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谁会乘风破浪谁叹道阻且长(杂文) ————谁解2020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
今日高考,全国1071多万名考生走进考场、追寻梦想。
人生大考知几回?作为高考的过来人,今年有874万大学毕业生正在经历人生的另一场大考:就业。
今日一早,看到许多毕业生穿着学士服凹造型拍照留念,忍不住伫足细思,不知他们此去是乘风破浪还是道阻且长。
走进办公室,打开手机浏览几个工作群,发现自己生生错过了大领导昨晚十点的微信,最后一句是:“哪个单位就业率末位,将进行诫勉谈话。”底下一群人噤若寒蝉,统一回复“收到”二字,没一个表忠心放豪言的,可见今年就业有多难。
哪一年就业难也难不过今年。
首先是外部环境压力骤增。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暴雨洪水南方肆虐,经济形势低位徘徊等多种因素叠加,造成不少企业陷入生存发展困境,招聘需求大幅下降,让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不断扩大心理阴影面积。因为疫情,住宿、餐饮、旅游、娱乐、影院不仅失去过年这一最大商机,而且迟迟不能开门营业,开门营业也是门可罗雀,不少企业因此夭折,不知还有多少企业苦苦挣扎在死亡线上。自己都生死不明,怎么有能力给别人一线生机。经济的局部地区阴云密布造成发展机会萎缩,而其突出表现就是就业岗位收缩,这一大不幸让2020届毕业生遇了个正着。
其次是就业大军数值逐年上涨。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首次突破800万人,2019届高校毕业生834万人,今年再创新高值,达874万。一方面是外部就业机会大幅减少,一方面是内部竞争人数持续上升,这势必推高就业难度系数。同时,还有一个就业人数增量来自于历年存量,远的不说,就说2018届、2019届毕业生共1600多万,其中就有不少未就业或就业又失业的,也会加入今年的就业大军。
第三是就业招聘形式又增变数。“金三银四”的春招恰好遇到疫情,全国范围内的居家隔离、限行制度又给今年的就业招聘雪上加霜,有些用人单位没有及时调整招聘形式,有些用人单位对网络招聘、网络面试、网络签约认可度不高,有些毕业生不太适应网络面试等等。甚至还有可能卡在体检上,用人单位坚持应聘者在本地体检,毕业生因为疫情风险希望在居住地体检,这些细节都有可能影响就业成功率。
第四是就业期望值难降。高质量就业是每位毕业生及家庭的共同愿望,但好岗位只少不多,竞聘者只多不少,如果坚守“非好工作不就业”的观念,很容易错失良机。择业尤如择婚,坚持高标准没错,但如果外部形势瞬息万变,你仍然以不变应万变,很有可能成为“常剩将军”。
破解就业难题早有行动。一是研究生扩招。2020年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破记录地达到了340万,幸运的是今年2月底进行研究生大范围扩招,人数达18.9万人,使得今年研究生招生人数首度超过百万,达到114.1万。虽然这114.1万人中不只是应届毕业生,但毕竟应届占大多数,对于减缓就业压力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二是重启第二学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教育已在我国发展了30多年,但后来随着高校实行的第二学士学位多为双学士、辅修学士学位模式,第二学士学位逐渐停招,今年再度重启,而且只招应届本科毕业生,为的应该还是延缓当前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
读研、读第二学位之外,大多数毕业生青睐于考公务员、考事业编,但公务员和事业编都有定数,要大规模增加并不现实,每年的空岗也有定量。因此,真正的变数在企业,只有保企业才能稳就业,只有发展经济才能提升就业率,只有高质量发展才有高质量就业。同时,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相关指标在“自主创业”和“自由职业”两方面亮了,是因为自主创业的范围加入了开设网店,自由职业的范围加入了互联网营销工作者、公众号博主、电子竞技工作者。把“打游戏”归类为就业到底是转变就业观念还是给就业率注水,我想争议不会在短时间内消弭。
人生不是游戏,但人生的进阶类似游戏竞技,不仅需要不断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意志力,也需要培养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我们一路打怪升级,过了中考关,还有高考关,然后开始四至五年的大学修炼关,再冲向考研关或就业关,后面还有婚姻关、育儿关、升职关等一路等着我们。由此积累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还有用武之地,那就是陪着孩子们再在各个关卡温故知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