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 · 丁香花开】梧桐情思(散文)
楼前的一排梧桐树,是我搬来新居时候就有的。十多年来,这一排梧桐树是我看着长大的。冬去春来,夏往秋至,日子久了,竟对它们生出了几分感情。
记得当年在中学课本中欣赏过诸多名家的佳作,诸如《落花生》《白杨礼赞》《荔枝蜜》等,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尽的精神启迪。于是想,为什么没有哪个文学大师肯以梧桐为题去歌颂吟唱呢?是一时疏忽?还是在他们眼中梧桐本就不值得一提?
这想法一直困扰我多少年。后来终于明白,大大小小的世间万物,可赞可颂可歌可唱者甚多,单靠数个名家纵然有三头六臂八个大脑,笔触再锋利怕也应付不过来。况且,爱是不能强求一致的。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爱的对象、爱的视角和对爱不同的表达方式,才使这个世界不再单一乏味,而变得丰富多彩,美不胜收。
美,从来不受喜爱者的多寡和身份地位高低的制约。世间本不缺美,缺的是善于发现和乐于欣赏。
明白这些之后,我更加有意地对楼前的梧桐树多了几分关注,留意它在春夏秋冬风霜雨雪中的生长变化。我愈发地喜欢上了梧桐树。我喜欢它的默默无闻,喜欢它的朴实无华,喜欢它的与世无争,喜欢它的坚韧不拔。
初春,大地还在余寒中瑟缩,万物还在余寒中沉睡,梧桐树却先足一步,拖着轻盈的身姿,迈着坚实的步伐向略显寂静的人间走来,以此向世人传递着春的信息。
盛夏,烈日当头,骄阳似火。许多树木经不住炙烤,耷拉着脑袋悄然叹息。梧桐,它枝干挺拔粗壮,绿叶伸展如盖,舒枝展臂,亭亭玉立。根根支条、片片叶子打拢依偎在一起,清风徐来,摇摇晃晃,刷刷作响,似喝多酒的壮汉步履蹒跚,更像从天而降的仙女窃窃私语。梧桐以它不落窠臼的姿态和风格在众多树木从中独占一席之地。
深秋,多数树木绿色已经褪去,枝干上的衣服开始脱落,片片叶子在秋风的裹挟下,无声无息地坠落于地,然后随风游荡,或卷入壕沟,或坠入泥坑。而梧桐树还想像以往一样,在寒风中抗争,在沃土上站立。虽然杆枝有些苍老,叶片也有些泛黄,但它尽量用仅存的绿色向大自然显示着自己生命的晚节。
梧桐树,为喜光植物,耐干旱及瘠薄,生长尚快,寿命较长。它无需人们刻意的精播细种,一旦根植于地上,便不会轻易辜负大地母亲的希望,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抗击风吹雨打,战胜种种障碍,顽强不息地生长。
毋容讳言,梧桐树也要落叶,也会花败。但这正是自然界万物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规律,不必耿耿于怀。尽管因寒流的侵袭而经历冬眠,梧桐树也不会就此甘愿低头屈服,心里仍在暗暗较劲,积蓄重新崛起的力量。当温暖驱走寒神,它会更加富有活力,更加生机勃勃。
梧桐不仅仅作为观赏植物,适合点缀于庭园、宅前,待鲜花盛开,鲜艳而明亮,令人心旷神怡。梧桐更是浑身是宝,经济实用。梧桐木材轻而软,为制作木匣和乐器的良好材质。种子炒熟可食或榨油,还可入药。树皮的纤维洁白,可用以造纸和编绳等。树叶做土农药,可杀灭蚜虫,对二氧化硫、氯气等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抵抗性。花、根等入药,有清热解毒、去湿健脾之效。
梧桐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同样令人称道。从古至今人们常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绝不是空穴来风。
梧桐高大挺拔,为树木中之佼佼者,向来被看重。凤凰被视作鸟中之王,而凤凰最乐于栖在梧桐之上。在庄子的秋水篇里,就说到了梧桐。说庄子见惠子时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在这里,通过庄子的话语,把梧桐和凤凰联系在一起,这里的“鹓雏“就是凤凰的一种。他说凤凰从南海飞到北海,只有遇见梧桐才降落到上面。可见在古人眼里梧桐地位之高,远非其它树木可比。
在《诗经·大雅·卷阿》中有诗云:“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诗人在这里用凤凰和鸣,歌声飘飞山岗之上,梧桐茂盛生长,身披灿烂朝阳来象征品格的高洁美好。于是,古代“栽桐引凤”之说发展到后来,就有了“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这句流传已久而经久不衰的民间俗语。
还有一点,人们都知道玫瑰花是爱情的象征,其实,早在古代,梧桐就常被拿来形容忠贞的爱情。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自然就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这一切,无不在印证着梧桐的可爱、可亲、可贵、可敬!
如今,“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已不单单是一句形象的比喻,而有着十分厚重的现实意义。放眼迈向新时代的奋进征程中,具有梧桐树那样高贵典雅、不落俗套的精神和气质的人和事在大江南北各行各业随处可见。他们用自己的默默奉献和璀璨业绩奠基着祖国的繁荣昌盛,奠基着人民的幸福安康。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我们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有亿万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努力,有五千年文明史涵养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中国精神的支撑,何愁宏图不能大展,伟业不能实现呢?
我们相信,历史也会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