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看点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看点】杯中雅趣(随笔)

  【看点】杯中雅趣(随笔)


作者:文远 举人,3446.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75发表时间:2020-07-22 09:43:11

素爱饮茶,而好茶需要配好器。对于茶器的选择,我更注重的是眼缘。
   一日逛茶店,无意中发现一只黑色粗陶杯,杯中之图犹如达摩立在悬崖边上远眺。一眼喜欢,即刻收入囊中。
   平日无论饮什么茶都用这只杯子,与朋友一起喝茶,总会被杯中的图案吸引。朋友们喜欢各抒己见,常常说出自己所观之形象,各有不同,有如烈日沙漠中的仙人掌;有如站在云端看书的高僧;有如蜡烛等等,不一而足。
   有了朋友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得来的形象,下次饮茶之时,便重新开始审视杯中图案。的确,会看出各种各样的造型。除了他们所言,其实还能看出其他的模样,这便给饮茶平添了不少乐趣。平日里工作压力大,忙碌一天后,用盖碗沏上一茗茶,倒入杯中慢饮,待茶淡了,盯着杯中氤氲而出的各种图案,浮想联翩,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意象吧!匠人烧制粗陶茶杯,并在其中加入了釉,使得原本古拙的杯子,从此有了灵魂,也给饮茶带来了想象的乐趣。
   有时候看似简单的东西,却能给人带来无限遐想,就像一部小说结尾的留白结局,同样给人以回味,这大概也是一种境界——以最简单的圆圈、线条给人各种联想。
   于是,我不得不佩服烧制它的匠人上釉的巧思,以及他在烧制时对火和温度的把控。
   看着白釉点缀的图案,不禁令我想起一宗禅门公案,那是有关风动还是心动的著名争论。相传六祖惠能在给弟子讲经时,忽然起了一阵风,旗幡随之轻轻飘动,引发了正在听讲禅法的两个弟子争论,一个弟子说是风在动,另一个弟子说是旗幡在动,大师惠能却说:“不是风在动,也不是幡在动,是你们自己心在动。”
   其实,粗陶杯中的白釉图案并未改变,我们不同的人看,之所以有不同的样子,实则也是心动,是主观看法。是不同经历,不同阅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内心的映射。佛家不让人们着于相,但往往凡夫俗子的我们还是着于相。说实话,它其实就是一个白色圆点,一个竖着的粗线条和下面一团白色的釉,但在我们眼里,却成了僧人、仙人掌、蜡烛,如同《金刚经》中所言:“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人太过执着于相,因此只能看到事物表面,而看不到它的本质。
   生活中,成年人思考问题也好,为人处世也罢,往往容易把事情搞的复杂,于是烦恼越来越多,快乐越来越少,实际上想想,大多数属于庸人自扰,皆源于贪、嗔、痴、慢、疑和相互攀比的结果。随着一个人的成长,阅历丰富了,烦恼痛苦也就不断累加。孩童之所以一件玩具,一个零食就能快乐,其实就是简单。又譬如我们吃一道菜,往往是调料越少越能吃出食物的本味,而调料多了却只会掩盖食物原本的味道。
   人到中年,生活的压力已让人身心疲惫,若再一味地攀比或为了难填的欲壑奋力拼命,让人深陷痛苦烦恼的泥沼中,倒不如舍弃过多的欲念,减少与他人的攀比,放下嗔痴、消除慢疑,把心态放平和,做到断舍离,让自己变得简单些,快乐也就增多了,人也会有趣起来。
   念佛、读书、抄经、莳花、种草、练字、对弈、旅行便如粗陶杯中的白釉,返璞归真,虽然简单,却充满雅趣,也许会令一个人整个身心放松愉悦起来。

共 125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清新静物的随笔。作者从饮茶的喜好说起,引入茶店偶遇的一只黑色粗陶杯,因为喜欢,所以纳入囊中。与朋友相约茗茶,就有了对杯中之图各抒己见,想象横生的争论,从此这只粗陶杯便有了灵气,有了乐趣,是作者对工作压力的释放?还是对文章意境的留白?或者是对烧制匠人功力佩服的感叹?我们不得而知。但他真正的感悟其实在有关“风动还是心动”的辩论之中;在对于经历生活后对于“相”的理解;在对于周遭庸人自扰烦恼的解读;在对于快乐和痛苦初心的感知;在对于欲望和舍弃消除的决绝,只是这一系列的困惑,最终在一只粗陶杯的白釉中,找到自己终将放松生活的钥匙——返璞归真。虽然简单,却充满雅趣。感悟良多的好文,推荐共赏。【编辑:王菊梅】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王菊梅        2020-07-22 10:41:24
  生活的雅趣,需要每个人感悟,感谢赐稿看点。顺致夏安!
天上的星星之所以遥远,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的私生活!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