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室雅兰香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雅香】节孝双馨,坊祠旌表(散文)

编辑推荐 【雅香】节孝双馨,坊祠旌表(散文)


作者:曹济南 布衣,366.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4604发表时间:2020-06-25 08:31:19
摘要:刘孺人和邓孺人,节孝双馨,坊祠旌表,是我们西亨曹氏先妣的殊荣,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点赞的!


   《湘乡曹氏西亨房族谱传记》中关于先妣们的传记数量不多,一共只有20多篇。其中有两篇特别吸引了我的眼球,因为她们是我们西亨曹氏先妣中最荣耀的两颗明星,得到了朝廷的旌表,奉旨为她们建节孝坊,让她们主入节孝祠。这是封建社会中对节孝妇女的最高荣誉奖励,也许相当于现在的“全国道德模范”的获得者吧?
   第一个因节孝双馨而得到坊祠旌表的是第十二派祖承桂公(字仁甫,号介石,邑庠生,明万历二十六年(1599年)戊戌十月二十九卯时生,清康熙七年(1669年)戊甲正月二十七亥时殁)的配偶刘孺人(明万历二十五年(1598年)丁酉二月初七子时生,清顺治五年(1649年)二月初七申时殁)。
   承桂公和刘孺人夫妇被双双立传。他们的传记如下:
   乾隆传:
   公以财雄于乡,性嗜义,施与不吝,学问根究理窟,言笑不苟,动循矩范,而经济兼优,不类迂儒,贡生易内美、周仔懿、龙日彰诸前辈,共切山斗之望。宗族有不肖者,咸曰:“惟恐仁甫公知之。”遇诸途辄远避,其动人敬畏类如此。时邑有大举必及议,乡间利害,屡恳陈令亦多,所从邑共德之。
   配刘儒人,予归时,不及事姑,事继姑朱氏,孝养备至,虽蔬食必躬亲。佐夫声无间言。顺治戊子,牛马二贼寇逼湘;夫偕长子漍华、次漍美,健仆王所、凤所出,与乡之勇敢者,为捍御计;而贼已猝至,儒人扶其姑避于尹家冲之野,为贼所获;始一贼曰:“杀此妇与老妪!”又一贼曰:"美而艳者盍畱诸?"儒人义不受辱,又恐激其怒累及姑,乃诡词曰:"吾姑老矣,何如释之?夫在若所,往彼交辞请从。"贼曰:“前!”群贼弃姑而尾其后,迂道至冲之塘岸,怒目疾声呼曰:"毋杀吾姑,吾得死所矣!"遂一跃而逝。姑亦竟免。呜呼!儒人之亮节高风,足昭示后裔,而其全姑之智,其亦女中丈夫也哉!
   道光十年请题
   旌表二十七年刋名总坊,主入节孝祠。
   本文不赞承桂公的义德之高,只表刘孺人节孝之美。
   传记用典型事例赞颂了刘孺人的节孝双馨之美。她“事继姑朱氏,孝养备至,虽蔬食必躬亲”。
   这里的“姑”不是指姑姑,而是指她的婆婆。古代称公公为“舅”,称婆婆为“姑”。这种称呼可从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得到印证。这首唐诗叫《近试上张籍水部(1)》。诗是这样写的:
   洞房昨夜停红烛(2),待晓堂前拜舅姑(3)。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4)?
   【注】⑴张籍:唐代诗人。水部:水部司,官署名。隋朝始置,为工部所属四司之一。当时张籍任水部员外郎。⑵洞房:新婚卧室。停红烛:让红烛通宵点着。停:留置。⑶舅姑:公婆。⑷深浅:浓淡。入时无:是否时髦。这里借喻所写文章是否合适。
   这是唐代诗人朱庆馀在应进士科举前所作的呈现给张籍的行卷诗。这首诗前两句渲染新婚洞房的典型环境,并写新娘一丝不苟地梳妆打扮。后两句写新娘不知自己的打扮能否讨得公婆的欢心,担心地问丈夫她所画的眉毛是否合宜。此诗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官,借以征求张籍的意见。全诗选材新颖,视角独特,以“入时无”三字为灵魂,将自己能否踏上仕途与新妇紧张不安的心绪作比,寓意自明,令人惊叹。
   刘孺人的婆婆虽是公公的继室,但却能“孝养备至,虽蔬食必躬亲”,可见她平日孝敬公婆至周到,可谓体贴入微。接着写了一个令人震惊和赞叹的感人故事。
   顺治戊子(1648年)年,牛马二贼寇祸害湖南各地,到处奸杀掳抢,无恶不作。有一群贼寇快要来到西亨了。承桂公闻讯后立即带领大儿子漍华、二儿子漍美和健壮的仆人王所、王凤出去了,他们与乡里的那些勇敢的人,正在商量抵抗贼寇捍卫村庄的计策。这时贼寇突然来到了村子里。刘孺人立刻掺扶着婆婆逃到了尹家冲的塅里,正好被贼寇抓到了。有一个贼大声喊:“把这个女人和老太婆都杀死!”另一个贼寇说:“年轻漂亮的何不留着享用?”那贼便去侮辱刘孺人,刘孺人坚决不从。但她又恐怕激怒贼人而累及婆婆,于是撒谎说:“我婆婆太年老了,你们先把她放了吧?我丈夫在你们住的地方,到那里去,我把重要事情向丈夫交代一下,我就跟你走!”贼说:“好,你在前面带路!”那些贼寇便放掉了她的婆婆,跟着孺人走。孺人迂回绕道来到了山冲的塘堤上,突然怒睁双目,大声疾呼:“你们不要杀害我的婆婆,我得到死的地方了!”于是纵身跳入塘中,被溺水而死。她的婆婆竟因此而幸免于死。
   “呜呼!儒人之亮节高风,足昭示后裔,而其全姑之智,其亦女中丈夫也哉!”于是在道光十年(1831年)把她的事迹向朝廷申报,道光二十七年得到朝廷的旌表,把她的名字刻在节孝总牌坊上,并把她的牌位放在节孝祠堂里。
   第二个因节孝双馨而得到坊祠旌表的是第十四派祖泰圻公(字小峯,清康熙三年(1665年)甲辰十二月二十四辰时生,康熙二十三年(1685年)甲子十月初十辰时殁)的配偶邓孺人(清康熙二年(1664年)癸卯十月十四辰时生,乾隆十六年(1752年)辛未十一月二十八亥时殁)。
   乾隆传:
   孺人邓泰铭公女也,年过十八适小峯祖,二十一岁而夫见背,遗腹七月,生子式儒,矢志守节。父迎归曰:汝年少守节,难抚孤,亦不易。孺人曰:天下事但憾心不坚耳,何难之有?由是绝归省,勤纺绩。翁年五十有九,甲戍之春三月,染痺疾,卧床一十五载,亲侍汤药,未尝少懈。姑年八十一,後先继逝,葬祭无不尽礼,课子成立,卒年八十有九。雍正四年奉旨旌表建坊,主入节孝祠。
   邓孺人21岁时丈夫就去世了,怀着七个月的遗腹子,她便立志守节尽孝。她的父亲接她回娘家,对她说:“你年少守节,要抚养自己的孩子,还要侍奉公婆,太难了!”邓孺人回答说:“天下的事情遗憾的是自己的心志不坚定,如果心志坚定,哪有什么难的呢?”于是她拒绝回娘家,辛勤地纺纱织布,操持家务。她的公公59岁的时候,染上了痺疾(瘫痪),卧床15年,她亲自按时侍奉汤药,从来没有懈怠过。她的婆婆活到81岁,与公公先后去世,她对公公婆婆的丧葬祭祀无不礼节备至。他教育儿子读书并成家立业。她享年89岁。
   雍正四年(1726年)奉皇上圣旨旌表她,为她建造了一座节孝牌坊,把她的牌位供奉在节孝祠堂。
   由此可见,在大约300年前,奉雍正皇帝圣旨,在西亨为第十四派祖泰圻公的配偶邓孺人建造了一座节孝牌坊和一座节孝祠堂。
   既然是奉旨建造的,它的规模之大,规格之高,也许你难以想象吧,因为这座气势非凡、巍峨壮观的大理石牌坊早已荡然无存,幸得族谱上有奉旨建造的记载。现在全国各地仍然有许多保存完好的节孝牌坊,它们都成了当地著名的旅游景点,成了旅游文化中最吸引游客眼球的看点之一。
   借写这篇文字的机会,我带大家去看看中国有名的巴蜀牌坊,你可以由此去联想我们西亨奉旨建造的节孝牌坊吧。
   被誉为“历史活史书”的巴蜀牌坊,在一定程度上,对传承我国传统文明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巴蜀城邑乡村,偶尔可见晨晖暮色中,一座座古朴巍然的节孝牌坊,静静伫立,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作为一种历史遗留实物,从一个侧面形象地展示了我国古代的礼制和传统道德观念。
   隆昌石牌坊群在四川省东南部的素有“四川东大门”之称的隆昌县,现存石牌坊18座,其中13座主要集中分布在隆昌县城南、北两关的巴蜀古驿道上,南关7座、北关6座。其余4座分别坐落于县境内的响石镇(2座)、石燕桥(1座)和渔箭镇(1座)。计有德政坊(5座),节孝坊(4座),功德坊(2座),贞洁坊、孝子坊、百寿坊、山门坊、镇山坊、嵌瓷观赏坊(各1座)八大牌坊种类。建坊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官建”、“官准民建”、“士民公建”、“民建公助”、“民建”等。其中,贞节坊、节孝坊、孝子坊宣扬封建节孝观念,多为皇帝下圣旨彰表建坊,故为“官建”。
   巴蜀节孝牌坊很多,如为旌表王瑸之妻曹氏节孝,建于道光十四年(1834)的成都蒲江县天华镇王曹氏节孝坊;为旌表徐国管之妻余老太君节孝,建于光绪八年(1882)的四川仁寿县中华乡牌坊村三组徐余氏节孝坊等。
   四川省汉源县九襄镇有一座非常著名的“双节孝”石牌坊,曾有成都出南门第一坊的美誉。它位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官马大道上,沿着这条官马大道北行1里左右,就是古代清溪县有名的汉源街。汉源街自北向南的尽头是九襄石牌坊,它建于道光29年(1849年),距今有160年的历史,制作相当精美,从远处看像一簇燃烧的火焰。石材就地取牌坊正对的南山开掘的青色大理石。上面共雕刻786个人物像,造型生动,栩栩如生,大小比例相当到位。节孝牌坊最上匾有“圣旨”、“皇恩旌表”等字样。石柱上刻有主副对联,石牌上刻有圣旨,刻有节孝者的生平传记等。此牌坊为清溪县汉源场拔贡黄体诚为旌表其母节孝而请旨建造的。它的文物与艺术价值很大,难怪在古时就有成都出南门第一坊的美称。
   一般说来,牌坊多为三间三楼式庑殿顶构架,用花岗岩建筑。檐下置石斗拱、石鼓、石阑额、须尔座,凿雕有精美的瑞兽、花果、人物、楹联书法和八仙图案等装饰。清代牌坊多集西方的装饰风格和传统的中国建筑风格而结构为一体,中西合璧,巍峨壮观,工艺华美,成就了我国独特的珍贵的牌坊文化。
   由此我们可以想象当年西亨的节孝牌坊是何等壮观,何等荣耀,何等名气!只可惜现在已无处可寻,无迹可访,无坊可赏了!
   刘孺人和邓孺人,节孝双馨,坊祠旌表,是我们西亨曹氏先妣的殊荣,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点赞的!
   (原创)

共 38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刘孺人孝敬公婆,贼寇来到村中,她为了救婆婆牺牲了自己。道光二年她的名字刻在节孝总牌坊上,牌位放在节孝祠堂里。邓孺人21岁时丈夫就去世了,怀着七个月的遗腹了,侍奉公婆,操持家务,她对公公婆婆的丧葬祭祀无不礼节备至,教育儿子读书并成家立业。雍正四年为她建造了一座节孝牌坊,把她的牌位供奉在节孝祠堂。作品严谨,段落清晰,有叙述有议论,用文字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文字感人,可见作者不俗笔力。推荐阅读。【编辑:闲妹】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闲妹        2020-06-25 08:34:52
  欢迎赐稿,端午安康。
欢迎来到室雅兰香社团,共筑辉煌。
2 楼        文友:曹济南        2020-06-25 10:52:19
  谢谢闲妹精心编按,盛情推荐,问好致敬!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