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雅香】黑人白话(随笔外四篇)
◎ 《黑人白话》
英国首相的面子牛津大学不给;美国总统的面子哈佛大学不给;云南省长的面子西南大学不给;行政院长的面子台湾大学不给……这才是最有面子的大学,当然也是最有尊严的大学。这在当下我们的好多大学校长那里,简直不可思议!因为在他们眼里,尊严根本不值钱。如果,一个国家的大学没有尊严,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也一定会出现尊严危机乃至精神危机。
◎ 《黑人白话》
今天朋友圈里一片秋色:有“诗画之秋”,有“音乐之秋”,有“养生之秋”,有“养心之秋”……看来看去,黑人还是特别喜欢米芾的“书法之秋”。一是喜欢米芾的“形”,二是喜欢秋天的“色”,三是喜欢这十个“秋”字的不同“形色”和气韵。黑人不懂书法,大都局限于形色层面的喜欢,一看米芾的这些“秋”字,就有金风送爽,银桂飘香的直感,就觉得养眼和舒心。还想推荐给正在练笔的姐姐和弟弟。
◎ 《黑人白话》
也曾为《推窗有蝶》写过书评,题为《推窗有蝶自花香》,收录在我的文学评论集《落英缤纷》中。认识《推窗有蝶》的作者于勤,因为她是康老师的闺蜜,因为她是方青卓的发小,因为她是写作者的嫁娘……于是我们也成了朋友,这么说多少有些高攀的成分,不过没关系,“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自高”,这种“高攀”不寒碜。不管怎么说,于勤的文采和品行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还是那句话,推窗有蝶,那是因为室中有兰。
◎ 《黑水白沙》
八年前,在三亚湾的海滩上,满头银丝的康老师一下子喜欢上了调皮捣蛋的蝈蝈,而且越来越喜欢,尤其喜欢这孩子的有情有义和无拘无束。三年前,我们给康老师过生日,蝈蝈“借钱”去买康姥姥爱吃的巧克力。席间,蝈蝈给康姥姥背诵《春江花月夜》,康姥姥给蝈蝈背诵《你是人间四月天》,一老一少,一唱一和,情真意切,十分感人。那次分别后,康老师给蝈蝈写了一封长长的家书,字里行间,情意绵绵,轻声诉说,爱心满满。蝈蝈读着读着就读不下去了……原来朝阳和夕阳都是一个太阳,所不同的只是她们的心中的思念和眷恋。康老师知道蝈蝈的食谱,所以,今天非要在“那家老院子”请蝈蝈吃最正宗的老式锅包肉,并且一定要把这盘硬菜摆在蝈蝈面前,然而,蝈蝈坚持要把第一片肉夹到康姥姥的碗里。尊老爱幼,的确是中国民族的美德之一,希望蝈蝈长大以后也要像康姥姥那样,做一个正直、善良、孝顺、恭敬的人。今天在座的还有一位康老师半个多世纪前的学生,一位五十年如一日尊重和爱戴老师的好人,一位从容面对(准确的说是“笑对”)生活窘境的下岗女工,让我心生敬意。康老师的帽子是去年过生日时月牙儿给选的颜色和样式,挺好看吧,哪里像耄耋老人的样子?于是更加相信面由心生,面由文生。前不久,康老师刚刚完成十六万字的《半世风雨半世情——母亲传》,她显然是关照我,给了我一篇《后记》的待遇。在这篇《后记》里,我的感受之一就是基因的强大和优秀的理由。美好的人生,一定离不开美好的人。所幸我的身边有那么多美好的人。
◎ 《黑水白沙》
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里长眠着123位国家英雄,他们都是父亲的亲密战友和生死弟兄,这在他的回忆录《大树歌》中有专门一个单元的记载,题为《在朝鲜的日子》。在这个烈士陵园里,有我从小就熟识和崇敬的英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孙占元、杨连弟……还有一位名叫卢炳德的团政委,这次我也特别想去陵园祭拜他,因为一个十分感人的故事:四十多年前我在营口团市委工作时的一位好朋友,她的父亲就是卢炳德烈士的战友,两位一个是团长,一个是团政委,我朋友的名字就是在她出生之前卢炳德烈士给起的,谁知起名的第三天卢政委就光荣牺牲了,为此,我的朋友及其家人每年都要来这里祭扫烈士墓,并且谨告后人永远不要忘记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在来烈士陵园的路上,姥姥也给蝈蝈讲抗美援朝的故事,讲他的太爷爷、太奶奶还有姥爷、二姥爷在朝鲜志愿军后勤部的故事,讲我们的朋友名字由来的故事……当讲到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故事时,蝈蝈抢话说:我知道,黄继光是用身体当盾牌的英雄,邱少云是被火烧成了煤炭的烈士。于是我问蝈蝈:当祖国母亲再次需要我们用生命保卫她的时候,你敢不敢上战场?“敢,当然敢!”蝈蝈毫不犹豫的回答。我想,这句话黄继光应该听到了,邱少云应该听到了,还有许多天堂上的父兄也应当听到了。尽管因为正在修建我们没有走进烈士陵园和纪念馆,尽管蝈蝈说这话时的声音并不是很大,尽管遥望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看不太清那张年轻而英俊的脸……但是,真正的纪念是在心底,是在身后,是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底和身后。告别烈士陵园,我们还会再来。耳边响起五十八年前董老为此园的题诗:
辉煌烈士尽功臣
不灭光辉不朽身
鸭绿江南花胜锦
北陵园畔草成茵
英雄气魄垂千古
国际精神召万民
峻极高山齐仰止
誓将纸虎化为尘
(原创首发)