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一路向西(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一路向西(散文)


作者:曹清雅 白丁,62.8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81发表时间:2020-07-24 17:32:33


   我的西部游历是从格尔木大站开始出发的。经过长途旅程,穿过了戈壁滩上的阳关古道,傍晚时分到达青藏兵站部的敦煌兵营,今晚就在这里住下了。晚餐后由青藏兵站部的同志带领下分组自由活动,目标是行走繁华的夜市场。在这里观夜色风情,感受西部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夜色里的灯火是怎样的辉煌,体验西域外的夏天风是怎样的凉爽,也许能消除挂在你脸上疲惫不堪的表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我想起了唐代诗人王维写的这首边塞诗。他的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会把人们的思绪带进黄沙迷漫、鸟兽夷稀、大漠孤烟的凄凉境地。这诗与王之涣的“出塞曲”“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只能成为文人墨客的朗朗咏颂的姊妹篇了。把这两首诗句联系起来欣赏阅读,用现代人的思维方式,能从诗赋中品味出其他许多新的意境。
   从敦煌街道的小巷子里传来悠扬的古乐声。曲子在夏风里有欢快也有凄婉,可以感染你的情绪。在古道上行走好像穿梭到了远古的时空岁月。我往前走,路灯下看到一长排的摊贩上坐着一位老人,铺垫的麻布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古乐。
   盂是用陶土泥巴烧制而成,它是古老艺人的一种吹奏乐器,上面多个音孔,色彩斑斓,花纹路清雅。我们每人都买了一个,拿来就边学边吹,不成曲调先动情,不出声来先吹气。大家相互交流摸索方法,不一会街面上响起了一片响声。
   老人笑容满面,操着浓厚的甘肃口音说,“你们都是大艺人,比我强多了呢,吹了一辈子也吹奏不出秦腔味呢,哈哈,今晚我这孤老头子生意好,还得感谢你们这些大好人呢。”老人吹秦的一曲“哥哥走西口,妹妹泪花流”,在场的游客掌声雷动。
   这声音像敦煌女童年时的笑声和出嫁时的哭泣。很多年前,能嫁给一个牵骆驼的男人是一个女子的爱情。而现代的女子爱情定位多为有钱财的男人,只要能满足女人富丽堂皇中的虚无飘渺,一切其他条件可以忽略,都是在笑眯眯的表情中出嫁。
   敦煌的飞天为世人所知晓。飞天,是佛教中称为香音之神的能奏乐、善飞舞,满身异香而美丽的菩萨。她是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神。唐代飞天更为丰富多彩,气韵生动,既不像希腊插翅的天使,也不像古代印度腾云驾雾的天女。中国艺术家用绵长的飘带,使她们优美轻盈的女性身躯漫天飞舞。飞天是民族艺术的一个绚丽化身,提起敦煌,去过敦煌的人们就会想到神奇的飞天。
   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事实,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人生中许多过程都是在哭笑嘶叫中度过难关。天地人间不可以为你得志时的忘情歌唱,也不要以为你春风满面就可以醉生梦死。
   风儿将声音传给欢乐而宁静的夜晚。你可走出无极的西域沙漠,但你走不出你思绪的情结,明天的黎明依然会旭日东升。第二天上午,我们乘坐大巴车前往敦煌莫高窟艺术宫殿,俗称千佛洞。
   莫高窟位于甘肃敦煌市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崖壁上,上下五层,南北长约1600米。始凿于366年,后经十六国至元十几个朝代的开凿,形成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莫高窟坐落在甘肃省三危山和鸣沙山之中,四周布满沙丘,洞窟像蜂窝似的排列在断崖绝壁上。莫高窟的艺术是融建筑、彩塑、壁画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圣殿。
   据资料记载,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飞天4000余身,唐宋木结构建筑5座,莲花柱石和铺地花砖数千块。莫高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世界誉为“东方艺术明珠”,保存着两千多尊彩塑。这些彩塑个性鲜明,神态各异。有慈眉善目的菩萨,有威风凛凛的天王,还有强壮勇猛的大力士。有一尊卧佛长达16米,他侧身卧着,眼睛微闭,神态安详,惟妙惟肖。
   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壁画的内容丰富多彩,大多数是记录佛教故事,描绘神佛形象,反映民间生活的,描摹自然风光。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上千的飞天。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有的怀抱琵琶,轻拨银弦;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有的彩带飘拂,漫天遨游;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看着这些精美的壁画,就像是走进了灿烂辉煌的艺术殿堂。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站的和尚站一生,坐卧和尚玩一生,在寺院里还泥佛双修,云雨人间欢合,人间烟火在有人类居住的地方总会燃烧。
   高窟可以傲视异邦古迹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一千多年的层层累聚。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延续生命。一千年始终活着依然血脉畅通,精气横溢。
   这是一种何等壮阔的生命,一代又一代艺术家前呼后涌地向我们走来。在莫高窑洞珍藏的历史画册,是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在没有灯光照明的洞庭里,每一个窑洞各式各样。
   飞天女尽善尽美,舞出一种梦幻泡影般的感觉。与你歌舞的飞天女,长袖裙裾在云天飘飞,轻歌漫舞,秀发撩人。那神气那感觉非同一般。那歌曲是九色鹿中的传说,那歌唱是鸣沙山里的磅礴。一个古朴故事讲述了一个伟大民族的悠久历史,一个神奇传说烙印了人间天堂的宝藏。我仿佛看见了莫高窑壁画上的飞天飘落人间,与生活中的人们幸福歌舞。
   在茫茫戈壁滩上,在巍巍的祁连山脉,在神州大地上升腾起歌舞。走出莫高窑才知道它的历史悠久与文化传承。回望莫高窑才觉得它的壮观与神秘,闪耀着中华灿烂文化的光芒。在沙漠中行进,沙尘土飞扬,烟雾弥漫,如同浩瀚的海。没有浪花,只有沙砾,没有波澜壮阔,只有飞沙走石。在不远的地方,我们很快就进了鸣沙山下的月牙泉。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月牙泉,梦一般的谜,千百年来不为流沙而淹没,不因干旱而枯竭。在茫茫大漠中有此一泉,在黑风黄沙中有此一水,在满目荒凉中有此一景,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神奇,令人神醉情驰。
   “晴空万里蔚蓝天,美绝人寰月牙泉,银山四面沙环抱,一池清水绿漪涟”。听见了骆铃声叮当,看到了骆驼队穿行沙漠。天空上一轮皓月当空,映照在月牙泉,为沙漠增添了活鲜的灵气。月牙泉号称天下第一泉,水是碧绿的,周围生长芦苇丛。微风吹来,平静的水面出现了一道道涟漪。水里长着一寸长的千年铁鱼,生命力极强。天干地裂它不死,大雨池满鱼又生。
   在泉水边上我见到这种萌动的生灵,它身上的花纹古铜色,如同黄金沙粒镬铸,它的存在见证了这里万古不枯的月牙泉。借助沙梯爬上沙丘陵,向前平视,一望无垠,蜿蜒起伏。在松软的流沙子上行走有点难,但你不走也许会被沙海淹没。赤脚在沙子里行走别有一番情趣,脚掌心有一种你最敏感的本能反应,沙子的温度可以烤熟鸡蛋。
   我虽然走出了戈壁沙漠,但是我听不见它的回响。只有那唯美的胡杨树,在我眼前闪现,骆驼铃声有节奏的在沙漠上空回荡。唯有骆驼草在沙丘上摇曳着,招展着,在为生命抗争,为生命呐喊,为生命绽放,为生命礼赞。
   那远去的西部戈壁场景,如同那一幅幅腾云驾雾的飞天画,好像那放幻灯片一样,印染在我的灵魂里发光。
  

共 27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很多作者的游记都写得比较枯燥,为写景而写景。而能读到像这篇游记这样很有代入感文情并茂的作品,的确让小编赏心悦目。无疑,作者叙述的西部游历是非常厚重而具有沉淀感的。娓娓道来的文字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情不自禁把我们带入到了西部敦煌街道的小巷,仿佛听到了那悠扬的古乐声,感受着生命的那份苍劲,招惹着游客的情思……而接下来,作者关于飞天女和莫高窟的描述旁征博引引经据典更是非常精彩。作品意境隽永耐人寻味,欣赏佳作。【编辑:叶华君】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0-07-24 17:38:04
  编按写了部分,感觉文章很不错。于是检索了一下,因为手机上编发检索很不方便,开初偷了一下懒。
   遗憾的是经过检索,此文在江山文学网不是首发,按照规定只做交流,不做精品申报。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曹清雅        2020-07-24 17:47:22
  是的,简书也是本人创作,感谢叶老师鼓励支持,谢谢精彩点评。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