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丁香花开】绽放(小说)
孙如兰来到家里,上楼取自己和女儿李鹊桥的秋季服装。匆匆锁上门,又回到老城区。老城区只有这个片区上的房子没有拆迁,因为县城的高等学府屹立在凤凰山上,人们传说是龙脉之地。多少开发商盯着这片地方,但谁也不敢把天之骄子的学府给拆了,那将会引起全县人的反对。这里是,一批批莘莘学子飞出大山之地。
孙如兰在新城区上班,她每天来回于新老城区之间,就是想晚上能陪女儿学习。不论刮风下雨,孙如兰都会去校门口等女儿下自习课回家。而那些男学生的家长就相对轻松一些儿,晚上不用去接孩子。昨晚,孙如兰被女儿的班主任约谈。班主任开门见山,说李鹊桥最近思想开小差,中考成绩下滑到二十多名,班主任还说了李鹊桥外貌的变化,好像有点早恋的倾向。孙如兰看着全班成绩表,很吃惊。原来女儿一直保持班上前五名的呀。孙如兰知道如今不公开排名,但老师还是列了成绩高低顺序的表格。孙如兰已经无心女儿成绩的事。她得先试探试探女儿,是不是早恋了。
孙如兰没有直接批评女儿,只在手机上与老公李德儒沟通了几句。她找个机会对女儿旁敲侧击,想看女儿什么反应。她已四十岁了,处理事情稳重很多,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风风火火。如今一些关于孩子出事的新闻让家长看得胆战心惊,谁也不敢对孩子掉以轻心,如今的孩子抗压能力低,弄不好就会出事。
孙如兰站在旧房子的阳台上,看着不远处校园的银杏树,树叶还是绿绿葱葱。这百年老树也不知送走了多少高飞的学子,它见证着他们的成长。孙如兰和老公都是这所学校的学生,鲤鱼跳龙门,成为孔雀女和凤凰男的。那时,为杜绝早恋,班主任煞费苦心,排座位只让女生与女生坐,男生与男生坐,不给男女生接触的机会。当她和老公考上大学后,寒暑假来县城玩时,同学、老师都大跌眼镜,说怎么就没发现他们是校园恋情呢?孙如兰家在离县城不远的小镇,父母开着小店铺,她从小没有为钱发过愁,虽然她学习成绩不能与男生相提并论,在女生中是数一数二的。
李德儒生长在原始森林深处的小村子,一条蜿蜒的小溪就是走出大山的路,读书时,李德儒不走溪边的小路,和同学直接在溪里的鹅卵石上奔跑。李德儒家很穷,为供他读书,姐姐主动辍学南下打工。
孙如兰和李德儒大学毕业后,李德儒回老家小镇教书,孙如兰在县城一家事业单位上班。这对校园恋情的鸳鸯修成正果,喜结连理时,新房是孙如兰娘家人买的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包括吃穿用度都是孙如兰娘家置办的。李德儒就出了一个人,用乡下人的粗话说,就出了带根的人。这也是后来与孙如兰吵架时,孙如兰脱口而出的话。孙如兰在家里排行老三,最小的孩子是父母最宠爱的,这就养成了她说话直率、我行我素的个性。李德儒刚结婚那几年,还洋洋自得,自己虽不在县城上班,家却安在城里,这是多少同学羡慕的事儿。后来他底气就不足,因为房子是岳父母出钱买的,自己的父母从山里来,住一天就要回家,看孙如兰的意思,根本就不打算留他们多待几天。他觉得自己窝囊,可母亲劝他,让着孙如兰,她娘家条件好。这一让,就让得没有出头之日。
县城搞开发,在娘家人资助下,他们在江边买了一套新房子,不过,这次岳父母发话,首付款是借给他们的,以后必须还。李德儒虽调到县城城关镇中学教书了,在家里依然没有发言权。还是孙如兰说了算,她说等女儿上大学了就还。搬到新房子不到三年,如今,为了女儿的学习,孙如兰只是跟他说了一声,就搬到老房子住,没有商量的余地。她与女儿周一至周五在老房子住,周末还得有时间才回新房子这边。
盼到女儿周末回家,孙如兰交给他的任务是,她引导教育女儿不要早恋时,他必须配合说孙如兰的话都是对的。夜晚,收拾好厨房的一切,孙如兰就对女儿说:“鹊桥,今天好不容易清闲下来,你爸也在家,我们聊几句吧。”
“好吧,今天不用做家庭作业,我在学校就做好了。”李鹊桥抱着小猴子玩具过来,这小猴子是她的宝贝,睡觉都会放在枕头边上。
“鹊桥,你以后想继续留在老家上班,还是去你大姑他们那沿海城市上班呀?”孙如兰问。
“当然是去大姑他们那儿呀,暑假去大姑家玩,大姑带我们去了欢乐谷、长隆,太好玩了,我都不想回来了。”李鹊桥挨着孙如兰坐下说。
“鹊桥,现在不比以前,不好好学习,是找不到好工作的。想去你大姑那边,得考上重点大学,找份好工作才能在那边立足。”孙如兰边说,边用眼神示意李德儒过来,参与讨论。
“鹊桥,你喜欢去那边,到时爸爸妈妈退休也过去。”李德儒说。
“鹊桥,读书时,可不要分心,否则会影响学习,我们那时读书,老师都不让男生和女生同桌呢。”孙如兰慢慢切入正题。
“管那么严,那你和老爸还好上了?怎么没被老师发现。”李鹊桥睁大眼睛问。
“我们可是高考后才开始书信来往的,在高考前谁敢早恋?不信,你问问你老爸。”孙如兰说。
“是的,我们那时除了考上大学,没有别的出路离开农村,谁敢早恋?”李德儒赶紧附和说。
李鹊桥立马说:“大姑不就没读完高中,就离开农村打工去了,现在在那边过得很好呀。”
“你大姑刚去时,受了很多苦,你没看到大姑都有白发了吗?无论以前和现在,没有高学历,根本找不到好工作。”孙如兰推推李德儒说。
“对呀,你大姑刚去时,做过车衣工、卖过保险,总之,什么活儿都干过,有几个月失业了,挤在老乡的出租屋里打零工。”李德儒开始帮腔说。
“你大姑对你表哥可严了,你表哥考上重点大学时,你大姑都高兴得哭了。因为你表哥的学习,她没少与你大姑父吵架。”孙如兰说。
“为什么呀?表哥不是成绩很好吗?”李鹊桥好奇地问。
“因为你大姑没有陪读时,你表哥早恋了,成绩直线下滑。你大姑父总是责备你大姑姑娇惯孩子,孩子自控能力差。你大姑姑一气之下,辞了工作,租了房子,开始陪读,掐断你表哥早恋的苗头。”李德儒说出真相。
“为了你表哥的学习,你大姑深受煎熬。你大姑父大男子主义思想严重,而且刚愎自用。你表哥成绩好,他就说是他家遗传基因好,如果考砸了,就责怪你大姑姑,说她没上班,一大把时间,都没有培养好儿子。”李德儒继续说。
“这样呀,大姑姑不气坏了?”李鹊桥说。
“所以你要好好学习,如果你成绩不好,你老爸这样责备老妈,我可要气坏了。”孙如兰说。
李德儒趁机说,女孩儿不要在年少时轻易谈恋爱,因为大家都年幼,没有事业,感情不稳定,更不可靠。女孩儿读大学了,有很多优秀的男孩儿可选择。成家后,两人在事业上比翼双飞,感情上琴瑟和鸣,才会幸福长久。
夫妻二人一唱一和,谈到她大姑姑放弃工作陪读的艰辛,谈到早恋的危害,李鹊桥都快睡意朦胧了,一家人才进房休息。进了房,孙如兰对李德儒说:“你发现女儿的变化了吗?”
李德儒打着呵欠说:“没变化呀,还是我们可爱的小棉袄。”
孙如兰瞪了李德儒一眼,打开被子,钻进被窝说:“你没看见鹊桥头发长了,再没修剪成男式女发了吗?她现在长发披肩,只去学校才扎成马尾,平常都是长发飘飘,一袭白裙或白棉袄。班主任说鹊桥有早恋的倾向,穿着打扮和发型等细节暴露了她最近的思想动态。”
李德儒睡意朦胧,说:“女大十八变,鹊桥到了穿什么都好看的年龄。她是升旗手,又学了声乐,学校允许她们几个留长发的。她有什么情绪波动?就算是情窦初开了吧,我们不要打草惊蛇,慢慢把她拉回到认真学习的状态。今天好累,先睡吧。”随后就鼾声起伏了,孙如兰睁着大眼睛怎么也睡不着。
过了两个星期,班主任又通知孙如兰去学校,孙如兰心里直打鼓,难道李鹊桥又被班主任抓了个现行?最近常听家长说,如今的孩子胆子大,都有几对在江边如蝴蝶一样双双飞入草丛中。班主任把一叠日记本里撕下的纸张给她看,密密麻麻的潦草字体,内容整个写的是少年维特的烦恼呀,那稚嫩的爱恋话语包含了对心仪的女孩儿的倾慕之情,结尾并约李鹊桥晚上见面。孙如兰看得胆战心惊,等着班主任数落她管教不严。班主任收回那些纸张,告诉她是李鹊桥自动交上来的,他打算把这些情书交给那位男生的家长。孙如兰悬着的心落了下来,班主任说李鹊桥这几天上课思想集中了,希望家长继续监督,他表扬李鹊桥态度转变快,感谢家长配合学校的工作。
班主任告诉孙如兰,他已通知男生的家长来学校,希望他们沟通一下,共同教育孩子别误入歧途。孙如兰连说好,她一定配合。当那位男生的妈妈来到办公室,孙如兰认出她就是在一行政单位上班的高几届的学姐。二人离开学校,聊了很久。听学姐高傲的口气,她希望儿子上大学后回来考公务员,因为在本地上班,社会关系稳定,人情世故熟悉,工作起来如鱼得水。她要打亲情牌,以情动人,说服儿子毕业后回县城工作。孙如兰知道如今流行的说法是,不回老家上班,不在老家娶妻生子,就是不孝。学姐希望儿子做个孝顺的孩子,不要去一线城市打拼,不要去做北漂南漂,安安心心在老家工作,有份稳定的收入,找个门当户对的女孩儿恋爱,在老家娶妻生子,孝敬父母,这是很正常的,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可学姐没必要在与自己交流时趾高气昂,毕竟是她的儿子给李鹊桥递情书啊。学姐滔滔不绝,一口一声要门当户对,孙如兰听了,明白她言下之意,嫌弃他们夫妻的单位不是行政单位。她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窝囊气?她故意吹嘘,说要把女儿培养成孔雀女,女儿可喜欢一二线城市了,她去了她大姑家后,都不想回到这落后的山区了。她女儿将来要找个有拼搏精神的男孩儿,必须是新时代的凤凰男,不希望她找守在老家的土包子。
孙如兰高傲地与学姐道别,回家后,就给李德儒发信息,详细说了今天的事儿。她说让她欣慰的是女儿没有任由情感发展,希望以后在女儿的教育上,夫妻必须口径一致,不让女儿钻空子,把她引导到一心一意学习的轨道上去。李德儒回复说,一定配合老婆大人。孙如兰的心情一下子就阳刚灿烂了,她自小就不记仇的,但她认准的目标她会朝着那个方向奋斗。
接下来的时间,孙如兰很少回江边的花苑了,李德儒也被她冷落了,她关心的是女儿的学习、填志愿。有人开玩笑,问李德儒是否戴绿帽子了,都没见他老婆回过家,他苦笑说如今孙如兰眼中只有女儿的学习。同事更直接,说你不寂寞吗?他自嘲地说,寂寞就自己排解,女儿的高考是大事。
与女儿闲聊,女儿喜欢本省的一所重点大学,她说本校有很多校友在那里学习,班上有好几位同学也打算填这所学校。填志愿前,孙如兰微信通知李德儒,要他配合说服女儿填沿海城市的大学。因为她听说那位学姐鼓励她儿子报考本省的大学,其中就有李鹊桥喜欢的那所大学。她心里较着劲儿,她要让女儿彻底忘掉学姐的儿子,走向更广阔的天地。虽然女儿没有与她儿子真正地恋爱,但青春年少的情感是人生最美好的,希望女儿把美好的情感留给值得她爱恋的人。
填志愿时,她建议女儿第二三志愿都填外省的,女儿毕竟年纪小,不懂她的心思,她哪知道妈妈是在间接地棒打鸳鸯?孙如兰知道距离能产生美,但也能把感情消失殆尽,如今是快节奏的社会,有快餐经济、快餐文化,相信感情也有快餐式的,过几年后只是风中的回忆。她就鼓励女儿认真地填了几所外省的学校,确保她稳稳地走出本省。
孙如兰和李德儒慎重地指导女儿填好志愿,并与女儿拉钩,说:“鹊桥呀,你和妈妈比赛,看谁保守秘密最久,不让任何人知道你填了哪几所学校。如果同学问起,你就敷衍几句,说填了本省的几所大学就行。”
李鹊桥翘起嘴巴说:“小瞧人呀!我嘴上会贴上封条,不让任何同学知道我所选的学校,到时给他们一个出其不意的结果。”
孙如兰立马夸奖道:“这就对了,女孩儿做事要稳重,不要事先透露考试成绩如何,不要吹嘘自己填报了哪所名校。万一没有如愿,免得招人笑话。”
李鹊桥觉得孙如兰说得有道理,去上学的时候对她说:“老妈放心,我守口如瓶,等收到录取通知书在宣布喜讯。”
孙如兰单位以往若需要派人去远离县城的乡下,她都会积极前往。如今遇到此类情况,她推诿说女儿要高考了,目前只待在县城。单位同事知道她家孩子正在备战高考,就主动请缨前往了。孙如兰当年被分回到本地工作,按部就班,朝九晚五,走着一眼都能看到的老路,因而很羡慕在外地打拼的同学。在平淡中度日,浑浑噩噩,她不想女儿走自己的老路,希望她在青春年华时出去闯闯。
“五一”过后,李德儒的母亲要来检查身体,孙如兰不近人情地对李德儒说:“你自己陪你妈,我和女儿在老房子,不要过来打扰女儿的学习。”
李德儒听了,心里不舒服,可为了女儿他妥协了,说:“好吧,我妈可很少吃到你这个儿媳妇儿做的饭菜呢。”
欣赏作者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诠释教育,为我们送上一篇为人父母值得回味的小说,让读者从文学的角度理解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气息。
小说语言朴素,叙事流畅,把情感寓于叙说之中,真实感人。感谢赐稿丁香,希望多多投稿,再创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