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点】铁姑娘的绿化梦(微电影) ——记全国三八绿色奖章获得者马淑芳
悠悠蓝天白云飘浮,炫转中由树梢推向树林,最后推出林带。
蜿蜒曲折的林间道路朝着远方延伸。
话外音:这条路就是马淑芳老人常走出的一条路,年轻人行起来尚很艰难,气喘吁吁,这位老人一走就是三十三年。
话外音:一九八四年全国上下掀起“绿化祖国”的热潮,那时的白瓜村人还相当贫穷落后,要办这样的大事情实在大难。作为党员的马淑芳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决定在光棍梁上大干一场植树造林。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繁重的栽植任务,倔强、要强的马淑芳并没有在困难面前胆怯和萎缩。
兰美丽:“姨,不要伤心了,孩子去了又不得回来。咱要想开些。”
马淑芳坐在炕边上伤心:“你说的对,咱该干啥还要干。”
兰美丽:国家号召我们植树造林,谁造就是谁的,我想你是党员,应该响应党的号召造林。”
马淑芳:“还有这好事,真的?”
兰美丽:“我唬你干啥。”
“造多少?”
“造的越多越好。”
“我把光棍梁全造了成吗?”
“能成,国家到时一亩补十元,还解决造林货款哩。”
马淑芳地坑院里,马淑芳舀瓮中水倒入锅中,灶火通红,硬柴掉出灶堂,拾起添入。
猪的哼哼声,鸡在院中觅食,一大一小的牛在院子吃玉米杆。
早春,风吹树梢摇,几个行人倦缩着。
马淑芳包裹着头,走过。
附视村庄,典型的地窑村落,唯有政府房屋十分醒目。
马淑芳伫立在白瓜乡政府门前,政府工作人员:“又找你男人来了?”
“不找我男人,找你。”
工作人员:“不敢,我可不敢。“
白瓜乡政府院景。
乔志清房间内。
乔志清:“你把牛卖了,地不种啦。还要贷款,你疯了,造林能挣个啥钱?投资那么大保险不保险,我不同意。”
“现在林业政策这么好,人家国家货款支持,一亩地补助十块钱,只要谁愿意干,将来林就是谁的。我算了一下,洋槐树长得快,要不了几年就能卖钱了,我……”
“你不要胡逞能了,整个大窟窿咋办,咱娃多这日子还过不过?”
“事我给你说了,那就这样,你看着办!”
马淑芳的脸上洒满了泪水:“钱把人作难咋了,卖牛,卖粮,跑贷款总算把资金解决了,接下来……”
光棍梁上挖林带大军正在干着。
镜头特写:马淑芳带着儿女,丈夫很不情愿地一块干着。大的挖窝子,小的投槐树苗,栽树的场面。
马淑芳全家休息镜头,吃蒸馍,喝水场面。
字幕:在马淑芳的带动下,全家人投入到了造林的行业中,马淑芳凭借顽强的毅力,硬是将让这块碱石的荒坡上变成了如今的林木茂盛之地。
马淑芳:“要不是84年的全国造林热潮,国家林业政策的信贷支持,光凭我个人的力量不行。”
配音:栽树容易护树难,一千多亩的林带,转一圈都得好几个小时。好不容易长起的刺槐林,来年春天却被牛羊啃去一半。
乔志清:“牛羊一出坡像疯了一样,糟蹋得实在没办法。我说不要闹这事,你硬要栽,光牛羊把人都能整死。”
马淑芳:“你不用管,有的是办法,牛大下的牛娃大,不怕。”
早晨的白瓜村景致。
光棍梁槐树林,牛羊悠闲地吃草,有的啃树苗。
“我叫你一个个不要脸的放吆,你就不知道人家的难处,光图你谗活哩。”
马淑芳手持鞭子打羊,羊四散而逃。
“快跑,人来了。”
“我把你这些崽娃子,看你还敢害人不。”
马淑芳拉着两头牛走在山路上。
“这牛是我的。”
“谁的都不行,吃树时咋不想我是你妹子哩,现在想起你是我哥啦。”
“风娃你,你侄子小不懂事,你原谅一下。”
“不行,把我树吃了,不给你些颜色,以后我这树还活不活?”
“你看着办,你这人让我说你啥好?”气愤地指着妹妹。
乔志清:“你呀真是的,一点烂树,既然吃了,就算了,那是你哥,亲戚重了,这样有意思吗?”
“你就是个称锤,啥都不懂。”
乡政府派出所。
王所长:“我看你兄妹俩个不要为这事斤斤计较了,老刘不是我说你,你妹子为栽这树没少受作难,好不容易树长成了,牛羊天天糟蹋能行吗?这林你妹子把老本全搭进去了,树糟蹋了,等于钱没有了。”
老刘低头不语,抽旱烟,
“妹子,你看这样行不,让你哥给你写个检讨,让他认识此事危害,也好教育村里其他人,不过牛吃了你家树苗,钱让他出了。”
二人为难地笑了。
“多亏了我老婆这一招,要不然槐林真的毁了。按我的闹手,只讲亲情,不懂方法,事就办砸了。”
马淑芳:“务这大林,不动脑不行。”
远景:槐林起火的场景。
村民们帮忙扑火场景。
老刘的特写救火景头。
马淑芳,乔志清扑火镜头。
王所长和几个警员扑火的场景。
马淑芳拉着王所长的手表示感谢。
“哥,谢了。”
“自家兄妹,谢啥哩?”
王所长:“这件事我们一定认真追查,尽快解决。”
“林区防火太重要,多亏派出所负责执法严,要不然我这林带不会长得这么美。”
话外音:上世纪六十年代,新婚后的马淑芳便在自己家的场畔上栽种了核桃树,桃树等果树。植树造林已成为家风。
马的大儿媳:我刚结婚便在婆婆的带领下,栽了这棵树。
镜头由下到上拍摄树,转向另一些棵树。
马淑芳带领全家在场院栽树。
航拍白瓜村绿色全景,村落布局,最后落在马淑芳院子上空。
孙子:我也栽树。
马淑芳家。
乔志清:“你病了,就不要出坡了。”
马淑芳:“不去转转我心里发慌。”
马淑芳戴草帽,取掀扛掀的镜头。
“你身体不舒服,还出坡?”
“你这人,一天不出坡,心里就慌了。”
乔志清和马淑芳一前一后。
“药吃了嘛,我和你一块去,你一个人能行吗?”
马淑芳:“啰嗦个啥嘛。”
河水哗哗响声,风吹动树林。
“忙惯了,闲不住,地里转转多少干些活,活动活动,这腿脚也灵便多了。”
“老马闲不住,不到林子转转,就少了些啥,我也习惯了这样生活。”乔志清感慨地说。
话外音:在马淑芳的带动下,白瓜村的绿化面积几乎达到全覆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马淑芳作为一名党员,她做到了。
马淑芳顺着河边小路边走边看,走进树林扶起一棵小树,培土仔细呵护。
马淑芳对乔志清:“这树就像娃一样要勤管理,要不然长荒了把树就废了。”
配音:马淑芳在护林的同时,又陆续栽植了520多亩的生态林。
白瓜村中心小学修缮房屋工地,马淑芳汗流着指挥着。
一阵鞭炮响过,上梁仪式开始。
校长:“老马,多亏你资助的二千伍佰元,还有这一些木料。”
“应该哟,这都是为咱自己娃呢。”
刘金秀的诊所前。马淑芳接过刘金秀递了茶欢喜地喝着。
刘金秀:“要不是你,我这个诊所还办不起来。”
咱村的事就是我的事。
1996年全国妇联、国家林业部表彰这位巾帼英雄,授予“全国三八绿色”奖章的再现片段。
马淑芳正在观察水源:“水旺着哩,咱就在这建一个抽水站。解决群众吃水难。”
刘耀旗:“能行,乡上大力支持,这是好事,我们会配合好的。”
马淑芳:“有你的支持,这抽水站一定能办成。”
水龙头打开场景,群众欢笑着。
话外音:“马淑芳有了钱了不忘乡亲们,用自己的林业帮助村里修了一条砂石路,在她的带领下,这里的人们造林积极性更高了。”
美丽白瓜的树木景致,核桃林的特写。
老马在核桃园中劳动的场景。
在马淑芳的带动下,白瓜村家家户户栽苹果树、栽核桃树。全村80%以上的农户栽植了以核桃、苹果为主的经济林,20亩规模以上的农户就有40余户,白瓜村依靠林果收入农户占到60%以上。
山村笼罩在茫茫的尘雾里。
雄鸡的叫声嘶鸣着。
马淑芳家的灶堂里火光闪烁着,柴火发出辟辟叭叭的响声。铁锅里升腾着热气。
晨曦中,若隐若现的村庄。
马淑芳步履蹒跚着喂牛喂羊喂鸡。
乔志清边洗碗:“今还出坡吗?”
马淑芳:“出么,不出呆在家里还慌里很。”
乔志清:“药吃了没有。”
马淑芳:“吃了。”
乔志清望着马淑芳远去的背影,挥着手。伤心落泪。
牛羊的叫声此起彼伏。
乔志清自言自语:“一辈子了,只要是她认准的事谁也扳不回。”
林间小径中,马淑芳老人哼着她的护林歌。
配音:昔日的光棍梁水土流失十分严重,造成了大量的泥土注入前咀子水库,如今的光棍梁已成为绿色的海洋。待到槐花盛开的季节,这里成了养蜂人的天堂。良好的生态环境让这里成为了天然氧吧。为生活在这儿的人们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正是因为这位老人三十三年不懈努力的结果。
马淑芳:“我最大的愿望就是百年之后,白瓜村的青山绿水依然。你们作为村干部,一定要守好这片青山绿水。”
白瓜村三委会成员。
蓝天,白云。
新时代的白瓜村村落。
林地里行走的马淑芳。
(编者注:百度检索为原创首发)
建议以后在投稿前做细致检查,避免太多错字和错误标点符号(一时半角,一时全角,有的还只有一半引号)。这恐怕是我担任编辑以来碰上的错字最多的剧本。以后如果再这样,结果只有一个:直接退稿并不再接收该作者的所有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