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暗香】屈子赋(古韵) ——(以“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次韵)
悲夫!万里涛声,千年魂梦。哀郢破之城孤,怜楚亡之奴众。哭漂杵之国殇,号投江之天恸。然举浊世,安晓弊害之危;皆醉人,孰知疾疴之痛。是以飞翔鸱枭,伏窜鸾凤。社稷圮倾,河山葬送。其时百姓念忠臣,思文栋。鼓棹寻其躯体,竞渡龙舟;阻鱼噬其骨骸,相沉楚粽。
夫屈子者,芈姓、名平、字原,楚丹阳人也。自幼博闻强识,温故知新。尝攀荒山读于石洞,逢野老点其迷津。终至娴熟令辞,启楚骚之发轫;浪漫思想,指文路于北辰。原虽生于贵胄,更恤以庶民。少即练保家之义勇,抵犯境之强秦。未几,始迁左徒,应怀王其擢召;颁行变法,登堂阁以诤臣。
时楚荆疲敝,睿幄幽霾。黎民流乱,士族张乖。奸贵专权而如蛇蝎,暴秦觊土乃似虎豺。朝官且斗角勾心,良弼尽没;乡吏则营私结党,庸宦悉皆。可谓常伦倒置,大厦倾歪。张仪连横之术,长弹巧舌;郑袖姿容之媚,擅舞金钗。
是时,原毅勇入朝,经年图治。明典建章,严官肃吏。出调诸霸之争,入商王国之事。内收变法之功,外获合纵之利。如此法规整饬,贵族惧以仇成;政令清明,生民乐而惠施。于是子兰公子,妒之令其疏王;上官大夫,谄之令其失位。自此数载流离,几经见弃。品尘世之辛酸,披仕途之非议。王朝腐败,莫罢其心;国土陷沦,难移其志。然只流争涤其合污,孑醒难唤其群醉。终郢破国亡,原哀之不已,逐汨罗而坠也。
尔乃,原首名文苑,始创“楚辞”。独步华夏,并立“骚”“诗”。采民间之歌咏,谱宫阙之乐仪。怀失国之凄怆,抒见放之流离。质世道之不平,宁乎《天问》;苦《离骚》之无计,枉以地知。岂惟《渔父》之言在耳,《远游》之路无期。铭《国殇》,抚捐躯之士安息;赋《大招》,忧亡楚之灵归迟。《哀郢》而哭何复,《怀沙》而去莫追。后子渊、景差、唐勒,步原之后尘已而。
亦既几度别离,几程坎坷。念《湘君》兮悱恻,愁《山鬼》兮婀娜。《思美人》兮远君,《惜往日》兮何我。寄怀兮“香草”一束,喻守兮“橘树”数棵。沧浪水兮浊亦清,汨罗浪兮升且堕。原逐波已去,“魂兮归来”么?
诚知,原风似菊,骨如竹。纵美人婵媛,香草芳馥。然宵小盈朝,艾蒿满目。况常直谏而见疏,屡受谗而放逐。故长堤十里,易溃于蚁巢;危楼百寻,难支以孤木。终国祚颓残,王朝倾覆。湮灭于轮回,记录于简牍。犹心念念之卿卿,路漫漫其独独。
呜呼!性如芳芷,身似蓬萍。乐着花之灿烂,苦逐浪之伶仃。引人间之文脉,领天际之繁星。然王祚凋,难濯满朝之浊;天命尽,枉唤众庶之醒。是故风凄雨苦,香断玉零。品镌终古,文刻汗青。后世承辞雅,传德馨。裹粽以怀风骨,赛舟以慰魂灵。感怀若此,赋以铭之。
(赋依《平水韵》)
注释:
1、韵字取自: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2、屈原(约公元前340或339年~公元前278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出生楚国丹阳,湖北省宜昌市,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
3、郢。楚国都城,今湖北省江陵县纪南城。郢字源于“郧”,郧地是楚国的故土,楚国先祖在此生息立国,楚人有深厚的恋土情节,于是就将郧字的贝改成王代指国都,此后迁都之地均称作郢。
4、漂杵。血流漂杵,杵,捣物的棒槌。这里指古代战车上所用的一种长杆兵器。血流成河,长杆兵器都漂了起来。形容战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汉贾谊《益攘》“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5、国殇。旧指在保卫国家的战争中牺牲的人。
6、飞翔鸱枭,伏窜鸾凤。鸱枭:猫头鹰一类的鸟,古人认为是不吉祥的鸟,喻小人。此句化用自汉贾谊《吊屈原赋》“鸾凤伏窜兮,鸱枭翱翔。”
7、圮倾。坍塌、倾颓。
8、文栋。文坛栋梁。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9、楚粽。传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于此日以竹筒盛米投水以祭,后称粽子为楚粽。唐沈亚之《五月六日发石头城步望前船示舍弟兼寄侯郎》“蒲叶吴刀绿,筠筒楚粽香。
10、攀荒山读于石洞,逢野老点其迷津。传说在屈原的故乡流传着屈原少年时期“石洞读书”和“巴山野老授经”的故事。百度详之。
11、北辰。即北极星。《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12、左徒。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中原诸侯国无。史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13、睿幄。指皇宫、朝廷。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升迁禀启》“行当冠功阁而独擅麒麟,入睿幄而永符罴虎。”
14、幽霾。阴暗。唐孟郊《石淙之八》“乘时幸勤鉴,前恨多幽霾。”
15、张乖。乖张、怪僻。唐庞蕴《杂诗之五》“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
16、郑袖。战国时期楚怀王的宠妃。郑袖姿色艳美、性格聪慧,善机变。但善妒狡黠、阴险恶毒、极有心计。郑袖干涉朝政,收受贿赂,勾结靳尚,陷害屈原,致使屈原被放逐;放走张仪,让楚国终至“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17、合纵连横。纵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公孙衍和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公孙衍首先发起,由苏秦游说六国推动六国最终完成联合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因此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相对。后秦国自西向东与各诸侯结交,自西向东为横向,故称连横。
18、子兰公子。芈姓,熊氏,名子兰(又作阑),楚怀王幼子、楚顷襄王之弟。怀王封其为上官邑大夫。楚怀王三十年(前299年),秦昭王诱骗楚怀王去秦(今陕西咸阳)会盟,昭睢、屈原等大臣反对怀王去秦,他却力劝怀王前去会盟。在怀王被扣后,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
19、上官大夫。生卒年不详。战国时楚国大臣。为人奸佞,妒贤忌能。因忌屈原之才,屡向楚怀王进谗言,使之疏远屈原。楚怀王不听屈原忠告,贸然赴秦,被囚,死于秦,顷襄王即位。时屈原懑而作《招魂》,以抒发对楚怀王囚死秦国的悲愤。贵族子兰因之大怒,上官大夫受其指使,向顷襄王进谗言,诬害屈原,屈原因之被逐江南。
20、宫阙。古时帝王所居住的宫殿,因宫门外有双阙,故称宫阙。
21、屈原作品。《离骚》1篇,《天问》1篇,《九歌》11篇,《九章》9篇,《远游》、《卜居》、《渔父》、《大招》各1篇。《招魂》作者存疑。《哀郢》、《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收于《九章》。《国殇》、《湘君》、《山鬼》、《少司命》收于《九歌》。
22、香草美人。旧时诗文中用以象征忠君爱国的思想。在屈原作品中多有体现,比如《九歌少司命》。汉王逸《离骚序》“《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谕,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灵修、美人,以譬于君。”
23、橘树。自《九章橘颂》,拟人的手法塑造了橘树的美好形象,从各个侧面描绘和歌颂,橘树的形象是诗人用以激励自己坚守节操的榜样。
24、魂兮归来。引自《招魂》。楚辞中一篇独具特色的作品,它是模仿民间招魂习俗写成的,其中又包含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存在争议,一说宋玉“哀屈原魂魄放佚”,因而作。但多主张为屈原作。“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呼唤楚王的灵魂回到楚国来。词句即为凄婉,情景交融,对后世伤春传统影响很大。
25、子渊、景差、唐勒。宋玉,姓子名渊,相传为楚顷襄王时人,是屈原的学生。唐勒、景差,楚国人,与宋玉同时的辞赋家。
26、卿卿。夫妻间的爱称。后来泛用为对人亲昵的称呼(有时含讥讽意)。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惑溺》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这里从“香草美人”之涵意,代指屈原对楚怀王的思念。
27、独独。唯独、单单。明唐文凤《拿檛石》“晚来閒极目,独独自长吟。”
28、芳芷。香草名。常用以比喻美好品行或优秀人才。《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蘅与芳芷。”王逸注:“杜蘅、芳芷,皆香草也。”
29、蓬萍。萍蓬,喻行踪转徙无定。唐杜甫《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
30、着花。长出花蕾或花朵。唐王维《杂诗之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