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一】花椒熟了(散文)
一
村里的花椒熟了,一嘟噜一串串的花椒果,压得枝条低垂下来。红的果,绿的叶,要多好看就有多好看,让人觉得怎么看都看不够。
今年的花椒又丰收了,看着枝头上红艳艳的花椒果,乡亲们都笑得合不拢嘴。更让乡亲们开心的是,村里的花椒刚一开始采摘,从县里、省里来的客商就蜂拥而至。村支书老金带着村干部组织采摘和销售花椒,一筐筐新摘下的花椒过了秤,装了车,忙得大家手脚朝天。今年村里花椒丰收,出货量大,可收购价格却不低。看着一张张嘎嘎响的红钞票流进了口袋,乡亲们的嘴都咧到后脑勺上去了。
按理说,这第一批花椒卖出去了,钱也收进个人腰包了,应该赶紧采摘第二批去才是,可乡亲们都围着收购点不走。过大秤的三娃忽闪着大眼问:“大家伙莫不是有啥事?”
乡亲们说:“你不知道,这花椒果越红,这日子就越美,这心里就越甜。咱们能过上这又红又美的日子,得谢谢老金嘞。咱不回去,是等着看戏嘞!”
三娃问:“戏?花椒节那天不是唱过了嘛,怎么回事?”
乡亲们说:“这戏可比花椒节上的戏好看,是咱们老金跟他大嫂俩人唱嘞。”
三娃一听这话就更糊涂了,他连忙问是咋回事。乡亲们都知道三娃一直在外读书,这是大学刚毕业回村,村里的事他不大清楚。于是,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地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三娃。
以前,老金他们这村可是附近出了名的穷苦。因为地处丘陵地带,背靠大山三面是深沟,那是出村翻沟串门爬坡,耕地是红粘土,能不能吃饱,要看老天的脸色。特别是缺水,这才是最大的难题。村里吃水井有几十米深,打一桶水费时费力不说,赶上干旱的时候能不能打出水都不知道。
人都是靠天吃饭,庄稼就更不用提了。有一年开春后,正是小麦抽穗的时节,一连五十天万里无云,着了火似的太阳仿佛就挂在乡亲们的脑瓜顶上。火辣辣的阳光,生生把绿油油的玉米苗晒成了白色的玉米杆,刚露头的豆角苗缩成一团变成了焦黑色,原本铆足了劲抽穗的麦苗顿时耷拉了脑袋,叶子卷成了筒,好像随时会冒出火苗儿来。待到收割的时候,有的人家颗粒无收,好点的一亩地勉强收百十来斤,吃饭都成了问题就更别说赚钱了。村里很多年轻人背起行李到城里打工,家里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咿呀学语的娃儿。一来二去,村里的地没人种了,新建的宅子没人住了,娃娃们哭着要爹要娘,老年人有个头疼脑热跟前连个端水递药的人都没有……
村支书老金看到这光景,心里甭提多不是滋味了。于是,他和其他几个村干部一商量,决定找一条合适村情的农副产业,带动全村致富。说干就干,老金领着人跑到近邻的山西省实地考察一番之后,最后做出一个决定——种花椒!
花椒树耐旱怕涝,适应性强,不管是坡地还是石头地,但凡有点土的地方就能生长,适合村里大面积种植。最主要的是经济效益比种农作物强太多了,花椒不仅能做调料而且还有药用价值,销路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早一天干成,乡亲们就能早一天过上好日子,咱们趁热打铁,现在就开始干!”
村委会上,老金一拍桌子定了调子。没过几天,村里就引进了一批优质花椒树苗,制定“退耕还林”计划,实现千亩成片,统一管理。
二
时值隆冬季节,一辈子和土地打交道的乡亲们,谁也不信这事能成。质疑声最高的不是别人,正是支书老金的大嫂。
大嫂背着老金逢人便说:“看看把他给能的,这是记吃不记打哎,又想出风头嘞。种恁多花椒谁买?要是卖不出去,那花椒还能顶饭吃不成?都知道栽树是春天,谁见过天寒地冻的时候种树的,这不是哄憨憨里咋!大家都听我的,咱们都不种,看他能咋着!”
要说这亲嫂子咋还能拆自家亲小叔子的台呢?这事儿说来还真不能全怨大嫂,老金也有责任。前几年村里为了让大家发家致富,引进了一批泡桐实行“桐农间作”。说简单点就是栽一排泡桐树,再栽一排农作物,一排桐树一排农作物。树在上面采光生长,农作物在下面采光结果,互不影响互利互存。泡桐树长大后还能当木材卖钱,等于是一亩地两样收入。
乡亲们觉得这事挺靠谱的,一时间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树是栽起来了,可问题也随之而来。逐渐长大的泡桐树因为根系发达,枝繁叶茂,影响到了小麦玉米的生长。更要命的是那木材没人收购换不成钱,只能眼看着沤烂废弃。
不等村委研究出对策,老金的大嫂就带头举起斧子把她家地里的泡桐树全给撂倒了,大嫂当着乡亲们的面用斧子指着老金吼道:“谁要再让俺们种啥花样,俺就死给他看!俺种了一辈子地了,还用别人告诉俺该咋种地?谁再来指导俺种地,俺让他咋进的门就咋爬出去!”
在一片反对声中,老金的“桐农间作”致富计划惨淡收场。后来,老金又开始在村里推广种苹果。老金是好话歹话说了一箩筐,大嫂就是一句话。
“任你把天说破,俺就是不种!”
也是该着老金被打脸,老金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苹果树结出了苹果,可那哪是苹果啊,最大的也就拳头大,酸了吧唧不说还没多少汁水。老金考察项目时,只看到苹果好卖不愁销路,但他忘了村里的自然条件是啥样了。红黏土、严重缺水,这样的环境能种出好苹果才怪呢。
看着那小苹果满地骨碌,大嫂笑成了一朵花。
“哈哈哈哈。瞅瞅瞅瞅,让你们能!农民不好好种地,硬要有想法,真是胡闹台,那都是想一出是一出净瞎折腾!”
经历这两次失败后,大嫂再也不信老金的话了,大嫂的态度也成了乡亲们拒绝老金的理由。
“支书哇,不是俺们不支持你。你要是能让你家大嫂种上,俺们二话不说立刻跟着种。要是连你家大嫂都不种,那你也别跟俺们这废话了,中不?”
于是老金只好硬着头皮去做自家大嫂的工作。这工作不做真不行,因为大嫂家的地就在规划中的花椒种植区的正中间。想想看,周围一片花椒树,中间一大片玉米地,这不是风景这是啪啪打脸啊。而且这工作还必须得老金去做,因为老金的大嫂能说会道,年轻时也是村里响当当的当家巧媳妇。那嘴厉害的能把瘸子说得满地跑,能把哑巴说得直唱歌,能把村干部们噎得背过气去。所以这差事,就得老金亲自出马。
田间,大嫂在前面刨地,老金跟在她后面吃土。
老金说:“嫂,你再信俺一回呗,这回保准能成。只要种上花椒树,你就等着数钱吧。你放心,这次要是再还不行,你损失多少我加倍赔你,中不中?”
大嫂直起腰冲着老金说:“俺要不看你是兄弟,俺早一撅头捣死你嘞。你别说了,你说啥俺都不信。你要再提种花椒,我吊死你门上去!”
老金一看这架势知道咋说都没用了,无奈之下,只好叫上所有村干部,再动员几个积极分子还有贫困户领了树苗,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栽好了。说实话,老金和这些参与种花椒的人心里也都在打鼓,怕再弄不成,而大嫂还有那些跟大嫂一个想法的乡亲都在等着看笑话……
三
很快,种下的花椒树长起来了,老金领着村干部和那些种花椒的人天天泡在种植区内忙个不停。
种植区中间那块地里,大嫂看看老金他们忙忙碌碌,禁不住撇着嘴说:“真勤快哈,你们可有花椒吃了,看样子三两顿是吃不完的,到时候就让全村人帮着吃吧。”
大嫂说完哈哈一笑,又弯腰锄她的玉米地。大嫂这话既是嘲讽也是提醒,老金接连往县上跑了十多趟。
看着嫩绿的花椒果一天天地变红成熟,种花椒的那些乡亲又是喜又是忧。喜的是终于见到了成果,忧的是怎么把花椒卖出去啊?正当大家满腹愁云的时候,村头的大喇叭响了,老金那洪亮的声音传遍全村。
“乡亲们都听好喽,今年收下的花椒,听村里安排统一采摘。村里已联系好了收购客商,鲜花椒十块钱一斤!”
话音刚落,整个村庄都沸腾了,大伙儿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积压在种花椒的那些人心中的愁绪顿时烟消云散。
正在地里给玉米除草的大嫂一听,心里暗自算计:“自己一天忙到黑,辛辛苦苦地种玉米,一斤最多才卖到一块钱。可这花椒一斤就能卖十块。种玉米一亩地最多收五百斤,最多赚五百块钱。可那花椒看样子一棵能收二十斤,这一亩地能种小二百棵。一棵二十斤,二百棵就是四千斤。一斤十块,四千斤就是!天爷呀,这可要了亲命了,这不是发大财了嘛!”
大嫂越想越后悔,她在心里埋怨自己目光短浅,老思想老脑筋。这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起早贪黑风里雨里累死累活,到手的钞票就那么几张。哪些种这花椒的人就看他们在冬日闲天施了肥,剪了多余枝条,也没见咋忙活,可这收入却是种玉米的数倍不止。早知道这样,也种花椒了。
“嫂,眼馋了吧?让你种你不种,现在眼巴巴看别人数钱吧!告诉你啊,赶明县长、乡长都要来村里参观嘞。县里非常重视这件事,特意给村里安排了大学教授做技术指导,以后从种到收都有专人负责指导。乡长说了,保证是种、产、销一条龙,绝不亏着乡亲们。”
“兄弟,你小时候没少到嫂子家蹭饭吃,嫂子还给你做过棉衣棉裤嘞。嫂子是头发长见识短,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兄弟你看在咱们都是一家人的份上,别跟嫂子记仇。喏,我这现成的五亩地全都种上!”
老金摸着下巴故意说道:“那不成,万一你要吊在我家门上了,我可担不起这个责任!”
大嫂一巴掌拍在老金的肩膀上喊到:“你个死娃子,就会取笑俺。我是你嫂子,我说了算,就这么定了!”
老金一下没忍住,笑弯了腰。
“嫂,花椒树苗早给你预备好了,可你得答应我个条件。栽上花椒树后,必须按村里统一调配,不能私自想砍就砍想卖就卖。”
大嫂鸡啄米似地点头答应。
“还有,卖花椒的时候你得在乡亲们面前说两句。”
“我一个种地的老婆子能说啥呀,好兄弟,别出我洋相了。”
“嫂,你就跟乡亲们说说你是怎么想明白的就行。就这条件,你答应也得答应,不答应也得答应。不然,技术指导可没你的份。”
“我答应,我答应还不行嘛。”
事实胜于雄辩,当大嫂种上花椒之后,村里的花椒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全村的乡亲们全都种上了花椒。乡亲们都说:“俺们种的是富裕树,是摇钱树嘞!”
四
今年是大嫂家的花椒采摘出售的第一年,所以那些最早种花椒树的人,也是听大嫂风凉话最多的人都等着看好戏。
三娃听明白之后哈哈大笑说:“原来咱村的支柱产业是这么来的呀,俺老金叔真不容易,这戏我得好好看看。”
花椒种植区中间的那片花椒树明显比周围的矮了些,这是因为种得晚的缘故,不过今年也挂果了。大嫂正领着从城里赶回村儿来的大闺女摘花椒呢。
“妈啊,为啥不叫弟弟也回来,每次干活都叫我,您偏心。”
“你弟忙啊。”
“他忙我就不忙啊?你就是偏心,哼。妈,肚子都饿了,别磨蹭了,咱去卖了花椒回家吃饭吧。”
大嫂扒开树杈瞅瞅路边之后回头对大闺女说:“大妮儿,你瞅瞅你叔在没在。”
大闺女坐在树荫下,一边用草帽扇着风一边回答:“我叔没在!”
大嫂不高兴了,蹦过去掐闺女的胳膊。
“你个死妮子,你连看都不看就知道你叔不在?你打小就跟你叔你婶亲,你个小叛徒。”
“那还不是因为你偏心。哎呀妈,我叔多忙啊,全村的事他都得管,哪有功夫搭理你呀。哎呀走吧,再磨蹭你家大妮儿就饿死了啊!叫你没闺女。”
“呸呸,瞎说个啥,赶紧吐唾沫。大妮儿呀,你说得对,你叔那么忙哪有功夫管我。走,卖了花椒,妈给你摊鸡蛋烙葱花饼吃。”
娘俩把装满花椒的筐放在架子车上,大妮儿在前面拉,大嫂在后面推。娘俩很快来到路边收购点,大嫂一见那么多人在那大眼瞪小眼的看着她,心里顿时升起一股不大美妙的感觉。
大嫂迅速扫了一下众人,见人群里没有老金这才松了口气。
“哎呀,别看俺家的花椒今年是第一次挂果,可那一嘟噜一串结得可多,不比你们种得早的差多少嘞。”
大嫂开口就炫耀,乡亲中有人打趣大嫂:“那是啊,您是谁呀,支书的大嫂嘛。最好的树苗都给您留着嘞,最好的技师天天往您家跑。俺们是没那福气的,看着眼红也没脾气。要不然啊,就算支书把天说破,俺也不种,逼急了就去支书家上吊去。”
众人哈哈大笑,弄得大嫂脸上有点挂不住。她指着打趣她的人说:“那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还提它做甚,做人要心胸开阔,你看俺家老金兄弟心多大,不愧是当支书的人。”
大嫂话音刚落,老金的声音从大嫂身后传来。
“嫂,您来啦?”
大嫂顿时愣在原地,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就连大嫂的闺女也捂着嘴笑弯了腰。大嫂明白了,原来从一开始,她就被自己的大闺女伙同她叔给算计了。
事已至此,大嫂也知道躲不过去了,他拉着老金的衣袖问:“兄弟,嫂子真不知道说点啥好。嫂子就知道你干得这事好,乡亲们都念你的好,都念村干部的好嘞!”
五
老金对大嫂笑了笑,然后对大家说:“俺嫂子这话说得实在,但是大家不用念我的好。我是这个村的带头人,以前我让大家过苦日子,还领着大家蛮干,大家有怨言这很正常,不怪大家更不怪我嫂子。我是咱村的支书,是乡亲们发家致富的带头人。我这个带头人不就是要为群众谋福利,要给老百姓干好事的嘛。我嫂说我两句怎么了,乡亲们骂我两句怎么啦!打是亲骂是爱,一家人才这样呢!过去是我太心急也没经验,这回咱终于找对路子了。如今花椒成了咱村的支柱产业,咱村儿已经摘了贫困村的帽子。从今以后,咱们甩开膀子干,全村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嫂,以后你还跟从前一样,别拿我当支书。你该说说该骂骂,您的话我得听,得听啊!”
哗哗哗哗!乡亲们使劲地拍巴掌,不少人一边拍巴掌一边抹眼泪,但所有人的脸上都带着发自内心的笑容。
大嫂早已泣不成声,他摇着老金的手说:“俺不骂,俺舍不得骂你。以前是嫂子糊涂,嫂子净给你添堵了。就咱村儿这条件,种啥啥不中,俺穷怕了,折腾不起了。所以俺鼓动过几个人不让他们退耕还林,还以死要挟俺兄弟,把你的一片好心当成害人。好在俺现在看明白也想明白了。听党和国家的话,跟着政府走准没错!看看现在的政策多好。大妮儿,那叫啥来着?”
“妈,那叫富农惠农。”
“对!富农惠农。你们听听,多好哇!这么好的政策,咱还有啥想不开有啥不放心的呢。俺现在明白了,今后俺啥也不想,跟着干就是嘞!大家说对不对!”
“对!说得好!”
众人鼓掌叫好,大嫂家的大闺女连夸大嫂水平高觉悟高,夸得大嫂脸上红彤彤的。
老金把手一挥喊道:“今天俺和俺嫂子唱了这出戏,不是为了啥约定更不是为了出俺嫂子的洋相。是为了通过这件事,叫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只要咱们大家伙心齐,咱村的富裕日子还在后头呢!大嫂,兄弟亲自给您过秤!”
“兄弟,大嫂信你!”
“大嫂,一共六十五斤。给,六百五十块。这刚开始,后面天天这样啊!”
大嫂拿着钱笑得合不拢嘴,她对大闺女喊道:“大妮儿,咱回家摊鸡蛋、烙葱花饼去。”
2020.7.20(原创首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