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苏州城外虎丘山(散文)
苏州是个中等城市,古城区很小,外围很大。就拿虎丘区来说吧,它的行政面积就有三百三十二平方公里,相当于无锡这座城市大。虎丘区的常住人口超过了六十万,比澳门人口还多一些。
虎丘区有个茶花大队很出名,那里盛产茉莉花,是苏州茉莉花茶最大的优供基地。后来因为拆迁,城市建设的需要,茉莉花种植范围越来越小,茶花大队的农民都成了城里人。
而虎丘山的景区却在一点点壮大,如今有三点五平方公里。进入虎丘景区,好像有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风景。但是如果与范成大的石湖一比,那就很小了。石湖占地面积有近三十五平方公里,我喜欢去石湖,但是也喜欢去虎丘,不一样的风格,不一样的情调。
虎丘山,因为苏轼的一句话而出名: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邱,乃二欠事。
我喜欢虎丘山,常常去。从南大门进,走过“头山门”,数着“虎丘十八景”一路向山上走去。
近几年后山也开发了,我们认那个门为“北大门”。有人喜欢从南大门进,从北大门出。而我习惯从南大门进,上山后再下山,然后绕虎丘山的沿河小道上走一圈,有时会驻足看着马车前行,还没勇气坐上过马车。我很同情马儿的累,永不停歇的脚步,一天要走多少来回呀,拉多少人呀。那马瘦呀,跟没吃饱似的,怎忍心坐上去呢?
走着走着,就看到“盆景山庄”,不用再买票,进去逗留一小时,细细地看,慢慢地赏。那些有趣的盆景,会用手机拍摄下来,发个朋友圈,嘚瑟一下,心满意足地离去。
一
虎丘的美,美在精致,移步换景,山很小,景很多。进入头山门后,走几步便能看到“断梁殿”,我们当地人称为“无梁殿”。仰起头,仔细看,世上竟然存在没有梁就能造房子的稀奇事,那得归功于“赛鲁班”的人,在“巧妇难为无米之饮”的情况下,运用力学等原理将两段栋梁对接,成了断梁殿。别说这断梁的外形,檐端轮廓都给人以轻灵之感,让人感叹古代人的聪明才智和高超技艺。
当目光从头顶方向缓缓扫向平视时,只见四大罗汉,圆目紧盯着我,赶快逃离。
跨出断梁殿,便是二山门了。古代人,这山门还很有讲究。至于三山门,就是大雄宝殿,我一般不去那里。
其实,我每次进入虎丘景区,都会有反应,头晕,似有高山反应。但是虎丘山景区并不高,就算是山上的虎丘塔,海拔也就三四十米,而我反应强烈,是对爬坡的反应,还是历史人文景区自身心理的反应,不得而知。
跨过“海涌桥”就算是进入头山门了,接着就是一个爬坡过程,这坡不陡,缓缓的。可以边爬边数着虎丘的十八景点,当然断梁殿是第二景点了。
十八景点,我还报不全,只是挑自己感兴趣的看一看。
记得有一年,我和其他两位姐妹去虎丘,应该是刚开园就进去了。走在二山门的斜坡上,看到有穿着戏服的三个人,向我们招手致意,我竖竖手,向他们敬个礼,说声:辛苦了。并走上前跟他们一一握手。姐妹说我像个干部视察一样。我笑了,怪不好意思的。其实我看到一位老太的脸,我想上前拥抱她,听着姐妹的话,我缩回了手。
这是欢迎游客观看表演的前奏,等到了“千人石”处,穿着戏服的各种民间表演,一个多小时一场,一天四五场,只要你想看,总会让你看个透。
而我对千人石上的表演不是怎么感兴趣,因为人太挤。所以我不会急于赶到千人石,喜欢看看二山门上的“憨憨泉”,那是一个枯井,只因名字好玩,若是有个男伴在身边,我一定会拉着他走到井边,指着那井让他探头看,然后说一句:憨憨看憨憨泉。(憨憨,苏州人戏称,差不多是指人傻傻呆呆的意思)然后,笑着走几步,对面有个试剑石,石不大,也就一个台面那样大小,上面有刀劈开的石缝,我会对男伴说一句:你不憨,看,都将石头劈成两半了。这时来了一个导游,讲着试剑石与干将铸剑的故事,那试剑石就是干将用剑劈开的。
要看虎丘的十八景,眼睛要看仔细了,不能错过,走几步就有一景点。看,那里躺着一块石头,上面有红漆写着:枕石。我们笑着瞄一眼就走过了。
二
一阵动听的古筝《高山流水》,那是“真娘墓”景点处传来的。抬头看高处,身穿戏服的美女,弹拨着古琴。我傻傻地站着听了好久,同伴已经向前走去。
说起真娘来,苏州民间有传说:真娘,青楼女子,卖艺不卖身。被一富家公子看中后,不从,便自尽了。真娘有骨气,不愿违背自己的心愿。
苏州人喜欢真娘,喜欢她的容貌,喜欢她的歌舞,喜欢她的善良,同情她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被骗入青楼。苏州人更喜欢为真娘墓写墓志铭的白居易,白居易的诗词,大家都能背诵好多,其中有一首就是为真娘所作:“真娘墓,虎丘道。不识真娘镜中面,惟见真娘墓头草。霜摧桃李风折莲,真娘死时犹少年。脂肤荑手不牢固,世间尤物难留连。难留连,易销歇。塞北花,江南雪。”唉,人生其实真的象塞北之花、江南之雪,来无影去无踪,匆匆忙忙间,世间走一遭,真的不容易,伤感。
白居易真情男子,曾出任苏州刺史,一年里十二次游历虎丘山,可想而之,是那么爱虎丘山,那么爱苏州的。白居易对苏州的贡献是有历史记载的,就拿虎丘来说,在他的领导下,在虎丘寺路种植桃李莲荷二千余株,给苏州城的绿化和建设有着很大的贡献……
一曲《高山流水》演奏了半部,《高山》已尽,我已胡思乱想错过,《流水》部分得好好品味。当年琴师伯牙与樵夫钟子期的心领神会,“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话语一出,伯牙惊乎:“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人生得一知已,足矣足矣。世间再无钟子期,知音难觅,要琴何用,于是伯牙摔琴绝弦,终生不弹,这包含着多少情义呀,需要有多大的决心呀。
恍惚间,一曲已终,弹琴女子站起,双膝弯曲,作“万福礼”,我连忙双手合十作回应。
离开真娘墓的小亭子,走几步就来到了“千人石”。千人石的故事,在苏州家喻户晓,传说吴王阖闾葬后,怕工匠漏泄秘密,便全部杀了。血,染红石头,如果是雨天,能隐隐约约看到石头呈红褐色。多么悲惨的故事。
说起吴王阖闾,不得不提一个人,那就是“泰伯”,也称为“太伯”。有个历史故事,叫:泰伯奔吴。
《史记》上有记载;《史记•泰伯世家》,春秋时期,泰伯的先祖后稷与黄帝,吴泰伯,弟仲雍,系周太王之子,因不得志而奔荆蛮,自号勾吴。至于勾践与吴王阖闾的故事,人人知晓,就不提了。泰伯,成了吴文化的鼻祖。
苏州人民没有没有忘记泰伯,先后在阊门外石路步行街一带建有泰伯圣像。在姑苏区官宰弄30号有个泰伯庙,还有一说是阊门内下塘街250号也有个泰伯庙。泰伯庙,在1982年时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人们不忘记泰伯,不但以塑像和庙宇的形式来纪念他,还有一所小学叫泰伯小学,地址就在泰伯庙,后来文革时因为危房而分散了学生,老一辈人都记得在西中市桥堍泰伯庙的这个小学。
泰伯对吴文化是有贡献的,泰伯,让苏州人民世世代代会记住他。
三
我找寻姐妹来到千人石,这时表演已经结束,人群散去。
千人石旁的北面有个“别有洞天”,圆洞门旁有个“虎丘剑池”。我喜欢这四个字,有力,那是颜真卿儿子所写,颇有颜真卿的真传。
传说中剑池下面就是吴王阖闾埋葬的地方,苏州市政府曾抽干剑池水,只发现一个三角形的洞穴,洞中有一条甬道,约十米长,只能容一人进出。甬道尽头呈一喇叭口状,前有一米隙地,还有石灰石凿成的长方形石块,一共三块,第三块上有碗口大的铁锈疤痕,差不多就是墓门了,而最终没有全部揭晓秘密。
剑池的秘密对于我来说,无关紧要,看着那剑池的水有些浑浊,倒是让我伤心。小时候父亲带着我来看时,那水可是清澈见底的,应该可以饮用吧。父亲紧紧抓住我,怕我跌下去,那可是有六米深的。
从剑池边上沿石阶向上,有个饮茶最佳处“冷香阁”,每次与姐妹一起去虎丘,一定会在此处逗留几小时。坐在茶室,泡上一杯太湖名茶碧螺春,看楼下千人石上表演,看树木丛林以及树荫下的人群,听鸟雀鸣叫,听隔壁一桌讲老苏州的故事,是一种惬意,一种享受。
从小就有一个小小的愿望,做一个“楼上小姐”,只因那时,听着楼上小姐姐拉着手风琴唱着歌,那种美便刻在我心里。如今花上一杯茶资,便可以彻彻底底做一回“楼上小姐”,一种满足,一种说不出的激动。
以前的冷香阁用陆羽井的泉水,如今估计都是自来水了。陆羽井就在冷香阁旁,因陆羽而名,此泉水质清味甜。记得八十年代来虎丘,包里要准备好一空瓶,到得山上,找一溪流,接一瓶涧水回去,煮熟,泡茶,自得其乐。
虎丘茶室有好几个,曾经在下山时,发现一片茶园,采茶的茶农都是上了年纪的妇女,头戴蓝布巾,身穿蓝色花底的紧身衣衫,脚底是布鞋,在绿油油的茶叶树烘托下,自有一番美感。焙茗的是老汉,满手都是茧子,弯着腰,手在锅里来回搓揉。我问烫不烫,老汉对我笑着说:你手伸进来试试。我还没有伸到锅中央,一股热浪已经冲到我手心,我赶紧缩回手。想想,这师傅真不容易呀。看室里,还有几张桌子供茶客饮茶。那茶叶是正宗的,现制作现泡,喝上一口,会上瘾,下次还会来,因为可以边喝茶边看着茶农的劳作。
对于陆羽,早就知晓,曾在书店工作,也翻阅过他的《茶经》,那时,好像还没有空余的时间,也没有那清静的雅兴,来虎丘也就是玩一下,前山转转,后山走走,几小时很快过去。
如今和姐妹在冷香阁一呆就是半天,茶喝完了,就拾阶上山,穿小园门,走石阶路,边看边聊,是一种很好的休闲。
四
弯弯曲曲,兜兜转转来到了虎丘塔下,抬头看,这斜塔斜得也太厉害了,感觉到随时都会倒。它建于五代后周显德六年,在北宋建隆二年完工,二年多的时间,建成有近五十米高的塔,古代劳动人民真的很厉害。
苏州的塔好像都是七层,会不会与那句“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有关,所谓浮屠就是佛塔吧。虎丘塔向北东方向倾斜,据测量塔顶已偏离底层中心约八米,这会不会与塔建造在一个南高北低的斜坡上有关,是不是可以证明虎丘山的泥土更好,这样斜了,也不会倒。不管怎么说,虎丘塔,不,叫云岩寺塔,但是我们习惯叫它虎丘塔。早在1961年3月就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了。
虎丘塔外形看是仿木结构,而塔身是砖石结构。苏州市政府曾经在塔基加水泥和钢筋起到稳固作用,如今,细看还是能看到虎丘塔外围的钢筋,但是并不影响着虎丘塔的外貌。
在虎丘塔下拍照,要有技巧,因为虎丘塔是斜的,总不会让人也跟着斜吧。要想拍照,也不一定就在塔下拍,在塔的四周,找一个景点拍更好。其中半山腰有个圆门,站在圆门处,既能拍到风景又能拍到虎丘塔的全景。我们是本地人,应该让着游客,所以在导游领着一大批人上来时,我们悄悄下山了。
虎丘后山的风景很美,另有一番风光,难怪清人顾诒禄在《静观斋记》里写道:“吴中山水之明丽,莫胜于虎丘,而虎丘之胜,空蒙浩渺,尤在山后。遥望绣壤平畴,纵横交错,青芽黄穗,层叠参差,行帆野艇,出没波间,忽隐忽现,云开雾卷,虞山如拱几案,东眺马鞍,历历如睹。昔人诗谓‘虎丘山后胜前山’,不虚也。”
后山的景点没有前山“虎丘十八景”那么有名,但是四周环水,山静林幽,有很多古树名木,吸引了很多“白鹭鸟”,成双成群,在树林间盘旋,鸣叫。白鹭鸟的羽毛很漂亮,展翅飞翔的姿态很美,有好多摄影爱好者,蹲守在后山,为的是求得最佳角度,拍摄那动人的一幕。也许虎丘的气候正是白鹭鸟所适宜的,难怪将虎丘划定为“鹭鸟生态繁育区”。
站在虎丘后山的高大树林里,听着鹭鸟的叫声,真想席地而坐,手捧一本书,一看就是几小时,那是我以前,如今和姐妹们在一起,只能走走看看说说话。
看到虎丘的北大门,我们还不想出去,便转过身来朝着“榭园”走去。新的路,新的景,一路走来一路拍,一路笑来一路聊。
然后沿着虎丘山下的“马路”跟着马儿的后面走到南大门去。
五
今年,苏州市政府推行“姑苏八点半”,繁荣了城市的夜景,虎丘景点也延迟到七点半才闭园。夜幕下的虎丘,真没见识过,什么时候我想一个人,沿着山塘街走到虎丘……
感谢红袖老师辛苦编辑,谢谢你精美的编按,谢谢,谢谢,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欢迎墨社来姑苏,珊瑚将做一个业余导游,到处走走看看,一定会满意而归。
感谢墨社支持和鼓励,谢谢,问好老师,遥祝夏安。

拜读美文,学习了。
苏州是好山好水好风景,值得旅游和居住的城市,欢迎老师来苏州,苏州欢迎您。
问候老师上午好,遥祝夏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