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你不自救,没人救得了你(随笔)
早晨去单位的路上,经过天水二中十字路口,向右,高架桥底下,人行道围墙旁边,有一位冻得瑟瑟发抖的乞丐蜷缩在那里,身边放一个黑乎乎的袋子,年龄没法看清,因为头深深地陷在胳臂里面,不过从外表上观察,身体倒是很结实。
身旁经过的人,有的驻足观望一会,然后转身匆匆的离开;有的弯下腰朝地上摆放的小碗里丢上一两块钱;有的直接看也不看,象风一样来了又去。
我透过9路车窗,经过红绿灯时看见的这一幕。每天如此,现在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了,他始终如一地坚守在那个小小的角落。如果能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该有多好啊,一看见他,我就这样想。
对于这位乞丐,我只是匆匆一瞥,而且是在车上。心酸,悲怆的心情,在看到他的那一刻就会泛滥。
回头再想想我们,还是比较幸运了,最起码有个安身立命之所,有一份赖以生存的工作,有挚诚挚真的感情慰籍心灵,有一帮子雪中送碳的朋友,与可爱的孩子日日夜夜相依相偎,这就够了,对于那些所谓的不顺意,以及困苦磨难,与这位深陷渠沟的陌生人相比是多么的微不足道。
其实,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一样,单枪匹马为讨得一份满意的生活,起早贪黑马不停蹄地迎风奔跑,披星戴月顺着年轮之轴,一圈一圈,风雨兼程,与无奈的生活较劲,与岌岌可危的生存搏斗,和突如其来的一些意料不到的风险与之抗衡。也许只能这样搏斗着、抗衡着,煎熬着,把辛苦奔忙风雨沧桑过尽,才可能过上行云流水,春花满枝的人生,才称得上是真实有嚼头的人生。
对于人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不一样的活法,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人生由不同的信念造就。曾记得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这样写道:“如果你发现经受磨难是命中注定的,那你就应当把经受磨难作为自己独特的任务。生命最终意味着承担与接受所有的挑战,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这一巨大责任。”
我坚信磨难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项任务。是任务,就不能弃之不管。
而对于磨难和坎坷更深一层的诠释,曾仁强老师解读的《易经》里面有一段话这样说:“坎为水,为沟渎,为隐伏,为矫鞣,为弓轮。其于人也,为加忧,为心痛,为耳痛,为血卦,为赤。其于马也,为关脊,为亟心,为下首,为薄蹄,为曳。其于興也,为多眚,为通。为月,为盗。其于木也,为坚多心。”对于这段明心、明性顿悟的话,借机来领悟《易经》之精髓的同时,还需要我们反反复复咀嚼,结合现实,对号入座,不间断地修持心性。
回过头来,当我再次望向路边,这位在凛冽寒风中乞讨的陌生人,忽然觉得,他现在的遭遇也许是他所处的环境造成,但最关键点仍然在于自已的思想认识,在于自己的选择,如果当下的他安于承受被四面八方而来的呼呼北风吹拂,安于用“乞讨”的方式来维持艰辛的生活。那么,人生的悲也就于此连绵不绝地演绎下去了。
天地明朗,日月清爽,无论人经几度春秋,毕竟与动物有根本上的区别。
他,一个陌生的人,我帮助不了,但仍旧站在拥挤且吵吵嚷嚷的车上,思绪万千,不希望他的将来有多么辉煌,只是很单纯的期望他能够认识自己,看清当下,成年人了,应该有能力把受困的自我救赎。因为生存于这样一个变幻莫测的世上,如果你不自我拯救,只用期盼的眼神祈求别人伸出怜悯之手扶持你一把,那只能是一场空自悲,也只能放任自流地任其被命运摆布了。
生存,需要有雄厚的自持力,没必要一味地向外索求,你自身就是一股无人抵挡的力量。
人,假如不想被现实打败,不想留下太多的遗憾,就必须付出沉重的代价,就要让自己的生命有它内在的价值,让思想指导行动,让意念引领着前进。时时与苦难作斗争,在斗争中求生存,在生存中接受,接受难以接受的艰辛、险阻、磨难、挫折,竭尽可能地让老天赐予人的每一份善意和光明带领着砥砺前行,忠于每一次与生命交融汇合的苦与悲,怀有一份不灭的希望,在千锤百炼的磨砺和坚韧不屈的抗争中叮叮当当地活着。
好好地活着,因为时光不会倒流,因为时光不允许你我讨价还价,因为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那么就学会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有生之年,给生命一个妥当的交代。
早安[微笑][微笑][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