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丹枫诗雨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丹枫】牟氏自古多风流(散文)

编辑推荐 【丹枫】牟氏自古多风流(散文)


作者:牟伦藩 白丁,0.1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289发表时间:2020-06-23 19:28:10

湖北省利川市是土家族集居的地方,其中牟氏是利川土家族的一支望族,有近七百年的历史,从元朝末年以来,在特殊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涌现了大批历史名人,创造了璀灿的牟氏文化。
   利川牟氏,始祖牟茂,元朝至正二年(即一三四二年)从荆州迁到利川理智坳下场口高穴口落业(即老街东场口)。关于茂公的家族源流,一是见于《牟氏谱略云》,系明朝万历年间牟南丰到湖北公安县抄录牟氏传说,声称"抄录无误";称牟承钰在京城摘抄牟氏源流,把荆州以前迁居情况,从南京追溯山西曲沃,郡出平阳(即今临汾西南)。二是见于乾隆五十五年,岁进士牟天伟写的《牟氏源流》。概括上述资料简述如下:牟氏先祖在宋高宗南渡时,从山西曲沃,迁到南京上元县五枫村,元朝初年由南京迁到葛藤山(即今安徽金寨),再迁到麻城孝感乡洗脚河(经考证:实为徐家河)高乾堰,元朝中期再迁到荆州。传说本是中山靖王李靖或李世民的后裔,茂公的父亲叫李文鸿,李文鸿死后,地师为其选择一块风水宝地—“五龙朝玉堂”,儿孙们会得到“一主、二相、三将军”的封赠官运,因与朱府联姻,季女夭亡。朱府派人吊唁,闯大门而入,违背地师关于“三年零六个月内紧闭大门,众人只能从侧门而入,以防泄露天机”的告诫,仙机泄露,“红藤叠叠,昼夜萦绕于冢上,辉光闪闪,夜则灿熳于云中”,仰而观之,知红藤山有异人也。朝廷令州县掘之,开棺见尸已变成龙相,因“帝王之气”获株连九族之罪,其子牟强、牟胜、牟魁、牟铁、牟英、牟茂各逃一方,牟强在荆州上约十里过虎口渡(即公安虎度河与长江汇合之处)溺死,牟胜回江南淹收坝,牟魁到四川达州,牟铁到公安碎石岭,牟英到山东栖霞县,牟茂入施州卫,越石板岭到利川。
   茂公生子仲泰,仲泰曾任南京都督俭司,加正一品,其向氏夫人封副一品夫人,在京城显赫一世,故牟氏字派诗中有“华都德景”之名句。仲泰生长子季兴,次子季旺。季兴祖生高凤、九凤、彰凤、翔凤、碧凤、义凤,其子孙称之为老大房、老二房、老三房、老四房、老五房、老六房。称长堰塘泥池坝、散水、大塘、磁洞沟牟氏一世祖景武的子孙为第七户,故利川牟氏有“六房七户”之说。高凤落业都亭羊子岭,九凤落业凉务两汇塘,彰凤落业诸天漫水塘,翔凤落业南岳山,碧凤落业汪营白羊咀,义凤落业凉务水井头(今水源村)。
   利川牟氏始祖茂公。单身一人到利川落户,在向家打工,元堡旧司坝田土司派数十家丁抢夺向氏闺女,向家势单力薄,阻挡无效,牟茂挺身而出,打败了田土司的数十个家丁,威震利川,被员外向公招为婿。元朝至正初年因“诛夷有功”,授予柳州城(今恩施)援边宣慰使,皇明追授为荣禄大夫,其妻向氏追诰为一品夫人。茂公的独子仲泰,仲泰生二子,长子季兴世居凉务,子孙遍及利川、宜昌、贵州印江、遵义、息烽;陕西汉中、南郑;浙江定海;上海;重庆石柱、云阳、奉节、巫山;甘肃天水、西和;新疆乌鲁木齐、和硕、阿克苏、奎屯;北京市;广州;武汉市;南京市;台湾、香港、挪威等地;次子季旺明朝初年迁居万县白羊镇石龙下元坝,子孙遍及万县、石柱、忠县、开县、巫溪、云阳、奉节、美国等地。茂公子孙约十多万人。
   牟氏落业的利川,生态环境特别恶劣,山高林密,坡陡人稀,明朝以前隶属四川夔州府,清朝初年才改归湖北,因汉族和少数民族杂居,牟氏经常受到“七覃八田”的侵害,为了维持生存,牟氏子孙,尚文重武,郭沫若先生说,古有“川西出才子,川东出武将”之说,故历史上的川东也应包括利川。
   高凤的儿子华富授石柱宣抚使(从四品),华富的次子都贵袭任宣慰使,其嫡孙正卿授大明简拔总兵,正南授骑黄参将。以后,世仁、世武任覃土司的将军,因有军功,覃土司在1728年赐封基业于忠路小河下坝村,上至汇角湾岭脚踏手指直上,下至阳坡地庙后脚,手指上为界,此段属牟氏子孙世代所有。牟世联是清康熙时将军,世联(字楚衡)的女婿陈世凯、儿子大定都是清初名将,世凯、大定兄弟为参与平定耿精忠部、收复台湾、抗击占据舟山群岛的倭寇立下赫赫战功。光绪八年,高凤的第十六代孙牟奇麟中举人,任鹤峰县令。
   九凤的后裔既重文治又重武功。第三代孙德隆将军和第十二代孙牟承俊,两次续牟氏字派五十六字,与前八个字派,共组成六十四个字派,这六十四个字派是利川牟氏后裔与其他后裔的区别的重要标志。尽管利川牟氏后裔几百年来迁往全国各地,或遗忘或笔误,只要有六十四个字,字音相同,或大多数字派相同,基本上可能断定是利川牟氏的支脉。这六十四个字的标准写法是:
   茂仲季凤华都德景永正文海世大登承
   天秀维奇遗秉来方伦联仁孝定国安邦
   心全如意钟毓怀康志肇光裕明启贤良
   希存宏学体立用长性复本真庆云朝纲
   上述六十四个字派,前三十二字是明朝撰写,后三十二字是乾隆三十四年撰写,随利川牟氏历代子孙迁居,流传很广。为弘扬牟氏族陵阳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九凤的第七代子孙牟文道过继给堂祖父牟永学为子,更名正道,任议明千总,其侄牟海井任陕西汉中府总镇,海奇任贵州锡封(后更名息烽)镇副将,牟海龙任襄阳总兵。明万历二十七年,忠路土司覃寅化借军功,霸占牟氏利川四十八处产业,遍及忠路、马前、汪营、凉务、石坝、大塘数地;把老三房牟海屋夫妇关进土司水牢,无端杀害抗拒霸占产业的老二房牟海勇家主仆二十二口人;襄阳总兵牟海龙鼓励牟海勇到京城告御状,皇帝责成荆州费抚院审理,经费抚院审理:一是要忠路覃土司偿命七十二口。二是退回霸占的四十八处产业。三是私自封赠的酋长作废。由于京城的官司首次打赢,牟氏六大房由散沙一盘转为团结,也认识到文治和作用。而后,世龙、世甲、世学、延祚、延大、延儒、延昌分别到湖北广水、四川元襄镇任将军。到第十世子孙牟大寅官至浙江温州、金华、宁波、台湾、定海总兵、松江提督,是清初牟氏官职最高的将领。牟大寅写家规五条,流传于后世。都督管浙江定海总兵牟大寅卒于家,葬于都亭里之木瓜塘。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二十四日,皇上遣胡广荆南道李同、巴东知县齐祖望代为御祭,恭禄宸翰曰:
   鞠躬尽瘁,固臣子之芳踪;恤死报功,尢为国家之盛典。忆尔将军,当联冲龄践祚之功,遭家多事之日,值川东袁郝迸命,奔臂绝群,擒魁献馘,功绩屡纪,朕加忠勇。于十二年擢授金华协副将。后于十三年内加升福建总兵。硕亲王启题:以将军功高小试,骥足难展。又于十六年内,复升定关、金衢等地方,兼理提督军务、总官兵、左都督同知、仍带纪录、加正一品荣禄大夫。作朕股肱,才能称职。方冀遐龄,忽焉长逝,特颁祭葬以慰幽魂。呜呼!宠锡重墟,庶享匪躬之报;名垂青史,聿昭不朽之荣,灵如不昧,冀其来歆。
   此御祭宸翰,就是康熙皇帝亲自给松江提督、平定耿精忠的英雄牟大寅写的祭文。是湖广荆南道李同、巴东知县齐祖望恭禄,送往利川凉务木瓜塘牟大寅的家中,哀荣之极,全族为之动容。牟大寅的胞弟大耀、大珩都是将军,康熙还有诰封锦轴,封牟大耀也为荣禄大夫,大寅、大耀两人之妻均封为一品夫人,其祖、其父追封为荣禄大夫,其祖母、其母也追赠为一品夫人。大应、大通、大雄、大欲、之鳌、远升、远文分别在陕西汉中、川北右营、川北前营、南京顺天府、四川路州左营、四川川西等地任将军。到第十一代,登臣、登乾、登坤、登元、登豫、登胤、登位、登品都任将军。到乾隆时期,牟承伍、牟承俊通过科举考试,考上岁进士,承伍学贯古今,被选为江汉书院学长,驰名湖北,可惜著作全部遗失,在汪营沙子坎后土弯古宅基地附近有牟承伍的旗杆石,石上有八幅石雕画,十分精美。乾隆三十四岁进士牟天伟,系牟大寅的三弟大珩的曾孙,学问超群,著述颇丰,可惜除《牟氏源流》、《家规十条》、《家规十戒》流传至今外,其他文章已经失传。
   彰凤后裔人数最多,且势力较强。第八代孙牟海坤授陕西潼州中江游府,海狮授四川左营副将;第九代世延授重庆镇台,世银授陕西汉中总府、世松授四川元襄镇副将、世才授四川左营副都督,世和授四川川北毛铎镇副将、世价授浙江骑黄参将,世和授川北总兵,世第授四川毛驿副将,世鹏授四川右翼营副将,世琼授山西平阳都督将军,大勋公授湖广施州军民卫总府,管辖十八土司;第十代之胤授川北镇游府、之龙公授川北前营游府加车骑将军,大吉、大瑞、大德、大孝分别在四川各地任将军,大纬、之弼、之连分别在四川川北镇左营、辽宁东阳镇任将军。传到第十一代,登科授四川夔州府副将,登仁授江南宁波府总府。登朝授四川总督军前副将。该房的将军甚多,經近十年寻找,根据陕西洋县牟全澎提供线索,咸阳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长、副院长牟成泉披露,洋县牟氏系彰凤后裔、世银祖裔孙,洋县以磨子桥镇常牟村、牛家砭村为中心的三个村有约一千多牟氏子孙。在外工作的有一百五十多人。
   翔凤祖传到第六代牟正辅乏嗣,过继老二房九凤的第六代孙正松的第七个儿子牟文绶(又名牟自绶、字南丰)为儿子,南丰十分聪敏能干,根据老四房的谱书记载,牟南丰在明朝万历年间,到湖北公安县,用黄绫绸布抄回谱书的牟氏源流,带回利川。关于牟氏的源流和传说,"经校对无误",现在利川牟氏的源流和传说,就是以牟南丰的抄本为依据,牟南丰生牟海鸾、牟海鹤、牟海麟,均为将军。海鹤又名绍党,曾任石棺峒长,笔者认为就是现在利川的建南镇,建南有著名的“七孔子”古迹,在沙岩上凿有七个方形的石洞,存放古人的尸骨,故名“石棺”。牟绍党在顺治年间,投降清军总督李国英,皇帝诏告他依旧留守贵州印江,任印江总兵,顺治皇帝加封为千户,其后人现在还居住洋溪场曾家沟曾心村。牟海鸾授山西平阳(今临汾)都督将军,牟海鹤的后裔牟大福、牟大寿也分别任贵州印江总兵、四川保宁府标骑将军又加升陕西汉中府总镇府,大元、大德、大孝、大禄也在上述各地任将军,传到第十一代,登岱、登巍、登珏分别在浙江授标辕门总统、湖广提督呈送世职人员钦奉明威将军、江南提督提标右营管辖华清宝寺处骁骑将军。牟承珏为了弄清牟氏祖宗从山西曲沃,迁到荆州的历史,到京城查档案、弄清牟氏最初源流,作出了较大贡献。是他把黄绫五尺家谱带到上海孟河(现在常州)营准备刊刻,后不知刻成与否,牟承珏及其后人再未回到利川。利川牟氏源流用白绫转抄,白绫谱借与老三房打官司,藏匿不还,世上流传的“牟氏源流”得自于一毛边纸抄禄的谱稿。承瑁授江南河道院标特放苇荡修职郎,承瑛授桃园汛修职郎,承龙公授随营都司。承佩岁进士,牟坤壁热爱家族,任千总时建议修家谱,遭到六房子孙中少数人的讥笑,未果。牟常献也是千总,该房的将军甚多。
   老五房碧凤祖的后裔势力最弱,乾隆五十五年时,牟天伟在谱书中注明:唯楚、章几家,经过二百多年的繁衍,可以欣慰告诉天伟祖,你担心势最弱的五房现在有三下多户子孙,分布在汪营曾家营、双岭子村烂沟子一带,牟玉清是代表人物了之一。
   老六房义凤的子孙,遍及汪营巷子口、马槽溪、凉务水井头、南坪猪提坝、团堡长槽村。东城马桥。马桥的牟大俊、牟大禄又分奉节的窝坑子,巫山县对面的菜子坝,平龙坝、构家充、木洞岩、庙尔槽;大林县(大宁县别称、即今巫溪)张家山。户数约1000多家。当代有留美石油博士牟建业夫妇为其优秀代表人物,现任教北京中国石油大学。
   利川市景武之后裔“非茂公之苗裔”。经借猜想为茂公的二哥牟胜之后,景武的后裔误把“茂公”当作名字,而把自己的始祖牟胜当作“茂胜”。景武在明朝弘治年间到利川,比茂公晚到一百五十多年,辈分低七辈,落业南坪乡长堰塘村泥池坝,景武生永伯、永良二子,永伯后裔居泥池坝和谋道磁洞沟,永良后裔居凉务散水村和都亭大塘村。永良生正迁、正燮、正谏三人,正谏下生文爵、文禄、文绶三人。文绶亲兄弟三人,随父俱授功勋,唯文绶为最,文绶天启二年征渝、天启三年征贵州、四年征贵州大方安邦彦、五年进禄广河,六年调守羊狼,崇祯元年守古北口,后克登州孔有德,同年赴高丽国参加封王典礼,后驻舒城、六安。崇祯十五年封为凤卫候,是明朝利川牟川晋衔最高的官员,顺治六年在武隆降清,不愿为官,经重庆、万州返回利川养老。牟文绶从万历到祯崇末的二十多年的征战中,基本上是镇压起义军,甲申之变后十年中,牟文绶抵抗清兵,抗清保明,颇有民族气节。牟文绶作为明朝的王候,利川人中明朝官高爵显者推他为首。
   从近代到当代,牟氏人才辈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组织者之一牟鸿勋、台湾海军中将牟秉钊、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翼时报副刊编辑的诗人牟伦扬、原汉军区宣传部副部长牟廉玖、现广州军区联勤部副部长兼财务部长少将牟方本、七十年代的湖北省三八红旗手牟伦凡、美国加州州立医院著名的主任医师、博士牟斌曾任尼克松总统保健医生,随同尼克松访华、晋见周恩来总理而闻名,无不严显示出牟氏一代更比一代强。

共 7880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牟氏文化,源远流长,作者从牟氏始祖牟茂讲起近七百年的历史,从最初的单身一人到利川落户,在向家打工英雄救美后,成为向家女婿,元朝至正初年因“诛夷有功”,授予柳州城(今恩施)援边宣慰使,皇明追授为荣禄大夫,其妻向氏追诰为一品夫人。从此牟氏一族家丁兴旺,子孙遍及全国各地。又从史书记载中详细地介绍了牟氏人曾经辉煌的历史地位、历史文化、家族的延续与发展、以及牟氏后人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和爱国主义精神!全篇文字精炼,引经据典,描写详尽,令人敬仰!推荐欣赏!【编辑:梦锁孤音】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锁孤音        2020-06-23 19:28:48
  全篇文字精炼,引经据典,描写详尽,令人敬仰!为佳作点赞!期待精彩继续!
梦锁孤音
2 楼        文友:陆屿璠        2020-06-23 21:49:52
  牟氏一门传承至今的是精英思想和爱国主义情操,是祖训是家族文化的源远流长!
3 楼        文友:田禾        2020-06-24 10:04:12
  一篇写牟氏祖宗到利川落户来龙去脉的好文,恭读了!祝作者老人家笔丰文稔,身体永健!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