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心灵】上赤天后宫(散文)

编辑推荐 【心灵】上赤天后宫(散文)


作者:山水耕夫 举人,3290.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14发表时间:2020-06-28 06:40:56
摘要:在这条幽僻静寂的石砌路的上头,背倚着崔嵬灵秀的群山,面朝着波光粼粼的河川,矗立着一座富丽堂皇的庙宇,飞檐翘顶,红墙黛瓦,显得巍峨雄浑,端庄肃穆,浩然大气,透露出一股清虚空灵、宁静自然的风韵,这便是著名的上赤村“天后宫”,当地人俗称为“莲湖庵”。

上赤村,闽西武平县境内的一个美丽村落。这里群山环抱,森林茂密;溪涧清浅,碧水漪澜;四季长青,风景优美。它地处梅江、韩江水系的上游,县境内的十方溪、岩前溪两条重要溪流在这里交汇后,荡漾着清澈明净的水波,在日光月色里潺潺溶溶地穿村而过,向广袤的南粤大地奔流而去。自古以来,上赤村人在一河两岸的山箐田地里辛勤耕作,以收获的稻菽杂粮等维持日常生计。自清朝中叶开始,随着广东沿海地区的大面积开发,闽西地区与潮汕地区的联系越加紧密,两地间的人员往来和商贸流通日益频繁,木材交易和水上运输业逐渐兴盛起来。顺应如此的客观社会历史条件,上赤人凭借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在春播秋收、耕种稼穑之余,从事上山砍伐竹木、下河放运木排的生产经营和商品交易,将木材、山货、草药等贩运至沿海一带,换回等价的银元以及布匹、食盐、海味等生活日用品。借此,村民们拓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生活过得充实而且富足。因而,上赤村是一个水陆通衢、物产丰盈、民众富庶、风景秀美的富裕村庄。同时,上赤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崇文尚武,民风古朴,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有史以来就是一个钟灵毓秀、贤才辈出、鸾翔凤集、人文鼎盛的地方,也是一个闻名遐迩的文明村庄。
   莲湖,坐落于上赤村的西南方向,距离村子大约三华里左右,是一个山水幽雅、安谧宁静的所在。这里四面环山,丛林葳蕤;小桥流水,碧波潆洄;田园阡陌,稻花飘香,俨然是一处山水清明、自然幽静、远离喧嚣尘世的桃花源,透露出空灵玄妙、玲珑雅致的风韵。站在莲湖这一片山水幽境的渊薮,伫立于河边颠连起伏的高地,远看一条蜿蜒曲折的溪流,荡漾着碧波溶漾的水波,跳跃着洁白晶莹的浪花,绕过芦絮飘飞的河洲,冲击怪石嶙峋的激滩,从烟岚飘拂的峰峦之间逶迤而来,在河湾的拐角处形成一泓烟波飘袅的水潭,然后顺着曲折的河床款款而去,消失在远处的万顷绿野翠微之中。这一方幽静深邃、紫雾氤氲的水域,倒映着周围清婉奇崛的峰峦,恍若一朵碧水凝烟、菡萏初开的莲花,在群山簇拥之下悠然开放,显得那样超凡脱俗、熠熠生辉。正是因了这样奇崛玄妙的山形地势,所以这里才被称作“莲湖”。
   在莲湖深邃幽静、碧波回漩的水潭面上,沿着逼仄蜿蜒的河岸,生长着许多茂密的枫杨、蕈树、香樟等高大挺拔的乔木,支撑起一大片遮天蔽日、碧绿葱茏的荫翳。在这一片绿树掩映、藤萝披拂的浓荫之间,一条蜿蜒幽长的石砌路,沿着突兀的崖壁迤逦而过,曲折迂回,时隐时现,如同一条长长的丝线,连结着周围宁静的村落。在这条幽僻静寂的石砌路的上头,背倚着崔嵬灵秀的群山,面朝着波光粼粼的河川,矗立着一座富丽堂皇的庙宇,飞檐翘顶,红墙黛瓦,显得巍峨雄浑,端庄肃穆,浩然大气,透露出一股清虚空灵、宁静自然的风韵,这便是著名的上赤村“天后宫”,当地人俗称为“莲湖庵”。
   这是一座单檐硬山顶回廊式的建筑,属钢筋混凝土砖木结构。整座建筑成二进三厅格局,外加骑楼、廊庑、偏房等,建筑占地面积达到350平方米左右。大殿正厅大门的门楣上,“天后宫”三个雄厚遒劲的大字,清楚地彰明了这座寺庙的渊源和身份。大门两边书写的一副对联:“天经地义无限福,后继前承有生机”,明确地昭示了寺庙宣扬义理、弘善济世、普渡众生的懿行宗旨。根据民间比较可信的说法,此庙始建于清朝初年,原来建在上赤村的西头村尾,后于清朝末年迁建于此地。由当时本地有名望的乡绅、族长等人,动员周边的张、陈、童、谢、刘、蓝、赵、何等各姓乡民共同筹资兴建。由于记述兴建庙宇时间概况的石碑和表彰捐资芳名的碑亭,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的时候,被“造反派”破“四旧”悉数摧毁,现已经荡然无存,了无痕迹。再加上一些通晓村中事务的老人先后离世,也没有可资查阅的相关文字类的记述,因而这一座“天后宫”的具体建造年份,已经无从追溯和考证。经过查阅民国三十年编纂的《武平县志•古迹志》,其中赫然记载了“山峰下莲湖天后宫”,成为全县著名的十四座“天后宫(庙)”之一。可见上面的传说并不虚妄,应该是有所本源的正确说法。
   根据当地民间流传的说法,这座“天后宫”原本不是坐落于上赤村与中赤村交界处的“莲湖”地域,而是建在上赤村西边(村尾)的礤头岌脚下,一个叫做“鸡子山下”水潭边的河坎上。当时寺庙的规制和格局并不是很大,只有两、三间相对窄小的平房,中厅里安放着“妈祖太太”的神龛,经年享受着村民们的供奉香火。当时,这个“妈祖庙”的原址与现在的“莲湖宫”,相隔大概三、四里地的水路,彼此之间遥遥相对,似乎并没有太多的因缘和联系。不过,让人感到颇为蹊跷的是,许多人放木排下“莲湖滩”的时候,尽管这个河滩水流径直,水势也并不湍急,按照一般的道理,应该是“滩直好行船”,木排放得十分顺利才对。然而,这里却经常会遭遇“打烂搭”的事故,造成木排在水流的冲击下躲闪不及,碰撞河中间的巉岩山石而倾覆解散,往往使放排人跌落水中,沦为“落汤鸡”的尴尬境地。试想,经过千辛万苦制作好的木排,刚刚一出村子就被碰撞得支离破碎,这种境况实在不是个好兆头!何况放排到广东沿海的潮州汕头,其间要经过漫长曲折的迢迢水路,跨越无数的激流险滩,走过几旬半月千百里的水上行程。而且一路上风高浪急,险象环生,稍不小心就会出大事情,实在让人思之极恐,不寒而栗!因为这个缘故,许多从事木材经营的商户或者放排工,一般在木排制作停当准备放行之前,都要趁早备好丰盛的“三牲”祭品,前往“妈祖庙”里虔诚地烧香祷告,祈求“妈祖太太”的神灵护佑,保佑一帆风顺到广东,平平安安发大财。但是,尽管商户和放排工们如何虔诚地祷告,莲湖滩上“打烂搭”的事情却仍然时常发生,让人颇为费解。
   鉴于如此的境况,一些笃信和谙熟地理风水的人,经过私下寻找地理先生认真地勘查,认为这里建“妈祖庙”并不合适,存在相冲相克的风水运数,因而提出迁建“妈祖庙”的动议。其中有几个木材生意做得较为兴旺的商户,前往“妈祖庙”中烧香祷告时,当面许诺“妈祖太太”:如果这趟木排放行得相当顺利,并且发了大财,必定另择福地兴建“妈祖庙”。事情就是这么凑巧,也许正是有了妈祖太太的神灵护佑,这些商户名下的木排,一路上顺风顺水,毫发无损,安全便捷地到达潮州汕头。而且这一趟生意竟然出奇的好,木材卖了一个好价钱,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是以往从未有过的大好事!有了这一次意想不到的好运途,村民们对于妈祖太太的神威恩泽,从内心深处更加深信不疑,瞬间增添了许多的敬畏、笃信和虔诚。
   正在这个时候,一阵突如其来的狂风暴雨,将“妈祖庙”周边弄得一片狼籍,庙里的木鱼也离奇失踪,庙祝四处找寻不到,内心感到万分诧异:好端端放在禅桌上的木鱼,怎么说不见就不见了呢?说来奇怪,第二天有放排工撑着木排经过“莲湖潭”的时候,远远看到一个锃亮精巧的木鱼,在明媚的阳光下熠熠闪光,正在清波漩涡中回旋漂游,却不会随波逐流而去。于是,他连忙趋上前去捡拾起来,急忙回村拿给“妈祖庙”的庙祝一看,这不正是庙中遗失的木鱼么?如此稀罕宝物,失而复得,让善男信女们额手相庆,皆大欢喜。或许正是有了妈祖太太神祗的心灵暗示,村民们将近期所发生的诸多事态,前前后后认真地联想起来,如同一抹灵光照彻心灵,顿然如醍醐灌顶,神智开窍,大彻大悟,眼前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于是,经过一番勘舆论证,选定福地洞天,由当时居住于山峰下砻钩子里自然村的张氏乡亲出面,与即将兴建“莲湖宫”所属农地的谢姓族人协商,捐出地盘作为兴建庙宇之用。接下来,经过乡绅耆老登高一呼,当地民众自发响应,有钱捐钱,无钱出工,经过一年半载的紧张施工,一座巍峨雄崛、富丽堂皇的“天后宫”便大功告成,屹立于莲湖潭边的千顷绿野之上。
   根据本村年届耄耋的耆老们回忆,上赤“天后宫”建成之初,为两层骑楼式建筑,一楼正厅尊崇供奉“天后娘娘”之神位;二楼中厅还供奉有“五谷大帝”等诸菩萨的神位。由于众神驾临福地,广显灵应,福庇四方,周边的善男信女闻风而至,香客云集,香火旺盛,终年不断,成为远近闻名的鼎盛寺庙。然而,经过“文革”的洗劫,“造反派”忤逆民意,恣意妄为,疯狂打砸,整座庙宇被夷为平地,只剩下破窗颓梁,残垣断壁,景况惨不忍睹。只是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由邻近村落的村民着手恢复,经过连续几次的集资募款,逐步进行重新修葺和规划扩建,才形成了现时“天后宫”的规制和格局。目前,除正殿供奉“天上圣母”林默娘的尊贵神位之外,旁边还另行开辟了“观音堂”等神祗宝座,用来供奉“观音菩萨”及其他各路菩萨的神位,说明偏僻乡村的民众对于神明的虔诚敬仰。
   众所周知,普罗大众对于神明的尊崇信仰,无非是想通过自己虔诚的拜谒祷告,祈求得到神祗心灵的昭示,获得内心恒久奋进的力量。同时,保佑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稻粮丰足,民众富庶,远离灾厄和病痛,过上安定祥和的生活。自明末清初伊始,随着闽粤内陆河上运输业的逐渐兴盛,上赤村及周边村落的民众,在河边水际的生产活动逐渐频繁起来。在人们从事劳动生产过程中,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劳动条件相对恶劣,完全受客观自然地理条件的制约,为时令季节、阴晴雨雪、风霜雷电等自然因素所左右,难免会碰到许多难以预料的波折,经常会遭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故,甚至受到受伤和死亡的威胁考验。臂如河上的放排工,面对布满急流险滩的迢迢水路;长年累月在暴风骤雨和烈日曝晒中战风斗浪,过着“神仙、老虎、狗”一般的跌宕起伏的生活。他们凭借日常练就的水上功夫,在大河中间高声吆喝着,挥舞起长长的竹篙,剽悍地与风浪作殊死的搏斗;稍有退却就会撞上山崖乱石,将木排弄得支离破碎,甚至排毁人伤,常常有人落水罹难的噩耗,传回到村头守望的亲人耳中,掀起一片阴云惨雾。还有一些做木材生意的人,在人生地不熟的广东沿途,经常遭到当地人的坑蒙拐骗和偷窃抢掠。当然也有年轻气盛的商客和放排工,贪恋沿海城市的奢侈繁华,上青楼,入赌场,醉生梦死,将木材交易所得的“花边”肆意花销,弄得没有回家的盘缠,只好流落街头。面对如此复杂的各种社会现象,人们需要寻求一种心灵的昭示和情感的安慰,才能指点迷津,彰明心智,祛除魔障,保持定力,获得健康平安的生活。因而,本来以东南沿海为中心的妈祖海神信仰,逐渐被广大信众们尊为“水神”和“风雨神”,进行广泛的传承、嫁接和移植,成为与“水”有关的历代船(排)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等共同信奉的神祗。凡是遇到洪涝灾害或者大风大雨的时候,人们便会双手合十,虔诚地祷告“妈祖太太”,祈求“天上圣母”的护佑,平安地度过面临的灾厄,给芸芸众生带来祥和、安宁、幸福的生活。这也是妈祖信仰能够广泛传播,成为客家人尊崇的神灵的关键所在。
   上赤“天后宫”自建成以来,作为一种大众普遍尊崇和参与的信俗,经过长时间的传承衍化,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祭祀活动形式。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六,是“天上圣母”巡游打醮的日子。这一天的上午吉时,信众们前来燃香上供,三跪九拜,恭请“妈祖太太”的塑像离开神座,坐上装饰华丽的神轿,一路上敲锣打鼓,鸣放鞭炮,走村串寨,巡游周边的各个自然村落。然后,在自然村的中心地带设立祭拜的神坛,接受信众们的觐礼朝拜。当地民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设立神坛之处,燃香秉烛,虔诚拜谒,献上各种供品进行祭拜。在整个祭拜过程中,有时还会安排吊傀儡、耍杂戏、舞龙灯、打狮头、打船灯等民俗表演,增添节日情趣,烘托活动氛围。只见神坛周边香火缭绕,诵经念佛之声不绝于耳,场面热闹非凡,蔚为壮观。
   每年的农历正月初八,是向“天上圣母”祈福许愿的日子。信众们趁早来到“天后宫”,稽首跪拜,焚香祷告,祈求天后娘娘广布恩泽,慷慨赐福,预祝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生意兴隆,百业奕兴。每年农历的十二月初七日,便到了向“天后娘娘”还福的日子。信众们挑着五牲祭品、醴酒斋食,以及香油、供果、金箔纸钱等,前来敬奉妈祖娘娘,举行庄重的“还福”之礼仪。感谢一年来妈祖娘娘的悉心护佑和丰沛恩赐,给大家带来丰收的喜悦和享用不尽的福禄。如今,年初祈福,年末还福,已是既成定制,成为信众们必须履行的供奉礼仪。
   在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太太的“生辰”日、以及九月初九妈祖太太的“升天”日,上赤天后宫都要举行庄严肃穆的祭典仪式。各地的善男信女,男女老少,怀着对妈祖神明的敬畏之心,纷纷前来祭祀朝拜。信众们迎神上香,敬献供品,叩首膜拜,行三跪九叩之礼,共同缅怀妈祖娘娘拯溺济难、慈航普渡的嘉行懿德,借以弘扬乐善好施、扬善积德的良好风范。每当祭典完毕,仅在庙里用餐的人员就能坐满二十多张桌子,车水马龙,人来人往,南腔北调,熙熙攘攘,显得异常热闹。
   若是遇到了元宵、清明、端午、中秋、元旦等民间的传统节日,许多村民都会不约而同地前来烧香拜谒。尤其是每当遇到春节来临之时,上赤周边的村庄都有到天后宫、城隍庙等处“筛酒”的习俗。自春节当日一大早开始,就有人挑着“三牲”祭品,来到“天后宫”等寺庙中进行烧香拜谒,与众神明共同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以及节日的喜悦和快乐,感谢众神明一年来的庇护和保佑。另外,即便是在平常的日子,每逢月中的初一、十五、初九、十九日,被民间称作“社祈日”的时候,也有一些信众会沐浴更衣,食斋念佛,自发前来“天后宫”烧香祭拜。这已经成为当地民众约定俗成的习惯,转化为社会的正能量,逐渐浸染到人们的内心深处,产生积极的社会效应。
  
  
  
  
  
  
  

共 5393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一篇描写“天后宫“的散文作品,作者用质朴的语言讲述了座落在闽西武平县境上赤村境内的天后宫的前世与今生,把发生在遥远天边的事情拉近到了读者的身边。作品细致地描述了“天后宫”从一个乡村小寺经民众的集资重建,发展到拥有一定规模的庙宇的故事,讲述了妈祖太太保佑一方平安富足的故事,充满了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值得一读,推荐共赏。【编辑:透明秋语】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6-28 06:41:47
  拜读了,点赞。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6-28 06:43:34
  期待更多作品在这里首发。在江山展示您的才华。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0-06-28 06:44:03
  恭祝创作快乐!
在这里相逢是我们的缘分!
4 楼        文友:山水耕夫        2020-06-28 21:37:17
  感谢秋语老师!辛苦了!向您学习!
一个作文学梦的公务员,希冀驾驶着梦想腾飞,在思想的天地里翱翔,呼唤着人类灵魂的回归。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