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风】映日荷花别样红(散文) ————访陈毅元帅故居
三年前的春节,曾驱车带父母去乐至县陈毅故居,然假期人满为患,仅至半途便被劝返。后来听说元帅故里处山地丘陵,遍布荷塘,于是期待之心便日渐急切了。
正值六月暑夏,从蓉城沿成安渝高速而行,不过两小时路程,便可以到陈毅故居。
车停广场,目穿绿林,远远便见立在广场尽头的牌坊。四根廊柱,筑成三门牌坊。廊柱方形,红如血色,中高耸,侧低矮,各支撑一檐。檐上青瓦,翘角,下有白屏,与高柱相连。白屏上有欧阳先生所题:“陈毅故里”四个金色大字,笔锋圆润雄浑,颇具气势。
过中门,便见台阶,左右皆可通行,与台阶上下形成回环之势,远望台阶如八卦之形。想必筑造者依山势而成,藏八卦之理。正对台阶,便是一照壁,壁上一巨型浮雕。浮雕图画人物面部清晰,形象生动;背景硝烟迷漫,隔着冷冷的石壁似听见枪炮轰鸣,嘶杀呐喊之声。听解说员讲起,此为陈毅将军指挥的一次有名的战斗——黄桥战役。此次战役,为创建苏中、苏北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华中抗战新局面。
上台阶,花草丛中的大理石台上高耸陈毅塑像。塑像用整块红花岗岩雕刻而成。整个雕塑身材高大,身子笔挺,宛如高山上一棵苍劲有力的青松。其宽阔的肩,明净的额,眼神坚毅而平静,右手挽衣,左手自然前摆,昂然而行,想是从中央某次的大会中散会而出,抑或是与外国朋友谈判而归,步伐中带着几分坚定与从容。
过陈毅塑像下台阶,两山丘之间,筑一小广场。广场四围立石壁,上刻陈毅诗词。从《梅岭三章》到《青松》、《秋菊》,我读书的课本里曾读到过的。犹记得“本性能耐寒,风霜其奈何”——这位既武又文的将军,骨子里的坚贞与本性跃然于诗句之中。
立于此广场,回看走过的塑像,突然会想到苏轼写的:“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飞灰烟灭。”一代儒将的形象突然立在心中。
沿广场台阶向前,一面硕大的棋盘挡住去路。上置大理石凿的棋子,重若千斤。棋子有进有退,攻守俨然。后查资料才知道,陈毅元帅乃围棋高手,居八段之位。曾与围棋对弈日本友人,促成外交事务,此事被人赞为:“一子千斤,掷地有声”,一度成为美谈。
过棋盘下台阶,两山丘竹树掩映,中间荷塘遍布,呈阶梯状。沿荷塘小径而走,有蝉鸣蛙聒之声,轻风徐来,一阵荷香。
过荷塘向正前方拾级而上,便是陈毅纪念馆。纪念馆外围由一条长500米的条石围墙环绕,四周置翠竹、桂树、果树,郁郁葱葱。大门前筑石坝,两边八字形梯坎,左右皆可上下,坝前及路旁塔柏成行,雪松挺拔,把纪念馆衬托得高大端庄。纪念馆前庭安放着陈毅元帅的青铜铸像,铜像高4.5米,身材魁伟,容光焕发。内坝中央建有一水池,池畔有黑色大理石雕凿的诗碑,诗碑录陈毅元帅《大雪压青松》、《梅岭三章》等著名诗篇,把纪念馆装点得更加高雅别致。
陈毅元帅生平事迹在纪念馆中不仅史料充实,展品生动、形象、丰富,具有极高的革命文物价值,而且环境优雅,风景宜人,已成为集园林、风光、纪念为一体的风景名胜。
从纪念馆里一篇篇文字,一幅幅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元帅的出生到后来求学读书,参加革命及至解放后的和平年代所经历的事迹。陈毅的一生,是为国家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绩的一生,是光明磊落的一生!于乱世之中辗转大江南北,其志坚定不移!战火烽烟之中谈笑风声,其节高风雅量!
出纪念馆右转,便是陈毅故居。竹林高耸,绿荫蔽日之中一片瓦房。三进,五间,每进一院,院中有树,有花、有草。房屋分卧室、书房、厨房、牲畜室等,布局与民房无二。只是房屋全用木石结构,下部筑红色石块,石上凿纹纤毫毕现;上部以木为支柱,泥为墙体,久历岁月,墙体斑驳而黑。
出故居,门前便是一池荷塘。荷叶清圆,绿叶铺满塘堤两岸,粉色莲花,星罗其中。倘是夏夜静坐荷塘边的瓦房,轻风抚来,明月高照,听一段蛙鼓齐鸣,读书吟诗作对,心系家国天下,是怎样一种心胸与气魄!
故踏着这门前石块铺就的地面,听竹林风抚的婆娑之声,感叹历史,思绪万千。自古道:“武能安邦,文能治国。”而这样一位文武双全的将军,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又有几位?
于是突然想起一联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20年7月1日于金犀庭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