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枫】上班第一天(散文)
一
每一个参加工作的人,都有上班的第一天。
每一个第一天上班的人,都有一个同样的心情:激动、好奇和欣喜。
我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走进了铁路,走进了编组场,开始了我的第一天上班。
记得非常清楚,三十五年前的那个冬季,一个寒风刺骨、天气阴沉的下午,我们一群近八十名的男女新工,端坐在一个大会议室内,等待着决定命运的那一刻。
对于来自农村的我,铁路是一个看似熟悉实则陌生的话题。要不是为期一周时间的集中理论学习和安全知识培训,对铁路的认知度,永远只停留在两条钢轨和一列长长的火车层面上,而对其内部的系统分工和一个个听都未曾听说过的工种名称,就更是前所未闻。
幸亏经过这短暂的岗前培训,让我知道了铁路安全方面的许多知识:什么“十严禁”和“十不准”,什么过平交道要“一站二看三通过”,什么“红黄蓝白绿”各色信号灯就是火车的眼睛,什么两根钢轨之间的距离为1.435米;知道了车机供电辆工五大系统的主要工种:什么电务系统的信号工、通信工、电报员,什么工务系统的巡道工、扳道工、隧道看守工,什么供电系统的配电工、监测工、接触网工,什么车辆系统的列检员、红外线检测员,什么车务系统的站务员、调度员、货运员,什么机务系统的司机、副司机、检修工等等……
也正是这短暂的培训,让我在近八十人的考试中名列前三。按照领导的说法,考试成绩在前三名的新工,不但能留在市区,而且是市区内最好的班组。
我就像一个金榜题名的高考生,在急切地等待着那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
当领导那充满激情洋溢地宣布爆发出热烈掌声的时候,我高兴得差点跳了起来。我被分配到市区东站的驼峰编组场,全称是驼峰雷达半自动工区。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这么高科技的班组名称,就像我第一次听到考试成绩被众多的新工啧啧称赞一样,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任思绪的画笔一千次地在脑海里挥洒:一会儿是电影里追踪敌机的雷达扫描器,一会儿又是书本上见过的雷达天线。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并操作如此高科技的雷达半自动设备,不要说人人羡慕,就连我自己也感到光荣和自豪。
冬日的风是寒冷的,天空飘洒着星星点点的榛子雪,可我一点也不觉得冷,浑身如火炭般炙热。
我的心像插上了翅膀,早已飞到了上班的地方。
二
半个小时的路程,是在车间主任的引领下,沿着铁路股道步行来到了驼峰编组场。
站在编组场北边的四层新楼上,看着足有二百多亩大的编组场,我的心又一次地被震撼了。那东高西低的独特地形,多像骆驼背上的一座山峰,缓慢而下;那由少及多的股道数量,多像东西横卧的一棵大树,越是末梢,枝杈越多;那顺势而下的溜放车辆,多像一滴滴鲜红的血液,源源不断地流向如树杈般的股道脉管……
也许是我的好奇心感染了工区的师傅们吧!就在我们不断发出啧啧赞叹的时候,工长详细地介绍了驼峰编组场的基本情况。
所谓驼峰编组场,就是对南来北往的货车车辆通过拆解组合,编成一列列新的货车,再运往不同的方向。
每次编组时,由蒸汽机车把一列长长的货车从编组场拉至峰顶,按照计划,车站值班员排好通往不同的股道径路,再由蒸汽机车倒推着一列列货车向下溜放。摘钩后的车辆如一匹匹脱缰的野马,沿着二十五度的斜坡直冲而下。看似快慢不一,曲里拐弯,实则先快后慢,排列有序。它们在第一制动位、第二制动位和第三制动位的强力制动下,又如一匹匹被驯服的战马,沿着各自的跑道,平稳前行,准确地和停靠在前面的车辆对接。等这些车辆在各自的股道上一一对接完毕,一列新的货车编组就算完成,时刻等待着开出的命令。
南来北往的一列列货车,就是在这样的拆解编组中,完成了它们的排列组合,又一列列地发往全国各地,实现着它们的历史使命。
看着这云雾缭绕、宽阔旷远、场面宏大的编组场,数着这如琴弦般的二十四股道,听着这隆隆作响的油压制动声,我像一个身处激烈战场的英勇指挥官,一种从未有过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就是我即将工作的地方,一个承担着车辆溜放过程中第三制动设备的维修和养护任务的神秘所在。
三
随着工长的讲解,我们来到了编组现场雷达半自动设备旁边。令我惊讶的是,那个曾在脑海里无数次描绘的雷达测速器,原来是一个个长宽高约二百八十、五十、三十公分的长方体铁盒,等距离地横卧在每组油压制动轨前方五米处的股道内。
怪不得从楼上到楼下,从室内到室外,我没有发现想象中的雷达测速器,原来就是这么个毫不起眼的铁盒子,竟让我激动了几天几夜没有睡好。我像一个被蒙蔽的小学生一样,心情一下子失落到了极点。初来乍到的那种心灵震撼,随着阴沉的天气和阵阵寒风烟消云散。
见我如此的情绪低落,工长生气地训道:“咋,不是你想象的样子?”他看了看每股道新安装的雷达测速器,声音提高了许多:“这可是目前编组场上最先进的新设备,你以为就那么容易学会?”
我本是个自尊心很强的人,一直在努力把所有的事情做好。而此刻面对工长的训斥,虽然心里极不服气,但嘴上却一句话也不敢反驳。
毕竟我是新来的青工,虚心接受批评,认真学习业务,尊重每一位师傅,是最起码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既然工长说的如此邪乎,那我就再认真地看看!看这些黑不溜秋的铁盒子,到底是如何发挥它的高科技威力。
雷达半自动测速器,又名多普勒信号测速器。就是在这些长方体盒子的前端上方,开有一个长方形的网状窗口。每当溜放车辆行至距雷达半自动接收器五米处时,车辆的速度就会被雷达测速器迅速测出,并根据车辆的重量,自动换算成一组新的标准数据,传递给楼上操作控制台。当溜放车辆一进入安有油压制动钳的轨面上方,制动钳就会自动抬起,紧紧夹住车轮,使车辆行驶速度迅速减至换算过的标准速度,之后,制动钳落下,车辆再次溜放,直至和前方停放的车辆轻轻挂钩,一辆车的排列组合圆满完成。
如果在设备维护保养中简化程序,漏检漏修,造成设备故障,测速不准,就会出现两种可能脱轨掉道的事故发生。一种是制动力过大,会把车夹停,致使紧跟其后的车辆与之相撞,轻者共同前行,重者脱轨掉道;另一种是制动力过轻,没有夹住,致使溜放车辆依然以很快的速度前行,势必与前面停放的车辆相撞,轻者车钩挤压变形,重者脱轨掉道。两种事故,不管哪种,都会给溜放编组带来影响,给运输效益造成损失。
工长的详细介绍,让我再也无法淡定下去。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重新审视这看似很不起眼的雷达半自动设备。它的复杂换算系统、高难度技术要求、精准测试数据,都是那么虎视眈眈地瞪着我,像是威胁,又像是挑战:怎么样,还小看我不?别说你是学习佼佼者,但要驾驭我,也没那么容易。我像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猛地激灵了一下,顿时也感到头脑清醒了许多。是的,任何一门新的科技知识,要理解它、掌握它,不下一番苦功夫,又怎么可能掌握。不过放心吧,我一定会静下心来,刻苦学习,扎实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雷达半自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维修技术,为快捷高效的编组工作贡献力量。就像工长说的那样:只要把这套设备掌握了,你就是一个科技型人才,这亚洲最大的编组场就是你的广阔舞台,你可以尽情地展示才华,施展抱负。
想到这里,我的情绪又一次被调动起来,激动的心情支配了我的神经,我像一台马力十足的发动机,恨不能立刻跑回工区,拿起书本,跟着师傅们认真学习。
此刻的我,看着这一台台横卧在股道中心的雷达半自动测速器,就像看着一只只不很起眼的丑小鸭,虽然颜色灰暗,低矮丑陋,根本无法和想象中的雷达天线相媲美,但它们那精巧别致的外壳,精密复杂的内脏,快捷高效的运能,则完全是一只只展翅翱翔的白天鹅,一台台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编组利器。
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我将是怎样的一种光荣和自豪。
临近下班时分,天空突然阴沉得厉害,如倒扣的一口大黑锅,顿时模糊了我的视线。但很快,横跨在编组场上空的三架桔红色照明灯桥渐渐亮了起来,如三架繁星闪烁的彩虹,给偌大的编组场披上了一层色彩艳丽的外衣。二十四股道、四十八根钢轨就像一条条闪着金光的琴弦,整齐地排列在编组场上,而那些紧追不舍又秩序井然的溜放车辆,又多像一个个技艺高超的演奏家,在各自的琴弦上,弹奏着铁路运输安全高效快捷的动人歌曲。
这就是我的上班第一天。
一个至今让我难以忘记的一天。
一个引我发奋学习、给我无穷力量、促我勇往直前的一天。
二0二0年七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