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感动】我在京城又防疫(随笔)
一
驻京,对我来说,是个寂寞而又感到自豪神圣的工作。年前的疫情在家折腾了半年,生活单调无聊,被隔离烦躁落寞,像疯狂的魔咒纠缠着我那颗向往自由自在的心。时间久了,迫切进京的愿望尤为强烈,仿佛像那初次约会情人的老单身。十天前,总算实现了来京的夙愿,心情就像笼中放飞的鸟儿,冲向一碧的天空。
虽然繁华都市依旧,在我眼里充满了更多久违的新鲜感。仿佛觉得,京城的天空更蓝,摩天大厦更高,路边的花草树木更灿烂,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满脸盈笑。我也被这里的环境熏染着,沉浸在满满的幸福和美好里。我想,这该是疫情的巨大好转带来的景象吧。
几天里,在工作之余,为了释放半年来浑身积郁的沉闷,便骑上那辆在楼下已闲置半年的破旧自行车,车前筐篓里放上书包和矿泉水,开始了京城范围内的“诗与远方”的旅行。八大胡同、大栅栏、王府井、什刹海等,擦肩而过,不落脚驻足。真正使我流连的只有积水潭附近的一处旧书城,在那里我“捡漏”了几本心意的书,在扉页写上“疫情后捡漏于积水潭”的历史性字样。
在难得几日清闲里,开始了神往的闭门读书生活。读作家肖复兴的《我的艺术随笔》,老北京的故事,知青与北大荒的生活,如陈年一杯老酒,带着经年的醇香;散文集《一场花事一场梦》,集名家之荟萃,抒百家之情怀。读书,灵感来临,电脑漫笔,不亦乐乎。
南宋词人辛弃疾曾感慨曰:“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来京不到一周,却遭遇了这“十常”中的“八九”。新闻报道,北京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新发地,出现最新疫情,市场关闭。一场新一轮的抗疫战,在京城打响。我感到突然,感到震惊,疫情啊,难道你是打不死的阴魂?我知道,新发地可是京城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供应全北京百分之七十的居民吃菜。
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每个人既是抗疫的战士,又是被保护者。疫情就是命令,接受疫情检查,自我隔离,就是对抗疫的最大支持。我接到的临时任务指令,就是少出门,不出门,自我隔离。今天是我在下榻隔离的第七天。
这七天里,我似乎没有了刚刚来京时的兴奋和激动。我的心情又回到了年初疫情时的郁闷里。年初的疫情还没有完全消退,世界各地的疫情还在疯狂肆虐。全国各地刚刚恢复的社会经济秩序又受到极大的干扰。特别是北京刚刚宣布的小学生复学,接着又叫停。这次的疫情来得突然,来得令人不可思议。幸亏发现及时。
虽闭门隔离,却没有了读书的雅兴,书本在手,走神千里。房间电视的《北京新闻》《央视新闻》成了我放不下的“书”。我读得认真,读得废寝忘食,读得揪心。画面里的主持人一脸写满严肃,每每说到又增加了核酸呈阳性的确诊病例数字时,仿佛那数字瞬间变成炸弹,颗颗落在我早已沉重的心,顿时掀起惊恐的波澜。
无论如何,一场更加严峻的新冠抗疫战,已亮剑北京。我不能无动于衷,我要力所能及地投入到这场恢弘的战疫中。
二
好久没有看到的严峻场景,北京再现。各级政府官员、抗疫工作者、志愿者们又出现在每一条大街小巷,每一个社区。重新开始了挨家挨户,走访调查。白衣天使,医护工作者,在如此炎热的夏天,又身披“战甲”,那身厚重的防护服,投入新一轮的抗疫战斗。为行人抽血化验,核酸检查,阳性者,数字在攀升,医院的病床在增加。陡然紧张的疫情,牵动着首都每一个人的心。我心中捏着一把汗,我默默地祝福,无辜的患者啊,坚强起来,用信心和力量战胜病魔,捍卫你有尊严的生命吧。我默默地祈祷,无怨无悔的白衣英雄们啊,你们必将安然无恙,人民需要你们。你们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是你们用汗水和心血,用你们鬼斧神工的医术,挽救了一个个几乎走到生命尽头的患者。
我住的这个小区,是距高疫情风险最近的小区。平时小区的人们,悠闲自在。特别是退休的老年人,经常活跃在小区的健身场所,在绿荫遮天的大树下,打乒乓球,玩牌,聊天。疫情就是命令,活动场所陡然不见了他们的身影,而是自觉地参与到抗疫一线。戴着红袖章,在小区门口配合防控人员,认真地查验出入小区的人员。拿着体温计,给进入小区的人员量体温。严防死守着这块尚未被疫情染指的净土。我遵守这里的规定,佩戴口罩,出门出示出入证。我看着路上匆匆的脚步,认不出人,口罩是他们唯一的装束,我也有准备地买了几包口罩。
路上的行人车辆少了,路上佩戴红袖章,戴口罩巡逻的人多了。单位、社区、街道、胡同都设置了升降杆,防控工作人员,严阵以待,密切关注着来往的行人,严格检查出入防区的人员,绝不漏掉一个应该检查的人员。我想通过附近胡同进入,到里面的超市买东西,也被防控人员拦截。我理解,非常时期,服从就是最大的支持。
小区防控人员,逢人便告知,出门戴口罩,不要扎堆。下榻附近,几个与新发地有染的蔬菜超市都临时关闭了,买菜要去较远的指定场所。去买菜要按严格规定,在超市排队,人员间隔,履行防控措施,量体温。每买一次菜,都要费时费力。为了少排队,少一次公共场合接触的机会,尽量一次性地多买菜,因为下榻没冰箱,还要买放得住的菜。心想,只有土豆,胡萝卜,圆葱最合适。这几天,几乎没有出门,买的这些“硬菜”,恐怕半月不用出门了。既然非常时期吃荤暂时困难,那就一连半月吃素。
北京的天气,这段时间奇热难耐。有时我驻足楼前窗户,瞭望北京的傍晚燃烧的火烧云,真希望每天的温度再高些,我听说病毒很怕高温。让太阳的高温助我们抗疫一股力量,让疯狂的新冠病毒,在高温的烧烤下,自生自灭吧!
京城,不一样的京城,我又一次抖擞精神,投入其间,我给自己定下了自律数章。
三
本来定好的,来京后,准备近期与在京的女儿见面吃顿饭,毕竟大年初三后,父女俩就一直没有谋面,相互牵挂是必然的。哪曾想,疫情又一次升级。女儿打电话让我去她那里住几天,因为女儿住的城区,目前未发现疫情确诊病例。我庆幸女儿那里安全的同时,一口否决了女儿的关心。心想,那是万万不能去的地方。我已是疫情“重灾区”的一员,只能原地隔离,寸土不离地坚守在这里。女儿是理解的,不再坚持。我说,疫情过后,我们父女再相聚。
在京的同学夫妇,所在的单位是国家重点防控单位,自第一次疫情爆发,到这次疫情的复发,二人从未被允许单独离开单位住宿办公一体的地方,有任务时,出门统一单位的专用密封车辆,直达目的地,特殊的工作,绝没有放任的自由。没任务时,只好待在家里,单位统一安排饮食。严格管控时刻没有放松。对于半年来,近在咫尺曾经熟悉的街道超市,早不知变化成怎样。往年没疫情时,只要来京必到同学处酌酒相聚,叙一番离愁别绪。这次来京,只能微信交流,同学夫妇那里外人是严禁进入的。夫妇二人很羡慕我的自由活动,打听我外面有何新变化。是啊,半年多几乎没自由出门的同学,该是一种怎样的感受?这次疫情又一次来袭,同学最关注的就是我了。微信里千嘱咐万叮咛要注意自身防护,我何尝不是一样的关心同学呢。只好相互安慰,多多保重,共克时艰了。
妻第一个打来电话,关切地询问京城的疫情,嘱咐一定做好疫情防控,多多保重身体。我说一切安好,放心。亲情的力量总是很温暖。家乡的同学朋友也通过电话微信,传递着最真挚的问候。单位领导,驻京领导也及时送来关心,一再嘱咐,疫情期间,注意安全,尽量少出门,不出门,以实际行动支持北京的抗疫工作。从下榻的宾馆,可以看出这次疫情带来的抗疫行动。出门登记,进门量体温,登门拜访人员严禁入内。服务员每天房间消毒,店老板每天晚上亲到房间逐一为客人量体温登记。
驻京工作,我与同事福每月轮流一次。福是这月五号刚刚回去,今天发来微信说:北京疫情有点反弹了,一个人在外面不容易,还得悉心搞好生活,照顾好自己。多么温馨的问候,这就是战友情。还听福说,前两天去发热门诊,做了核酸检测,安全无虞。我一块石头落了地。因为福刚刚回去,他是个勤快人,在京期间,他经常到附近菜市场买菜,其中就有与新发地有染的菜市场。我总算为战友纠结的那份心,有了稍微放松。我在微信中表达了我对福的感谢和祝福。
四
从家乡反馈的信息得知,家乡的各级政府,街道村队和全国一样,已经迅速恢复了年初的疫情战备状态。开始了新一轮的摸底排查,排查重点就是来自高中疫情风险地区的人员,要求进行登记隔离以及核酸检测。责任重于泰山,这种雷厉风行的抗疫精神令人感动。我说我就是泰山人,知道责任的分量。家乡政府已经告知,凡来自北京地区的人员,到家后必须三天之内到所住社区街村报告,并接受隔离检查。
我在为家乡对疫情高度重视和负责任的态度感到由衷钦佩外,似乎隐隐感到不安。我想到了我九十高龄的老母亲,一个因意外摔倒不能生活自理半年的母亲,一个开始小脑萎缩言行不能控制的母亲,一个时时刻刻需要照顾的母亲。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是的,半年前,我敬爱的母亲还时刻牵挂着千里之外的年近花甲的儿子。然而,现在的老母亲还会牵挂着儿子么?现在是,儿行千里儿忧母了。
自从父亲两年前去世,我与大哥就开始了每月一轮的赡养母亲。母亲在没有意外摔倒之前,除了做饭之外,自己都能自理,基本不用儿子太多照顾。然而,意外摔倒之后,几乎变了一个人,不能走路,说话糊涂,大小便失禁。这时候做儿子的才有了用场。来京前一个月,主要我照顾母亲,来京后大哥照顾。疫情当前,我能否如期回家呢?
今天的北京新闻,北京市公安局的一个副局长有一个新闻发布,禁止疫情期间的几种人离京。有确诊病例者,有与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有在新发地菜市场经营者,有重点疫情风险区的人员。这无疑是正确的决定,也是为了防止疫情向兄弟省市蔓延的重大措施。我能否如期回家,还是个未知数。然而,让我最放心不下的是我的不能自理的需要照顾的母亲。因为下个月就是我照顾母亲的时间了。
我想,即使我能如期回家,回到家后有可能又要按规定继续到指定地点隔离或居家隔离。对于照顾母亲似乎还是无能为力。或许说,还有大哥在家。是的,回不了家只有大哥操心了。毕竟大哥也有自己一大家子人,几个年幼的外孙们都需要照看,侄女们都上着班,实在是有些分身无术。
疫情还在继续。让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天的晚间新闻,国家卫健委的发言人郑重声明,北京的疫情基本得到控制。这是一条让人振奋的好消息,这不是随便乱说的一句话,这是有着真凭实据的科学预言。
听到这个消息,我格外兴奋,差点跳起来。与我何干?你有所不知啊,我的一切已经融于京城,京城是我家,就像我收到了一封家书,报了“我家万安”一样。我在房间来回走动,手心的汗水湿润,眼角也溢出了泪花。
我对这次抗疫充满希望与信心。我想,我会如期完成驻京任务,顺利回到家。因为家里还有需要儿子照顾的耄耋母亲。
原创2020年6月18日,2020年6月19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