又抱了回来抚养。”
   祖父笑笑,坚定了决心:“这姑娘大难不死,必有后福啊!”
   三奶奶搁下一句狠话:“老亡人,你就是为了图省钱!”
   祖父吃了一颗定心丸,一笑。
   时隔两月,祖父带领家人,把小叔的婚事办完了。当夜,小叔在外面流浪了一宿未归。小婶表面上对此事没有在意,没有计较。不过,后来,有情人终成眷属,在日久天长的生活中,他们彼此慢慢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小叔与小婶也算是投缘。
   小婶到了王家门上,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良好,面上渐渐红润起来……
  
   三
   那时候,我在本村上耕读小学。一二三年级统统编在一个教室里,语文,算术,美术,体育,都是冯寿干一个先生负责教课的。那一年春季,我气喘咳嗽得厉害,吃药不管用,冯老师叫我回家休息一个星期,再回校上课。
   母亲对父亲说:“你跟队里请一天假,把二子带到邻村,让先生看看病吧!”父亲说:“没有事的,少吃点盐就好了。那一场大灾难已经过去了,这点小病小痒,奈何不了他。”父亲说的是几年前的事。那时,我偷吃了树上的柿子,柿子皮粘在肠胃里。父亲用小车推着我,带我到处求医无果,无妄之际,母亲听得一位内行的人说,用柿子皮,焙成灰,可以试一试。有病乱投医,我喝了一碗温乎的柿子皮黑灰水,竟然慢慢消除了病痛。
   然而,眼下,我吃了好些药丸,咳喘未见好转,却见加剧。
   这天,我漫游在围岭河边的杂树林子里,看见水中的鸭子扎猛子、捉鱼虾、捕食小水虫子。那一刻,我忘记了咳喘,心里顿生起一股念头:“假如我能够吃一顿水煮鸭蛋,那该多过馋瘾呀!”
   怎么办?我自然想到了祖父。他居住在朱鲁河堤渠的林子里,那里有鸡有鸭……我拿定主意,到祖父那里游走一遭!
   我真的看见朱鲁河里游走着一群鸭子,它们挥动黄的黑的蹼掌,竞相荡漾清波,还有几只鸭子特意向我游来,在河边的浅水里,频频向我点头,摇摆尾巴,表示致敬,嗓门里呼叫起来:“嘎给你,嘎给你……”
   我一转身看见了祖父,我说:“老爹,我近来咳喘得非常厉害,吃药不管用,我很想吃一回鸭蛋呢!”
   “这事好办!”祖父当即在小锅里用河水煮了六个绿皮鸭蛋,用干树枝一会儿烧开了,停停火,捞出来,我一气吃了四个鸭蛋。野外的鸭蛋吃起来挺有揉感。
   祖父说:“吃鸭蛋好,止咳化痰。”他硬是让我把剩下的两只鸭蛋也吃了。接着,祖父又像似自言自语,又像似说给我听:“为人做父母的,儿女众多,很难将一碗水端平。我一直与你的小叔生活在一块儿,你小婶身体不好,我挣得的公分补贴在你的小叔这边,还又赚烧草。好歹你的父亲是条好汉,你妈妈也从不计较,这样好啊!”
   我临走时,祖父又让我拎了十几个鸭蛋,包在纱布里,目送我出了槐林。
   祖父一直居住在朱鲁河渠林间的土炮子里,直到行走不便,才辞职回到家里。当时,恰逢大包干开始,又加上朱鲁河覆堤。水利站长和村干部对小叔说:“这条渠再承包给你家人经营吧!”
   祖父接住话题说:“咱们家不包了,这些年来,又挣公分又赚烧草,够满意的了。好吃的东西总不能自己吃光了,留下一点给别人吧!这块有水有林的风水宝地,每家分摊一份,让大家共同分享吧!”
   生产队干部依照祖父的愿望,将这条渠每家分了一节……
  
   四
   三年后,祖父病故,他的那间土炮房子,依旧完好无损地坐落在林间。
   祖父临终时告诉家人:人生在世,就是借土还土,无论你多么富有,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万望入土为安。
   我的家人依照祖父的嘱托,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家前土岭的东坡上,一处叫做九龙口的地方。父亲特意找来两颗籽松,栽在祖父的土坟旁,好让祖父能够在松荫下,眺望远方清秀的白虎山峰峦——我的三姑家,就居住在白虎山下的古城里。
   我有四位姑姑,大姑,四姑,五姑的婆家都在附近的村庄上。每年的清明节,七月十五阴历节日,四位姑姑总是不约而同地前来,为祖父祖母上坟……
   三姑夫姓谷,原来是个戗刀磨剪匠人。家住海州城里,那时城里贫困,他走乡串户,招揽生意,有时候,也会趁机在农村野地里拾一些庄家,打下粮食,带回城里吃。他自称小谷。几次来祖父家落脚投宿,与殷情好客的祖父结下了忘年之交。经过一段时间,小谷主动向我三姑求婚,当场被我三姑拒绝。王姓家族里的人,绝大多数持反对态度,唯有祖父举起双手,表示赞成。我的三奶奶、四奶奶则联手找祖父,劝说加责备:“老亡人啊,你疯啦,把三丫头硬往火坑里推啊!”
   祖父却说:“三丫人勤快又灵巧,小谷有手艺,他不仅会磨刀磨剪子,还会泥瓦匠,还会编织,家里还有三间屋宅基地,不会一直穷下去的。”确实如此,三姑在众姑娘中是最能够吃苦的一个。在建国初期困苦的年月里,祖父家中也时常断炊。祖父看见三姑的面容比黄瓢黄纸还黄,老是觉得不对劲儿,就在闲时候,躲在僻静处,留心观察。原来三姑独自抠着墙壁上的砂珠粒,往嘴里扔呢!
   不久,三姑与谷家成亲了。不到十年间,城里就发生了日新月异天翻地覆的变化。三姑时常带领谷姓的家人们,风风光光,扬眉吐气地来到老家农村走亲戚。每次都要带来一些海产品,均匀给王姓每一家人吃。我想:三姑带给我们的恩惠,这是天地造化,也是祖父的造化啊!
  
   五
   祖父离开我们十周年的一个夏天,满岭小麦苍黄之际,天气干旱。我在路边一处水塘边上挑水,浇灌春天里栽下的小白杨。这时,只见一位岁数与我的父亲一般年龄大的老人,骑着自行车,在我的身边跳下来,将他的自行车支在路边,问我:“小同志,贵姓?”
   “免贵姓王,”我随口回答。
   “我也姓王。”老人向我作着介绍:“我的老丈人是东部后姓吉的,我来走亲戚。”他话锋一转问我,“西部后村的王兴家你可认识?”
   “他是我的祖父呀!”顿时,一股对老同志的亲切感从心底升起来,我告知他,“我祖父死去十年了。”
   “想当年,你祖父一心想要培养你的小叔读书,希望他日后出人头地。可惜,你的小叔只是一个扶犁把的好料子……你祖父和你大的上中农成份是我划分的。”王大伯回忆往事说:“五六十年代,我在白塔乡当文书,一开始,你们村里的几个主要骨干,一贯主张要把你们家化成地主。事出有因,你奶奶家是本村姓包的地主,他们与村上的许多穷苦人结下了许多冤仇,你们家租种着姓包的几十亩土地,有些穷人难以释怀,一心想要把你家连带进去,我着急也不济事,就写下了一纸书信,让你祖父去县里,找公安局刘局长,讨要公道。刘局长让你祖父暂且在他身边玩几天。你祖父哪里能够闲得住?他一时扫院落,一时挑水,一时浇灌花草。第三天,局里的数名工作人员去近处,帮助老乡们收割小麦,你祖父悄悄地加入了割麦子的人群,他从最后一个上趟子,半个小时后,竟然追赶到了最前面,很快就遥遥领先了。割完麦子后,他又帮助指教那个青年牛头装车,一车装了五亩地的麦子(那时麦子产量低)。当时,刘局长敬佩地看着你祖父说:老王大,你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农民啊!你祖父恭敬有礼说:局长明察。刘局长愉快满意地给你祖父写了一纸信条,回家交给了村里,定下了他的成分。”
   说到这里,王大伯收住话路,与我结束了谈话,转身握住自行车把儿,快走几步,骑上了自行车坐子走了。
   我挑起水桶,跟随在王大伯的身后,用感激的目光护送着王大伯的身影越走越远……
  

共 455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祖父的散文。看完此文,祖父脚踏实地,勤劳朴实的形象跃然纸上。祖父大半辈子一直住在土楼里,从开始盖到重新竖立修葺二层土楼,都离不开祖父的辛苦劳作。祖父年迈,依旧挣工分养家。祖父的脚步跟不上耕牛的脚步,生产队让他去看洋槐树林。他自力更生,打造了一间土屋。祖父不光埋头苦干,在大事面前也很有眼光,说话一槌定音,结果让人比较满意。比方说在三叔的婚事上,一句话“这姑娘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便将三叔的婚事定下来。虽然好事多磨,但最终皆大欢喜。在三姑的婚事上很有主见,认为有手艺的人很有前途,不要只看以前。结果三姑真的过上了好日子。祖父待“我”也很好,小时候和他生活在一起,温馨有趣。煮了好多鸭蛋,说鸭蛋能止咳化痰,减轻我的咳喘。祖父也能以集体利益为重,大包干开始,不愿意承包朱鲁河堤渠,让大家分摊,共同分享。勤劳善良的祖父,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让人喜欢,受到尊敬。本文情感饱满,情真意浓,生动感人,回味悠长。祖父的一生,是艰苦奋斗的一生,祖父虽然平凡,但平凡中孕育着高大,敬意油然而生。选取了典型事情,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土楼中有儿时美好回忆,那里有祖父陪伴。文字温暖,笔触沉稳,怀念祖父,娓娓道来。勤劳善良的祖父是后辈人的骄傲,子孙后代会永远想念他!好文章共赏,感谢赐稿八一文学,祝老师创作愉快!【编辑:淡淡的云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622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0-06-17 11:05:52
  温暖感人,笔触沉稳,祖父生前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亲人的爱,永远难以忘怀。祖父勤劳朴实,眼光独到,是后辈人学习的榜样。好文章再次欣赏,祝老师笔丰快乐!
淡淡的云彩
2 楼        文友:平林漠漠        2020-06-17 13:04:03
  老师在编辑中,对于字里行间特别留神,我的祖父既严厉又让人尊重。老师编辑辛苦,在此,平林深表敬意!
3 楼        文友:小满花        2020-06-17 13:55:02
  朴实而有力量的文字,串起难忘的记忆。读着,若品,醇厚的茶。人生之味,自在其中。致敬老师,问好。
回复3 楼        文友:平林漠漠        2020-06-17 14:43:11
  感谢老师点赞,希望老师今后多多抒写与大山有关连的雄文故事。
   祝好!
4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0-06-17 18:00:33
  作者细腻地描写了祖父勤劳朴实的一生,人物、土楼、对亲人,还有儿时的回忆,描写的淋漓尽致。朴实善良的祖父永远值得后辈人怀念,好文佳作!问候作者老师!期待佳作再次展现八一!
峥嵘岁月
回复4 楼        文友:平林漠漠        2020-06-17 21:02:28
  老师好,人生在世,不论成败,贵在执着地坚持奋斗到底的人生,他才是一个强者。
   欣喜老师前来光顾留言鼓励。
   敬礼!
回复4 楼        文友:平林漠漠        2020-06-17 21:05:37
  祝愿老师的大作早日问世!
5 楼        文友:黄金珊瑚        2020-06-18 14:23:57
  昨天欣赏了,没来得及留评就关电脑下线了,今天来补一个。喜欢老师的文章,很接地气,情感饱满,真情能打动人。感谢老师分享,期待更多精彩。问候老师下午好,遥祝夏安,并祝创作愉快。
生活,一半烟火,一半清欢。 人生,一半清醒,一半释怀。 ——杨绛
回复5 楼        文友:平林漠漠        2020-06-18 18:53:11
  老一辈人尽多都没有文化,我很高兴为我的老爹写了这篇纪念意义的文章,告慰先祖在天之灵,是晚辈们的一种神圣职责。
   祝主编老师安康!
6 楼        文友:皋狼常青树        2020-06-18 18:11:38
  朴实的文字,真挚的情感,高大、严肃、责任的爷爷跃然纸上,令人肃然起敬。好文,拜读了!
回复6 楼        文友:平林漠漠        2020-06-18 19:26:07
  我在想,老师的爷爷,爷爷的爷爷,都和我的爷爷一样,同都是生长在封建时代,绝大多数没有文化,心地都是非常善良的,都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地方!
7 楼        文友:小小莲儿        2020-06-23 08:41:38
  朴实无华的文笔,自然真挚的情感,入心佳作。欣赏,祝老师笔丰夏安。
小小莲儿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