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你们……来晚了!(散文)
一
你们……来晚了!
我们一行四五人涌到菏泽的曹州牡丹园,站在牡丹花田的竹篱外,寻找着国色天香的影子。目光十分散淡,脸上写满了“失望”两个字。园中拄着锄头直直腰歇息的大姐与我的目光碰撞了,她也为我们失色的眼神而失望,嘴唇蠕动着,说,你们……
没有了后文,半天,我在等待,她很不情愿地说出“来晚了!”三个字,目光流转而去,语速之快就像一颗子弹“嗖”地一下掠过,说完,又叹息一声,为我迟到惋惜。
她同情我们,没有说出谁都不爱听的“错过”两个字。“晚”是一种遗憾,“错”,还有“过”,两个字更残酷。我揣摩着大姐说话的用词,充满了怜悯意,我投给一个温暖的眼神,感谢她的理解。
前年的六月中,已经是牡丹花谢时。这是我应该料到的。我老家的青山公园半坡就有半亩牡丹地,每日晨步经过,我是看着她的萌生骨朵到瓣儿凋谢的,六月,是牡丹花的悲伤月,属于林黛玉(葬花)。菏泽距我千里,且气候赤炎,花谢得会更早,这个时节看牡丹,连背影都看不见啊。在常识面前,我无法抱怨。
大姐,我们是专门来看你的,不晚,不晚……我突然来了诗意,想说大姐就是一枝牡丹,又怕这句子被同伴和大姐误解为轻佻,便只语义含混地说着。大姐裹一方绿色头巾,头顶被垂着的头巾流苏遮住了,嘴巴也被打结处遮了一半,看不清,如果是牡丹,也是黑牡丹,脸膛黝黑。拉近了对话的距离,我俩闲话半天,她告诉我何时来最是时候,甚至,一天什么时分进园最恰当,她仔细解说着,弥补我们“来晚了”的遗憾。
既然是“国色天香”,错过了,就是我们的责任,花不能为我独开。如果在四月春暖花开赶上菏泽的牡丹节,赶上大型“花魂”表演,或者再晚一点,赶上千人绘画牡丹的写生活动,或者赶上前几天的庙会,可能遗憾就没有了。看看活动留下的褪了色的痕迹,还有什么牡丹园健身大赛,想到舞者与牡丹一起花枝招展;牡丹诗歌写作大赛和朗诵会,群情激昂,诗句飞在园中上空……我总以为那些都是外围的,是围绕牡丹的噱头,没有什么可遗憾的。我也看到了牡丹的影子,尽管没有盛况可看。一朵更争春,拔萃显不俗,我赞她“东风第一枝”。
我赶上了看一种叫“海黄”的牡丹开花。在园子的西部“国花馆”前,有一方藏于绿叶之间的“丹田”,蓦然从绿丛里窜出一抹黄,角度对了,觉得她是朝我微笑最亲切的一枝“天香”。看园边插着的标牌介绍,知道这些逸出的斜枝会在牡丹花凋谢季跳出,是“不甘寂寞”的花,是“浴火重生”,是“绝色涅槃”,她名“海黄”,真像孩儿的嫩脸蛋,连看一眼都觉得会把她的美色看走了,生怕花儿化作水,滴落不见了。这是二次生枝长出的牡丹,颜色自然,与枝条叶片浑然一色,全都被涂抹了黄,若不是仔细看,真会错过一个惊喜。莫非遥迢而来驻足花前就为这绰约耀目的一枝?
其实,去很多景点都遇到这个情况,不能逢到恰好的时机。久了,我只能认了,不去为难自己的心情。站在牡丹园中,眺望周围的高楼大厦,我觉得,很多事儿,都是上天赐予当地居民的,旅客若碰见了,是万幸和奇遇,碰不到是理所当然了。凭什么无论走到什么时候,不管什么季节都是花好月圆,花枝争春,满眼明媚。能够从无风景里,从风景凋谢里,还可以拾取风景,也是旅游的最美收获和品质。这品质不仅仅是浪漫的情怀,还有难得的哲学头脑。
我甚至多情地认为,那一抹黄,是特别为迎我而跃出的。心情这东西,的确需要一点自我调整,花无意也好,花有情也罢,心中有花,花才美极,合时而艳未必入眼,错时而出,独占一园风景,也很特别。此时我没有了错失风景的失意,觉得自己来得正合适。
二
有个成语叫“随遇而安”,我想修改一下,叫“随遇而喜”。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赶上合适,也要有一颗安然而喜的心。
十几年前出差江西,是四月底了。经过井冈山地区,当地朋友说还没有走进井冈山的腹地,车行山路,眼光给了连绵的山,山坡的杜鹃花正是凋谢时,落红落粉铺满了一坡,那坡地成了粉红深红的地毯,地毯的布幅长宽无边无际。我不眨眼地看着这番景象,司机说,看杜鹃花,你们来晚了。司机的话,轻描淡写,他不想加重我的遗憾,闲话而已。我的心却被落花俘获了,很不在意他的“来晚了”几个字,瞥了他一眼,算是对他败兴的回应。
我想象着杜鹃花盛开时节的样子。谁会想到,杜鹃花会听从号令齐聚井冈山而艳放。这是“井冈火种”寄魂杜鹃啊,我想到了中国革命的火种,正是缘起于井冈山,或许,杜鹃就是这粒种子的演变吧,这粒种子是可以生出火的芽儿。
千朵万朵争相爬坡,莫不是一夜之间将某座染料作坊的粉色盗走,然后点上火把,迎着朝日,璀璨燃烧,噼里啪啦,仿佛是一场不灭的烟花表演。盛大,豪华,这些形容词都显得局促平庸了。
我努力限制着我的想法,但还是想到了五千粉黛八千宫女一齐碎步而来的盛况,芳华正如这杜鹃,袅娜生姿,溢香浓抹。绰约不是对个体的描述,应该是齐聚的特色。没有想到几个昼夜,就垂垂老暮。但我还是喜欢欣赏这些残花之象,这是另一种复活复艳。微风来袭,卷起花浪,我仿佛听到花之语,奔放腾空翻作浪,浪漫随性我无拘,卧山坡以为温床,这番无羁的浪迹意境,若赶上所谓的正合适观赏时,就很难得。
“来晚了,不成样子。”司机还是做自我检讨,这个花残日,与他无关,但他承担起花谢的责任,我说,师傅,你没有责任啊。
“早来看的是花,晚来看的是火。”我说道。司机略有所思竖起拇指,或许我和他都想起了毛泽东的诗句了。井冈,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烈火,杜鹃笃诚于井冈,依然让人记住了那段历史。我突然发现那些枝柯少了花儿,变得死寂了,幽阒无神,做着陪衬,我从此相信花是有魂的,花儿告别枝头,是将魂魄付与土地。但我想,我还未来得及与之相见,就已经做了诀别,不能说没有遗憾,弥补不必等待来年,现在就可以想象,想象得来的视觉画面,更唯美,可以藐视时空的局限。
历史并不枯燥,常常以诗意的形式而存在,就像每年桃花盛开,那个错过“桃花面”的崔护还站在桃树之下。井冈杜鹃,落地燃红,我们总会缅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杜鹃,不再是目睹之物了,入心而成诗,正如王维的诗句“千山响杜鹃”所言,我们还在听着杜鹃花开的声音。
其实,那是一次教育学术研讨会,研讨的内容早就忘记了,可耳边还响着杜鹃落地的声音,收获居然在路上,我笑自己“走偏”了。没有错过的,反而淡漠了;偶遇成了岁月中清晰的一念。
从此,我爱上了杜鹃花。从花市上选了两株搬回家,做盆景。买时花艳,几日谢落,再几日,枝丫干枯而死,继续再买,锲而不舍,结局一样。花农告诉我是浇水的量和频次不对导致死亡。可我宁愿相信杜鹃花只属于井冈,属于群居而旺,离群索居则灭。生命力,往往并非完全来自自身吧,没有群体相拥,应该也会落落寡合、郁郁寡欢而死。花农是不相信我的说法的,但他当作一个问题来研究,说,人离开人,就像一个故事说的狼孩,与狼同居,最终还是个非人非狼的怪物。这个说法,适合于他,可以劝人多买几盆,我从他得意的脸色上看出了他的心思。
三
有时候我们必须习惯这样的情况,来晚了,可能也是常态。人生的权利是可以看到更多的美景,可以被彩虹环住,但恰恰我们未赶上。没有赶上跟随老师孔子“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享受师生纵意踏春的惬意,生得晚了;没有赶上李白春夜宴饮桃李园,“序天伦之乐事”,享受“飞羽觞”的盛事,即使早生几百年,也没有资格,遗憾不得的。就算我们可以逆转了时序,穿越了时光的隧道,走进几千年的那时那地,也未必巧遇这些从文献诗文里才看到的唯美画面。是啊,不是所有的好事都可以让我们碰到,不能奢望哥伦布去新大陆探险可以捎带着我,是美好的事,我们都来晚了,但当下属于我们,眼前的风景和生活,也是我的前人后人无法消受的。来晚了,那我们就在“来晚了”的时候找到我们可以与之互动的情调,也就没有了遗憾。
遗憾,是一个很有深度的话题。前年去曹州牡丹园未见花开盛况,但我带回了一盒牡丹油,售货员告诉我,这是首日上市,被我赶上了。每当看看那个包装袋,我眼前就浮现出牡丹盛开的样子,需要多少牡丹花提炼出一小瓶油脂。去早了,牡丹油没有面世;去晚了,可能设摊的柜台就搬走了。正合适,我赶上了,没有可惜的遗憾,如果有,可惜我们没有随时满足自己的心。
还是南宋诗人叶绍翁说得好:“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没有进园,就是错失春色?未必。关键看是否具有赏春的诗心,如此所得,真的是可以惊心动魄的啊。弥补是不得已,诗人的弥补反而是平常相遇所不能得到的。
残花,可以成为往事,明年还开;时代过往,车声远遁,我们还会遇到下一班。如果你就是想要一个此时此地,那也可以调动想象力,弥补缺憾,这任性未必是不好的性格。牡丹园的前两个月时,于某个夜色里,姚黄魏紫,铺天盖地,满园弄春色,争相献媚,千万盏彩灯齐刷刷点亮,在月色之下燃烧起红烛之泪。看不到了,我们可以在眼前幻出这个胜景;嗅不到天香了,我们可以用想象填满鼻翼和胸腔。满眼的井冈杜鹃,火生枝头,滴绿的翠竹与欲燃的红花相映成趣,诗意地涂抹着井冈。如果光顾着欣赏杜鹃的奔放美,可能这番诗意就不能得到了,因为专注于所见,会限制人的想象力。凡眼目不及的,鼻孔不闻的,都可以用唯美的情怀来演绎,于是风景就无远弗届,无地不履。借着一点线索,一缕影像,哪怕一枝花,一地粉,也可以唤出万紫千红来。
来晚了,不一定不能拥有。拥有,是一个有关心境的概念。说“错过”,失望的情绪就消极地占据了心房,不如想开了,换一种方式去拥有,得失的转换,是一种哲学,慧钝一念之间而已。
来晚了么?我想起了苏东坡的诗句:“坐来真个好相宜。”如此心态,看什么都合适,四季如歌,岁月静好,何时不是好时光?散文家林清玄说:“有时,人的一生只是为了某一个特别的相会。”(《一生一会》)牡丹谢幕,杜鹃铺红,于我,是一场“特别的相会”而已,既然是“相会”,岂不恰好?“来晚了”,倒成了一句禅偈了。
2020年7月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