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喝茶(散文)
毕业后,我只身一人来福建参加工作,一年也就回一次老家。老家在山东,不是不想多回去,只是一来距离太远了,舍不得来回的路费,二来假期太少,除去来回耽搁的两天,在家里只能待个一周左右。常常感叹不能多回家看看,但又实在没有办法。
那年,趁着国庆节的假期,再多请了几天假,算是能在家待个十多天,可以陪陪爷爷奶奶,他们自然是十分高兴的。
一天,我摆了一张低矮的八仙桌,放在大门口的阴凉处。天气不热,爷爷奶奶和爸妈一起,还有几个邻居,围着这张四方四角的八仙桌喝茶。茶叶是我从福建带回去的,爸妈说让邻居们也尝尝,就多拿几个茶碗,在门口呦呵了两声。这会儿闲着没事的邻居们,就寻着声音找来了。
我们这条胡同的乡亲们都挺不错,所以小时候常吃百家饭,也就是在谁家玩的时候,到了饭点就随着主人家坐下就吃了,孩子嘛,多一双筷子而已。吃完接着和小伙伴一块玩,这样的话,很多在地里干活的家长就不用刻意再跑回来给孩子做饭。所以民风淳朴,用来形容我们这条胡同也算是实至名归的。
几个人围着桌子有说有笑,茶叶颜色渐渐由浓变淡后,就需要拿去倒掉后,重新再泡。
斜对门的邻居端着茶杯,嘴唇贴着茶水表面,嘬了一口,对着我爸妈说:“呦,这茶叶还真是香啊!瞧俺这大叔,出息吧,你们老两口可是享福了啊!”其他几个邻居也赶紧喝上一口,随后不断点头附和着。
我家的辈分在家族里面比较大,虽然他比我年长许多,按照辈分,他要喊我叔,这让我有点不好意思。遇到这种场合,我一般提两个暖瓶过去放着,由他们这些老邻居自己拉家常。
“有啥福可享啊。”妈端起茶壶,示意邻居把茶碗放下,她再给添上一点茶水,“你家孙子都会喊爷爷了,我们这八字还没一撇呢!”妈朝我这瞅了一眼。
“哎,大奶奶,那可不敢比!”邻居双手端着茶碗递过来,我妈跟他差不多年纪,但长了两个辈分,邻居显得更是十分恭敬。
“这个不当什么,俺家那个,有个啥子出息?十岁就下学,你瞧他那副模样,整天晒得跟猴屁股似的,他跟俺大叔可是同班同学来着吧,打小俺就看出来了,他就不是块读书的料。俺家啊,祖上就没有出息人。想想也是奇怪,他俩这同学可是从学前班开始的吧?吃饭喝水,上学放学的,这可都是一块啊。你们看,他差啥?就是不行!”邻居说到这里,有点无奈,猛地抬起头,把手里的茶水给喝了一大口。茶水还有点烫嘴,他使劲嘬了嘬嘴唇。
“他大侄啊,你可别这么说。”我奶奶赶紧把邻居放下的茶碗拉过来,顺手给他又满上了,“这话说得,有点重了。孩子都有自己的命,你家这娃,心眼好,孝顺,这不就行了啊。能上学的,咱就使劲供着上,不能上的,下来好好学门手艺,以后也能混口饭吃。这个年头啊,说难也难,说易也易,随他们闯荡呗,咱们啊,就别操这份闲心了啊!”
邻居看我奶奶给他倒水,赶紧去抢茶壶,我奶奶挥了挥手,示意他坐着就行。
邻居一脸苦笑:“俺的祖奶奶啊,你这不是折煞俺啊,怎敢叫您老人家倒水啊。”
众人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还在继续,我妈在大门口朝我房间大喊:“快出来,你老同学来了,你俩多年没见了吧!”
我听到喊声,心里已经断定是邻居家的孩子,人家跟我年岁差不多,孩子都好几岁了。仔细算来,至少有七八年没有见过了。他家里办喜事的时候,我爸辈分较大,也算是帮忙张罗了很多事情,他家对我家也很感激。因为结婚的时候不满足法定年龄,中间还差点出了乱子,不过还好,结局算是挺圆满。
“哎呦,咱俩还真是多年不见啊,壮了不少啊!”我笑着对他说。
他黝黑的皮肤,脸上多了许多凌乱细小的疤痕,像是癣一样,贴在脸上。一块上学的时候,大家模样大差不差,都是显得弱不禁风的书生气息。他比较调皮,爬树啊,抓鱼虾啊,逮野兔啊,都是个好手。也不知道这家伙怎么学的,或者他天生的吧,在我们这群小伙伴里面可是位“大神”一样的存在。他嗓门清亮,总是能在老远处就喊我们,就算是去山里面玩,谁要是找不着路了,听着他的大嗓门就一定能寻到他。但这几年过去,岁月在他脸上描写的年轮格外明显。看着这张面孔,很难想象他是那个追着野兔撒腿跑的少年。隔着一件旧旧的衬衣,我能看到他的肱二头肌很发达,显得格外健壮,比他当年壮了不少。
他也朝我点了点头,嘴角还没扬起就已经落下,用一种嘶哑的低音说:“是啊,好几年了。你毕业了吧?”他说完,眼神不自然地向下望,碰到了他父亲的眼神,然后就又躲开,冲着我爸傻呵呵地笑起来。
我顿时也觉得气氛有点不自然。
“嗯,刚参加工作。”
“挺好,挺好。”他从他父亲手里夺过来钥匙,“我先走了,赶明儿来我家,我弄一桌!”呲着一口焦黄的大牙,咧着嘴就着急忙慌地走了。
他父亲目送他开了锁,进了大门,然后抓紧端起茶碗喝了一大口,一个没注意,茶叶棒被他吸进了嘴里,他把头朝向一边,用黢黑的手指从门牙缝隙里掐住茶叶棒,迅速踩到了脚底下。
“你们看看,看看,就这,三脚踹不出一个屁来,能干啥!学个电焊,脸上被焊枪烧的,和花狗子腚一样,学啥啥不行!”他又喝了一口茶,这次只是稍稍抿了一口,“怎么样,我就说和俺大叔没法比,都是同学,年纪差不多,看俺大叔,还是和小孩似的,没长大。再看看俺家的这个,都快撵上我了。再这么糊涂下去,保不齐谁送谁走啊!”
邻居的言辞似乎越说越难听了起来,怕什么来什么啊,我赶紧说:“你可别乱说了,我现在才工作,还得跟家里要钱呢!人家都赚钱这么多年了,我不也是出去挣钱,和给人家打工一样啊。”
“他大侄子,就是啊,非想不开呢!”奶奶又要摸茶壶去倒水,我妈赶紧抢了过来,给邻居倒上了。
邻居听到我的话,轻轻叹了口气:“要是真这么简单就行了。赚钱是赚了这么多年了,能攒下来几个子?”他回头看了看家门口,确定没有人了,就压低了声音。
“俺的大叔啊,这可不是以前了。”之前的几句他虽然责备儿子,但一直都是带着一种玩笑似的嗔怪,但现在,他完全没有了刚才的表情。
“孙子过几天得上学,幼儿园。儿媳妇非要去市里上,镇上的都不行。我寻思着,去市里上也行啊,教育好了不是才能出人头地啊。就和俺大叔似的。”他一本正经,他认为这是万分正确的事情。
“哪有我想的那么容易啊!人家市里的幼儿园,得要什么房产证,要户口,要这要那的,咱也弄不清楚怎么回事,反正就非要去市里边买房子。你们猜猜多少?”他瞪着两只带着血丝的眼睛,圆咕隆咚的,像一对村口树上结的圆铃枣。缓缓伸出两根手指,一字一顿地继续说,“二十万!”
“二十万,这还只是个开头,叫什么首付。俺大叔这个都懂,后面还得还好几十万呢!”这次,他咽了一口唾沫,没有喝茶,“我这辈子累死累活去挣,不够啊……”
后面他还说了很多,我没有听进去。我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我的爸妈,我的爷爷奶奶,他们还在聚精会神听着邻居的牢骚。我却内心很沉重,因为我知道,我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
等我回过神来,他们这些老邻居们用了一次长长的叹息结束了这个话题。我准备转身回去的时候,无意识地朝着邻居家的方向看了一眼,一个健壮的身影,也正从平房上起身离开。
(原创首发)
让读者目睹了乡村民风,通过品茶聊天,道出文章立意。即对农村贫困化和城乡差别的忧虑。也从侧面反映出农民渴望城镇化的迫切愿望。可谓小话题,大立意,符合经济社会发展主旋律。不同凡响。
然而,遗憾的是,结尾却以一种令人扼腕的“叹息”结束,让读者有不解渴的感觉。我们是否应该在叹息的基础上,再注入一些奋斗的启迪和希望呢,让文字和情感翘扬起来,让人们对农村脱贫致富,对城镇化进程充满信心呢?把叹息化为笑声。倘若这样,这篇文字的格调和思想就陡然上升,不可同日而语。
个人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