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浪花】与机井有关的故事(散文)
搬到新居,大哥喜欢垦荒种园,可这几天很不悦,我问为什么。大哥有些无奈地说,就是水不太方便,只能去二里开外的旧村废弃的机井,用三轮带水桶去拉水。而且,大哥忧心忡忡地说,这个废弃的机井,说不定哪天就会填平,因为村子里所有的机井,都在开发区规划范围内。到时,只能再想别的法子取水浇地了。大哥曾经跟我说,他特别喜欢那种“上上下下”的感觉,我笑他找到了坐电梯的美妙。
想到旧村子里即将消失的机井,我也有些不舍,可以说每眼机井都装满了故事。
一
村北头有个机井的名字比较特殊,叫“氓流井”。为什么这样称呼,大概是源于一批特殊的挖井人,劳改犯。那时我刚刚记事,住在村北头的我,和小伙伴们到村头玩耍时,发现了很多抗着镐锨排着队,喊着号子来这里干活的光头男人。听大人说,这是一伙劳改流氓犯,来村里挖机井的。出于好奇,我和胡同的伙伴们去附近围观看热闹。后来人们习惯把这井称作“氓流井”。不过,这个名字的确有警示意义,大人们常训诫年轻人学好,别学那些扛着镐头挖“流氓井”的人。
我亲自见证了这个井的原始开挖,这个井直径大概50米,深20米,是村子里所有机井中最大的一个露天井,因为深才叫“井”,其实很像一个平塘。虽建在村子里,但它不属于村人使用。井建成后,最早使用的是“五七干校”的人。干校就坐落在机井以东不远处。这井水就是干校的饮水井,通过水泵把水源源不断地送过去。
小时候,曾经跟着父亲进去过几次,是用围墙圈起来的很大的院子,里面是一排排的黄墙红瓦的平房,每排房子的前后,是一行行的大柳树,里面大都是规规矩矩的大人。我曾耳闻,说要用水洗他们的旧思想,改造成干净的人,这话当然是演绎,带着曾经的革命色彩。那里的人都在改造,有时候也遛达出院子,我们以异样的眼光看着他们,其中一个瘦弱的中年人,很和蔼,曾经与我们孩子在一起说笑话,将孙悟空的故事,讲了几次,再未看到他。我们都认为他也像孙悟空那样腾云驾雾走了。其实,在我们孩子眼里实在看不出他们和村子的大人们有什么不同,可能就是南腔北调,说话有些不一样。我们在围墙外曾经议论过,结论是:他们在疗养。为什么面皮都白白净净的,答案只能是那样的。我甚至有了这样的想法,能不能让他们轮流给我们小学的孩子们上上课。
沉重的思考挡不住我们的欢乐。这座井有一圈高出人头的围墙,井北侧是两间配电机房,平时每人,只有抽水时才有人来。这给我们附近的孩子们带来了方便。每逢夏季,天热的时候,伙伴们都会爬墙到井里洗澡。井里的野生鱼很多,主要是鲫鱼,鲶鱼和白条,平时井里断不了垂钓的人,我也是一个经常凑热闹钓鱼之人。
记得有一年大旱,机井里的水几乎干枯,满井底的鱼纷纷乱蹦,我们附近的人发现后,都带着网子笊篱水桶下井捞鱼,我和大哥捞了满满一水桶鱼,虽然满身的紫泥,心里都乐开了花。
这座井换了一茬又一茬的主人。从“五七干校”到七十年代的化工机械厂、电池厂,到八十年代的劳改队,九十年代的驾考中心,到新世纪后的泰山奇石市场。在三年前的城市规划,旧村拆迁,这座记载着历史风云的大院和这座“氓流井”,最终封了它的口。
古人说,“感物念乡井”,井是故乡的标志,故乡在巨变,井也在变,时代的脚步总是越来越充满美感。可以说,这让我有了写满时光符号的现实版的书,尽管只是罗列出章节,但连贯起来就是历史,我也因此养成了联系看问题的历史观。老师曾经表扬我历史学得比较好,可能与这段机井的变迁史解读有关吧。
二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还有好多机井遍布村子周围的田间地头。
这些机井大都是解放后,在农村土地由私有制逐步过度到集体所有的进程中陆续凿成的。
每眼机井都有村人约定俗称的名字。它们分别是南河井,西河井,八亩地井,东河沟子井,九队井,北窑井。这些井的规模大小都几乎一样,直径和深度大约都在十来米,比起“氓流井”要小很多。
除了东河沟子机井外,都设有配电房,房子里安放水泵,由村里的电工管理维修和使用。大哥初中毕业后,曾经一度在村里任过几年电工。
机井的最大功能就是水利灌溉。特别春夏两季是农忙用水的高峰。立春后返青的麦苗需要灌溉,春秋两季玉米、高粱、谷子都要定时浇灌。浇地时,电工日夜上岗,开启水,生产大队就按照每个生产小队浇地的需要,合理安排有序进行。整个田野里都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机井里的水,仿佛是一条流动的龙,顺着弯弯曲曲的水渠窜入庄稼地里。我们孩子常常喜欢将耳朵贴在地表,听水在渠道远流的声音,仿佛是夜行人疾走,也是一曲隐约的音乐。
有时候,我们小孩子和电工搞好关系,电工就打开龙头嘴,让我们洗上清凉澡,有时候冻得牙碰牙,也还是忍着,得感谢电工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和恩遇。
还有两眼机井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是九队井和东河沟子井。
三
九队井,顾名思义,就是第九生产队的机井。除了“氓流井”就是这眼井离家最近,在村子的东北角,离家有二百来米,也是我去的最勤的地方。
那年夏天,中午放学,约着几个我们刚上小学三年级的同学到九队井里去洗澡,同去的,其中有一个叫明的,身体有些残疾,双脚被火车轧去,残留部分像馍似的,人称“馍馍脚”,一只手轻些,被轧成“胡塔饼子”状,只有一只左手完好。他是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洗澡的除我们几个外,还有大年级的几个学生。当我们在水里洗澡玩得尽兴时,发现在井边看我们洗澡的明,也扒光了衣服,赤条条,沿机井的石条台阶下到接近水面的地方,坐在石条上,用那两只“馍馍脚”搅动着水,用“胡塔饼子”手和那只好手,轮番往身上淋水。并以羡慕的眼光,看着水中嬉闹的我们。
我一时兴起,游到明跟前时说:“下来游会儿吧,我教你。”“不行,不敢!”他推辞着。我继续怂恿他,也是我的真诚感动了他,他胆怯地下了水。我扶着他,离开了石阶,开始还扑棱着两腿,浮在水面,随着身子渐进机井中央,好像漂浮的腿不听使唤,开始朝下坠。不意间,明惊恐地用双臂搂住我的脖子,同时双腿拼命往下沉。我也慌了神,使尽全力用双手挣脱,无济于事,在一阵手拽脚踢的挣扎中,我俩同时下沉。不知喝了多少水,其他人以为是打水仗闹着玩呢,都在水里像挣头鸭子,看着热闹,嬉笑着。
也许命该不死,正在我俩无望地挣扎着时,眼疾手快的外号叫“板筋”的大年级学生亭,一下子扑过来,连同其他的看出事来的大同学,全游过来,一同用力把我和明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
也许明早已忘却那段惊险,比我大几岁的“板筋”亭多年后还记得这件事,嘲弄我勇敢无畏。我心里永远感激他的救命之恩,同时,我也一直为几乎命丧黄泉的明心存内疚和不安。
九队井既是我几乎走向死神的魔井,又是我起死回生的圣井,让我终生念念不忘。少年不知水深浅,自觉一身水性,哪知玩水就是玩命啊。这件事后来被老师知道了,便拿我们俩做反面典型,对所有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我幸灾乐祸,还打抱不平,给“板筋”亭申请“救人小英雄”的称号,被老师批了一顿。老师的理由就是一起洗澡不算路见不平,后来算功过对等,不予追究。
不过,老师还是肯定了我,说,懂得“见义勇为”,那就是长大了,在“板筋”亭所在的班级可以表扬,但对于我的“不知深浅”的莽撞行为必须严厉批评。
四
上小学五年级的夏天,与班里的所有男同学课后偷偷去离学校最近的东河沟机井洗澡。学校的安全条约第一条,就是严禁学生到深水洗澡。一旦发现就会严肃处理,那时农村每年都有小学生因洗澡而溺水身亡的事。
某天中午,班里最后一节是体育课,天气炎热,一节课下来浑身是汗,像个泥鳅似的。下课后,当时任班长的我和副班长军秘密商量,让班里的所有男生,放学后到离学校三里之遥的“东河沟子”去洗澡,这一提议很快得到全体男生赞同,放学后先各自回家仓促吃些东西,再分头悄没声息地前往目的地。
东河沟子是一个很隐蔽的南北河流,里面水草遍布,河沟两侧是很高的土坡,坡的上下长满了紫槐条子和其他树木,密不透风,与河沟一水相连的便是一个直径十米宽的机井,名东河沟井。井面与河沟水面持平,最适合洗澡。大伙将衣裤扒个精光,哧溜溜地扎入水中,就像水煮的饺子,在水中上下翻滚浮沉。
不曾想,我们偷偷洗澡的事,还是被四年级的一个赵姓班长趴在紫槐棵子的隐蔽处窥到了,并立即报告了学校。洗澡的快乐,早已把下午上课的时间丢到九霄云外了。等洗完澡,穿好裤子,陆续到教室时,上课铃早已响了多时。二十多个同学一个接着一个地进教室时,都会喊一声嘹亮的“报告”。站在讲台上怒气冲天的女班主任,一个接着一个地扭着耳朵,揪到讲台上排列成三排。从班长副班长一个个问下去:“干么去来,都迟到了?!”我们事先统一了口径,都矢口否认。老师脸色气得发紫,哆嗦着说:“都给我伸出手来!”老师已经无法控制情绪了,转身要找“武器”,可只有粉笔豆,她无奈地跺着脚,我们也不知她说了什么。我们接受着她的暴风骤雨,的确也吓坏了我们。事后老师还告诉了我们的家长,更少不了一顿训诫,有的甚至还挨了棍子。
知道露馅了,因为农村娃子都知道,只要洗了澡晒干身子,用手往身上一划,一下子就看出是进过水的,白花花的横杠子,就是违反纪律的铁证,无法辩解。我和副班长是罪魁祸首,老师就像提着小鸡一样找到了我们各自的家长,说是去机井洗澡违反校规被开除了,家长只能接受了学校的决定。
过了些日子,我与军又回到了学校。这件极不光彩的“洗澡丑闻”,让我终身难忘。曾经一直对我很关心的女班主任,早已去世。东河沟子洗澡事件,我始终欠敬爱的老师一句话“对不起!”记得母亲训我的时候说,要是母亲在场,一定要去柴火垛弄跟棍子给老师,要打个皮开肉绽。可我知道,我的那位女班主任,就是找到了武器,也一定是在半空中耍一耍,不会动真格的。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对老家人来说,机井已成为历史的记忆。大哥开荒种地,所取水的那眼机井就是西河井,这眼井也会随着正在进行的旅游经济开发,面临着消失。
大哥嫌机井太远,也担心机井被封填,打算在开荒的园地附近打一眼小型机井,我告诉大哥,地下水是国家的资源,不允许随便开采。大哥无奈,说,我在地上画一眼井吧。大哥对机井很有感情,我记忆里装满了机井的故事,各怀心思吧。
生命是水做的,但水也是生命的威胁。善水者爱水,而不欺水。我记住了这条法则。一句话是“上善若水”,我想,水是善的,水教会我很多,一个懵懂的少年,与水相亲相近,遇到了危险,更多的是受到了水的滋养,还有那些与机井水有关的人,都让我感受到了水之性。
水做的一本教科书,我就在教科书的书页里,嬉闹,游泳。
原创2020年5月30日,2020年7月18日首发江山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