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菊韵】一个异常美丽的黄昏(散文)
我插队的地方社员们大多喝泡子里的水,泡子有深有浅,像一团团河。泡子周围有稀少的芦苇,水是透明的,能清晰地见到水下的芦根、水草什么的。
青年点附近就有一个泡子,我们叫它水房。每天清早,三十多个知青端着脸盆,里面放着牙刷、牙缸、毛巾,正好把泡子团团围住。在有雾的早晨,泡子虽不太大,但这边的望不清那边的脸,只有洗漱的声音响个不停,忙忙碌碌。
其实那个地方是一片一片的盐碱地,因地制宜只能种水稻。它在与自己的弱点抗争,把属于美好的那部分全部托出。奇怪,泡子里的水是恬淡的、软软的,用它洗脸皮肤很舒服,一直到大雪来临之前,我们早、晚经常在那儿度过。几个人围坐在泡子边上,吃着从伙房打来的米饭,然后直接将饭盒洗刷干净。偶尔还能盛上来几只透明的小虾,我们便把它当作宝贝一样端走,可是离开泡子的环境,一会儿它们就死了。
拈花惹草时,去照照泡子。怒发冲冠时,去照照泡子。在青年点的一部分时间就是这么过的。
泡子很安静,没有流水的声音,底下是芦苇的根,晚上星星落上去,显得比天空的密集。
房的后头有一排灌木丛,正好可以将洗净的衣裳展开晾上去。每次大家都不用把水拧干,滴落的水流淌到下面,正好浇灌木丛。那灌木丛长得郁郁葱葱,其实它的根是与泡子连在一起的。它那平平整整的上端就像被修饰过似的,要是坐在它旁边剪发,可以把镜子、剪刀之类的东西放上去,能当个小桌面使用。
这里走上几十米就有一个泡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都是碱性的,唯有这一个水好。我们怀疑,是不是底下有泉眼呢?
这附近正好可以种树,一是可以挡风沙,再者可以减少荒凉的气氛。一位社员说那年省里来这儿的“五七战士”都制定好了方案,要在这个地方种树。一共种几十排,泡子四周全部是这样的布局。种上以后,正好用这个泡子的水浇灌。并说将来要给泡子起个好听的名字,再往里面投些鱼苗。愿望还没有实施,国家有了新政策,凡是下放农村劳动的“五七战士”,全部返回城里原单位工作。
青年点的同学常常在一起打赌,有一次打赌的内容是喝酱油,一碗酱油换一饭盒米饭。其中一名男生一马当先冲了出来,结果他只喝了半碗,没有实现诺言。后来两人打了起来,从青年点一直滚到泡子里,当时水柱冲起很高,我们第一次发现泡子的力量也是很大的。
中秋节的晚上,月亮升起来了,他的光亮和大地结为一体。吃过晚饭大家来到泡子边,一开始我用信纸叠了一只小船放进水里,其他的女生也叠起来,不一会许多纸船浮在水面上。我们说这要是大海多好啊,让他们都飘到大连。先是有说有笑,没多长时间就转变了,开始有了哭声。大滴大滴的眼泪落进泡子,卵石一样的泪珠砸疼了泡子。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音,但是我们一直往前走着。似乎走过了许多山脉,淌过了许多大河,大地上没有回音,但泡子有回音。
最后一次和泡子告别,是在听到大连的召唤以后,说是十月底以前知青们将返城。
傍晚,大家不约而同地来到泡子边,每个人端来一盆该洗的衣裳。这一次洗得很快,衣服都没洗干净,只是为了洗去泥土。后来一下子放慢了速度,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顿时涌来,是那么自然地互相望着,眼睛都酸起来。其中一个女生突然站起来,可是一会儿她又蹲下,将手中的花衬衫摆开往泡子中央推去。
见到这番情景,我和身边几个女生将平日遮阳用的花头巾也使劲地抖开,摆在水面上,它们聚集着、变幻着,水面轻轻涌动起来,它穿戴起了有我们体温的衣裳,无止境地拥抱我们,黄昏见证。
黄昏的美分为多种,分为多种心情的理解。心情平静的时候理解虽然准确但没有多少变换。在青年点的那个黄昏,多少年过去了,依旧清晰,好像永远都在清清澈的大湖里浸过一样,那是一个异常美丽的黄昏。
(任惠敏国家二级专业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