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秋月菊韵 >> 短篇 >> 杂文随笔 >> 【菊韵】清悦之处是吾家(随笔)

精品 【菊韵】清悦之处是吾家(随笔) ——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散记


作者:修成国 秀才,1071.1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3048发表时间:2020-07-23 16:06:25

【菊韵】清悦之处是吾家(随笔) 2014年8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的安排和中国国土资源作家协会领导的关照下,我有幸偕夫人参加了2014年第八期为期10天的全国会员北戴河休假。这是我第一次踏入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第一次在这里与全国不同领域的中国作协30多位会员聚会交流,第一次在这里见到了正在休假的文学前辈王蒙、邓友梅,第一次亲身体会到中国作协北戴河创作之家的温暖和温馨。文学前辈王蒙题字“清悦”二字的石刻就矗立在小院的花园中,“清悦”高度概括了创作之家的氛围和环境。离开北戴河创作之家后,那个小院,那小院的一草一花,那小院的一人一事,那小院10天生活的点点滴滴,总是在脑海里浮现,于是,不得不动笔把它记录并整理出来,留给未来,也与能够读到这篇散记的朋友共飨。
   ——题记
  
   袖珍优雅的小院
   那些来自内地或边疆的会员,初到北戴河,尤其是第一次见到大海的人,一有时间就愿意往海边跑,因为大海对他们的吸引力太大了,尽管这里离海边还有十几分钟的路程。他们去海边,有的是去游泳戏水,有的是去看潮涨潮落,有的是去观云起云飞。自从曹操写了首《观沧海》,自从毛泽东写了首《浪淘沙•北戴河》,北戴河的魅力和诱惑力便愈加无限。我在大连海边生活了40多年,而且还在海岛生活了15年,对海可以说是司空见惯。即使是北戴河,也在6年前曾因事住了半个月。这次去到北戴河创作之家,我基本上没怎么走出那个小院,原因是那个小院太好了,太温馨静谧了,太适合作家们的性情了,真格是量身打造。
   我每天在小院走上好多遍,我用步伐对小院进行了一番测量,小院的面积大约有6000多平方米,我估计在北戴河所有的疗养院和休假中心里,创作之家可能是最小的了。果不其然,在我后来与创作之家主任于辉的交谈中得知,创作之家的总面积有10亩地即6600平方米,与我测量的相去无几。而且,于主任还告诉我说,咱们的创作之家是北戴河几百家疗养院度假中心中占地面积和建设规模最小的。
   站在小院门口望进去,正面是一栋金黄色的三层小楼,是主楼。面积有2500平方米。一楼除总服务台和几间办公用房,有一个图书室、书画室和多功能厅。多功能厅主要用于放映电影和录像。二楼、三楼是住宿的房间。小楼为中式建筑,大平台大屋檐,看上去相当的大方大气而又简练洁净。似乎那个设计师也非常懂得作家们喜欢简单明了。作家们的作品常常是品种繁杂多元,内容五彩缤纷,但他们对生活的要求却往往非常简单。这大概是建筑设计师和作家之间的心灵契合吧。再说那金黄色,可谓黄的干净黄的纯粹黄的耀眼,即使在一个特大的都市里,也很难找到具有这么金黄颜色的建筑。这恰恰又映衬着作家们的本色。作家,不是什么显赫的高官,也没有多么丰厚的收入,他们大都只靠一支笔和那颗正值善良的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金黄色大概就是一种最好象征和印证。
   主楼的右侧,也是一栋三层小楼,面积大约3000平方米,全部是住宿的房间。这栋小楼也是中式建筑,但风格与主楼不完全一样。它的三层窗子是圆拱形花窗,带有些欧式风格。这大概是表示中国作家并不只是固守自己的家园和风格,也会兼收并蓄外国文学的特长和精华。而且这栋楼的颜色也变成了米黄色,显得和谐而恬淡。这大概表示中国作家在努力拼搏当仁不让的同时,也有着他们的谦虚和低调的品格。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只是笔者自己的注释和理解而已。
   小院虽然袖珍,但布局设计却十分合理,可谓独具匠心,别具特色。一进大门,便是一个约有2000平方米的平坦宽阔的小广场。这首先就使人豁达敞亮,这个小广场首先亮相,似乎一下子就把这个袖珍场所放大了好多倍,令人感到有一种作家胸怀天宽地阔的感觉。小院的右侧,还有一个园林般的去处,那里更是花草葳蕤,瀑布飞泻,小桥流水,莲花田田,而这一切都掩映在浓密的林木之中。树木以针叶松为主,大约有二三十棵,树上还挂着提里嘟噜的松塔。也还有些别的品种的树,其中最招人喜欢的是那两棵银杏树,银杏又称白果,被称为树中的古化石,树上那一片片小孩巴掌般绿叶,一枚枚如同袖珍小扇,小巧玲珑,煞是好看。这些树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作家之家重新规划建设时栽下的,至今已经30多年了,随着作家之家的发展完善渐渐长高了,如今已经与三层楼房齐高了,已经绿荫如盖了。
   这个园林说起来就更袖珍了,面积也不过六七百平方米。虽然面积不大,可布局巧妙,设计新颖,别具趣味。园林其实还分了两部分,中间还有一米多高的落差,这里我权且称之为上园和下园吧。上园面积大约占整个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二,约300平方米。林中的地面基本上做了硬覆盖,靠园边安装了铁秋千、单双杠、高低杠等一般居民小区常见的那些健身器材。是供休假会员健身用的。中间位置置放两张金属制的圆桌和10来把椅子,可供会员聊天交流之用。地面还摆了一溜画有各种鱼类图案的五彩石,新颖别致。下园的面积相对大一些,内容也更为丰富。在上下园的衔接处,有一个落差近两米宽约四五米的人造瀑布,每当开动机关时,瀑布之水便从上面哗哗飞泻下来,落入下面池子中,虽无李白诗中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和壮观,但在这八月暑热熏蒸之中,能看到那白亮亮的瀑布之水,能听到那哗哗的流水声,身心自会清凉惬意许多。值得称道的是,那瀑布下边的水池还同园中一条人工小溪连在一起,小溪弯弯曲曲的一直蜿蜒到院墙边,与那里的一个并不规则的约有七八平方米的莲花池相通,每当瀑布之水喷泻的时候,小溪的水也就流动起来,于是,瀑布带动小溪,小溪注入莲池,这几处并非源远流长的小水便活泛起来生动起来,不仅不霉不腐,而且还格外的清新滋润。八月,正是莲花盛开的季节,这个小莲池里的四五株莲花也竞相开放。此刻正有一朵硕大如盘的莲花在盛开着,那白中透粉粉中透红的花瓣,如同少女羞红的脸庞,分外妖娆。那几朵含苞欲放的花蕾,咧着粉红的小嘴,含情脉脉,更加令人迷醉。已经开过花朵的花茎上,早已结出莲蓬,那呈倒圆锥形高高擎出水面的莲蓬里,莲子正在孕育着成熟着。当然,还有深埋在水下淤泥中那又白又胖的莲藕,等待成熟等待人们的收获。作家们其实更喜欢莲花所代表和象征的那种精神,就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在他的散文《爱莲说》中写到的“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那种品格。由于人们对莲花格外喜欢,就不断的有人到这个小莲池来拍照。
   令你想不到的是,在那条大约只有四五十米的弯弯曲曲的小溪上,还竟然有三座精致的小桥,三座小桥都是木质结构。一座小桥两侧建有低矮的栏杆,另两座是平板的,全都漆的杏红色,显得古朴而成熟。在小溪的另一端挨近莲花池旁,还修建一座四面通透的凉亭,亭子里设有座位,可供人们纳凉赏景聊天交流之用。凉亭的颜色和小桥一样,也是杏红色。这种颜色不仅和谐古朴,而且和绿树鲜花相映成趣。坐在亭子间,听着瀑布的响声,闻着枝头的鸟鸣,使我顿时想起唐代诗人常建的“清晨如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谭影空人心……”的诗句,在八月里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客流如潮的北戴河,能有这样一个优雅的仙境,实在难得。
   院子大门的右侧,还有两棵与三层楼齐高的大树,那是两棵核桃树。于辉主任说,那两棵核桃树也是30多年前栽下的,这些年正值盛果期。我们来到树下,看见那大似孩拳的核桃缀满枝头,秘密实实,把树枝都压弯了。有两个胳膊粗的树枝硬是被沉甸甸的果实压得直曳地面。更让人可心的是在那两棵核桃树的华盖之下,形成一个有约20平方米的阴凉之处,创作之家便在这里放上两张桌子几张椅子,于是,又增加了一个既可以乘凉又可以交谈的场所,但见每天从早到晚,那里从没有离开过人。在这个创作之家的袖珍小院里,像这样可供小憩之地有五六处之多。
   小院还是一个花卉的世界。无论是楼前树下,还是广场周边,除了地上栽植的花草,还到处都摆放着栽有各种鲜花的花盆,总有200多盆。花的品种很多,有高高大大的美人蕉,也有娇小玲珑的串串红,金黄耀眼的是月月菊,晶莹滴翠的是三角兰,还有木槿花、太阳花、海棠花……八月,正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各种花卉争奇斗艳,五彩缤纷。
   回过头来,再说说小院门口的那块牌匾。牌匾的名字叫:“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这个牌匾既不是半米宽几米长白底红字于百米甚至几百米之外就能看到的那种大字招牌,更不是那种高悬于大厦之顶霓虹闪烁千米之遥就可以瞩目的现代标牌。这块牌子,仅仅是高不过40多公分宽不过60多公分的黑底银字的小牌匾,那“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13个两行横排的行书字,每个字只有六七公分的见方,不是走近跟前,你是很难发现的。我没有做过调查比较,这大概是北戴河乃至更大范围内的单位中悬挂的牌匾中堪称最为小巧玲珑的了。有人可能会认为作家协会既无行政权力又无经济实力,没有必要也没有资格去挂那么大的牌匾。可是,我站在这块牌匾前,却思绪万千。我认为,这块小小的牌匾,体现着作家的朴实深沉和淡定,那黑色的底色,最是有厚度有力量的表现。黑土地是黑色的,默默无语,却能够生长万物,却能够承载一切。我作为一个中国作协的会员,这样理解和自重不是没有道理的,创作之家的牌匾似乎格外具有吸引力,我在那的几天里,常常看到一些路过创作之家院门口的人们,怀着一种崇敬的心情,以一种艳羡的目光,张望着这个小院,同时,怀着一种极大的兴趣和景仰之情,站在创作之家的牌匾旁边摄影留念,然后乐颠颠地离去。我并不以为这样作家就如何荣耀了,但这起码说明人们对文化文学的一种尊崇一种敬重。
  
   矢志不渝的初衷
   “老师您好,请出示一下您的身份证。”我去报到那天,在创作之家的服务台前,那个小女孩微笑着说。仅此称呼,我便感受到这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了。以“老师”相称,这是文学界人们之间一直以来的一种约定俗成的称呼。尽管文学界也好,作家协会也好,也有相应的机构,也有主席、书记、主任、部长等职务,这些官衔听起来也挺冠冕堂皇的。可大家似乎都不那么叫,而是习惯地称之为“老师”,这样做一则少了许多的官场的气息。也许这里本来就不是什么官场。另则,称呼“老师”,也是表达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的谦虚之意,其中自然也体现着一种平等的意味。有时偶尔有人称呼一下这“主席”那“主任”的,反而觉得不那么自然不那么舒服了。然而,称呼官衔在官场在社上会,却是一种长期而顽固的积习,如若你不称呼官衔,那就简直是一种大不恭敬甚至大逆不道。因此,当我听到这“老师”的称呼时,我的第一个感觉,这就是作家之家,这就是家。因为你在任何一个宾馆饭店或者接待场所是听不到这样的称呼的。
   接下来的一切,都是这么顺理成章而又温馨的进行着。当我们拿出身份证后,很快就拿到了房间卡,便有服务员帮我们提着包引领我上了二楼,这个过程总共大约只有两三分钟,原因是这里不用交住宿费,因此也就省去了一般投宿的那些讨价还价争吵不休的环节和烦恼。说到这里的不收费和服务问题,创作之家主任于辉和正在这里休假的中国作协多年负责行政管理工作的已经退休的老领导吴殿熙,都同我谈起了这个创作之家的建立、发展过程,及其几十年矢志不渝的服务宗旨。
   中国作家协会的北戴河创作之家,始建于建国初期,其前身是中华文学工作者协会修养所。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丁玲、刘白羽等文学前辈都曾来此修养、创作和开展文学交流活动。文革期间,修养所被北戴河仪表厂占用,改做生产车间,这一占就长达16年之久。此间,修养所内的大量有价值的历史文献书籍资料被毁坏散失。文革结束后,恢复工作职能的中国作协决定收回修养所,是吴殿熙他们经过大量的颇费周折的工作,才完成修养所的收回工作。之后,因那时的修养所已经陈旧老化破败不堪,又开始大量的维修和改扩建工作,在中国作协党组和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之下,经过多年的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于1986年开始了会员休假的接待工作,同时,将修养所更名为“中国作家协会北戴河创作之家”。如今已经退休的吴殿熙局长回忆起30年前的情况时,深情地说,中国作协历届党组、书记处领导,都对创作之家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巨大的关心和财力方面的支持,张光年、唐达成、马烽、翟泰丰、金炳华、李冰等,对创作之家的规划建设都做过具体的指示。而且明确规定,创作之家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作家服务,不允许对外盈利,不允许搞任何经营性的活动。
   吴老还说,当时的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张锲曾说,作家的创作活动,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加之文革及其以前的多次运动中,作家都是首当其冲,遭受不少的磨难,甚至家属子女也都跟着受到牵连。因此,作家来创作之家修养时,也可以带上家属。随着那栋米黄色小楼的竣工和投入使用,创作之家的接待能力大大增强,条件也得到很好的改善,每年可以接待近千人了。但是,无论条件如何改善,无论市场经济如何发展,无论社会上人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变化,中国作协确定的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的初衷一点也没有改变,创作之家为会员服务的却是质量越来越好。联想到自己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每年可以免费享受到中国作协赠送的中国作协主编的《文艺报》、《作家通讯》和《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报刊杂志,我们真的对中国作协坚持全心全意为会员服务的宗旨没有任何怀疑理由。

共 15460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修成国老师的散文《清悦之处是吾家》写得清新淡雅,这是修老师取材于北戴河中国作协创作之家所决定的。创作之家的环境淡泊、清雅。作者自然会怀着崇敬的心情记录这次难得的记忆。“袖珍优雅的小院”太温馨静谧了,太适合作家们的性情了,袖珍的园林“花草葳蕤,瀑布飞泻,小桥流水,莲花田田,而这一切都掩映在浓密的林木之中。”主楼是一栋黄色的建筑,作家们“他们大都只靠一支笔和那颗正值善良的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这金黄色大概就是一种最好象征和印证。”中国作协的创作之家,是作家们向往而又是神圣的地方,在这里谈笑皆鸿儒,来往无白丁。更让人向往的是,“创作之家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作家服务”这份荣耀是无上光荣的。更为难得的是在创作之家有幸与全国知名的作家相识、相知,甚至会遇见文学前辈,是一种对文学的钟情,对文学前辈的景仰。相聚是短暂的,但播下友谊的种子在文学的春天里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友谊长存是人生的主题,这篇散文的主题何尝不是?修老师不吝笔墨,洒洒万言,在这珍贵的记忆里修老师怀锦绣而作布衣之言,留下了朴实而隽永之作。点赞,推荐欣赏。【编辑:水墨砚儒】【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00730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水墨砚儒        2020-07-23 16:16:37
  修成国老师何等幸运、何等的幸福,有幸参加了中国作协北戴河休假,留下了一生最美好的记忆。作品笔触细腻,详略得当,值得学习。
2 楼        文友:修成国        2020-07-24 08:47:52
  谢谢水墨砚儒老师的精心编辑和精彩的按语!辛苦了!
3 楼        文友:峥嵘岁月        2020-07-24 19:56:57
  文笔精彩,描写细腻,幸运的参加中国作协北戴河休假,为老师点赞!
峥嵘岁月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