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情感小说 >> 【雅香】曾思阳矢志不渝“追”新闻(纪实小说)

编辑推荐 【雅香】曾思阳矢志不渝“追”新闻(纪实小说)


作者:江南老顽童 白丁,0.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300发表时间:2020-06-20 06:55:11
摘要:2005年,曾思阳在工厂新一轮改革中退休了。离开了为之奋斗四十年的兵工厂,他的心中还是恋恋不舍的。特别是“新闻”这个岗位,给了他太多美好的回忆。乍一退休,让他曾一度很难适应平静的生活。

曾思阳他本人也因此多次获得报刊优秀通讯员、优秀作品奖的殊荣。一次,湘潭师院(湖南科技大学前身)新闻专干小袁(后科大文学院党委书记),在听了曾思阳的经验发言后,主动邀请他到师院去上一堂新闻课。接受这个任务后,曾思阳连夜加班加点,准备了一篇约六千字的讲稿,详细阐述了一个工人作者,对当前新闻的理解,及其重点作品的采访、酝酿、提高的全过程。至今曾思阳还记得,那天师院的阶梯课堂里坐满了人。随着他一桩桩鲜活的新闻事例解剖,大学生们全都听得津津有味。一个半小时的讲课结束时,在场的大学生纷纷起立鼓掌,以表示他们对这个“草根”老师的衷心感谢。后来,这篇讲稿被《湘潭日报》的通讯员之友全文刊登,为全市各厂矿的通讯员们,送去了一份免费教材。
  
  
   二.矢志不渝“追”新闻
  
   2005年,曾思阳在工厂新一轮改革中退休了。离开了为之奋斗四十年的兵工厂,他的心中还是恋恋不舍的。特别是“新闻”这个岗位,给了他太多美好的回忆。乍一退休,让他曾一度很难适应平静的生活。
   倒不是这个岗位可以“出名”,这些年,他在江南厂,乃至市里省里的名声已经够大了;也不完全是希冀那几个稿费,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工厂九十年代曾步履艰难,不能按时发放工资,家中需供两个大学生的日常所需),的确是那些稿费帮家中度过了难关。
   现在,两个孩子已毕业参加了工作,钱已不再是最迫切的需要了。那是什么呢?思阳是觉得他还有精力,有欲望,还有对未知领域、未知人物的写作激情。
  
   2013至2015年,他参与了《江南报》对两次重大事件的全程釆访。一次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另一次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国为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从中收益不少。
   参与这两次战争的幸存者,大多已是一些耄耋老人,最大者已一百零二岁。思阳去采访他们,一是熟悉历史,谈话不陌生;二是年龄相近,有共同语言,因而报社领导十分放心。
   这两次多人的釆访,思阳均釆取慢节奏进行,翻阅老照片,搜索残留的纪念物品,由浅入深的引导老人回忆,力图让每一幅有价值的历史画面,深深刻进自己的记忆中,记录在每一篇文稿里。
   至今让思阳不能忘怀的是,那些抗日老兵,因曾受过层度不一的压抑和委曲,现在能够光明正大的回顾历史,畅谈经历,那种欣慰感激之情,真是难以言表。
   连续的整版报道(两次事件,思阳先后采写了六篇稿件),为这些老兵们赢得了有口皆碑的好声誉。不少读者反映,过去,我只听说他们(指抗日老兵)有历史问题,所以怕跟他们有往来。现在知道了他们的前因后果,我还真从心里佩服这些老人。
   是啊,战争是无情的,但在正义战争面前,那些能挺身而出,不畏牺牲的死去和幸存者们,真正能得到社会和后人的尊重、纪念,不也是一件令人舒心和宽慰的事嘛!
   从这个意义上说,“追”新闻的魅力真是无穷的。
  
   二.养父大于天
  
   1976年四月,养父曾水亭刚退休不久,便被发现得了食道癌。曾思阳闻讯,赶紧将其送到省城附属二医院救治,因癌长的位置不好不能动手术,后又托人送到省肿瘤医院就诊。
   偏在这时候,生父张富贵根据外调线索(当时思阳要求入党),找到了儿子曾思阳的所在单位后,便频频托同事写信联络,要求尽早相见。
   面对这突发、又特殊的情况,那一刻还真把思阳难住了。一边是养育自己多年的养父病重,急需人照料打点;另一边则是从未谋面的生父找上门来等着相认,需他即刻表态。
   在此两难之际,他主动向党组织吐露了详情,并明确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即:不论后面发生什么情况,在他的心目中,养父始终大于“天”。毕竟,是养父的抚育,才使思阳母子有了栖身之所,才能够让思阳和所有兵工子弟一样,健康快乐地成长。对此种态度,书记蔡大元表示充分理解和支持。
   经过两年多的保守治疗,养父终于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在他病重之时,思阳根据他的强烈心愿,不顾路途遥远,硬是背着他一路颠簸赶回了老家--河南省巩义市常庄乡。到家仅三天,养父便在弟妹等亲人的陪伴下,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思阳按当地的风俗,将养父棺葬于他的母亲身边,圆了他魂归故土、叶落归根的心愿。
   妥善处理好养父的丧事后,曾思阳才主动恢复了和生父的联系,并于八O年春节期间携妻和幼子,风尘仆仆地赶到河南省南阳市潦河镇与生父相见。
   乍一见面,双方悲喜交加。特别是当生父述说,为了找到失散的妻儿,自己情愿终生不再娶妻的情况时,思阳更是泪流满面。他从心里痛恨那万恶的旧社会,让一个个本该美满幸福的家庭,非要落得个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悲惨结果。后来,张富贵见孙子尚小,家中无人照顾,便主动要求到江南厂来一起生活。两年后,他在回单位办理迁移户口等事宜时,突发脑溢血不治身亡。
   闻讯后,曾思阳又紧急赶到潦河镇,在单位领导和他的亲友参与下,圆满处理好生父的后事,并将他的骨灰,带回江南厂安葬。其实,曾思阳的母亲--长姑,她这一辈子才最让思阳为之伤感。她和第二任丈夫,一直没有感情,只是为了儿子才勉强凑合。因耳朵聋,又一直未能工作,全靠老公和儿子给她生活费。最后,当思阳把生父接来同住,她却一直又不敢相认,只是默默地在她独居的小屋里叹息,直至二OO五年无疾而终。
   思阳把这些亲人的情况写下来,一是让子孙后代能清楚自己父亲的根脉,二是希望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倍加珍惜自己的家庭,千万不要让子孙再过那种委屈、伤感无助的痛苦生活。
  
  
   三.给妻子的一封信
  
   亲爱的妻:你好
   四十多年的朝夕相处,现在还用写信这种老掉牙的方式来表达感情,你是不是感觉有些意外?但我自有非写不可的理由。正因为朝朝暮暮在一起,有些话就很难当面说出口,另一方面,这种直抒胸臆的机会也不太多,所以,我还是觉得笔述为好。
   我们的结合,虽然是完全的自由恋爱,但其中还是很遇到过一些波折的。比如恋爱初期,我的家庭关系便让你伤透了脑筋。什么问题严重,一贫如洗,老娘糊涂等等,曾令你彻夜难眠,食不甘味。
   是我的岳父大人力排众议,坚持要用看本人表现,看今后发展的观念,让你才重树了信心,最终让我们走到了一起。这份真挚之情,这份信任之情,又怎能让我忘怀。
   结婚生子以后,因工作性质不同,我经常要外出办班、排练、演出等,家里繁重的家务需要你承担。
   在担任车间主任、书记时,因上连班,还得要你做饭、送饭、接人、洗衣服等,每天忙得陀螺似的,你却依然默默承受、毫无怨言。对你的无私付出,我看在眼里,疼爱在心里。你说,这份愧疚之情我能轻易忘怀吗?!更让你不能释怀的是,因为两人同在铸造车间,且两人均为骨干,但每遇评先、晋级、补助、下岗等与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时,还会遭到一些人的嫉妒和非议,最终被迫作出让步牺牲。
   这些因公造成的伤害,你同样还是默默忍受了。当我有牢骚,欲找领导评理时,你却极力阻止,好言相劝,希望我一切均以大局为重。这种宽大仁厚的胸怀,我常自愧不如。更让我无地自容的是,个人身上的一些缺点、弱点,你也能持之以恒劝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直至我自觉地坚决摒弃之。你的这份仁爱,这份顾全大局之心,又怎能不让人从心里服气。故今天回想起来,如果说我们的结合是美满的,幸福的话,你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主要的,是关键性的。这不是溢美之词,而是实实在在的事实。
   对我们这些凡人来说,夫妻能平安相守一生,能举案齐眉一生,能相濡以沬一生,也许便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为此,我将继续为捍卫这来之不易的幸福而努力。
   前不久,我们共同选择了百年后的归宿之地,希望今后能为孩子们减少一些压力和麻烦。但从更远的意义上讲,我更看重的是对未来世界的追求。那种厮守今生,相伴来世,但愿永恒,才是真正最最令人神往的!
   (原创)
  

共 3086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2005年,曾思阳在工厂新一轮改革中退休了。离开了为之奋斗四十年的兵工厂,开始了写作生涯。2013至2015年,他参与了《江南报》对两次重大事件的全程釆访,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六十周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纪念,从中收益不少。养父临走前回到河南省巩义市常庄乡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养父走后曾思阳才主动恢复了和生父的联系,并带着全家赶到河南省南阳市潦河镇与生父相见。给妻子的信情深意切。相濡以沬一生真好。作品文字柔美,笔触细腻,情感饱满,思想丰沛鲜明,一篇不错的纪实小说。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0-06-20 06:56:03
  欢迎赐稿,期待新作。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竹山居士        2020-06-20 09:19:14
  很励志的作品,拜读了!
竹本无心但有节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