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江山散文 >> 【菊韵】乡情赋(散文)

精品 【菊韵】乡情赋(散文)


作者:修成国 秀才,1055.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41发表时间:2020-07-22 22:11:25

1
   乡情,是久居家乡的人对家乡产生的一种留恋之情。
   乡情,是远离和久离家乡的人产生的一种思念之情。
   乡情,是人们情感世界诸种情感中的一种重要的情感。
   古人对于乡情有过很多深刻而生动的描写。《诗经》中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屈原在其《九章》中写道:“愁叹苦神,灵遥思兮。路远处幽,又无行媒兮。”更有唐代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陈子昂的“故乡三千里,辽水复悠悠”等尽人皆知的名句。宋代陈师道在《九日寄秦觏》中写道:“九日清樽欺白发,十年为客负黄花。”毛泽东同志在七律《到韶山》中也曾写道:“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尽管三十二年前故乡还笼罩在旧社会的黑暗之中,但他对故乡仍是一往情深。
   故乡之情,没有“离异”,没有“反目”,没有因时间长久而产生的淡忘,没有因贫困坎坷而产生的怨恨,更没有那种无情无义的背叛。做为游子,故乡越是贫穷,越是十倍百倍的牵肠挂肚;离开故乡的日子越长久,思念之情就越是浓烈;越是在他乡遭到磨难,就越是想回到故乡的怀抱;越是于他乡万事如意,就越是感谢故乡的养育之恩……
   故乡情,是人的感情世界中最深厚最淳朴最美好最长久最浓烈最忠贞最伟大的一种感情。
  
   2
   故乡情,仁父慈母的养育之情。
   是父亲那辛勤劳动的身影,是母亲那充满深情的呼唤。骑在父亲脖子上看戏,躺在母亲怀抱里睡觉;跟着父亲下地间苗,扯着母亲衣襟上地摘瓜;上学贪黑回家,村头路口,是父亲那焦急等待的身影;顽皮淘气,上树爬墙,是母亲那耳提面命的殷切叮嘱……乡情,染透着父母之爱,留下的是永远的甜蜜,永久的温馨,永世的感激。乡情,融入父母之爱,才如此的无法淡漠,无法替代。
   从普通百姓到领袖人物,对于乡情都无法拒绝无法摆脱。曾叱咤风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胸中荡漾着浓浓的乡情,他曾于60年代和70年代两次回到故乡韶山,去为父母扫墓,去拜访乡亲。解放战争时期,在国民党反动派军队节节败退,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占领奉化时,毛泽东曾于1949年5月6日致电三野副司令员粟裕和参谋长张震,指示“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的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1956年春,毛泽东委托赴香港的章士钊先生转去一封中共中央致蒋介石的信,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办法,信的末尾处,毛泽东动之以情地写道:“奉化之墓庐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众人皆知,溪口是蒋介石的故乡,那里有蒋母之墓。此信曾牵动了蒋介石的悠悠乡情,后来因国内外种种原因,和平解放台湾未能实现。
  
   3
   故乡情,兄弟伙伴的手足之情。
   是两小无猜永不记恨的玩耍打闹,是天真无邪的心灵碰撞,是微弱能力之间的相帮相助,是纯洁无私的感情交流。
   荡秋千捉迷藏娶媳妇过家家,追飞蓬拣庄稼挖野菜摘山梨……高兴时手扯着手又蹦又跳,恼怒时打拳踢脚直哭直闹,转过身来,眼泪未干,又热热闹闹有说有笑。幼小的心灵,那么纯净那么无瑕,不会给别人使坏,也无须防备别人的不测。故乡童年的感情世界里,没有怨恨没有忧愁没有嫉妒没有猜疑。童言无忌,骂人像音乐般动听,打架似演戏般好看。
   唐朝诗人王维那“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著名诗句,将故乡儿时的兄弟之情凝结在字里行间,千百年来一直令人为之心动,且引起人们对童年兄弟伙伴多少深情的回忆。鲁迅先生对童年伙伴闰土的回忆,多次出现在他的作品中,对伙伴的同情上升对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那黑暗社会的憎恶,奠定了其由一个进步青年走向民主主义者走向社会主义者乃至走向共产主义战士的思想感情基础。
   面对极其复杂的人世,谁不怀念故乡儿时那充满乐趣的生活经历,谁不珍惜故乡童年人之初的那份真情。如果人类能够永远保留着故乡儿时的那份珍贵的纯朴,那份可爱的天真,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4
   故乡情,山水田园的留恋之情。
   是小院旁杨树的嫩叶,是小河边柳树的长丝;是村道边紫色的马兰花,是田垅旁金色的蒲公英;是粉色的桃花白色的梨花,是翠绿的茶园金色的麦田;是蓝色的海湾柔软的沙滩,是玲珑的小桥丁冬的泉水……
   故乡,可能并不富裕,那土地瘠薄含有盐碱,那山岭光秃没有森林,那小河时常干涸遇有洪水又会泛滥。故乡,可能没有风景名胜,没有石窟岩洞,没有古塔寺院,没有名山秀水……然而,在游子心中,故乡永远是美丽的。那片土地,那条小路,那眼水井,那条小溪,那栋茅屋,那缕炊烟……是你走入人间的第一道风景线,是印在你记忆中的第一幅油画。无论年代多么久远,故乡的山水田园风光在你记忆的荧屏上永不消逝,且越来越绚丽多彩。任何他乡的山水,任何异域风光,都无法将它替代。
   “谁不说俺家乡好”,是人们共同的心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是故乡的亲,水是故乡的甜,月是故乡的明,花是故乡的艳……在湖南作家沈从文的笔下,湘西那古老的小山城茶峒,那沅水支流上的小码头,那江流上的木排,那沿河的吊脚楼……在江苏作家汪曾棋的笔下,普通水乡高邮那紫灰色的芦穗,那开着四瓣小花的菱角,蒲棒通红像一枝枝蜡烛那么诱人,那叽叽叫的小鸡鸭,扑噜噜的青桩鸟,连长脚蚊子、水蜘蛛似乎都令人可爱。还有林青笔下那一向被称为北大荒的三江平原上摇铃的大豆,呼玛河边枝干挺直的青冈柳;曹靖华笔下云南苍山的金花,洱海的蝴蝶……尽管祖国处处并非都如诗如画,然而,由于人们对故乡山水有着特别的深情厚意,于是便产生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情感效应,于是在人们的心中,故乡便美丽无比了,便完美无缺了,便永远充满着巨大的吸引力和诱惑力。
   对故乡山水田园的热爱,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一种共同的情感素质。在前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笔下,他的故乡顿河沿岸哥萨克的生活及风土民情,是那么美丽诱人。德国著名诗人海涅对他的故乡莱茵河一往情深,那河中的扁舟,那岸边的菩提树,那落日,那晚霞,在他的笔下都格外灿烂。
  
   5
   故乡情,乡土文化的陶冶之情。
   是呜呜哇哇的喇叭,是铿铿锵锵的锣鼓;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江河流水的马头琴;是花鼓戏二人转采茶大秧歌,是驴皮影大鼓书秦腔越调……
   故乡的音乐可能有些单调有些原始,然而听起来是那么亲切那么动听;故乡的小戏是那么传统那么通俗,然而又是那么热烈那么淳美。没有多少人去为其投资赞助,没有谁去为其评说颁奖。只因其曲调悠扬动听,只因其内容健康向上,只因其办起来省钱省事,这乡土文化才像小麦水稻玉米高梁扎根在肥田沃土一样,深植于广大乡亲们的生活之中,世代相传,永葆艺术青春。
   你可能听过各种高级乐器的演奏,钢琴竖琴风琴扬琴,长号短号圆号小号……可未必比得上故乡的二胡琐呐马头琴和三弦,未必比得上横笛竹板梆子和牛皮鼓;你可能听过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和巴赫这些乐王和乐父的名曲,可未必比故乡的山歌和信天游更悠扬更醉人;你可能看过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果戈里的《钦差大臣》,可未必赶得上《刘海砍樵》、《陈州放粮》、《楼台会》那样令人忘情。
   孙犁热爱乡土文化,创立了“荷花淀派”,后来又被刘绍棠营造出一片“运河滩文学”;赵树理立足山西开创了“山药蛋派”。还有贾平凹的“商州文化”,叶蔚林的“潇水风情”,周立波的“茶子花”,古华的“芙蓉镇”,正是这些一乡一地的各具特色的文化溪流,汇聚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汹涌澎湃的海洋,正是这些一片一簇颜色各异的乡土文化的山花,繁荣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的百花园,正是这民族文化的热土培育了世世代代勤劳勇敢智慧的人民。
  
   6
   故乡情,村姑乡妹的爱恋之情。
   在小村的井台边,姑娘给你送去微笑;在村外的小河旁,姑娘为你洗过衣裳;在山坡桃园里,你和姑娘并肩劳作;在田野的青纱帐里,你亲过姑娘的脸庞……
   故乡的春风里,飘荡着你们欢乐的歌声;故乡的月光里,闪动着你们绰约的身影;故乡的沃土里,孕育着你们共同播下的种子;故乡的土炕上,活跃着你们爱情的结晶……
   村姑乡妹虽然皮肤不那么细嫩,但有着一双勤劳灵巧的双手,描写得青山滴翠大地如画;村姑乡妹虽然不那么能说会道,可有一片温柔善良的心田,她们的爱爱得专一执着,她们的恨也恨得无所畏惧。
   “送君送到大路旁,君的恩情永不忘。”“丈夫去当兵,为妻将你送一程。”“春风杨柳开百花,站在门前想起了他,河水流不尽心里话,月上柳梢会冤家”……当你离开故乡后,心上人的微笑,将永远荡起你心湖的涟漪;心上人的叮咛,将永远吹响你心阵中的号角。虽然你和故乡千里万里,心上人永远同你在一起;虽然征途上有千难万险,心上人永远伴你度难关。
  
   7
   故乡情,父老乡亲的信赖之情。
   是春天田垅上充满希望的禾苗,是秋天令人满足的金黄稻菽;是一间间能遮风挡雨的泥屋土窑,是热腾腾的小米饭猪肉炖粉条……虽是低等温饱,便在心中产生了强烈的信赖和依靠……故乡对于游子,是叶的根,是鸟儿的巢,是鱼儿的塘,是船的港。
   故乡可能没有高楼大厦,没有柏油马路,没有音乐喷泉,没有灯红酒绿,但那黄土地黑土地,看一眼就使人踏实,踏上去就力量无比。煎饼卷大葱羊肉泡馍虽不如山珍海味,但吃起来可口,是它养育了无数的坚强儿女;泥房土炕虽不如高楼大厦,但睡出的娃娃个个结实健壮。你无论走到哪里,想起故乡,就感到甜蜜,就感到年轻,就感到坚强。
   故乡,不仅是你成长的摇篮,还是你停泊的港湾。著名作家峻青在遭受磨难时,曾深刻地吟出“每逢苦难倍思亲”。很多游子在仕途或生活中遭难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回归故乡。宋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祖国山河破碎的情况下,极力主战,在其爱国和报国之志得不到实现并常遭排斥的情况下,数次回到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并深情地吟诗:“南村北村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陆游一生为官,曾到过福建江西四川甘肃,走遍半个中国,最后仍回到故乡,终老在故乡。曾任过国民党代总统的李宗仁,寄居国外10多年,尽管物质生活并不薄,但还是在晚年毅然冲破重重阻力,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实现了落叶归根。
  
   8
   故乡情,爱乡及国的忠贞之情。
   是伊梨河的月光,是漓江的烟雨,是逶迤的五岭山脉,是辽阔的三江平原,是雨后的西湖,是雪裹的贺兰……是几亿儿女的故乡,组成了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壮丽画卷,是每一个人的故乡情,汇集成势不可挡战无不胜的爱国波澜。
   “山河破碎人难聚”,“日月不圆家怎圆”……从故乡情到爱国情,是横向的凝聚,纵向的升华。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上,一曲《苏武牧羊》唱了十几个世纪。汉朝爱国志士苏武一方面思念亲人,忍受着“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帷”的亲人离散的痛苦,一方面“心存汉社稷”,“任海枯石烂,大节不少亏”,“宁叫匈奴惊心破胆,拱服汉德威。”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尊严,在匈奴过了19年“渴饮雪,饥吞毡”的倍受凌辱的生活。在中国人民遭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日子里,一曲《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激起了流离失所的东北同胞和全国人民的同仇敌忾,为了恢复家园,为了国家的完整统一,人们高唱着“保卫家乡,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的战歌,冲上了抗日第一线,终于经过十四年艰苦卓绝的战争,赶走了日本帝国主义。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激励多少年轻人,把保卫美丽的家乡同保卫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融为一体,他们放弃舒适的家庭生活环境,“为了你的建设更加美好,我愿驻守在风雪的边疆”,已成为新一代戍边战士的誓言。这里,乡情已不再是单纯的思乡恋乡,已经升华为一种伟大的爱国情怀,升华为一种伟大的忠贞之志,升华为一种伟大的奉献精神,升华为人类最高尚最美好的情感。
  
   9
   故乡情,是普通的感情,又是神奇的感情。
   故乡情,是朴素的感情,又是神圣的感情。
   故乡情,不仅仅是离开故乡的游子独具的感情,而且是每个人都固有的一种感情。前几年从报刊上看到,在国家建设飞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得到改善提高的情况下,我国西北部的一些居住在偏僻荒凉长年缺水的山区的人们,生活仍处在困苦之中。当党和政府为了使他们摆脱贫困,决定把这些群众迁出山区,帮助他们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安家落户时,那动员工作极其困难,原因就是那些群众尤其是上了年岁的人,对他们长期生活的地方一往深情,宁可受穷也不愿离开。这其中不能排除落后保守的观念,但更多的是一种故乡情结,他们不愿离开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那片黄土地呀!也有一些在农村生活惯了的老年人,来到城市,住进高楼大厦,睡着柔软的席梦思,使着一拧就来的自来水,用着一点就着的煤气……但他们住上一些日子,便要回到乡下去,他们宁可去住那茅屋,睡那土炕,喝那井水,烧那山柴……
   故乡那草那树,那稻那果,那牛那羊,那鸡那狗,那屋那墙,那溪那河,那路那桥,那日那月,那风那云,那雨那雪,那人那事,那情那景……故乡的一切,在人们日日月月年年的生活中,乡情已成为人们完整的生活乃至生命的组成部分,不能泯灭,不能动摇,不能伤害,不能割舍。
   啊,刻骨铭心的故乡情!

共 5127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修成国的散文《乡情赋》,把乡情升华了。使故乡情的内涵和外延都有了伸展。作者把乡情拓展成久居家乡的人对家乡产生的一种留恋之情、远离和久离家乡的人产生的一种思念之情还有仁父慈母的养育之情、兄弟伙伴的手足之情、山水田园的留恋之情、乡土文化的陶冶之情、村姑乡妹的爱恋之情、父老乡亲的信赖之情、爱乡及国的忠贞之情。乡情的思想境界一下提高了。作品畅游古今,挥洒自如,很有底蕴。推荐欣赏!【编辑:远近】【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726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远近        2020-07-22 22:15:17
  乡情,是游子的根。落叶归根,是所有人的愿望。感谢赐稿菊韵,期待你的精彩不断!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 楼        文友:黄金山        2020-07-22 23:01:52
  乡情!层层推进,气势恢弘,深刻:
活到老学到老
3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07-23 08:26:43
  谢谢远近编辑老师的精心编辑和真诚推荐!辛苦了!
4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07-23 08:28:07
  谢谢黄金山文友的阅读和鼓励!
5 楼        文友:静虚散人        2020-07-28 01:08:04
  毛爷爷保留了蒋氏墓,蒋蒋介石曾动容,蒋介石的老家溪口我去看过,很美!
冰川飞鸿,身体力行!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江山文游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