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晓荷】(我的家风)“老人先吃”家道昌

编辑推荐 【晓荷】(我的家风)“老人先吃”家道昌 ————叙我亲历的五代良好家风


作者:通德江南虎 童生,87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7670发表时间:2020-07-02 21:21:22
摘要:家风是厚德人家的长青树、家风是积善门第的不枯井、家风是孝义家族的领头雁。


   谈到写家风,莫过于自己写自家家风真实、精彩。家风是厚德人家的长青树、家风是积善门第的不枯井、家风是孝义家族的领头雁。“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崇高风尚、文明作风,即一个家庭当中的风气。家风是给家中后人树立的价值准则。是建立在中华文化之根上的集体认同,是每个个体成长的精神足印,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高祖道宏墓前有副对联“道德流芳百世,宏基光照千秋。”道宏有四子,其三子继尊祖培三(又名德三)《谱》曰:“公克绳祖志、公平正直、义重乡人合县公举经理筑墩义渡。”《志》载:“光绪壬辰年邑庠生孙玉林、周辅臣、恩贡何锡祺、监生汪泮池、赵翰池、赵甫仪、郑德三、项尊三等起而董理之。”培三一生经营筑墩义渡,终身未娶,是其四弟尊祖培重第二子祖父钰文承嗣。
   祖父钰文的映像在我心目中全无,因为他病逝于那个最饥荒的1962年正月,我出生于同年的8月,所以祖父的一些情行都是在人们家长里短中获悉。祖父为人公正慷慨,这是族谱中记载的。在乡里、在陈汉、在蕲州、在洲上、在彭泽八十年代还会有人很亲热地称其叫“的毛老儒”。祖父精通地理,本地南至义乡,北到座山,乡下人婚丧嫁娶、盖房建墙看日子从不收取分文,到了年关这些人家都会——义乡人送些毛鱼和苦烤、座山人推些石头和猪漕或扑菜石作为感情,这是听父亲说的。那时家境非常穷,上下的宗亲到九姑有事都是先到我家。来了,连忙吩附祖母或母亲“赶快烧茶做饭!”谁知一摸米缸——粒米全无。最后不管再怎么样婆媳们都会东挪西借想方设法让客人吃顿饱饭离开。厚道人家之使然也!
   记得很早写过一篇文章曾两次被《荥阳与郑氏》报刊登,那就是《父亲的孝心》。那是写父亲是怎样在父亲的父亲在病危中和临终前怎样陪伴和服侍爷爷的,深得邻里一致好评与敬佩,这里就不再赘述。此故事素材是毛坝乡贤儒医义门陈先觉表伯对我亲自讲述的,并说:“你父亲算得个孝子!”
   人到成家之年,父亲的儿子又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呢?记得那时兄弟姐妹多,穷苦的大家庭父母就是渡船,渡大一个自立独立一个。记得结婚第二年,大儿子出世不到几个月。一天为改善生活,我在街上割来斤把肉,妻舍不得吃就留到了第二天早晨才煮。小屋小灶伴小锅,当妻把煮好的肉用海碗连汤带肉盛满要端到隔壁父母房里去时,我看着锅里所盛的少许肥肉带汤说:“能不能少盛点,孩子还要喝奶!”妻没做声就端去了。不一会,妻空手而回且眼里噙着泪花。我问:“怎么啦?”妻非常委屈说:“吃一只虱子总要留一只腿给他们。你妈竟然说是吃得不要的,不吃。”我非常气愤:“不吃就端回来呀?我去看看!”跑去一看,二老正吃得欢,我也就没做声回来了。后得之详情:头天买来的肉我们煮吃了,没有端给他们,母亲夜里在房里骂,我们听到不好意思,第二天清早去买来的。哎!老人要有老人样!无凭无据的猜测,这不就伤了子、媳之心。我相信天下儿女们都是孝顺父母的,这样误导原本孝敬的儿女也会造就出不孝子孙来了呀!委屈归委屈,凡事都有澄清时。因为有“让老人先吃!”的家风潜流,家道定会风生水起,蒸蒸日上,我家就是这样。
   在农村,人到中年,是儿、媳们在外争钱世界,父母、孙辈就是家庭坚强后盾和希望。因带孙儿孙女,有空做点自耕自种自食田地,你就断了一切经济来源,是儿、媳们的充足支付家庭才可正常运转。平时家庭零食他们自会手机付款,快递现提。回家则大包小包的配送合理暖心。晚饭过后,一家人其乐融融围坐看电视。这回儿媳们定会洗来干净水果一人一个,或叫儿女送、或自己亲自发,第一个总要送到爷爷奶奶、父亲母亲面前。“水总是往下流的!”我们总是舍不得吃就推却“留给你们吃!”或“让他们先吃!”儿媳们总是说:“有!吃完再去买!”或“让爷爷奶奶先吃,这是培养他们知感恩、懂礼貌、从小能尊重别人的好习惯。今天给爸这舍不得吃,明天给妈那舍不得吃,后天他们就会形成自私得理所当然了——你们不吃,到那时你们想吃也想吃不到了!”是呀!合理施教,孝道传家定会兴家道旺门庭的。
   祖辈、父辈、我辈、儿辈是这样,孙辈如何?“栽什么树苖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红灯记》里唱得不错,孙儿孙女们活泼可爱、自然懂事、成绩优秀。在其祖辈言传,在其父辈身教下应证了那句“屋檐水点点滴滴不差分毫”的老话。大孙子郑甘宁每次吃零食都要问问爷爷奶奶要否!特定时准备爷爷奶奶一份,并且非得要吃掉。大孙女郑彩云也显得大方,从来不吃独食。有次去城里“宿中”参加郑百年《画说宿松》首映式,带上了他俩,饭后桌上有没有吃完的菜,孙子竟然主动打包留奶奶,此出乎爷爷的意料。有次接他俩放学,在超市买了点零食,孙女竟然回来到处找奶奶分享。小小举动,见其童心和孝心,更体现其知恩感恩之心。
   看:薄积厚得,2019年村“好婆婆”称号的评定、县第五批“新乡贤”和“最美家庭”都落户我家不就是其见证?没有一颗仁慈之心,没有一颗感恩之心,沒有“老人先吃”的良好家风,能有这样吗?

共 204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百善孝为先,孝是家庭和谐昌盛之基,孝的体现更在于引导传承。引导传承之中长辈们的言传身教,自身的垂范作用对于晚辈最为有效。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身做起,真正将善心孝行当成内心第一要务,如此代代相传延袭,薄积厚得,福泽自来,就成了良好的门风,家风。感谢老师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萧垦】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萧垦        2020-07-02 21:22:34
  老师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