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难忘北京这一天(散文)
一
有时一件别人看似平常的事情,对自己却始终难以忘怀。
作为一个来北京的外地人,我经历了二次疫情。2020年6月24日,确是我难忘的一天。我记住了这个日子,我给这个日子刻下一个记号。
这天在北京网上预约核酸检测准备工作。
我6月5日正常驻京值班,6月11日北京新发地蔬菜批发市场,出现新一轮疫情,全北京城立即启动疫情防控机制,抗疫防控战的“枪声”正式打响,京城上下刚刚扑灭不久的疫情之火,又熊熊燃烧起来。作为驻京的我们这一外地群体,在疫情方面,已经深入融合进“抗疫”行动中。按照北京政府的统一部署,认真做好自身防控,自觉接受体温检测,切实做好自我隔离。义不容辞。老家单位领导看了我的微信汇报,发来四个字。是命令,也是对我们的信任。
疫情防控以来,我最为关心的就是电视新闻关于疫情方面的报道了。北京市政府的每一次疫情发布会,都要认真听,看有什么最新动态和进展。北京的疫情防控,科学而严谨,措施是得力的,成效是显著的。政策措施每天都有新的调整和变化,这也是我关注的重点。
几天来,疫情防控,从开始的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扩大到“应捡尽捡”。疫情防控等级在一些区域开始提升,交通部门也开始采取部分交通管制,离京人员开始限制出行。根据北京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最新要求:外地非中高疫情风险区人员,确需离京的,可以网上预约有核酸检测资质的医院,进行核酸检测,持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可购票离京。
下一步该怎么办?按正常驻京,7月5日就是离京的日子。目前外地人网上预约离京的很多。从网上搜了一下,离我最近的医院就是博爱医院,网上预约比较复杂,不妨明天先到博爱去咨询一下,再做最后决定采取何种方式进行核酸检测。目的就是争取回家前先拿到7日内核酸阴性证明——一张别样的通行证。
二
医院有“博爱”二字,心里就充满了温暖。早上8点半,戴上口罩,骑自行车去医院,大约10几分钟路程。路上遇见的人,都一律地戴着口罩。路边的店铺门头,照常营业,人们都有序间隔排队购物。实际上,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慌,除了戴口罩,几乎与平常没啥两样,熟悉的人们都互相打着招呼致意,所有的问候都在一个手势里。虽然与新发地有关的菜市场全部关闭,但由于北京市政府的全力协调,外地蔬菜还是源源不断地进入北京,而且品种繁多,物价稳定。老百姓还是感谢政府部门贴心关怀的。楼下社区的老人们不无兴奋地互相聊着:虽然是非常时期,菜一点不缺,也不涨价,不用抢。
博爱医院主门关着,只开着两侧的小门。东门沿人行道有序排着几十人,都戴着口罩,一打听,这是当地居民统一预约来做核酸检测的,门卫保安和戴红袖章的志愿者,都尽心尽力进行热情周到的服务。西门口桌子旁有一个身穿白大褂的全副武装的女同志严阵以待,这是个临时咨询台。女同志首先给我量了体温,热情地问我有什么需要咨询的。我把想要预约做核酸检测的事说了一遍,女同志答复我:“医院已委托114查号台,请直接与114联系预约,为了您的安全,医院不直接接受预约,请谅解。”暖人的话语,让我很受感动,看出来女同志疫情防控工作的身心疲惫,但我临走时还是热情有加:请慢走,安全第一。我十分感激地说声“谢谢”。我虽然“白”来一趟,但心情是愉快的,看出来,疫情期间医护人员表现出的大爱,是细腻的,是带着温度的。博爱医院,名副其实啊,我想。
回住处赶紧手机与114联系,一阵忙音占线,最后接到人工服务台的热心答复:“您好!请打开您的微信搜索页面,输入“京医通”公众号进行关注,按照公众号指示程序,便可预约成功。谢谢!”真是,良言一句三春暖,热心的服务,让我顿觉一身轻松,我很快关注成功“京医通”公众号。
按照公众号程序指引,从手机屏上出现了18家可预约的医院,其中有博爱医院,但博爱医院已经预约到下月初,对于按时离京的我来说,时间已经不允许。最后我选择了积水潭医院。按“京医通”公众号指引,输入本人基本信息及电话号码后,屏上出现一栏:请输入医通卡号。我不知卡号。咨询得知,凡外地驻京人员,网上预约医院门诊,需到在京医院窗口办理联网“医通卡”。我中断网上预约,首要任务是先去办理医通卡。
我首先想到的是离住处只有一里之遥的“中康医院”。心想,事不宜迟,必须抓紧预约,争取拿到7月5号回家的7天以内的核酸证明。一路小跑赶到医院。虽说平时经常如果该医院,但还真不知道是个民办医院,经咨询,这里不是联网医院,无法办理医通卡。但这里的医护人员还是按规定为我量了体温。并且告知我,可以去附近的东城区第一人民医院去看看,或许那里能办理。虽然没有办成,我还是打心里感谢工作人员的热诚。
口罩外,看见的是嘴唇的蠕动,有时候听不清,可眼睛里的善意一点不少。我感激地点头。
三
时间对我来说刻不容缓。网上预约,每天都有离京人员排队。时间刚过10点。东城医院我是知道的,离中康不远,步行15分钟路程可达。
这是个临街的四层楼医院,门口站满了长龙似地排队就诊的人员,保安医护工作人员,各就各位,忙碌而有条不紊地为前来就诊的人员服务。在就诊排队的人员中,有一对年老的夫妇,住拐杖的丈夫,搀扶着身体虚弱的老伴,前面还有很多人排着队,虽然都戴着口罩,但完全可以想象的出,两位老人在艰难地支撑着,跟着缓缓慢行的队伍,挪着沉重的脚步,亦步亦趋。这时站在两位老人前面的一个年轻姑娘,回身主动把两位老人让位于前,并且很有礼貌的说:“老大爷,您老二位上前面来吧!”女孩站在了老人身后。也许是女孩的声音惊动了排队的所有人,也许是女孩的行为感动了周围的人,就像是得到统一指令一样,排队的人员依次为这对老人让位,“开绿灯”,医务工作人员也及时给老人量了体温,进入门诊就医。我为女孩的助人为乐的精神所感动,为这些主动让位的好心人而感动,为医护工作者的爱老敬业的精神所感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传统美德,又一次在这里再现。
通过分流量体温,我也顺利进入门诊咨询台,经询问,这家医院是区级医院,暂时没有联网,也无法办理医通卡。但工作人员,告诉我去在京的市立医院办理,而且还热情的告诉我,去最近的同仁医院,带着身份证,去窗口可以免费办理。虽然有时“白”来一趟,但我却收获了人间大爱给我的感动和医护人员的医德和热情。
已接近中午11点,我选择一鼓作气,立即打的去同仁。站在东城医院门口,望着眼前永定门外大街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车辆,正在准备滴滴叫车时,突然一辆出租车停在跟前,师傅很有礼貌地说:“你好,需要打的么?”我边点头,边上了车,并告知司机师傅去同仁医院。司机是个很健谈的人,他说:“去做核酸检测吧?”“你怎么知道?”我说。“我打眼一看便知,因为这几天出门搭车的大部分是核酸检测的,咱们北京市政府是一流的,疫情发生后,很快启动了疫情防控,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这在国外,特别是美国是根本做不到的。”司机师傅的话我十分认同。司机师傅说,政府已经专门为出租司机做了核酸检测,可以放心开车,正常运转。我说:“你们司机很辛苦。”“我们再辛苦,也不如我们的白衣天使辛苦。”7公里的路程,很快到达,司机师傅还客气地祝我平安。我忽然发现,今天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可爱,言谈如此暖心。疫情期间,爱心满满,我多跑点路,听这么温暖的心声,真值得了。
刚到同仁医院,房主打电话说,社区正在摸排组织外地人员近日免费做核酸检测,当我打听到在社区做核算检测,在时间上有些晚,可能影响正常回家,我还是婉言谢绝了房主的一片诚意。我说正准备在医院预约检测。房主说,无论在哪里做核酸检测,为确保安全,都要遵守规定。我想,作为一个外地驻京工作者,社区没有忘记我们,北京没有忘记我们。
同仁医院,门口保安林立,防控措施严密,大门守得严严的,一切严格按照防控要求进入医院。间隔距离排队,一一体温检测进入,大约排队15分钟才进入门诊大厅。窗口排队的人员并不多,10几分钟就很顺利地办理了“医通卡”。
等我打的回到住处已是中午12点半了。
四
我已经忘记吃饭,回到房间,第一个任务,就是网上预约。打开手机“京医通”公众号,按照提示,输入“核酸检测”发送,手机屏出现预约信息填报事项。当屏上出现“医通卡”预留手机号码错误时,我的头“嗡”地一下,仿佛膨胀起来,明明预约的手机号是“183”打头的,怎么成了“163”,这是我办理“医通卡”,在窗口密码器输手机号码时,出现失误。网上预约不能进行,必须回办卡医院变更预留手机号,才能重新预约。
要想预约成功,必须变更医通卡手机号。没有别的办法,必须抓紧再去一趟同仁医院。这时,我突然有了一种大胆的想法和灵感,能否不去医院,就能把预留手机号码变更过来?安保自己,少与公众接触,就是以实际行动抗疫。我试着给同仁医院服务台打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同志,我把变更预留电话的原因,如实说了一遍。没想到女同志很客气地说:因为是疫情期间,特事特办,请把您的身份证号和预留的准确电话号码说一遍,以便与窗口协调解决。不到几分钟的时间,奇迹出现了,变更成功。我很快打开“京医通”公众号,不到十分钟就网上预约核酸检测成功。预约医院,积水潭医院。预约时间6月30日下午3点至4点。三天后出结果,也就是7月3日。这样离坐车回家的7月5日还有两天。正是医院非常时期的特事特办,让我成功预约。医院为外地就诊人员的人文关怀,又一次让我感动。博爱医院奉献“爱”,同仁医院对外地人也是一视“同仁”啊!
为了网上预约核酸检测,花大半天时间来回跑了几个医院。无论在医院,还是在路上,疫情期间遇到的都是温暖和爱心。国民素质,这个词很大,但此时我想到了,有了解释。听令守纪,全力配合,已经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虽然身体有些疲惫,但心里却是甜甜的,暖暖的。我深切感到,北京,也是我们外地人的家。
单位领导知道我今天是在“跑检”,电话问我“怎么样”?我便概括叙述,话还是多了。领导说,感动是过程中的,是你的;我就是要结果。一个人,无论在哪里,都有家有亲人在身边的感觉。我眼圈跑泪了。我告诉领导,结果是眼睛湿润了。他琢磨半天说,风沙大?我说,不是,是到处遇到感动。
女儿打电话问我办理得怎么样?我说就像跑龙套。女儿是电影导演,她听了说,一天给多少钱?说完哈哈大笑道:“爸,今天的运动量足够,你得感谢这个机会。”是啊,在京城的舞台上跑了一天的龙套,不是主角,可一点不比主角省事。我遇到了主角的待遇。
女儿抓住了教育我的机会。她还在说,京城这么大,我们都是一分子,知道爸爸的辛苦,却也让女儿放心。
“6.24”,虽然是个平常的日子,对我而言却是难忘的。
原创2020年6月24日,2020年7月14日首发江山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