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春阴与流萤(随笔)
中国古诗文里衍生出了多少词语令人读之明媚璀璨笑靥开,而吾有幸觅得心头好,今日有幸,以鄙人之见,权且分享之,与诸君共赏。
一、春阴
颇喜春阴这个词,不仅有迎面而来春之馨香,亦有醉花阴之静好。
人道春阴多义,什么春阴是春季阴天,什么春季阴天中的阴气,春日时光,春日花林阴翳。而我呢,不论其具意,只愿概论春阴。我喜欢春日野悠柳荫下绿萍上,自在悠然仰望蓝色苍穹白色云朵,远处湖面水波荡漾,反射粼粼光彩,鸟啼数声在汀洲之外,艳日湖光间,春阴春英春意。
不只是我喜欢的,古往今来亦多人爱极。唐李商甫“柳带东风一向斜,春阴澹澹蔽人家”中的春阴是大蔽天下人家的送春和煦的。“推琴当酒度春阴,不解谋生只解吟。”郑谷这潇洒态度自由人生何其令人艳羡啊。还有多首春阴与酒的结合,“漠漠春阴酒半酣”及韩偓的《春阴独酌寄同年李郎中》。当然还有更多的“春阴”,只是暖好自然之地“郊野浮春阴”“玩此春阴色”“春阴初过海棠时”……
浅谈罢春阴便联想到花阴。允我说说这花阴吧。“花阴”于我眼中则是春阴的纵深,这一词更是从古诗词古典韵味之中走出来的,并长驻于人心。“花阴月,柳梢莺”“徘徊犹念众花阴”“仍是旧童子,相送出花阴”“花阴莎草长”“一醉卧花阴”……花阴之美自可窥得一鳞半爪。
有爱春阴的,自有不喜之人,说什么春阴阴郁让人压抑不得解脱,说什么追求春阴之人闲极无聊是荒废时日之人,我则不多指责,只说浮世难得清宁春阴。
末了赠大家一句“春阴垂野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二、林籁泉韵
近来尤为喜爱一个词“林籁泉韵”,这最初出处应该是刘勰《文心雕龙》的《原道》“至於林籟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鍠”。
单只看文之表意,便已觉何其美妙呀!树林寂静幽雅,清风徐来,林叶作响,声声俱是自然妙趣所在。而那泉石激流,叮咚或淙淙或泠泠,自都有一番别样雅致韵味。这是最初的字的本意,符合古人风骨的本意。
故而诗词之中也常见它们,或分散或集中。明代朱高炽“月下生林籁”,这则是与月的皎洁清冷相伴的,桂花下梧桐叶间那林籁似乎还有似有若无的香气暗暗送来。还有唐朝时候良心官员清逸诗人李频的“暑天宜野宅,天籁爽泠泠”,这句是在他著名诗篇《夏日过友人檀溪别业》之中的前二句,朴实之中带着清新精深,当然在这首诗中后面的“鹭栖依绿筱,鱼跃出清萍”是自我觉得更显其诗文风格,也是我所喜爱的诗句。
“风和林籁披襟久,月射溪光逐浪归。”这是宋代杨亿的诗句,这其中既有林籁也有泉韵,虽诗句没有那么出名,但全诗韵味还是一派悠然,且极符合苏子的评价“巧中犹有混成底意思,便巧得来不觉”。
岁去弦吐箭。时光流转,这个词也改变着,当它变为只形容天籁时,虽不如以往那般独具古典韵味,但亦有诸多不易言明的意味。
三、春树暮云
我最喜爱的唐诗人便是杜甫,在我初中还尚稚嫩的时候就写过关于他的文字,而此刻,我所要讲的“春树暮云”就是从他的诗词之中演化而来的。
从《春日忆李白》中诗曰“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得来的春树暮云,是寄托了无限仰慕和怀念之情的。这是杜甫别离李白之后在长安渭水北岸的春天里写下的诗句,通篇都是对李白的仰慕和思念,故而这“春天树”“日暮云”也带有了这样的色彩,随后的发展更为简单,春树暮云便成为了一个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词。
或许有不少人乍一看这个词,都会有误解,因为春树是生机勃勃的,暮云是绚丽多姿的,这两种都只是自然的描写之词,没能有更多的意思,虽说此词很美好,但是却远远不会有人联想到此词是用来描写对友人的思念。而只有真正的了解到这词的背景才能够真正了解到此词的意义。
我喜欢这个词,不仅因为这个词让思念和仰慕有了非同一般的表达,也因为这个词无论是看上去还是读起来都是极其的合我这个文青的胃口。因而,这个词总是无数次在脑海之中显现,虽我写作和现实中用得极少,但却仍然有着无限的羁绊,时刻记起。
前几日,忽的忆起当年的前辈江凤鸣,当年豆蔻年华的我与他在网上共话诗文,想起他的那一瞬间便想到这个词——春树暮云,诵起了春树暮云之句。
四、摛锦和雯华
初中看唐诗第一次与摛锦相遇,摛锦流霞自有一番别样瑰丽之色。那薄暮时分的天空是明丽动人的,是雄浑动魄的,遍是锦绣铺成。不说班固之赋不说元稹之诗,只看苏轼《沁园春》词“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摶摶”更有一番韵味,这流连于古雅之韵,化作天边彩云,是平仄韵味,亦是古文汉语韵味。
说到摛锦却猛然想到雯华,这也是一个与摛锦相近又有十足意味的词。不过这个词更多用于祥云之喻,也仍有一意为石纹。况且可能是个人有友为雯之故颇多好感。然实话说,自古雯华用之乃少矣,吾也只知元好问亦爱用雯华一词,诸如“十色雯华拥画梁”“剥裂雯华渍月秋”。
喜欢自是喜欢,花色华色,彩雯来。
五、流萤
“流萤”一词自古常用诗词“轻罗小扇扑流萤”“闲依露井,笑扑流萤”“引流萤”,杜牧周邦彦柳永马致远,细细数来竟难以言尽。乃至近现代亦有诸多流萤文章,比如“特别有趣的是,黑夜,有一点点流萤在草丛穿飞”。凡此种种,“流萤”之美,即是自然与其他诸多因素结合之美。
通常,流萤初现为夏时夜晚,及至秋里未到寒冬便无踪影,这流动的萤火,星星点点总易予人诸多遐思,或是夏日宁谧幽静,大山澄净,或是夏日秋日百无聊赖,或是夏日童年幻想乡村幻想,或是忧伤静谧的故事。
而当下的时代,与流萤的相遇是极其不易的,尤其是生活在闹市中而无一片足够大的密林供流萤栖息。很庆幸,今秋里的夜晚我见到了流萤,在阳逻校区的荒芜草原之中,那么星星点点,上下游动飞舞,恍若最轻灵的精灵。
又恰好是前些日子,在《国家地理》杂志看到关于萤火虫专题,我心疼痛,因为,在环境日益恶化的当下,人却因为所谓浪漫徒惹一群又一群的精灵逝去,而从未想过浪漫背后的生命之殇。
流萤,流萤,在阳逻十月夜风抚枯萎草丛时流连,流连夏秋须臾岁。
六、桐庐
我喜欢桐庐,是近来极爱的,甚至以往的静芯、雪殿等不堪回首的笔名都换作了桐庐暮雪。
此桐庐当然不是那个众人晓得的桐庐县,当然我本来也是不知,后来因为自己的笔名更改之后亦发现桐庐乃好地方,江南富春江流过的县城,山水皆是钟毓灵秀。享有诸多佳誉,如画城、莲城。不仅如此,桐庐人更是吴侬软语动人心扉的。北宋名臣范仲淹知睦州时感慨于这片土地的奇山异水,赞之为“潇洒桐庐”,并写下了传世名篇《潇洒桐庐郡·十咏》。余最爱“潇洒桐庐郡,家家竹隐泉。令人思杜牧,无处不潺湲”。也可能这正是我喜欢桐庐名字一般,竹树环绕,清泉流动,自然趣味当下时代自难得,故而更为向往那江南桐庐。
我所言的桐庐,只是有高且直的梧桐树的庭院罢了,旧年多说庐为屋。在现代生活时候,享受现代化一切便利之外时,还仍旧有许多时候有那种古情结。总会觉得居住之所即使就是一茅草堂也可,鼻翼茅草自然芳香,虽有“床头屋漏无干处”的烦恼,但确实有一种与自然良好亲密接触的机会。待得年年桐花飞满天时,又是与暗香浮动的黄昏相依,相依在草木清明色中。不论天抹微云,不论“漏断人初静”,不论“肠断不忍扫”,只是昏黄与素色相溶的天中,呈送万世清乐。
“楼前桐叶,散作一庐清怡,待薄暮,雪落纷纷,煮酒话苍茫浮生”此乃我之愿也,此生能居此桐庐之中,虽是清贫,却难抹去自在清幽。现下有许多文艺街文艺苑,闹市之中取得一隅之寂静,我喜爱,虽于俗世,但多少有一番陶渊明的心境“心远地自偏”,和俗世相连又相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