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庚三公的桃源情怀(散文)
读《湘乡曹氏西亨房族谱传记》中庚三公的传记,品味着他的寄情山水、憧憬世外桃源的美好情怀,如打开了一瓶千年的陈酿,绵绵的醇香,陶醉了我追宗怀祖的梦乡……
西亨曹氏的始祖叫庚三公,他是湘乡曹氏的始迁祖祖七公的第三个儿子。祖七公的大儿子叫庚一公,他开磨河派,是磨河曹氏的始祖;祖七公的二儿子叫庚二公,他开斗盐派,是斗盐曹氏的始祖。
庚三公字德忠,号涟溪,宋端平二年乙未(1235年)五月十六申时生,元至大二年己酉(1309年)十一月二十四午时殁,享年74岁。
他的传记是这样的:
公性好幽静,不乐仕进。其初,地经两移,年尚繈褓。及其长也,磨河、斗盐之里居美矣,弃而不顾,西亨僻处也,崇山峻岭,道路崎岖,田尔田,宅尔宅,公请得而甘心焉。无他,去城市远,则人心鲜浇漓,风俗必淳厚。迄今五百余年,家尚诗书,人敦古处,且无异姓逼处其间。始共服其择地之知云。
我觉得这篇短短的传记,值得静心凝神地坐在沙发上,慢慢地品读,悠悠地欣赏。
“公性好幽静,不乐仕进。”真是一语破的,让庚三公的鲜明个性跃然纸上:一个不爱热闹爱清静,不想官禄想山水的儒士飘然于眼前。
这让我想起中国古代有不少因厌恶官场黑暗而维护人格,保持气节而不食官禄的故事。庚三公是不是受了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的影响?
东晋后期的大诗人陶渊明,是名人之后,他的曾祖父是赫赫有名的东晋大司马。年轻时的陶渊明本有“大济于苍生”之志,可是,在国家濒临崩溃的动乱年月里,陶渊明的一腔抱负根本无法实现。加之他性格耿直,清明廉正,不愿卑躬屈膝攀附权贵,因而和污浊黑暗的现实社会发生了尖锐的矛盾,产生了格格不入的感情。
为了生存,陶渊明最初做过州里的小官,可由于看不惯官场上的那一套恶劣作风,不久便辞职回家了。后来,为了生活他还陆续做过一些地位不高的官职,过着时隐时仕的生活。
陶渊明最后一次做官,是义熙元年(405年)。那一年,已过“不惑之年”(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朋友的劝说下,再次出任彭泽县令。有一次,上面派督邮来了解情况。有人告诉陶渊明说:那是上面派下来的人,应当穿戴整齐、恭恭敬敬地去迎接。陶渊明听后长长叹了一口气:“我不愿为了小小县令的五斗薪俸,就低声下气去向这些家伙献殷勤。”说完,就辞掉官职,回家去了。陶渊明当彭泽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他这次弃职而去,便永远脱离了官场。
庚三公的青壮年时期处在南宋政治最黑暗的行将灭亡的时期。据史料记载,南宋政治相当黑暗,高宗时有秦桧把持朝政,打击、迫害不同意见的人。实行文化专制主义的政策,贿赂公行。到了宁宗、理宗、度宗,一直到南宋的灭亡,政治异常黑暗。史弥远、丁大全以后又有贾似道,在这些奸相控制下,政出私门,奢侈腐化,卖官鬻爵,人民的生活更加痛苦,社会的危机更为严重。
湘乡曹氏的始迁祖祖七公即庚三公的父亲,本是一腔忠义抗元保宋,投笔从戎转战疆场的将领,但阳平一役全军覆灭,加之南宋朝廷的腐败黑暗,才为了“宗祀之寄托”睿智抉择,从河北真定府灵寿县南迁数千里,到湘乡涟滨书院处定居。
庚三公当然也目睹了南宋政治的黑暗腐败,又深受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精神的影响,所以庚三公才会“不乐仕进”。
庚三公“及其长也,磨河、斗盐之里居美矣,弃而不顾,西亨僻处也,崇山峻岭,道路崎岖,田尔田,宅尔宅,公请得而甘心焉”。
这与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和“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归园田居•其一》的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憧憬农耕生活的情怀,不是一脉相承的吗?
我想,庚三公的性情深受陶渊明的影响,所以“好幽静,不乐仕进”,所以也像陶渊明一样“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于是在分家时,“磨河、斗盐之里居美矣,弃而不顾”,却坚决要选“崇山峻岭,道路崎岖”的“僻处也”的西亨。
当然让庚三公决心要定居西亨的真正原因,不只是这里的崇山峻岭和道路崎岖形成的幽静,青山绿水蕴含的诗情画意,更是因为这里能够“田尔田,宅尔宅”,能够“去城市远,则人心鲜浇漓,风俗必淳厚”的如世外桃源般的洞天福地。
请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有一段这样的文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我想,庚三公决意选择崇山峻岭中的西亨,是他认为西亨“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因为崇山峻岭的西亨能够“田尔田,宅尔宅”,这不正是他心目中的世外桃源情怀的诠释吗?
庚三公的选择是睿智的,因为“迄今五百余年,家尚诗书,人敦古处,且无异姓逼处其间”。让西亨曹氏后人“始共服其择地之知云”。
庚三公的选择确实太伟大了,这是我去了西亨以后发出的由衷感叹!
10月2日,喜逢国庆中秋双节同乐之际,又值秋高气爽赏心悦目之时,庭院丹桂飘香,田垄晚稻铺金。西亨房曹氏五修族谱启动大会在西亨曹氏宗祠的原址即现在的立爱学校召开。早上8点,我乘兴从株洲出发,因高速路上堵车,直至上午11点,才来到庚三公开派的发祥地——我魂牵梦萦的西亨。
“西亨啊,我来了!祖宗啊,我来了!”我控制住激动,在心中动情地呼喊!
我今年71岁了,是第一次来到祖宗的发祥地。在我做小孩的时候,父亲就跟我讲,我们是西亨曹家,西亨有我们曹家的发太公,有我们曹家的祠堂,有我们曹家的好多亲人,西坑(湘乡方言把“亨”读成“坑”)冲里尽是曹姓人家!我听了以后,就产生了想要去看看西亨的愿望。
几十年的夙愿实现了!
展现在我眼前的是碧绿的大海,群峰如波涛翻滚,让我情不自禁地赞叹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如此一处胜地!这是由雄伟的金紫山山脉形成的一条长长的川谷,两边是山峦围护,中间是一川良田沃土,一条小河沿着山脚,在川里蜿蜒盘旋,碧绿的河水淙淙流淌,星星点点的红砖楼房,炫耀着大山中的西亨已拥有现代文明的繁荣。
今天,我不仅看到了西亨如诗如画的青山绿水、田园风光、小桥流水人家,而且拜谒了庚三公等祖宗的坟墓。我仿佛看见一位老人在曲径通幽的山道上观苍松翠竹,望蓝天白云,看山下竹篱茅舍、炊烟袅袅而流连往返;仿佛看见一位老人在九曲十八弯的小河边的小路上行盘桓,望着自己带领儿孙们建造的竹篱茅舍和开辟的山田坡土而感叹万千……
今天,我站在式易公带领族人建造的祠堂——立爱堂的遗址上,不觉情从中来,“心有戚戚焉”。我有幸与这么多宗亲相会,认识了这么多宗亲好友,真的太有幸了,太令我感动了!
今天,丹桂飘香,金风送爽,大家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这个大会是一个不寻常的大会,是西亨曹氏空前兴旺、空前团结、空前合作的大会,我能参加这样的大会,并且在大会上发言,真的太令我感动了!
…………
感谢庚三公的明智选择,让西亨成为湘乡曹氏的发祥地;感谢庚三公的桃源情怀,让曹氏在这如诗胜画的青山绿水中谱写了近800年的曹氏人文历史!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