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精神的传承者(随笔) ——重读《老人与海》
《老人与海》人生的奋斗者,命运的抗争者,精神的传承者。
同命运抗争的人,不会在意结果如何。因为他们在对抗命运的过程中领悟到了更为重要的东西。是一种名为奋斗的人生,以及传承。
——题记
在这个全国上下一心抗击疫情,我们都响应号召居家不出的日子里,那天是寒流袭来风雪欲来的傍晚,我闲来无事。透过窗户不经意间看到小区里景观池水面漂着一个孤零零的纸船,在平静的水面中漂行,不由得一阵出神,想起如今的国家、社会及每个个体的人生经历也就像这小小纸船,虽漂过了命运初始的风和日丽,从没经历过大风大浪,终日徜徉在一池清水,只是这样平淡得不能再平淡了。
然而,如今这样突如其来的寒风,凌厉地从窗子的缝隙里呜呜呼啸,再看向水面的纸船,现在也已是风雨飘摇之势。毕竟也只是纸船,在无助的摇摇晃晃里终于倾倒、浸透,化身为一张纸片,浮在这水纹叠叠的小小水池中。我略带着伤感离开窗台,来到卧室,躺在床上毫无目的的翻看手机,各个媒体新闻都是一个指向—--新冠肺炎疫情,我深深地为那些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们敬佩,也为处于疫情震中的武汉同胞们揪心,更也为这未知的前方而担忧….
目光离开手机却无意间瞟向一旁,有本蓝色封面的书籍,吸引我的注意,书上画着一艘白色的小船,一位老人面向着我,身后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我不禁想起那只命运波折的纸船,饶有兴趣的取下那本《老人与海》。
灰尘沾染封面,却依然掩盖不了这熟悉的名字。打开封面,映入眼帘的是海明威那温柔的大叔形象,岁月流逝的伤疤深深镌刻在他的脸上,想起他竟以自杀作为最后的作品,很难想象这本激励无数青年奋斗的书籍,他的作者竟是以自杀而背离自己曾经那般坚强的模样。看样子,他最终还是活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了。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印在首页的这句话现在看起来却是无比的残酷,一个真正的巨人被生活击倒,弥留之际,留下的,却是在生活中成为许多彷徨青年的精神支柱,可见现实所导演的悲剧,往往比假想更为荒诞。
想想曾经印象中的老人与海,坚强的老渔夫圣地亚哥却似乎被厄运缠身,八十四天出海却一无所获。而在第八十五天出海,在追猎一条大马林鱼时所发生关乎人类坚忍精神的种种事迹。最终老人耗尽了力气,将马林鱼捕获,却在回归的途中遭遇了鲨鱼,马林鱼被啃食殆尽,老人也没有力气反抗,只能任由鲨鱼为非作歹,而最终回归的老人并没有放弃,只是在准备下一次捕猎。
算得上是悲剧,而圣地亚哥的精神感动了许多人,甚至成为了许多青年学的习榜样。不同的是,现在的我再次翻阅这本书,同样的情节却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想法。也许是有所经历,岁月的洗礼让我们懂得了换个角度去看事情;懂得了事情不仅仅只有对与错;也明白了,身为命运的抗争者,大可不必在意自己结局,更重要的是去肯定自己奋斗的一生和对这种精神的传承。
就如海伦凯勒一般,与命运斗争一生的她,最终也没能从命运手中夺走本属于自己的光明,却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比光明更加炙热的东西——人一生的奋斗,又用自己的经历写下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去唤醒世人们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但是,海明威的后半生像是给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与其说他像是一个可怜的老人,倒不如说是一个彷徨犹豫的孩子,为了祖国,却没有回报;为了作品,却得不到作品的回应。他的自杀更像是老人与海的真实续写,因为并不是每一部作品的结局都会是我们幻想的那般美好,残酷且荒谬的社会让本该相信美好的海明威失去了活着的动力。他抛弃了与自己相处六十多年却在最后背叛自己的生活,选择短暂陪伴12年的猎枪,用最炙热的子弹结束了自己奋斗的一生。也结束了圣地亚哥斗争的一生。
看完小说后,已是夜深了,可是我一点睡意都没有,思绪更加驱散我的怠倦。我依然不解,风雨飘摇中的人过于脆弱,奋斗与不屈在对抗命运的征途中显得格外渺小,那么为什么……
“叮咚”,是手机推送消息的铃声,我习惯性的打开手机,看着手机上时不时就被刷满屏的疫情消息。无数专家投身研究;无数医生扑在一线,无数护士照顾、看护病人;无数的志愿者在奉献自己……
也许我的问题有了答案。那就是对顽强、奋斗、不屈精神的传承……
于是,我去找了一张纸……
第二天,漫天的雪花纷纷扬扬的从灰彤色的天空撒下,窗外的世界一片纯白。靠近窗前,看向那个又回归平静的覆盖着一层薄雪的水面。有一张能够看出轮廓的纸船早已破烂不堪,散落在水面上。
也许本该如此,但,也不该如此。
我走到窗台,将自己叠好的纸船放在上面,侧面看过去,它的轮廓与外面白色的空间和谐融为一体,期待着风雪之后带着我的期望漂向远方……
老人与海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向奋斗在一线的抗疫战士们致敬,祝愿患者们早日康复。
武汉加油!中国加油!世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