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岸•寻】错话(散文)
我是一个从小在吃与穿之间偏向于“吃”的人,特别喜欢到外面餐厅里去品尝各种各样自己做不出的美食。优雅从容地坐在饭桌前,忍着胃里蠢蠢欲动的馋虫,睁大眼睛盯着菜单上一大推美味佳肴,精挑细选自己能够吃得起且偏爱的几样小菜。那种感觉对于生性浪漫的我来说,真是魂牵梦萦,万分惬意。
但是,多年以来,每当我独自或与亲友坐在餐桌旁,聚精会神地翻看菜谱准备点菜时,我就会想起一件事,一件令我无法释怀的事。它像一个忧伤的小插曲,藏在我食欲的某个旮旯里,平时无声无息,每当“点菜”的时候,就会“突”地从我大脑里冒出来,把我的心猛地一揪,像施了魔法,让我身不由己显示出了人性中的善良,对站在身旁恭恭敬敬随时听候我吩咐的服务员表现出异常温和、体贴的态度,并且面带敬畏的笑容,说每一句话都小心翼翼。
我经常想,我是不是着魔了?为什么总是在这个特定的节点上,脑子就那么灵光?那么醒目?我甚至万分憎恨我的记忆力,记点什么不好,偏偏要把这件事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呢?总是在就餐的美好气氛里令我记忆犹新呢?殊不知,这大大影响了我吃饭的胃口和情绪。
往事如烟,却无法飘散,每次想起,心口的伤疤都像被再次撕开……
一
那是十多年前的一个秋天。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每当父亲情绪高昂中大声背诵毛泽东这首《采桑子•重阳》时,家人就会心照不宣,相互带着笑意交流目光,因为父亲的这个举动满含寓意,仿佛在提醒家人给他过生日。我清楚,身为知识分子的父亲对生活物质享受没有过多的贪念,唯一的情趣爱好就是喜欢过生日,喜欢别人为他过生日,也喜欢自己为妻子、儿女及孙辈们过生日。家人也一定会记着,在某个秋风扫落叶的日子里,想尽办法为他操办一场内容丰富多彩的生日庆祝活动。
父亲七十大寿来临了。我们做儿女的几位商议后,选择在这座城市里最有名气的一个“海鲜城”为他贺寿,并早早预订了一间包房。
这个喜庆的日子,在老父亲板着指头一天天的盼望中终于来到了。
天高云淡,秋风飒爽。这天正值周末,中午12点,家人按约定的时间相聚在了餐厅三楼的包房里。
海鲜城坐落于秀美的珠江岸边,临海傍水,风景宜人。外观高档气派,一楼大厅金碧辉煌,带着花纹的大理石楼梯尽显豪华,笔直明亮的走廊铺着红地毯,优雅别致的包间宽敞高雅、洁净亮堂。房间中间是一张铺着大红色台布的大圆桌,周围配着十几把高级木料的椅子,圆桌上方是欧式风格的大吊灯,有一面墙上的古铜色镜框里镶着一幅油画,画上是一片秋色正浓的丰收美景。另外,还有沙发、茶几,以及单独的洗手间。因为事先告诉了餐厅是老人的生日宴,所以,餐厅专门把包房布置了一下,在窗户和四周墙角顶上挂了很多彩色气球等小装饰品,门正中的墙壁上贴了一个大大的红色“寿”字。
在我的感谢声中,热情洋溢的餐厅经理告诉我,用餐中途会给老人家送一大碗长寿面,说这是餐厅的“献爱心”规定。
陷入亲情旋涡中的我热切地招呼着家人们就坐,随后坐在离门最近的椅子上,捧着精致的大菜谱开始点菜。
“这个腐竹卷里卷的是什么?”我漫不经心地问立在我身旁的服务员。
“哦,这个……”服务员顿时有点紧张,好半天回答不上来。
我白了她一眼,并没有可怜她局促不安的神态,又指着一道菜的图片问:“这道菜是甜的还是咸的?”
“应……应该是甜的吧……我等会儿去问一下厨师。”满脸通红的服务员唯唯诺诺、支支吾吾,还是回答不上来。
“我说小姐,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呢?服务员有指导客人点菜的义务的,你知道吗?你是怎么上岗的?没有培训过吗?我看你应该去扫马路!”我态度傲慢地批评着服务员,有点盛气凌人地责怪她,顺便多望了她几眼。
这是一位三十岁左右,中等身材,长相清瘦俊俏的女子……收回目光时,我看到了母亲刻意向我投来的眼睛和表情,示意我别这样说人家。我才不理会呢,顾客是上帝,优质服务是餐厅的宗旨,她工作能力差,我不可以批评一下她吗?
我把点好的菜单递给她,又带着居高临下的口吻补充道:“如果你还不知道猪肘子是不是高压的,就请你转告厨师,老人过寿吃的,要高压的那种,烂烂的。”她尴尬中忙不迭地点着头。
望着她转身离去的背影,我怨气未消,低声唠叨:“什么素质嘛?也敢在这么高档的餐厅里混?”
两个小时后,热闹非凡的宴会在父亲心满意足的一再致谢下结束了。
离开餐桌时,全家人举杯,父亲作了最后的总结:“生日宴办得有声有色,温馨感人。很好!很完美!”这个评价,对于主办的我来说,内心像灌了蜜一样甜,一种实实在在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得意中,也认为这个生日聚会办得很体面、很丰富、很完美。
吃饱喝足的一大家人说说笑笑中告别了包房,下了电梯,向停车场走去。
二
“妈妈,你为什么哭呀?”一个非常稚嫩的童声突然从我侧面飘过来,触动了我心头最柔软的地方,我不由自主转头望了一下:餐厅一楼后面一个装修非常简易的大厅里,有几位服务员趴在半旧的长条大桌子上吃饭。其中有一位妈妈,带着一个大约三岁多的小女孩,长得胖胖的很可爱。小女孩正在吃家中带来的一盒饭,刚才那个吸引我的声音就是从这个孩子的嘴里发出的。
轻轻地一眸,在不经意间扫过,我的心顿时像被针扎了一下,生疼生疼的。随即,鼻子酸酸的,笑容瞬间凝固在了脸上。是的,此时此刻,我的肠子都悔青了。因为我看见那位流泪的母亲,正是刚刚被我这位所谓的高贵顾客在包间训斥了的女服务生。
排山倒海的自责向我胸口涌来:她是个打工的,没有吃过自己就职的餐厅里的饭菜,因为她吃不起。她没有品尝过这些高价格的菜,自然不知道菜是什么味道,这能怪她吗?她要养孩子,养孩子!我为什么不能宽厚一点对待她?为什么要说那么多尖钻刻薄的话?我本是善良之人啊?为什么今天这么犯浑?这么跋扈?这么糊涂?为什么?为什么?
恍然大悟的我,皱着眉头,胸口感到特别堵,像有一把鞭子在抽击着自己的良心,急速地质问自己,拷打自己。
“那个女孩好像是刚才的那个服务员。”走在身旁的母亲对我说。我知道她一直觉得我今天说话太过分了,但在那种举家欢庆、其乐融融的和谐场合下,碍于面子,怕惹我不高兴,让生日宴冷了场,就顾全大局,一直没有说什么。
“别说了。”我略带悲伤的口气悄声对母亲说,断然阻止了她往我正在琢磨的问题上说事。
坐在回家的车上,我神情凝重,默默无语。悔恨咀嚼着我的心,折磨着同样是母亲的我的精神。我强烈地意识到,是我伤害了她,伤害了一位纯朴母亲的自尊。可是,一切都晚了,没有任何机会去弥补了。我突然清晰地意识到今天这个“生日宴”并不像父亲说的那样“完美”,谁能想到,在貌似完美的背后,却留下了这么大的一个伤痛和遗憾。
静静的夜晚,临近“中秋节”的大月亮圆圆地高挂在天空,冷漠中秀出一片皎洁。如水的月光清凉地洒在窗户玻璃上,也洒落在了卧室的地面上。
躺在床上的我辗转反侧,久久无法入眠,眼睛睁得大大的,默默地望着浮动在卧室墙上那苍白的树影。白天生日宴的一幕幕像电影镜头清晰地在我脑子里转动,那几句我在忘乎所以时说出的“错话”,正像一条条毒蛇钻进了我的灵魂深处,咀嚼和吞吃着我脆弱的神经。“妈妈你为什么哭呀?”小女孩的话让我痛彻心扉,羞愧万分。是呀,为什么哭?不就是因为我么?悔恨的清泪悄无声息地从我失神的眼角出发,轻轻地滚落在枕头上,继而又滚落在了床单上,仿佛正与那位年轻母亲委屈的泪水默默交汇在一起……我真是太恨我自己了。
唉,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是永远无法收回来了。我想,人这一辈子,也许总会要说错一些话,做错一些事的。我在万物寂静的时刻反省着自己,琢磨着我说的那些“恶毒”的话,感觉就像是把出鞘的剑,没有经过大脑的思考,刹那间迸发出闪闪寒光,在特定的场合,直直地毫不含糊地戳到了别人的自尊心上。伤感而无奈的我暗自叹息:人呀,谁的生活都不容易,不站在对方的处境里,是很难体会到别人难处的。
彻夜未眠,我在深刻检讨自己错误的同时,也动用了各种名言和禅语,试图用来疏导自己纠结万分的心绪。
三
从此以后,那几句“错话”,好像只要听到“点菜”的指令,瞬间就会出现在餐桌上,飘忽在我的思绪里,像威严的警钟,让我神经立刻紧张了起来,提醒我:谨言慎行!
毫无疑问,这件事对我来说,是一个沉痛的教训,刻在了我的骨头里了,让我不论怎样克制,都无法忘怀。通过这件事,我忽然醒悟了好多事,认识到了以前没有意识到的一些有关“换位思考”方面的问题,它让我懂得了怎样呵护别人的感受和尊严,体谅别人的难处,再也不会口无遮拦,由着自己的性子,拿自己的思维去衡量别人了。
那一天,父亲增加了一岁,而我却感觉自己猛然间成熟了一大截,从此心态淡定了许多,说话的速度变得缓慢了,性格也趋于沉稳了,没有以前那样信口开河,不顾及别人感受的毛糙举动了。
是的,事实的确是这样,十几年过去了,不管我在生活的道路上怎样谨慎为人,怎样严以律己,怎样有意识行善,但小女孩纯纯的话语和流泪女服务员勾勒出的那副画面,却永久地铭刻在了我心灵的深处,由此营造出的那种只有我懂得的伤痛,令我终身难忘。
祝福您生活幸福,创作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